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习(含答案)
《经典常谈》2023-2023学年名著真题练习
1.名著阅读。【江苏省江阴市2023期中】
(1)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1)以上文段出自____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第四。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名著阅读。【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考2023期中】
(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的著作,概述了_________、_________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2)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晋范宁作《穀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这是句公平话。注《左传》的,汉代就不少,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杜预作《春秋序》,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是委婉,“远”是含蓄。这不但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所以《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
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谈谈《左传》文学创作上的得与失。
3.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片段,完成下面任务。【苏州市吴江区2023期中】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排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纪录的人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其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
(摘自朱白清《经典常谈》,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_____、_____、_____”三种表现手法。
4.名著阅读。【河北唐山市路南区2023期中】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将开展“典读名著,风雅寄兴”系列活动。活动之一是“和朱自清一起“谈’《诗经》”,请你为下列表达空缺处填空。(3分)
组长:我们从《诗经》的地位、内容、主要表现手法等方面来介绍好吗
小明:《诗经》是我国____①____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小强:朱自清先生在____②____里这样介绍《诗经》:“太师们(春秋时乐工)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
小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____③____”,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名著阅读。【山东东营市广饶县2023期中】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作者是_________(人名)。全书共13篇,介绍了《____________》《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____________、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6.名著阅读【湖北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期中】
(1)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一部为中学生的具有导读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B.作者对十三类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性。
C.《〈诗经〉第四》中认为,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节奏要求和传播方式的不同。
D.根据《〈说文解字〉第一》,我们可以得知汉字字体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只是为了人们使用便利。
(2).相信在过去的半学期,你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经典常谈》,并有选择地边读边记笔记,写下了自己的观点和心得,请你选择其中一篇向大家分享,写清重要的事实或自己的感受。
7.名著阅读。【安徽芜湖市部分学校2023期中改编】
晚唐诗向来推李商隐、杜牧为大家。李一生辗转在党争的影响中。他和()并称;他们的诗又走回艳情一路。他们集中力量在律诗上,用典精巧,对偶整切,但李学杜、韩,器局较大;他的艳情诗有些实在是政治的pì喻,实是感时伤事之作,所以地位在温之上。杜牧做了些小官儿,放荡不jī,而很负盛名,人家称为小杜——老杜是()。他的诗词采华艳,却富有纵横气,又和温、李不同,然而都可以归为绮丽一派。
(1)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主语、谓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晚唐诗推B.李商隐、杜牧为
C.李商隐、杜牧推D.晚唐诗为
(2)上面文段选自《经典常谈》,请在文段中的括号填写诗人的名字。
(3)请依据上面语段,结合杜牧的具体诗作,简要分析杜牧诗歌的特点。
8.名著阅读。【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3期中】
《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是在战国末期。那时候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大约受了他们的影响,才研究起这部书来。那时候道家的学说也盛行,也从另一面影响了儒家。儒家就在这两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爻辞,其实倒是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这种新解释存下来的,便是所谓《易传》。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请阅读以上文段,说说(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23期中】
(1)“诗能言志”。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第四》的内容和小静一起探讨其余两句的育人作用。
原句原义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是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作者对十三类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性。
C.《〈诗经〉第四》中认为,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节奏要求和传播方式的不同。
D.根据《〈说文解字〉第一》,我们可以得知汉字字体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只是为了人们使用便利。
名著阅读。【湖北鄂州市鄂州区2023期中】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3~14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废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名著阅读。【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3期中】学过《〈诗经〉二首》之后,老师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进行组合阅读。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老师建议原因(理由)。
12.名著阅读。【安徽合肥庐江县2023】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m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2)《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
13.名著阅读。【重庆市潼南区六校联考2023期中】
“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
(1)请说说《尚书》中内容的由来。
《尚书》记言也记事,记言和记事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4.名著阅读【山东青岛黄岛区2023期中】
教材“名著导读”中关于选择性阅读的建议是“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①;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②读起。
请从右边目录中选择合适的篇目,填入上面语段的空格处。
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经典常谈》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说一说朱自清在这本书中所“谈”对你更好地理解经典产生了哪些帮助。
名著阅读。【安徽合肥五十中学西校2023期中】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dàng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chóu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竟胜。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本片段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其中介绍了东汉许慎编写的字书《___________》,讲八卦的儒家经典《_______》,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文献著作《_____________》。
16.名著阅读。【河南省镇平县2023期中】
(1)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经典书名谈“经典”
《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周易》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巫术,儒家将它哲学化了。
(1)朱自清是散文大家,《经典常谈》可以说是用散文手法谈学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根据内容填空,体会作品特色。
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搜嫂爬在地上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策)第八》)
语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填人名),作者用(2)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生动有趣,平易亲人。
(3)通过《经典常谈》,我们大体了解了《诗经》的“六义”。本学期我们也学习了比兴手法,请你结合所学具体内容(《兼薇》《关雕》《回延安》等)和链接材料举例分析比兴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刘韶《文心雕龙·比兴》)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离言写物,贼也。(钟嵘《诗品》)
17.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山东济南平阴2023期中】
