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了解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种方法,掌握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
各种收入恒等式,熟练掌握GDP、GNP的含义以及与GDP、GNP相关的几个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衡量宏观经济总量的儿个概念和计算方法,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恒等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
学时分配:8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经济学的两大分支
(一)资源配资----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核心理论:均衡价格理论
——内容: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
——对象: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相对价格
(―)充分利用资源---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社会或国家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状况,研究社会就业、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以及社会消费、投资总量、储蓄、货币供应量等全局性问题,并
考察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变化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制约关系。
——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
——内容:
1、什么因素决定产出?
2、怎样使产出增加?产出增加有规律?
3、为什么出现通货膨胀?
—对象:总量、价格水平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中的总量问题和总体性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
业为中心,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社会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方面的问题。微观经济
学以价格为中心,称为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要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要以宏观经济学为既定条件。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充分就业
2、通货膨胀
3、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4、经济增长
5、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6、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二)宏观经济目标
1、经济增长
2、高就业、低失业
3、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三)宏观调控手段
1、财政政策:主要工具一变动税收变动政府支出
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
(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1、模型工具——符号、公式等来仿真经济世界中各变量的相互关系。
2、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经济模型的目的是解释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四、宏观经济学的结构
P366图12-1
五、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总量分析方法
例:获诺贝尔奖科学家多出生在3月
近日,一些世界著名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的研究揭开了有关女性生育的一些奥秘,有趣
的是,许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出生在3月份。
2
参加研究工作的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4、5月份怀孕的妇女生育男孩
的可能性较高,而在11、12月怀孕的话,生女孩的可能性更高。美国儿童健康研究所的
研究报告称,虽然人类在夏天的性生活更多一些,但妇女怀孕的可能性却比冬天要少一些,
这是因为,一方面,夏天男性的精子数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妇女的卵子在冬天更容易
受精。
而如果想要一个高智商的孩子,那最好选择在5、6月份怀孕。研究数据显示,3月份
出生的人智商较高,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科学家中有很多就是3月份出生的。
启示:
”获诺贝尔奖科学家多出生在3月”只是一个统计规律,即用总量分析方法得出的一
般性结论,对个体而言,不一定都是如此。
2、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3、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
4、存量分析方法与流量分析方法
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6、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方法
7、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
例:十种职业的女性易单身
据新华社报道,天津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天津市近50万未婚成年人中,
女性占了六成以上。
调查发现,在单身女性中,经济条件优越,既有花容月貌又事业有成的女性,占到70%
以上。另有20%是事业上很有发展,经济条件也不错,但长相平平,不过,她们对婚姻的
要求并不比前一类女性低。还有10%的女性,她们的条件并不是很出众,但是在恋爱的过
程中受到过不少的挫折,看到一些选择不婚的女性,也就“跟风”起来。
天津社科院郝麦收教授说,大龄独身女青年的出现,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界原因。
他说,自身原因主要集中在生理、心理、个性和择偶观等方面。在不婚女性中,有一部分
大龄独身女性由于曾经经历过失败的婚姻或在感情上受过创伤,不愿再涉足婚姻;一些女
性惯以女强人自居,凡事追求完美,使男性的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此外,工作负担繁重、
照顾年迈多病的老人、父母干涉,这些都成为女性大龄、独身的外部因素。
郝麦收介绍说,现在有十种职业最容易让女性成为单身,一是咨询公司职员;二是会
计师;三是公关、广告公司职员;四是律师;五是服装设计师;六是化妆师、造型师、摄
影师;七是网站职员;八是记者、编辑;九是演艺圈人士;十是运动员。
3
启示:
“十种职业的女性易单身”是典型的实证分析结论,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如果再把造
成单身的原因变量输入,就可以建立一个经济模型了。这个模型可以帮助现代女性化解婚
姻问题。
六、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经济变量
1、自变量与因变量
i种经济变量被表述为其他的经济变量的函数时,此经济变量就叫因变量;而它所依
以变动的经济变量则叫自变量。
2、比率量
比率量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率。
3、存量与流量
存量(stock)是指必定存在于某时点上的变量数值。如:国民财富、资本总额、储
蓄总额、政府财政盈余(赤字)额都是存量。
流量(Flow)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数值,其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相关系。例
如:国民收入、储蓄、投资、税收、支出都是流量。
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
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2.解决的问题不同。
3.研究方法不同。
4.基本假设不同。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五、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4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
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
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以1936年凯
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
历史背景:1928—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大萧条
(1)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种存在失业的经济均衡理论;
(2)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中心;
(3)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4)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体系;
(5)理论;
(6)明确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1)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历史事件:
大滞胀,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停滞的产出水平和不断上升的
失业水平,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所宣扬的反凯恩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
卢卡斯:理性预期学派
作业
思考题: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引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
们就无法知道中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六位,低于美国的多少倍,日本的多少倍;
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中国人均GDP在2003年已超过10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40
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
5
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
重要指标。
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
