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人地关系第一节自然观概述第二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第四节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宗教的自然观(一)犹太—基督教的自然观犹太教与基督教的自然观都认为自然是由上帝创造的,因此自然是屈从于上帝的,就像孩子从属于父母亲一样。“男人”也是由上帝创造的,但却是照着上帝自己的形象造的,因此男人从这个意义而言是区别于自然的,而且必须控制自然。(二)道教的自然观道教的自然观强调根据自然自身的特性而不是根据它可能服务的实用主义目的来评价其价值。作为在耶稣诞生一千年之前就已出现的古老的中国宗教,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将自然世界视为应当尊重和欣赏的复杂的生命过程,而不是开发掠夺的资源。第一节自然观概述一、宗教的自然观(三)佛教的自然观佛教的自然观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自行单独存在的,世间万物都是一个自然的、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依存的整体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整体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因为只有人类能够思考,能够进行有意识的行动。因此,人类不应表现得好像他们高于自然那样,而应当照料所有的生命体――包括人类和非人类,保护世界万物的完整性。(四)伊斯兰教的自然观伊斯兰教的自然观与犹太-基督教的自然观非常接近,《古兰经》所持有的观点是,天与地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而被创造的,人类是其他生物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与犹太-基督教人类统治自然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安拉(神)赐给人类对自然的权威不是绝对的权力,而是一种对安拉的顺从、忠诚和感激的考验。对自然的滥用是违反安拉的意愿的,对自然的管理才能表现出对安拉的尊敬,满足了安拉的愿望第一节自然观概述一、宗教的自然观(五)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北美、南美和非洲的本地宗教传统对自然的理解也不一样。简单而确切地说,他们相信人类是复杂的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万物有灵论是在欧洲人迁来之前这三大洲广泛传播的一种信仰体系。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认为自发和非自发的自然现象拥有一种内在的灵魂或知觉。在大多数形式的万物有灵论中,人类将自身视为自发和非自发的自然延伸。例如,对很多土著居民而言,人类无法与自然分离开来,从而也无法同超自然力分开。万物有灵论信奉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间的某种亲族关系第一节自然观概述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环境哲学是对环境问题的反思,是对围绕着人类这个主体的一切自然、社会事物的哲学思考。(一)和谐论把人对自然的统治关系变为共存关系,把向自然索取的关系变为互补关系。①要使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②要保持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和谐③要保持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④要保持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和谐。第一节自然观概述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二)浪漫主义强调人与自然间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的哲学。浪漫主义直接反对犹太教与基督教的自然观,认为所有生物都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神圣的存在,人类并不特殊。(三)保存主义倡导自然资源的“明智使用”和自然环境的保存。保存主义暗示了在资源利用中对后代和对自然界自身的责任。第一节自然观概述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四)保护主义保护主义认为特定的动植物栖息地、物种和资源应当完全不被人使用,不论使用它会保持还是耗尽资源。生态保护主义认为自然以自我实现和生物圈平等主义这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为中心。自我实现认为,人类必须认识到他们是非人类世界的一部分。生物圈平等主义则强调,地球,或说是生物圈,是所有生命的中心,自然界的所有成员——包括人类和非人类,都同样值得尊重和善待。第一节自然观概述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五)生态主义与保护主义有着相似之处,也是一种较为激进的绿色整治与哲学理论。生态主义在自然价值观上承认非人自然之间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否定相对于非人自然的人类价值尺度的至上性与唯一性,张扬生态平等和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主义的一大流派——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将男性视为高于女性的社会观念系统的父权制是当前环境问题的根源。边缘国家也广受拥护,那些国家的女性承担了在急剧恶化的环境中照料她们家庭的健康和福利的责任。第一节自然观概述一、能源需求对环境的影响(一)核反应者70年代引发的能源危机,使人们关注核能的使用。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发展核能工业,减弱对欧佩克石油供应的依赖性,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70年代到80年代,掀起了世界核能工业迅速拓展的浪潮。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1998年全球电力生产的16%由核能提供,发达国家占很大比重,部分是由于消费和技术发展,相当部分是由于无收益的核武器生产。1996年OECD成员国占总核能生产的86.6%。列于前三位的国家为:美国,占29.6%;法国,占16.4%;日本,占12.5%一、能源需求对环境的影响(一)核反应者核能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Reddish和Rand列举出了核能引起的四大环境问题:①核泄漏能引起细胞破坏、癌变和遗传性疾病②核反应堆并不能完全保证安全,会引起灾难性事故。③核废料需进行安全处理,反应堆使用完后就不能再利用,其费用过高。④用作反应堆燃料的放射性物质需保证安全,以防盗用制造核武器。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2011全球十大新闻(2):日本大地震与核泄漏---让世界谈“核”色变(二)木材消耗和森林资源减少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对边缘国而言,随着其他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变得越来越贵和不易获得,木材成了唯一的选择(图11-4)。在很多边缘国,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森林因严重采伐而飞速减少。(三)水能与大坝水能也曾被认为是一个取代高环境污染的矿物燃料的一个较好的能源。20世纪全球由大坝建设带来的水能提高了能源的可获得性、数量、价格以及独立性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消极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下游水体、水体蒸发、土砂流失和沉积、矿物品质和土壤湿度,沟渠和河岸冲蚀,水生物区和生物群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因严重改变了周围地形地势而导致严重后果(四)酸雨酸雨是指陆地上的硫酸和硝酸沉降现象,由化石燃料和生物物质燃烧释放到大气中的化合物形成。