(1)《经典常谈》是①______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②______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③《___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3分)
(2)班级开展以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为主题的活动,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篇目,说说你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4分)
备选篇目:《〈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18.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河南许昌市2023期中】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时代虽然不同,但爱国一脉相承。请从下面任选一本书,结合书中相关内容,谈谈对你成长的启示。
①《红星照耀中国》②《经典常谈》
19.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浙江杭州临平区余杭区2023期中】
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文,小州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
朗读诗文《经典常谈》篇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①▲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②▲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③▲
A.《尚书》第三B.《诗经》第四C.《战国策》第八D.《辞赋》第十一
(2)你认为当下中学生阅读《经典常谈》有何意义?请联系自身谈谈你的认识。
▲
20.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浙江杭州萧山区2023期中】
(1)《经典常谈》是_▲__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_▲__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3分)
(2)关于《经典常谈》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经典常谈》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B.《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介绍了《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作者写《经典常谈》,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
D.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精粹,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答案
1.(1)B
(2)朱自清《诗经》
(2)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
2.(1)传统文化经典诸子百家辞赋
(2)《左传》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记述辞令(从容委曲,意味深长)和对战争的描写(头头是道,有声有色)方面。不足之处在于迷信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违背了征实的精神。
3.(1)借他人的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大意正确即可)
(2)赋、比、兴
4.①最早②《经典常谈》③六义
5.经典常谈朱自清说文解字诸子百家
6.(1)D
(2)示例:作者首先从“《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说到《尚书》主要内容及其形式,以及《尚书》的成书过程及书名的含义;着重介绍了《尚书》流传过程中的种种遭遇,特别是“今文”和“古文”之争;最后又介绍了作者所见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今文尚书》也有真伪之分。流畅中带着起伏,既传递给读者知识,还带给读者惊奇。
7.(1)A
(2)温庭筠杜甫
(3)示例:《经典常谈》指出杜牧的诗词采华艳、富有纵横气、绮丽的特点。杜牧的《泊秦淮》首句选取烟、水、月、沙四个意象,用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词采华艳、绮丽,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营造了迷蒙冷寂氛围。首句视野开阔,既有俯视,又有仰视;后两句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体现了杜牧诗作富有纵横气。
8.战国末期,儒家受到了阴阳家和道家学说的影响,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使《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
9.(1)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
(2)D【解析】“只是为了人们使用便利”说法错误。除了便利,还有美观方面的需求。
10.(1)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
(2)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
11.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将这二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汉之前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因为这本书涉及面非常广,所以应适合选择性阅读。《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也都是古代文学巨著。这两篇都与诗歌有关。《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起源,将这两篇联系起来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汉代以前的诗歌的起源与发展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据此整合分析作答即可。
12.(1)纵横家只图功名富贵,没有是非观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意思对即可)
(2)示例:“谁用他们就帮谁”“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等句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地指出了纵横家们“翻覆”的本性。____________13.虞夏商周时代,汉人将当时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
(2)所谓记言,是记事的一种特别的方式。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14.
(1)《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任一即可);《第八》《第九》(任一即可)
(2)示例:《第八》,朱自清先是梳理了成书的背景,再谈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启发是读史书,要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解析】
考查名著内容。
《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说起,说到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晋的玄言诗,谢灵运的山水诗,一直到唐代的律诗绝句,重点介绍了诗的本质、诗的简述、诗学与美学的关系。
《文第十三》从商代的卜辞说起,说到战国时期的议论文,记叙文长足的进步,汉时的辞赋,韩愈、欧阳修和苏轼的散文,明清的话本小说,一直到新文化运动后的白话文。
“古代文学”包括诗与文两部分,故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或《文第十三》。
《第八》,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第九》,说起《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是因为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二是因为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实称得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虽然两部书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
所以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这两部分读起。
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拟写即可。如:《诗第十二》,作者分析了诗学与美学的关系,然后才谈到诗的本质。这启示我们,要想对中国诗歌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就要对美学的一定的认识。
15.竟胜②.竞胜
(3)①.说文解字②.周易③.尚书
16.(1)春秋说文解字
(2)苏秦描写
(3)示例:《关雎》兼用比和兴,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鸟的行为来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第二章以水中左右飘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关雎》比兴手法的运用是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7.(1)朱自清仓颉说文解字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申请备案
- 城市绿地花卉病虫害防止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2-2027年中国商用车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福建省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课前小测第23课时守望精神家园
- 海绵制品项目投资建设规划立项报告
- 2024年绍兴市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3-2028年中国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低温储罐合同范本
- 太阳能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科技引领下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案
- 400字作文稿纸(方格)A4打印模板
- 不领证的夫妻离婚协议书
- 铝型材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华为BEM战略解码体系完整版
- Python商务数据分析与实战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利用“自然笔记”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获奖科研报告
- 焓湿图的应用实例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校高职单招综合素质测试题(含答案)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课课练习题(2023春)(附参考答案)
- 《是谁觉醒了中国》
- 劳务派遣服务方案与服务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