一、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1.最终产品(finalgoods)直接使用,无需再加工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
设备。
2.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
材等原材料。
增值法的运用:以某件上衣的加工过程为例
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
棉花1515
棉纱20155
棉布302010
服装453015
售衣商50455
合计16011050
从种植小麦到零售面包
售侨中间产品价格增值
小麦1000100
面粉15010050
面包250150100
6
零售30025050
总计800500300
二、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注意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个流量,只能计算当期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GDP记录当期生产品,与该产品交易时间无关
2.计入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以免重复计算。
GDP=产品一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还包括无形产品一劳务,如
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
4.GDP是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只有经过市场交易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才能计入,自产自
用的产品不能计入。
GDP=最终产品的销售量=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数量=总支出
5.一个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GDP=本国要素在本国国内的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国内的收入
三、GDP与GNP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用
该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DP与GNP的区别:
(1)GDP按国土原则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即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在
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财产
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2)GNP则是按国民原则计算,是一个国民概念,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财产
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但不包括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3.两者间关系: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发达国家GNP大于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
GDP和GN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核心指标,并存于库兹涅茨开创的国民收入
核算体系之下,但它们的统计原则有所不同。简单地说,GDP是“国土”或“生产”的概
7
念,强调的是制造地而不管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生产的,即“MadeinChina";而GNP
是‘'国民"或“收入”概念,强调的是制造人,追求的是本国企业和本国人的制造,即“Made
byChina”。
四、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
案例: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1.首先,它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
2.其次,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
得到反映,如环境质量的变动、不能反映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
动反映到GDP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
中获得的福利状况。GDP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容的实质。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
体现。
1)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无法计入。
2)地下经济无法计入。据估计,地下经济约占经济总量的5%〜30%。
3)对产品质量、种类的变化很难反映,也不能区分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结构比例。
4)防范性支出不一定增加福利,而是整个社会的成本。
5)对环境的消耗或改进很难计入。
五、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
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
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
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因此这
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
量,GDP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作业
课后作业
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
从生产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减去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这种方法被称为生产法。
8
2、收入法
从收入角度出发,因为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佣的各
种生产要素的收入,这种方法被称为收入法。
3、支出法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
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K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l、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
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Q1P1+Q2P2+……QnPn=GDP
二、支出法
(-)支出法概念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该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
一年内购买各种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一年
内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
和。
(二)按支出法核算,产品支出主要包括:
1.居民消费(C)
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
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
出。
2.投资支出(I)
--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可
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
--存货投资包括工厂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
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
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
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
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重置投资也就是折
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9
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
一-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
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等)为什么它不属中间产品?
-—主要原因是中间产品一次购买、一次消耗,而资本资产则是一次购买、长期消耗。
资本资产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3.政府购买支出(G)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
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
的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
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
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0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
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
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
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
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
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
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4.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一(X-M)
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三)支出法核算GDP公式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Y=C+I+G+(X-M)或Y+M=C+I+G+X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一)收入法概念
收入法又称成本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按生产最终产品所支付的成本来测定的,
即对生产要素所有者支付的报酬和计入成本的折旧费、以及间接税等相加。即按收入法,