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通过生态系统的酸化和有毒金属的流通而严重危及森林和野生生物,它们也会危及建筑环境。北美、欧洲和亚洲东部是当前全球酸雨比较集中的地区)。由于酸性沉降可能在源头下风几百公里之外发生,该过程经常跨越国境,它已在北美和西欧引起了国家之间的论争。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是涉及科技、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具有显著的国际政治背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全球首脑会议,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其最终目标就是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保持在一定水平1995年在柏林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COP)。1997年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受到首次关注。京都会议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12月7日—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2011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于德班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1日清晨终于落下了帷幕。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采用的市场机制。在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简称为碳交易。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研究所(IBAM)的2011年度亚马逊热带雨林保护计划指出,“由于人为因素,从2003年8月到2010年的8月,巴西亚马逊地区的热带雨林减少了约20万平方公里,而与400年前相比,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整整减少了一半”。同年,巴西环境部长玛丽娜·席尔瓦在世界雨林保护大会上呼吁,“人类应该积极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当前雨林的减少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大”。2011年,美国《科学》杂志提出,“全球碳市场在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方面可以扮演关键角色,完善的以碳市场为金融支撑计划可以避免亚马逊面临糟糕的结果,同时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以2011年世界碳交易的价格来算,减缓雨林退化速度的10%就能产生22亿美元到13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这部分资金能够继续用于国家环保,保护和修复热带雨林,创造出良好的循环环境。据报道,去年底的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上,来自南美国家秘鲁的三个非政府组织向大会联合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生活在秘鲁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原住民正遭受披着环保外衣的不法分子的掠夺。这些碳牛仔通过行贿、欺骗等手段同当地原住民签署不平等合同,骗取大量热带雨林及碳交易权。
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土地利用与土壤问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类无休无止的索取和破坏,不仅增加了土壤的负担,而且也损坏了脆弱的土壤系统,产生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污染物可从土壤传入地下水或地表水,从而造成水质的污染和恶化。受污染土壤上生长的生物,吸收、积累和富集土壤污染物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对人的影响和危害。同时,土壤不易流动,自净能力十分有限,所以,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十分重要。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三)土地退化与荒漠化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产量降低等,大多数是由于人类对土地利用不当而引起。人口压力和资本强制对传统农业系统的渗透所导致的越来越大的需求,使得对土地的压力处处加大(Blaikie,1985;Watts,1983)。过度放牧、过度耕种、不良的灌溉系统管理以及森林砍伐,都会加速导致土壤资源退化的自然过程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37万km2,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和18.03%。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呈整体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仍在扩展的局面。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三)土地退化与荒漠化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呈整体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仍在扩展的局面。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四)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中97%都是海水,无法直接饮用。仅有的3%淡水中,绝大部分是冰川,可以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泊的淡水只占地球全部水量的0.007%左右,十分有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目前水资源的消耗量已是工业化初期的35倍。在经济增长最快的20世纪后半叶,淡水的提取量每年竟以4%~8%的速度增加。水污染更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球40%以上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世界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没有清洁的水源,至少3/4的农村人口和1/5的城市人口常年不能获得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五)湿地危机湿地包括沼泽、泥潭、泥炭地、河滨、湖滨、海滨及其它水体的堤岸。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人类对于湿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最普遍的是挖沟排水和填充湿地改作居住、耕地等其他用途。据可靠估计,全球850万km2湿地中有150万km2因此而丧失。福建宁德沿海的湿地资源(张敏摄,2004年)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五)湿地危机中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世界上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四个湿地大国。