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1页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2页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3页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4页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分)我国“天问一号”将于今年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可能探测到()A.稠密大气 B.风成地貌 C.涓涓流水 D.现代生命2.(2分)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2021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该日一周后的月相是()A. B. C. D.3.(2分)牛年春节联欢晚会于2月11日北京时间20:00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全球各地华人华侨同步收看。此时处于白天的城市是()A.东京 B.悉尼 C.旧金山 D.伦敦4.(2分)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岛东岸近海发生了7.1级地震。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地处()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界5.(2分)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减少6.(2分)岩浆沿着裂隙上升过程中,在侵入岩与原有岩石接触的甲处会有新的岩石形成。这种新岩石可能是()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7.(2分)如图为某研学小组在野外拍摄到的某河流局部景观图。从图中河流地貌形态可以推知,该河段()A.以遭受侧蚀为主 B.堆积作用强盛 C.溶蚀作用强烈 D.地转偏向力增强8.(2分)2020年江淮流域经历了62天的“超长梅雨季”,多地降水量超历史同期记录。“超长梅雨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弱 B.东部雨带推移快 C.副高势力较弱 D.夏季风势力强盛9.(2分)如图示为“世界某海域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在信风影响下形成的风海流是()A.① B.② C.③ D.④10.(2分)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阿姆河每年都有春汛,该时段其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 B.湖泊水 C.积雪融水 D.地下水11.(2分)近年来,陕西省迁出人口从主要流入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转向主要流入中西部省份。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A.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B.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C.生产成本逐步上升 D.生态环境趋于改善12.(2分)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与亚马孙平原人口密度相近的区域是()A.恒河平原 B.西欧平原 C.四川盆地 D.刚果盆地13.(2分)上海市“十四五”新城规划建设要重点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将打造“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向”。“五个新城”建设将有利于上海()A.提高城市等级 B.丰富城市职能 C.扩大土地面积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14.(2分)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该地盛产优质葡萄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C.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河网密布,地势平缓15.(2分)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土壤pH值大多在4.8左右。该地最可能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是()A.棉花 B.苹果树 C.茶树 D.甜菜16.(2分)据报道,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是()A.公路交通便利 B.消费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数量多17.(2分)俗话说“店多不压客”,这句话体现的商业区位因素是()A.交通 B.地价 C.集聚 D.人口18.(2分)有那么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楼上用来居住,底层用来做生意,并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为行人避雨遮阳。该建筑普遍存在的文化区最可能是()A.华南沿海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C.云贵高原文化区 D.华北平原文化区19.(2分)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能动态、准确地分析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20.(2分)如图是上海某月两天的太阳视运动示意图,此时段()A.上海昼渐短夜渐长 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趋慢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20分)中国广核集团在纳米比亚投资建设的湖山钟矿是目前我国在非洲项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纳米比亚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钻石产值居世界第五,也是世界第四大铀生产国。湖山铀矿位于纳米比亚西部的纳米布沙漠地区,是近十年来全球范轴矿,资源储量约29.3万吨,多露天矿。(1)据图,概括纳米比亚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2)简析纳米比亚铀矿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析我国在纳米比亚投资建设湖山铀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简析中纳两国合作开发铀矿产业可能对纳米比亚带来的积极影响。22.(20分)冰冻是由降雪(或雨夹雪、小冰粒、冻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温形成的积雪结冰现象。冰冻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浙江省山地丘陵占比大,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据图1,概括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气候、地形等角度,推测浙江省A地冰冻灾害多发的可能原因。(3)归纳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其成因。(4)为减轻冰冻灾害造成的危害,浙江省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23.(20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是实施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突破口。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位于江、浙、沪交界处,是江南水乡的核心地区.到2025年,示范区内绿化率计划达到42%以上,同时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传感等新兴数字产业,并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制度创新试验田。(1)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角度,说明江南水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评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新兴数字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的合理性。(3)简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意义。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分)我国“天问一号”将于今年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可能探测到()A.稠密大气 B.风成地貌 C.涓涓流水 D.现代生命【分析】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表面有大气层。【解答】解: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形成的引力较小,大气层较薄,A错误。火星存在大气层,因此存在空气的水平运动﹣风,表面存在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B正确。火星表面现在没有液态水的存在,因此不会有涓涓细流,C错误。