GDP是由各要素收入、间接税(广义地讲,还有企业转移支付等费用支付)、折旧和企业
未分配利润等这几大项组成。
(-)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的项目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10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末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
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
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GDP。
(三)按收入法计算的GDP公式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
(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
费和其他物质形式的劳动报酬。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及企业
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3)固定资产折旧:反应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4)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三、生产法
(一)生产法: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
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
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作业
支出法核算GDP练习
1、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
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A.GDP=C十I十G十XB.GDP=C十I十G-M
C.GDP=C十I十G十(X十M)D.GDP=C十I十G十(X—M)
2、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消费支出B.固定资产投资C.净出口D.营业盈余E.政府购买
II
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当年生产的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笔救济金;
C经纪人I日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4、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
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5、“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对,也可能错;D三种说法全对
6、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7、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NP是()的总
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7、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一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收入法核算练习
1.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出2500亿美元的
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3.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4.下列第()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
12
第四节从GDP到DPI
一、五个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关系
(―)GNP与GDP
GNP(GrossNational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GDP(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1.GDP与GNP
(1)都是最终产品
(2)前者为国内生产,后者为本国要素生产
GNP=本国要素在国内、外收入的总和
(3)二者的换算关系
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所获得的要素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所获得的要素收入
2、GDP与NDP
NDP: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即一国新增的GDP。
NDP=GDP-资本折旧
3、NDP与NI
国民收入(NDNationalIncome: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参与生产的生产要素所
得收入的总和。
NI=NDP-企业间接税及非税支付-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4、NI与PI
个人收入(PI)PersonalIncome: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一公司所得税一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5、PI与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isposablePersonalIncome:••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
人支配的收入,即个人收入纳税以后的余额。
DPI=PI-个人所得税-个人非税性负担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C+S
作业
13
课后作业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假设
1.封闭--没有进出口贸易
2.无政府--没有税收、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
3.企业无折旧,为了分析问题方便,只考虑存货投资。
4.家庭储蓄大于零。
(二)两部门经济的GDP构成
L两部门经济模型中是假定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部门,则:
从支出(总需求)看:
Yd=C+I
从收入(总供给)看:
Ys=C+S
(三)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式
综上得:C+I=C+S
即:投资=储蓄
I=S
注意:在经济学中,储蓄被定义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包括货币窖藏,
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债券、保险单等。
(四)储蓄-投资恒等式说明
收支恒等式就是总支出流量和总收入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因为买者的支出就是卖者
的收入,这一恒等式总是成立的。在总支出流量(产品流量)中,除了用于消费部分外,
其余都是用于投资;在总收入流量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由此得出投资储
蓄恒等式。从核算意义上看,任何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必然相等。
(五)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构成与恒等关系
(--)收入构成
三部门经济模型中假定只有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个部门,则:
从支出(总需求)看:Yd=C+I+G
14
从收入(总供给)看:Ys=C+S+T
(二)储蓄-投资恒等式
综上得:C+I+G=C+S+T
I=S+(T-G)即:
I+G=S+T
三部门经济中,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Ys,首先分为居民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
收入三部分,其中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政府收入(总
税收TA)变为政府净税收(T)和政府转移支付(TR)两部分,转移支付又加到消费和储蓄
上。这样,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C+S+T三部分。之后,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政府净
税收(T)转化为政府购买(G),经过再分配过程变为C+I+G。C+I+G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
需求(AD),用总支出Yd来代表。
(三)三部门经济的收支恒等式分析
Yd与Ys的数量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I+G>S+T,则Yd>Ys,经济扩张。
2.第二种情况,I+GVS+T,则Yd<Ys,经济收缩。
3.第三种情况,I+G=S+T,则Yd=Y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
I+G=S+T为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当I+G=S+T时,C+S+T=C+I+G,因此Ys=C+I+G,故Y=C+I+G也是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
件。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收入构成
Ys=C+S+T+Kr
Yd=C+I+G+(X-M)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1.考虑Kr:I=S+(T-G)+(M-X+Kr)
2.不考虑Kr:I=S+(T-G)+(M-X)
(三)四部门经济收支恒等式分析
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和国外部门在内的经济,亦称开放型经济,
Yd与Ys的数量关系与核算段中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I+G+(X-M)>S+T,则Yd>Ys,经济扩张。
第二种情况,I+G+(X-M)<S+T,则Yd<Ys,经济收缩。
15
第三种情况,I+G+(X-M)=S+T,则Yd=Y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
I+G+(X-M)=S+T为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当I+G+(X-M)=S+T时,C+S+T=C+I+G+(X-M),酣Ys=C+I+G+(X-M),故Y=C+I+G+
(X-M)也是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四、储蓄-投资恒等式的意义
(-)实际储蓄恒等于实际投资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恒等于计划投资
1.二者的主体不同
2.主体的行为目的不同
3.除非偶然现象,一般情况是全社会的计划总投资和全社会的计划总储蓄不相等。
