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新版_第1页
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新版_第2页
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新版_第3页
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新版_第4页
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害虫防治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李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玉米螟小知识点:1、杂粮:(1)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2)稻谷、小麦以外的各种粮食五谷杂粮2、全世界已知的玉米害虫约350种,国内预计约227种。3、玉米主要害虫有小地老虎、玉米螟、大螟、黏虫。4、玉米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纹枯病、黑粉病和病毒病。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一、形态特征幼虫(寡足型)虫态蛹(被蛹)卵(鱼鳞状)成虫(黄褐色、波状纹、褐斑)

(触角丝状、前翅三角形)玉米螟幼虫玉米螟成虫二、生活习性1、代数自北向南有1-7代不等。湖南、江西每年发生4代。2、越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的秸秆、穗轴及根兜中越冬。3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食甜物,有趋向高大、嫩绿植物产卵的习性。4卵多产在叶背靠主脉外,每雌可产卵300-600粒。二、生活习性5、为害特点(1)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群集在心叶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被害心叶展开后形成透明斑痕,幼虫稍大后,可把卷着的心叶蛀穿,故被害心叶展开后呈排孔状。(2)玉米抽雄后,幼虫蛀入雄穗轴并向下转移到茎内蛀害。(3)在玉米穗期,幼虫除少数仍在茎内蛀食外,大部分转移到雌穗为害,取食花丝和幼嫩子粒,故玉米心叶末期,幼虫群集尚未转移前,为化学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二、生活习性玉米茎被害状二、生活习性6玉米螟的发生和品种抗性密切相关。玉米的发生数量与为害程度还与虫口基数、温湿度、天敌、栽培制度等密切相关。玉米螟为害雌穗玉米螟茎内为害玉米螟为害雌穗三、综合防治农业防治1(1)选育抗虫品种(2)处理秸秆,压低虫口基数(3)改进耕作制度,缩小春播玉米,扩大夏播玉米,切断第一代桥梁田。三、综合防治生物防治2(1)施放赤眼蜂:每亩放1万-3万只,在始卵期施放,每天一次,共3次。(2)施用苏云金杆菌:在心叶末期前3-5天,每备用100亿活芽孢悬浮剂100-150ml,加水10kg或拌潮沙土10kg灌心叶,每1kg灌100株,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三、综合防治化学防治3防治适期:卵孵高峰期防治指标:心叶末期花叶率达10%时。(1)在玉米心叶末期防治,施药于玉米喇叭口内。(2)穗期防治主要采用灌穗或喷雾方式。三、综合防治注意事项4玉米穗期防治,在玉米收获前7天停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