火星现在没有液态水、没有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不存在现代生命,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2.(2分)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2021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该日一周后的月相是()A. B. C. D.【分析】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前后,峨眉月出现在农历的初三、初四前后,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前后,凸月出现在农历十二、十三前后,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十五、十六前后。【解答】解:该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周后是农历五月十二,此时的月相是凸月,对应B图中的月相,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3.(2分)牛年春节联欢晚会于2月11日北京时间20:00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全球各地华人华侨同步收看。此时处于白天的城市是()A.东京 B.悉尼 C.旧金山 D.伦敦【分析】区时计算: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1)所在经线度数/15度=整数…余数①若余数小于7.5,即为整数时区。②若余数大于7.5,即为(整数+1)时区。(2)已知时间+/﹣时区差=所求时间(东加西减)。【解答】解:北京时间20:00,即东八区区时,东京应位于东九区,此时21点,在晚上,A错误。印尼位于东十区,此时为22点也在晚上,B错误。旧金山位于西八区,此时为11日20时﹣16时=11日4点,在晚上,C错误。伦敦位于零时区,此时在12点,因此伦敦在白天,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根据北京时间和四个城市所在的区时,计算即可。4.(2分)2021年2月13日,日本本州岛东岸近海发生了7.1级地震。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地处()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界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界【分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解答】解:结合板块运动的地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5.(2分)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减少【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二氧化碳能够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则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会增加,A错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会增多,B正确。因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C错误。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会增多,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6.(2分)岩浆沿着裂隙上升过程中,在侵入岩与原有岩石接触的甲处会有新的岩石形成。这种新岩石可能是()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分析】岩浆沿着裂隙上升过程中,在侵入岩与周围原有岩石接触时,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得在周围原有岩石接触边缘形成变质岩。变质岩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板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千枚岩等。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解答】解:侵入岩是指岩浆从软流层出发,顺着岩层之间的裂院上升,但是这个裂隙并没有上升到地表,最终裂隙结束在地下深处,至此岩浆不能继续上升,只能在地下冷却凝结形成侵入型岩浆岩。侵入岩在侵入已经形成的岩石时,与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作用,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得接触边缘形成变质岩。根据材料可知,岩浆沿着裂隙上升过程中,在侵入岩与原有岩石接触的甲处会有新的岩石形成。甲处不是岩浆侵入,不会形成侵入岩(花岗岩),A错误。甲处在地下深处,不会形成喷出岩(玄武岩),C错误。题目主要反映的是内力作用的影响,甲处不会形成沉积岩,B错误。在侵入岩与原有岩石接触的甲处会形成变质岩,大理岩是变质岩,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岩石的形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7.(2分)如图为某研学小组在野外拍摄到的某河流局部景观图。从图中河流地貌形态可以推知,该河段()A.以遭受侧蚀为主 B.堆积作用强盛 C.溶蚀作用强烈 D.地转偏向力增强【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流水侵蚀作用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流量、流速、土质、植被覆盖率等。【解答】解:由图可知,该河流河曲度较大,主要受河流侧向侵蚀为主,故A对;图示并未显著体现堆积作用对河床的抬升,河道的淤积等典型特征,虽有河漫滩的出现,但不能反映该河段堆积作用的强烈程度,故B错;溶蚀作用多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该图示河段地形平坦开阔,与喀斯特地表形态不同,故C错;图示为小区域,地转偏向力变化不明显,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以地理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对地表形态塑造,体现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要求。8.(2分)2020年江淮流域经历了62天的“超长梅雨季”,多地降水量超历史同期记录。“超长梅雨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弱 B.东部雨带推移快 C.副高势力较弱 D.夏季风势力强盛【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雨带具有一定的规律。正常情况下,五月雨带在东南沿海登陆;六月雨带移到江淮地区,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同时区华北地区春旱严重;七、八月份雨带到达华北和东北等地,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份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解答】解:江淮流域经历的“超长梅雨季”是6月份副高势力较弱时,造成冷暖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均力敌,相持不下而形成江淮淮静止锋,带来连绵阴雨天气。而冬季风势力弱和夏季风势力强盛会造成东部雨带推移过快,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出现干旱灾害。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雨带在我国的推移规律和影响因素。9.(2分)如图示为“世界某海域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在信风影响下形成的风海流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①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解答】解:据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低纬洋流圈,且为顺时针,故为北半球中低纬海域洋流圈,①为北赤道暖流,与东北信风的吹拂作用有关,A正确;②为日本暖流或墨西哥湾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或加纳利寒流,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10.(2分)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阿姆河每年都有春汛,该时段其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 B.湖泊水 C.积雪融水 D.地下水【分析】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解答】解:阿姆河是中亚地区水量最大的内陆河,冰雪融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水源,春季该地降水很少,随着气温升高,地面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因此该时段其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故选:C。【点评】解题关键是对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关闭11.(2分)近年来,陕西省迁出人口从主要流入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转向主要流入中西部省份。