(-)国民收入决定论的引出
1.在宏观产品市场上,计划总需求和计划总供给共同决定着国民收入水平。
2.总供求相等时的收入叫均衡收入。
五、重要数量关系
1.1与S的关系:I=S,储蓄恰好全部转化为投资;I<S,出现流动性滞存,或称为货
币滞存、资金滞存;I>S,利用过去的剩余储蓄或有新的货币发行。
2.G与T的关系:若G=T,财政收支平衡;若GVT,财政盈余;若G>T,财政赤字。
3.X与M的关系:X=M,外贸收支平衡;XVM,外贸收支赤字,逆差;X>M,外贸收支
盈余,顺差。
作业
课后作业
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定义
L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O即,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
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
2.引起名义GDP变化的有两个因素:
(1)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
(2)市场价格的变化。
(二)实际GDP定义
实际GDP则是用不变价格(基年的价格)计算的GDP。
(三)两者区别:
16
名义GDP既包括产量的变动又包括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实际GDP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只反映生产产量的变动仅仅是产量的变动。实际GDP比名义GDP更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福利
水平
二、实际GDP与名义GDP关系
(一)两者关系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二)GDP折算指数
LGDP折算指数(GDP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
物价变动前的GDP(名义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实际GDP)增长之比。它的计
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
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
宏观测量。P439
(三)GDP平减指数的计算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X100
我们选取某一年(1996)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如果以9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2001年
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
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了约50%。如果以基年(96年)
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100),那么2001年GDP的平减指数就变为150了。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
有更高的权重。例如,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涨6.9%,高出CPI涨幅3个百分点,
说明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在经济学上的意义
名义GDP与实际GDP虽然在经济学意义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在统计方法
上却是相同的。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结果多为名义GDP,而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大
多使用实际GDP来说明各种经济问题。这里介绍的GDP的统计方法,对于两种GDP的统计
都同样适用,不同的是,名义GDP以当年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而实际GDP则是选取基年
的价格水平进行计算。
四、价格指数
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2.GDP紧缩指数(GDPdeflator)
3.生产价格指数(PPI)
17
作业
实例分析
1、“GNP没有反映出儿童的健康、他们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从游戏中得到的欢乐。GNP
没有反映出优美的诗歌、牢固的婚姻、智慧的人民和公正的政府。GNP没有反映出每一个
公民的勇气、正直和对国家的奉献。一句话,GNP包括了其他的一切,除了生活的意义。”
(S・R•肯尼迪)你认为上面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的,为什么我们还关心GNP?
2、浏览http:〃/中国统计信息网,查询我国历年的GDP,并分析
其增长率。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从图表、公式等形式上
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并能灵
活使用各个乘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理论
学时分配:8
教学内容: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包括了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
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
(-)理论分析思路
从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开始,即从两部门到三部门,再到四部门。
(三)简单国民收入决理论分析假定
1、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价格
稳定,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
2、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
3、两部门模型:只存在厂商与居民;
4、投资为外生变量:投资不受利率与产量影响,为常数。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18
(一)均衡产出(Balanced-output)
就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
的支出。
'?例:假定企业生产了100亿美元产品,居民和企业要购买的产品支出也是100亿
美元,则这100亿美元的生产就是均衡产出、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
(二)有效需求分析
一个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总需求。企业根据总需求(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当企业
产出〉总需求时,企业非计划(非意愿)存货增加,则减少生产;当企业产出〈总需求时,
企业库存减少,则增加生产;当企业产出=总需求时,企业生产稳定下来,此时的产出
叫做均衡产出。简单说,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三)均衡产出公式
y=c+i
注意:这里的y、c、i都是用小写字母表示,分别代表剔除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
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不是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名义产出、消费和投资。c和i代表
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
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三、均衡产出的条件
(-)经济均衡条件分析
两部门经济中,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Y(AS),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居民个人收入
和企业收入两部分。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
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C+S经过再分配变为C+I。C+I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
用总支出Yd来代表。
经济生活中Yd与Ys的数量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I>S,则Yd>Ys,经济扩张。
19
第二种情况,IVS,则YdVYs,经济收缩。
第三种情况,I=S,则Yd=Y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
I=S为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当I=S时,C+S=C+I,因此Y(AS)=C+L故丫=C+I也是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注意,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
于储蓄。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
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是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
必然相等。
社会经济要处于均衡水平上,就必须要求实际收入水平引起一个相等的计划支出量。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上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求消费者必须把它买完,不得有剩。
均衡国民收入要求满足的恒等式:
总支出=总收入,
即:投资=储蓄
满足以上等式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的国民收入。
均衡产出条件可以用几何直观图表示。横轴表示总收入Y,纵轴表示总支出E。
四、均衡产出的具体形式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假定市场上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部门,贝小
从支出(总需求)看:Y=C+I
从收入(总供给)看:Y=C+S
综上得:C+I=C+S
即:I=S
投资=储蓄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模型中假定只有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个部门,则:
从支出(总需求)看:Y=C+I+G
从收入(总供给)看:Y=C+S+T
综上得:C+I+G=C+S+T
即:I+G=S+T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20
1、不考虑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四部门经济又称开放经济,模型中假定有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则:
从支出(总需求)看:Y=C+I+G+X
