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食品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无公害食品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无公害食品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无公害食品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无公害食品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无公害食品油菜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病害及虫害部分)起草背景湖北省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0万公顷左右,年产油菜籽超过200万吨,均位居全国第1位;油菜田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是制约油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油菜田病虫害通常采用化学防控,因防治技术不到位,针对性差,用药不当,防控效果低,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保障食品安全和油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相关规范。主要内容一、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三、综合防治原则四、综合防治主要对象五、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六、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要点七、规范性附录一、规范内容规定了油菜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原则、防治对象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适用于湖北省无公害食品油菜籽和油菜苔生产中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14个标准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八)NY686-2003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NY/T794-2004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规程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T846-2004油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三、综合防治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为出发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油菜田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合理利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实现环境无害化,油菜生产安全化和规范化。四、综合防治主要对象主要病害油菜菌核病(病原Sclerotiniasclerotiorum)油菜霜霉病(病原Peronosporaparasitica)油菜病毒病(以芫青花叶病毒、油菜花叶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为主)油菜萎缩不实病四、综合防治主要对象主要害虫蚜虫

(以萝卜蚜Lipaphiserysimi、桃蚜Myzuspersicae和甘蓝蚜Brevucorynebrassicae为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菜青虫

(Pierisrapae)五、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植物检疫严禁危险性病虫害通过种籽、包装材料等途径传入产区。在调运时要严格抽样检查,如发现可疑病虫害时,应送植物检疫部门认定后再确定是否调运。农业防治产地选择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及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332-2006和NY/T846-2004的要求。并且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粉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土壤肥力较高。农业防治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有害生物的发生。农业防治播种根据气象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避开有害生物的发生高峰。播种方式可采用穴播、条播或撒播,或育苗移栽。

农业防治

耕作栽培采用合理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换茬。深耕深翻、将地表的害虫、病残体(菌核)和杂草种子深埋入地下,减少有害生物发生基数。田间围沟、腰沟、厢沟三沟配套,低洼地采用深沟窄厢栽培,便于排灌,降低土壤湿度,加强油菜植株间的通风透光。适时喷施多效唑、超敏蛋白、云薹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抗逆性。农业防治施肥施肥原则:根据油菜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基肥:优质有机肥施用量不低于3000kg/667m2。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熟。氮肥用量的30%~50%和磷、钾肥基施,结合耕翻整地与耕层充分混匀。宜合理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氮肥深施和磷肥分层施用。适当补充钙、铁等中、微量元素。油菜移栽前,每亩沟施硼镁肥或硼镁磷肥15~25kg。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在幼苗期、抽苔期分期施用。合理采用根外施肥技术,通过叶面喷施快速补充营养。不得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得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选用的肥料应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满足无公害油菜对肥料的要求。

农业防治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出苗后及时间苗,7叶~8叶期定苗。如缺苗应及时补栽。间苗后及时中耕培土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中耕时前浅后深,避免伤根。。干旱年份在播种后及时灌水,保证齐苗壮苗;定苗、定植或补栽后浇水,促进返苗。清除农田周围的虫害寄主,防治害虫如蚜虫。清除农田周围的病害寄主,防治油菜菌核病。清除带病虫的油菜残株枝叶及田埂、田间杂草,将其烧毁或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雾。物理防治

发现油菜菌核病等中心病株,及时带出园外集中焚烧,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放置黄板或银灰膜,防治蚜虫。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油菜田生态环境中的有益天敌,如食蚜蝇、蚜霉菌、草蛉、小花蝽、捕食螨、捕食性蜘蛛、瓢虫和蚜茧蜂等,控制蚜虫等多种害虫。引进、饲养、释放天敌,以虫、菌或其它微生物防治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种群监测及防治指标化学农药使用原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学防治种群监测及防治指标在化学药剂防治前,必须对防治对象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确定防治时间、用药种类、剂量等。主要种群监测时间、方法、指标见附录A。化学防治化学农药使用原则使用化学农药时,各地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施药量(浓度)和最多使用次数应符合GB4285-1989及GB/T8321.1~8的规定,详见附录D。油菜上登记的农药品种的日允许摄入量、急性参考剂量及毒性情况详见附录E。化学防治化学农药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农药杀菌剂:多菌灵、菌核净、代森锌、抑菌脲、乙蒜素、戊唑醇、咪鲜胺、三氯异氰尿酸、甲基硫菌灵、腐霉利、福美双•菌核净、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福美双、多菌灵•丙环唑、多菌灵•菌核净、多菌灵•腐霉利、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咪鲜胺、代森锰锌•菌核净、噁霉灵•稻瘟灵、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多菌灵•乐果•三唑酮等。杀虫剂: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抗蚜威、噻虫嗪、多菌灵•乐果•三唑酮、多菌灵•甲拌磷•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乐果•异稻瘟净等。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使用原则禁止使用的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硫环磷、水胺硫磷、灭多威、氧乐果、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二溴乙烷、杀虫脒、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敌枯双、砷类、铅类等,以及其它高毒、高残留和未在油菜上登记的农药。化学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草害种群监测,达到防治指标(附录A)的应及时对症施药。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中每种每年最多使用2次,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中每种每年最多使用1次。允许使用的农药,最后一次施药时间应距采收期在20天以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在30天以上。注意选取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的混用,以减少用药次数,避免或延缓病虫产生抗性。严格按规定剂量施用,喷雾时力求雾滴均匀周到。六、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要点主要病害:

油菜菌核病

油菜霜霉病

油菜病毒病

油菜萎缩不实病主要虫害:

蚜虫黄曲条跳甲

小菜蛾

菜青虫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发生危害时期:苗期到近成熟期均可发生,以开花后期发病最重。危害特点:叶片出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灰白色,茎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并在上面生出灰白色霉层。叶片症状茎秆内菌核茎部发病后期油菜菌核病防治指标:在盛花期,病叶率达10%,病茎率达1%时用药。综合防治措施1、选育早熟、高产抗病品种。2、开深沟排水。3、深耕深翻、深埋菌核。4、打老叶,早期剥除基部老黄叶。5有计划地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连作。6、合理施肥,达到“冬壮春发”,稳长不旺。7、药剂防治:初花到盛花期用50%多菌灵2250-3000g/hm2、50%腐霉利WP450-900g/hm2、40%菌核净WP1500-2250g/hm2、80%代森锌WP1200-1500g/hm2

或25%咪鲜胺EC600-900g/hm2

喷雾。油菜霜霉病(Peronosporaparasitica)

发生危害时期:油菜苗期~开花结荚期危害特点: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逐渐扩大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同时颜色由黄绿褪成黄色,一般在相应的背面长出白色霜霉层,其后病斑变成褐色。油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角果染病,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叶片症状角果症状油菜霜霉病防治指标:病叶率达10%时防治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丰产抗病品种。2、发现有花枝肿胀时及时剪除。3药剂防治:初花期当病叶率达10%时,进行第一次防治;隔5~7天防治第二次,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用80%乙蒜素EC5000-6000倍液或80%代森锌WP1200-1500g/hm2等喷雾。油菜病毒病(以芜青花叶病毒、油菜花叶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为主)

发生危害时期:油菜苗期危害特点:不同类型油菜,症状差别很大。

1.甘蓝型油菜叶片上的症状有黄斑型、枯斑型和花叶型三种。茎杆上的症状主要是产生长短不等的黑褐色条斑,病斑后期可纵裂。严重病株半边或全株枯死,病稍轻者,植株常矮化、畸形。

2.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典型症状是苗期产生明脉和花叶,叶片皱缩,株型矮化。

甘蓝型油菜病毒病发病初期油菜病毒病防治指标:蚜虫危害率达10%时防治综合防治措施:1、适时播种,不宜过早。2、水旱轮作;3、选育早熟、丰产的抗病品种。4、早期拔除病株,减少蚜虫传毒机会。5、药剂防治:彻底治蚜,在菜秧长出真叶后用2.5%溴氰菊酯EC150~300ml/hm2

或25%噻虫嗪WG60~120g/hm2

喷杀蚜虫。油菜萎缩不实病发生危害时期:苗期~盛花期危害特点:叶片最初为暗绿色,叶形变小,叶质增厚,易脆,叶端自下方倒卷,呈凸凹不平的皱缩状,绿叶开始变成紫红色,渐变蓝紫色。后期可分为三种类型:1、矮化型:花序显著缩短,角果间距缩短,外观如试管刷,全株矮化,不能结实。2、徒长型:株高特别是主花序显著增长,株型松散,部分角果能结实。3、中间型:株高、株型接近正常,少数角果能结实,晚期出生的分枝尚陆续开花。油菜萎缩不实病防治指标:土壤中硼的含量在0.3mg/kg以下需防治综合防治措施:油菜移栽前,沟施硼镁肥或硼镁磷肥225~375kg/hm2。也可在幼苗移栽前1~2天用0.4%硼砂液喷于叶面。本田在苗期、苔期各防治一次,用硼砂750/hm2兑水562.5~750kg/hm2喷于叶面。蚜虫(以萝卜蚜Lipaphiserysimi、桃蚜Myzuspersicae和甘蓝蚜Brevucorynebrassicae为主)

发生危害时期:整个生育期危害特点:叶片发黄卷缩,生长缓慢,形成老瘪苗。

桃蚜萝卜蚜为害状蚜虫防治指标:油菜苗期蚜株率10%,每株蚜虫1~2头,苔期10%的茎株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虫3~5头。综合防治措施:苗期或苔花期用2.5%溴氰菊酯EC150~300ml/hm2

或25%噻虫嗪WG60~120g/hm2

、50%抗蚜威WP180~300g/hm2、60%多菌灵·乐果·三唑酮WP900~300g/hm2

喷雾。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

发生危害时期:苗期~盛花期。危害特点:取食油菜叶片,将叶片咬成许多小孔,严重时可吃光,造成油菜苗成片枯死。也可危害根部,剥食根表皮;在根的表面蛀成许多环状的虫道,使菜苗地上部分由外向内逐渐变黄,最后萎蔫而死。幼虫成虫危害状黄曲条跳甲防治指标:油菜2~4叶期植株受害率10%,幼虫和成虫盛发期前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实行十字花科作物与麦、薯、豆等作物倒茬轮作,恶化其食料条件。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处理净残株落叶,减少虫源。播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的环境,移栽时选用无虫苗。2、化学防治:苗期幼虫和成虫盛发期前防治是关键。可选用25%噻虫嗪WG150~225g/hm2、20%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EC187.5~281.25ml//hm2喷雾。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发生危害时期:油菜苗期~开花期危害特点:油菜叶片组织残留一层表皮,形成透明斑。大龄幼虫食叶造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菜叶被吃成网状,常在嫩叶和心叶里吐丝结网。幼虫蛹成虫为害状小菜蛾防治指标:油菜8~10叶期每平米幼虫达到20头以上。综合防治措施:1、清除油菜残体及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基数。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蛾。3、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重发生地区在盛发期可选择安排瓜类、豆类等作物轮作。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