由于经济落后、认识滞后等诸多原因,湿地在上个世纪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锐减,该地区调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洪灾危害加剧;肆意排放污水使滇池、巢湖、太湖和海河、辽河等河湖的污染积重难返,这些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曾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正面临着湖泊的大量萎缩,水体污染也日益严重。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六)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年5月在内罗毕发布的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指出,全球未能实现此前承诺的到2010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显著放慢的目标。地球生态系统所承受压力正在逼近若干“临界点”,如不迅速采取根本和创新性行动保护并可持续地利用地球的多种生物,支持全球经济和人类生计的自然系统有可能很快退化和崩溃。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三、地方性城市空气污染(一)一氧化碳在烟道气、汽车尾气、飞机排放中,含有多量的一氧化碳。(二)碳氢化合物该类物质主要来自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烧过程和蒸发过程,其中汽车排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石油炼制、化工生产等也产生多种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光化学反应产生的衍生物对人类的眼睛有刺激作用;多环芳烃中有不少致癌物质。(三)光化学烟雾是氮氢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等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光化学烟雾最明显的危害是对人的眼睛和气管的刺激作用。20世纪50年代前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几乎每年发生一次,仅在1952年的事件中,就有65岁以上的老人两天内死亡400余人。在美国,光化学烟雾曾使农作物减产遍及27个州。20世纪70年代,我国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也出现了光化学烟雾。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三、地方性城市空气污染(四)降尘降尘是一个地区大气中漂浮的颗粒物质和当地地表地质地理等环境体系的综合产物。颗粒物质是悬浮于空气中除水以外的其它固体或液体物质。降尘一般由煤烟、粉尘、地面二次扬尘和生产粉尘等组成。工厂废堆中深色的污染物、柴油机燃烧产生的灰烬都可能产生成散布在空气中的降尘。沙尘暴第二节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变迁新疆地区荒漠化及固沙措施(张敏摄,2006年)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一)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启蒙时代,这类环境学说的广为传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孟德斯鸠的著述,特别是由于他的《论法的精神》(Montesquieu,1748)一书。孟德斯鸠综合考虑了法律与风俗,提示了气候条件是如何左右文化特性的衰竭和存留的。区域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比较活跃,尤其是那些进行地理学、历史学和人类学交叉研究的学者身上。(二)人地相关论(又称或然论)时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数学中的概率论相继形成,人地关系也出现了“或然论”。人地相关论由法国地理学家P﹒维达尔﹒白兰士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提出。该观点认为尽管自然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活动的唯一因素,但它确实最有可能做出一些反应。人类活动是诸多或然性的一种平衡(Spate,1957)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三)适应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问题,又称为生态调节论。由英国地理学家罗士培(PereyRoxby)于1930年首先使用。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又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四)人类生态理论首先是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H.H.Barrows,1877-1960)在其《人类生态学》一文中提出来的。认为地理学的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是致力于人类生态的意见。人是中心命题,应该注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其他现象只有当它涉及人和他们的反应时才给予说明。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五)文化景观论该理论由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arlO.Sauer,1889-1975)在其《景观的形态》(TheMorphologyofLandscape,1925)一文中提出的。认为一定特征的人群,有它特有的文化,在其长期活动的地域内,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应环境的地表特征,这种被人为活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就是人文景观。人类是造成景观的最后一种力量。在演化过程中,文化是动因,自然条件是终结,文化景观是后果。解释文化景观就是人文地学研究的核心。文化景观论强调人类居住的大地,不单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自身塑造的过程,不仅需求功能上的效益,也体现人类的审美观和赋予其文化上的价值。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六)生产关系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否定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单方面强调人地关系的社会属性,并把它绝对化,否定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大的自然属性。具有代表性的是原苏联的一些学者。该理论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七)环境感知论文化地理学家认为,外界环境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在某一环境中,决策者将其决定建立在他所感知的环境而不是本来的环境上。地理学中环境感知研究的焦点是,理解环境的行动者在其环境内支配其行为的方式。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八)“天人合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起源很早,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后经儒、道诸家的共同补充和发展,形成了我国较早的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荀子的《天论》中“天行有常”和“制(顺)天命而用之”的表述。