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A.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B.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C.生产成本逐步上升 D.生态环境趋于改善【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的影响有: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给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增加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解答】解:影响人口自发性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陕西省迁出人口之前主要流入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因为这些东部地区就业机会丰富,收入高,而现在转向流入中西部省份,是因为近年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劳动力需求增大,就业机会增多,故BCD错误,A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2.(2分)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与亚马孙平原人口密度相近的区域是()A.恒河平原 B.西欧平原 C.四川盆地 D.刚果盆地【分析】气候与城市区位:1.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城市密度大,规模大;2.干旱荒漠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城市密度小,规模小;3.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带。【解答】解: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较为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密度较低;恒河平原、西欧平原、四川盆地,是世界上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排除ABC;刚果盆地同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较为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密度较低,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单释地理事物的能力。13.(2分)上海市“十四五”新城规划建设要重点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将打造“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向”。“五个新城”建设将有利于上海()A.提高城市等级 B.丰富城市职能 C.扩大土地面积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解答】解: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大量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城市空间形式的出现,其中卫星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形式。上海市五个新城相当于是上海的卫星城,卫星城市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与“母城”相关的多种功能,可以改善“母城”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活力,D正确;城市等级不会因为增加几个卫星城的建设而提升,A错误;五个卫星城能够疏解上海中心城人口和功能,所以上海的职能反而可能减少,B错误;“五个新城”的范围本来就属于上海,其建设并不会扩大上海的土地面积,C错误。故选:D。【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14.(2分)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该地盛产优质葡萄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C.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河网密布,地势平缓【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解答】解:贺兰山东麓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大陆性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不超过200毫米,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的糖份可以充分积累,葡萄品质高,故A正确;贺兰山东麓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河流湖泊少,BD错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是葡萄品质高、优质的主要条件,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5.(2分)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土壤pH值大多在4.8左右。该地最可能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是()A.棉花 B.苹果树 C.茶树 D.甜菜【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解答】解: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云雾缭绕,且土壤呈酸性,茶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故该地最可能种植茶树,C正确;苹果树是喜低温干燥的温带果树,棉花喜热、好光、耐旱,甜菜喜温凉,比较耐寒,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茶叶生长环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6.(2分)据报道,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是()A.公路交通便利 B.消费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数量多【分析】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自然因素(土地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原料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等)。【解答】解:上海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公路交通并不便利,A错误;上海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并且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满足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B正确;矿产资源缺乏不属于区位优势,C错误;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技术导向型工业,更多的是需要技术以及人才优势,劳动力需要较少,因此与劳动力数量多无太大关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上海新能源汽车量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17.(2分)俗话说“店多不压客”,这句话体现的商业区位因素是()A.交通 B.地价 C.集聚 D.人口【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商业活动集聚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多商品,从而增加客流量,“店多不压客“体现了多个商业活动集聚,为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体现了商业区位的集聚因素,故C正确;交通、地价、人口均未体现,故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商业网点的相关知识。18.(2分)有那么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楼上用来居住,底层用来做生意,并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为行人避雨遮阳。该建筑普遍存在的文化区最可能是()A.华南沿海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C.云贵高原文化区 D.华北平原文化区【分析】传统民居是在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受社会因素制约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经长期发展基本定型的民居建筑,传统民居的取材、房屋布局、朝向、房屋结构等都与自然环境特征密切相关。【解答】解:根据材料“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楼上用来居住,底层用来做生意,并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为行人避雨遮阳”分析可知,这种建筑叫做骑楼,是福建、广东当地的特色建筑,是融合了南洋风格的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A正确;江南水乡是长三角一带,小桥流水,白墙黑檐的房子,B错误;云贵高原多竹楼、鼓楼等民居,C错误;华北平原传统民居为四合院,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传统民居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传统民居的分布,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19.