从收入(总供给)看:Y=C+S+T+M
(X:ExportM:Import)
综上得:C+I+G+X=C+S+T+M
即:I+G+X=S+T+M
2、考虑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四部门经济分析中如果再考虑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则:
从支出来看:Y=C+I+G+X
从收入来看:Y=C+S+T+M+Tr
综上得:C+I+G+X=C+S+T+M+Tr
即:I+G+X=S+T+M+Tr
作业
1.试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内容
2.课后习题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计经济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一、消费函数
1、影响因素
2、凯恩斯的消费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3、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就是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C=C(Y)
4、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
是指平均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所占的比例。即:APC二C/Yd
(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
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用B表示,则:MPC=AC/AYd
21
收入消费MPCAPC
A900091101.01
B10000100000.891.00
C11000108500.850.99
D12000116000.750.97
640.94
590.92
530.89
5、消费函数的简化模型
(1)线性表达式:C=a+3Yd
其中:a为自主消费量,B是边际消费倾向BYd为引致消费量。其几何图
形如图2-2所示。
消费曲线又称消费倾向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见下图
APC和MPC的变化基本规律:
(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
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APC递减),并且越来越小(MPC递减)。APC和
MPC递减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是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规律之一。
(2)MPC是消费曲线C=CO+bY的斜率,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相等,但是长期
来看,消费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3)APOMPC,从表10T中的APC和MPC数字对比可以看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即使
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CO。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4)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OY,APO1C<Y,1>APC>OC=Y,APC=1
(5)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一
22
点消费都不增加(即),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
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所以,。只要不等于1或0,一般有:
(6)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为零时,也必须消
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7)例如,在图中,当收入低于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中可见,当收入低于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1。
例如:a=300,户=0.75,则消费函数为:C=300+0.75y
例:Yd=1000,C=800,
则APC=C/Yd=800/1000=0.8o
△Yd=200,AC=140,则MPC=aC/Z\Yd=140/200=0.7
资料选读: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则储蓄是随收入
的增加而增加。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储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S=S(Y)
2、储蓄倾向
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可分为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1)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
是指平均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所占的比例,即:APS=S/Yd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
是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用MPS表示,则:MPS=AS/AYd=1-B
(3)储蓄函数的简化模型
S=Yd-C=Yd-(a+BYd)=-a+(l-p)Yd
其几何图形如图所示。
23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APC+APS=1,MPC+MPS=1o
2.APC>MPC,APS<MPS。
3.非线性时,随Yd的增加APC和MPC下降,APS和MPS提高。
四、影响家庭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其它因素
1、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2、政府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4、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5、其他因素,可参见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英国向大排量汽车征重税
文摘周报,2007年10月5日
据报道,日前英财政部计划对污染空气最严重的汽车征收一次性购置税,税额最高
2000英镑。根据这份文件,路虎等大排量汽车的车主购车后还将按最高税率支付道路税。
这份文件同时提议创造条件,使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和小排量汽车等节能汽车时能享受
2000英镑的折扣。环保问题目前越来越受到英国选民重视,英国主要政党对此都表现出积
极态度。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在消费——收入曲线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S;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储蓄S;
C不是因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S减少。答案:D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24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答案:C
3、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情况都可能。答案:A
4、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
必是()o
A1.6;B2.5;C5;D4。答案:D
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GNP和储蓄S都将下降;DGNP不变,但储蓄S下降。答案:B
6、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N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0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答案:C
7、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答案:C
讨论题
1、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贫者,将提高总
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第三节消费函数理论
一、绝对收入假说
宏观的消费函数,是1936年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首次
提出的。他认为,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额小于收入的增加额。
这就是所谓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incomehypothesis,AIH)的消费函数理论。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就倾向于把更多的钱储蓄起来,从而使得在整个收入中用于消费
的份额呈递减趋势。这就形成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二、相对收入假说
1、基本观点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或称相对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Duesenberry)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行业人才流失原因与吸引机制创新路径研究报告
- 2025年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在转基因植物抗病虫害育种中的应用成果鉴定报告
- 自卸吊车买卖合同协议书
- 泵车转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防尘布工地销售合同范本
- 理疗店合伙协议合同范本
- 物业小区的广告合同协议
- 法院婚内财产协议书模板
- 竹制半成品采购合同范本
- 罗非鱼鱼苗订购合同范本
- 2025年施工员-土建方向-岗位技能(施工员)考试题库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含答案)
- 胸痛单元建设课件介绍
- 超市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度
- 酒店服务流程与空间布局优化
- DB11∕T 2380-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盖挖法施工技术规程
- (2025)医疗护理员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建设工程法律培训
- 202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