“天行有常”意思是说: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并不受制于人或人的意识,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意思是:人类顺应天命(自然规律)利用自然以获得物质财富,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物我关系、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充分认识“天道”的规律性。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其核心圈是人,包括人的组织、文化和技术,可称其为人地核,是人地系统的调控、管理与决策中心;第二圈是人地系统的内部环境圈,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简称为PRED)称其为人地基,是人地系统的内部介质;第三圈是外部环境,称其为人地库,是人地系统的基础支持系统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历史上人类创造了多种文明模式,而这些模式都是以对自然的某种适应为基础的,形成了不同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采集狩猎社会:原始工具获取天然食物,只能通过小群体的合作以维持个体延续的低水平物资消费。农业社会:利用耕地、淡水等可再生资源,靠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社会组织联系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在食物的联系上,相应地改变为人与农业、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工业社会: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科技成果,高效率的组织管理手段,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体系,发展生产,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维持高水平的发展需求。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将使人类社会制度、组织、管理结构、生产方式、消费及思维方式产生一系列变革;建立在高效的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基础上,使我们能预知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迅速处理危机问题,促进不断的创新和超越。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项目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崇拜、敬畏模仿、学习(天定胜人)改造、征服(人定胜天)适应、协调(人地和谐)主要技术原始技术(石器、木器)农业技术(铜铁器、耕作制等)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等)高技术、清洁技术、信息技术主要资源人力、薪材人力、畜力、水力、风力等媒、石油清洁可替代能源生产模式从手到口简单技术和工具复杂技术和体系智力、信息转化与再循环体系消费方式低水平食物维持生存需要高物质消费的发展需求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和可持续消费发展方式依赖天然食物资源大规模开发农业资源掠夺型利用资源和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人类影响的范围个体、群体的聚集地村、城市、国家国家、跨国全球人地互相作用产生的问题食物短缺人口过剩、土壤侵蚀等生态破坏人口过剩、资源短缺、粮食紧张、能源微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力资源开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全球变化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第三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协调人地系统道德规范行政手段技术支持观念和行为转变教育管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全球国家省级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手段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概念: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简称为PRED)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的四大普遍问题。这四大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并在具体的区域上复合而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称其为区域PRED系统。其中,人口是关键因素,发展处在首要位置。特点:区域PRED系统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关联性,表现在各子系统之间的多重反馈和非线性关系,因而它又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系统,其整体行为不等于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联系各部分的纽带是非线性耦合。半开放系统,具有动态性,在受到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干预下,会发生正负演替,这为人类研究其演变规律,监测、分析和调控区域PRED系统提供了可能。第四节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一)概念与内涵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需明确对谁、持续什么和如何持续这三个问题。人类社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夫妻的离婚协议样本
- 2024版工程分包居间简单合同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及土地使用权贷款合同2篇
- 育儿嫂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工程项目保险居间合同2篇
- 化工设计-ASPEN软件:第五章间捷分离工程模拟
- 基于2024年度的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合同3篇
- 打字员劳动合同
- 2024年度城市绿化吊车租赁协议2篇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合同协议范本3篇
-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检测卷(拓展卷)(含答案)(人教版)
- 2024年合同法下反担保条款解读
- 国开《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实验报告1-4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历史试卷
- 湖南省湘东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英语试卷 含答案
- 东方电影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学年中职美术公共艺术(美术篇)人教版(2013)教学设计合集
- (新版)装订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2)教案
- 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