(2分)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能动态、准确地分析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解答】解: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GIS系统不仅能记录地理事物,还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3S技术的应用,需要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20.(2分)如图是上海某月两天的太阳视运动示意图,此时段()A.上海昼渐短夜渐长 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趋慢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分析】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根据图片,该月1日上海昼长=17:28﹣6:46=10小时44分钟,25日上海昼长=17:46﹣6:25=11小时21分钟。【解答】解:A、该月上海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故错误。B、北半球上海昼长逐渐变长,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错误。C、该月上海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逐渐北移,该月应为1月或2月,日期离地球公转近日点的1月初逐渐远离,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正确。D、该月北半球的上海昼长逐渐变长,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21.(20分)中国广核集团在纳米比亚投资建设的湖山钟矿是目前我国在非洲项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纳米比亚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钻石产值居世界第五,也是世界第四大铀生产国。湖山铀矿位于纳米比亚西部的纳米布沙漠地区,是近十年来全球范轴矿,资源储量约29.3万吨,多露天矿。(1)据图,概括纳米比亚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2)简析纳米比亚铀矿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析我国在纳米比亚投资建设湖山铀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简析中纳两国合作开发铀矿产业可能对纳米比亚带来的积极影响。【分析】(1)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知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分布位置、形态、疏密、等级等方面考虑。(2)考查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3)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4)积极影响可从就业、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本题考查纳米比亚矿产的分布特点,铀矿开发的优势,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1)由图的信息可知,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但资源地域分异明显,铜矿主要分布在北部,铀矿主要分布在中部,矿产储量大,多露天矿,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南部。(2)从材料可知,该国的铀矿大多为露天矿,规模较大,开发难度较小;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铀矿储量达,资源丰富;临近铁路,连通港口,交通运输便宜。(3)该国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易中暑,太阳辐射强,易晒伤,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地处沙漠,沙尘天气多发;技术水平低,人才短缺;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差异大,语言沟通困难等。(4)铀矿的开发,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故答案为:(1)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资源地域分异明显,铜矿主要分布在北部,铀矿主要分布在中部,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南部。(2)露天矿的规模假大,开果难度较小:劳动力成本低:轴矿储量大,资源丰富:临近铁路.连通港口,交通运输便利。(3)该国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地处沙漠,沙尘天气多发:技术水平低,人才短缺: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差异大。(4)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微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通过纳米比亚地区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22.(20分)冰冻是由降雪(或雨夹雪、小冰粒、冻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温形成的积雪结冰现象。冰冻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浙江省山地丘陵占比大,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据图1,概括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气候、地形等角度,推测浙江省A地冰冻灾害多发的可能原因。(3)归纳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其成因。(4)为减轻冰冻灾害造成的危害,浙江省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分析】(1)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读图1,概括出冰冻灾害的分布特征即可。(2)冰冻灾害多发的原因注意从气候(纬度、气温方面)、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方面)等角度来回答。(3)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气温、降水、灾害性天气等方面分析。(4)为减轻冰冻灾害造成的危害的措施主要从监测预警、公众意识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根据图1可知,浙江省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重,东南受灾较轻。(2)气候方面,高纬度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低。地形方面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集聚。根据材料和图1可知,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3)读图2可知,1961—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的变化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浙江省年平均冰冻日数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气温在波动性上升。这与宏观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4)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可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预警体系,做好预警监测;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天气预测和预报等。故答案为:(1)空间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加;西北地区最严雨,东南受灾较轻。(2)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3)特征:有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成因:季风气候不稳定,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全球气候变践道成的冬季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灾害性天气多发。(4)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冬季低温、冻害的天气预测和预报:建立健全防冰冻灾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日常防灾减灾意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