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问题研究_第1页
师幼互动问题研究_第2页
师幼互动问题研究_第3页
师幼互动问题研究_第4页
师幼互动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幼互动问题研究师幼互动问题研究/NUM师幼互动问题研究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目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一、师幼互动的概述…………………2(一)师幼互动的概念……………2(二)构成师幼互动行为要素……………………3(三)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5二、幼儿园师幼互动行为的现状和特点………6(一)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6(二)忽略幼儿在互动中产生的质疑或疑惑………………7(三)是由互动中幼儿探索问题被限制…………………8三、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8(一)把握幼儿的情绪关…………………8(二)找准幼儿的活动焦点………………9(三)适当满足幼儿的虚荣心………………10(四)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幼儿的活动……11(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模式,不断提高师幼互动的机会…11参考文献……………13致谢………………14内容摘要:在幼儿园内部的人际互动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辅人员、幼儿与同伴幼儿、幼儿与教辅人员、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师幼互动居于各种人际互动的核心,,贯穿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的各个场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容否认的作用。所以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适合幼儿,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教育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幼儿共同的发展。而且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师幼之间主动交往、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平等对话、共同分享,无论是空间上还是心理上,它都应该是一种“零”距离交往。师幼互动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幼儿让幼儿接受自己,并且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成为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开展工作的基础。无论在互动的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作用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让幼儿在互动中缺失主体地位。关键词:师幼互动现状与特征建立师幼互动问题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我们的物质资源十分丰富,人们对于生活也有了较高的追求,对于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我国的教育也进入一个新的层面。在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中,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近些年来,有关师幼互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对于师幼之间的主动交往、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平等对话、共同分享,无论是空间上还是心理上,它都应该是一种“零”距离交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师幼互动由为重要,它融入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幼儿所提出的问题、质疑作巧妙的解答,直接影响到幼儿各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一、师幼互动的概述(一)师幼互动的概念师幼互动,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广义的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的教师与三岁前的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三岁到六岁的幼儿之间的互动。在这里我仅对与幼儿园的教师与三至六岁的幼儿所发生的互动进行论述。师幼互动与师生互动有突出的不同,师幼互动基本局限在带班教师与幼儿之间,而师生互动不仅仅是与班主任的互动还有其他任课老师;师幼互动持续于幼儿园的全部生活时段,而师生互动以授课和学习为中心,集中于课堂场景内。(二)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师幼互动行为并非教师与幼儿之间简单的行为上的刺激和反应,而是拥有能动性的个体与个体间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与行为的往来。构成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要素,既包括外显的行为要素,也包括内隐的心理要素。首先是外显行为要素包括:1、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包括施动者与受动者。任何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方主体向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行为的信息,从而引发对方的反应,经过双方主体间行为上的往来而形成的。2、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其一,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师幼互动行为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种:即言语型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其二,从互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来看,师幼互动行为因其发起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情况。三种教师行为:正向、负向、中性。正向教师行为是指教师发出的行为中体现出明显的、对幼儿的和蔼、亲切、友好、喜爱的倾向。负向教师行为是指教师的行为中带有明显的不满、厌恶、甚至恼怒、愤恨的情感特征。中性教师行为是指教师行为中的情感色彩相对平淡,介于正向与负向之间。幼儿的三种行为:进取、畏惧、平和。进取幼儿行为是指幼儿指向教师的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大胆、不畏惧的情感特征;畏惧幼儿行为是指对教师胆怯、害怕的倾向;平和幼儿行为是指幼儿行为中无法看出鲜明的进取或畏惧的情感特征,语气、神态都比较平静。3、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施动行为的目的倾向,受动行为的反应选择都是互动行为主体内在意愿的体现,可以把前者称为施动行为目的,后者称为反馈行为取向。对一切师幼互动事件来说,其结果都可以归结为两种情况:要么接受施动者的行为目的,要么对之加以拒绝。4、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言语型互动是指以语言为主要手段,附带有目光、表情、姿势、动作的互动;非言语型互动是指单纯借用目光、表情、姿势、动作而不伴有语言的互动。其次是内隐心理要素:

1、场景界定

场景界定主要是指行动者个体对其行为发生的外在环境,包括对时间、地点和场合的认识。

2、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互动双方行为主体对自身及对方在互动进程中所应扮演角色的理解与选定,在三种内隐心理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3、行为期待

行为期待作为一个具体行动方案的构想过程在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互动行为主体对自己与对方在互动行为进程中所采取的具体行为的期望是互动双方可能采取的具体行为在个体心理空间的假设性预演。(三)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1、幼儿因素(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1)气质倾向与行为特征。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气质倾向与行为特征直接关系到他们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开朗、外向且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的机会最多,相反的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得到的关注和反馈最少。(2)早期人际关系经历。幼儿早期的人际关系与幼儿园师幼关系密切相关。在所有早期人际关系经历中,幼儿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状况是师幼关系的基础。2、教师因素(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特征)(1)教育观念。幼儿教师应该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这样与幼儿之间形成的师幼关系也相对亲密。(2)教师受教育水平。浩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所受教育水平与师幼关系有一定联系。受教育水平高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要更细心、更亲切。3、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师幼互动的频次、师幼互动的时间。4、师幼互动行为的客观环境:主要涉及幼儿园班级的规模、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教师人选的稳定性等。二、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特征

近些年来,有关师幼互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以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研究者的视野主要集中于教师与幼儿行为和认知上得互动,而忽略了幼儿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师幼互动研究仅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内心进行探索。实际上,幼儿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然而目前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幼儿很少主动提问题。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幼儿围着自己的思维转。幼儿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意识不强,更加导致师幼互动形式僵化。

(一)、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无论是在互动的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重视。无论是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教师作为发起人的互动比例要远远高于幼儿。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

例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给猫妈妈送礼物时,教师在提问中,不给或很少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在幼儿积极举手回答时却说;“我要请表现好的孩子给猫妈妈送礼物”,结果只有一、二个孩子进行活动;教师在回应幼儿问题时,总会出现:“你说错了”;教师指导时反问幼儿:“我不是刚刚讲过吗?”;幼儿求助时教师质问道;“我说过了,你刚才在干什么?快点照老师说的去做吧!”

(二)、忽略幼儿在互动中产生的质疑或疑惑

在活动中,很多幼儿因知识和能力的有限,存在着无问题可提或很少提问题。不提问题并不是幼儿没有问题,而是他们不懂得发问,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简单说就是没问题意识。甚至有些幼儿虽然能提出问题,但往往所提的问题过于表面、肤浅,心中更多的疑惑却并没有表达出来。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幼儿在教学或生活中产生的各种质疑或疑惑,使其幼儿的各种问题被无形的抹杀掉。

例如:教师绘本讲述中,出示图片一:爸爸生气地追赶儿子,儿子急急地逃出门外。只见门外地上有一个球,球附近有一些玻璃碎片,而窗玻璃上有一个大窟窿。这时,A幼儿产生了质疑,A幼儿说:“不对,老师球怎么会在外面呢?”

这时教师很不耐烦地回答:“等我讲下去,你就会知道,为什么球在外面了。”最后A幼儿只好将自己的疑惑压制心底,慢慢听老师把故事讲下去。

(三)、师幼互动中幼儿探究问题被限制

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幼儿出于好奇心理,往往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尽管有些问题是稚嫩、很表面的,这时教师不重视、也不鼓励、肯定他们,那么这些问题的探究会被不经意间被限制,更不能有效进行师幼互动。

例如:经验型教师观摩一场新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探索“螃蟹”时,幼儿提出很多探究性问题:“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为什么螃蟹眼睛是长长的,又这么小?”“为什么剖开螃蟹,螃蟹不会流血”幼儿的探究问题已不再局限于已有的经验范围。新教师一下子被幼儿七嘴八舌的回答傍住了,忙说:“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至于‘为什么剖开螃蟹,螃蟹不会流血’等下节课老师再告诉你们。”幼儿的一些探究性问题就这样被限制了,无法深入地让幼儿共同去探讨。三、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一)把握幼儿的情绪关情感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候他会决定人的一种处事方式和态度。同样,幼儿有着怎样的情绪也将会决定他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参与。试想,如果幼儿带着一种紧张、胆怯的心情的话,那么我想,不管教师组织如何适宜精彩的活动,也势必得不到幼儿对活动产生的共鸣,师幼互动更是无从谈起。由此,教育效果也必定是令人叹息的。所以我觉得,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调节好幼儿的情绪按钮,才能有效促进师幼互动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妨让自己蹲下来,不要再那么高高在上,让孩子在你面前显得唯唯诺诺,不敢有所表现,使他觉得你是那么陌生和不可接近。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蹲下来并不是真的要你弯曲膝盖面对孩子,而是要你平等的与孩子相处,让他觉得你和他是“一伙”的,是公平的,你们能够彼此互相的帮助和合作。所以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和良好的师幼关系中,幼儿才能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和胆怯的情绪,使他们对教师有一种安全和信赖的感觉,那么在这样的情绪基础上,幼儿才能够自然的有所表露,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师幼互动这种形态也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断加深。(二)找准幼儿的活动焦点所谓的焦点通常是受人关注的,因为它常常是联系着比较新鲜,比较奇特的事物。一旦形成一个焦点,那么周边的人大半都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过去,甚至是调起他们潜在的注意力。其实,幼儿在这方面的这种特质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明显。心理学上表明:幼儿期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他们特别喜欢问成人“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在好奇感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的在活动中动脑动手,主动的与教师交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时刻抓住幼儿们中间的“焦点”,预定生成的主题是幼儿们感兴趣的,也是他们希望并期待获取的知识信息,那么,幼儿的参与性将表现的更为强烈。例如: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几个幼儿在花坛边发现了一些小蜗牛,全班孩子就都哄了过去,有的用手摸摸,有的干脆就把他抓起来拿给我看。孩子们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当然那时的情形也显得拥挤和杂乱,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干涉,而是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引导他们去接触观察蜗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蜗牛可以离开他的壳吗?它的壳是不是就是他的房子?它的触角对他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此时,蜗牛已经成为了孩子们中间的“焦点”,他们对蜗牛有着强烈的研究欲望。为此我就组织了一个有关蜗牛的主题活动,为孩子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提供给他们图片和VCD,这下孩子们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蜗牛的活动中去了。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注,而孩子们的积极表现也是教师难以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所能见到的,他们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因为这个活动完全是孩子们自己的活动,他们想要了解的完全是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到师幼互动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展开得积极而热烈,教育效果也会因此而不断的提升。(三)适当满足幼儿的虚荣心如果要想更好的延伸师幼互动,让它真正自然的成为一种教学形态,我觉得,适当满足幼儿的虚荣心,那将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幼儿园中的孩子有着比较强的虚荣心。如果当你逮到了他的不良行为,而给予他狠狠的批评或者是严厉的警告,让他觉得难堪和自尊心受损,随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就会变得很消极,从而严重的削弱他的主动性。那么对师幼互动这种教学形态就势必会产生一定的阻碍。相反他们习惯于接受老师对他们正面的引导、肯定和表扬,那会极大的加强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他们有了一些反面的不良行为,他们也极不希望老师当众去说他。其实,如果此时,老师能够以一个小小的暗示,甚至是眼神的提醒,那么这个孩子将会很乐意并迅速的纠正他那时的不良行为,而且他会因为你给足了他“面子”,而在接下来的时间段里在你面前争取有更积极而优良的表现,主动的配合你,欢快的展示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积极情绪的良性循环下,更有利于促进师幼互动行为的展开和延伸。(四)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幼儿的活动新纲要表明: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也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当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幼儿发生互动,而且在互动时也有参与和交往。但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很多都是流于表面的互动。(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模式,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往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集体活动,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交流十分的稀少,甚至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是很贫乏。这样的情形对开展师幼互动来说,无疑是一大障碍。那么如何对此进行调节进而展开有效的师幼互动,不断提高师幼互动的频率和效率呢?我觉得不妨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幼儿讨论回答问题,由于孩子能力的差异,课堂时间的约束,再加上其它的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真正能进行师生互动的次数,互动的人数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个问题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失去思考和解答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提议不妨采取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中,人数相对减少,相应的无关刺激也有可能相对减少,但教学时间却是不会更改的。那么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将会更有机会,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进行交流、交往。另外,还有多种的形式,诸如个别形式、自由形式,甚至是给幼儿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或集体、或小组、或结队、或个人,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相信必定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教育幼儿,首先要教导幼儿文明懂礼,然而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