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第三章3.1.1必要的假定3.1均衡产出概述3.1.1必要的假定 1.假设价格水平短期保持不变。

2.假设国民生产总是能够随着总需求规模的变动而等量变动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NI=NDP=GDP。3.1.2均衡产出的含义3.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3.1.2均衡国民产出的含义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叫做均衡产出。Y=AE=C+I+G+NX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是正好等于全体家庭消费者和企业希望支出数量的社会的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产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Y=AE=C+I+G+nx3.1.2均衡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含义图3—1均衡产出AE100O收入=100A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支出=100100Y45°

AE100O100Y45°

BIU>0AEIU<03.2消费理论3.2宏观消费理论C=C(Y)表3—1 某个家庭的消费函数

单位:元ABCDEFG(1)收入(2)消费(3)边际消费倾向(MPC)(4)平均消费倾向(APC)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890.850.750.640.590.531.011.000.980.970.940.920.89Home3.2.1消费函数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每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所占的比率,这叫做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 APC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者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比率,即消费者在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3.2.1消费函数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一个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就可以表示为:α是自发消费,β是边际消费倾向C=α+βY3.2.1消费函数图3—3线性消费函数COYC=α+βY45°4.2.1消费函数图4—2消费曲线COYE45°3.2.1消费函数

对于消费倾向递减的问题,凯恩斯也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具有很大的信心来使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该规律为: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样多。”3.2.2储蓄函数3.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表3—1 某个家庭的消费函数

单位:元ABCDEFG(1)收入(Y)(2)消费(C)(4)边际储蓄倾向(MPS)(5)平均储蓄倾向(APS)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110.150.250.360.410.47-0.0100.010.030.060.080.11(3)储蓄(S)-110015040076011701640Home3.2.2储蓄函数

储蓄与收入的这种数量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是:S=S(Y)MPS:marginalpropensitytosave3.2.2储蓄函数图3—4储蓄曲线SOEY3.2.2储蓄函数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意一个收入水平上的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S=Y–C=Y–(α+βY)=–α+(1–β)YSOYS=-α+(1-β)Y

图3—5线性储蓄函数3.2.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3.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3.2.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从公式上看:∵C=α+βY

S=–α

+(1-β)Y

∴C+S=α+βY–α+Y–Y=Y3.2.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图3—6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C,SdO-dY0YAC=C(Y)S=S(Y)45°3.2.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二,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而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3.2.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对此,可以证明如下:∵Y=C+S即 APC+APS=1

由此可见:1–APC=APS,1–APS=APC3.2.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再看MPC和MPS的情况:即

MPC+MPS=1由此可知:1–MPC=MPS,1–MPS=MPC3.3.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3.3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二部门)3.3.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指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总收入。Y=C+I(收入恒等式)C=α+βY(消费函数)

求解上述联立方程,就可以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3.3.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我们还可以列表和使用图形来加以说明。当消费函数C=1000+0.8Y及自发投资为600亿元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情况见表4-3。表4—3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单位:10亿元(1)收入(2)消费(3)储蓄(4)投资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340042005000580066007400820090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3.3.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图4—9)图4—9 消费加投资的曲线和45°线的交点决定收入C+I(亿元)

16001000050008000Y(亿元)CC+IE3.3.2投资储蓄分析法3.3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二部门)3.3.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Y-C=S,而储蓄函数为S=-α+(1-β)Y。 这两个式子组成的联立方程是:

求解该联立方程,同样可以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I=S(投资等于储蓄)S=-α+(1-β)Y(储蓄函数)3.5.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图4—10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S,IOESIYY*Y’3.4乘数论3.4乘数理论3.6.1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的比率3.6.1投资乘数OC+IEC+I*C+IΔIΔY45°YY*Y图4—14乘数效应3.5三个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3.4财政政策与均衡国民收入消去该等式里等号两边的C,得到:C+I+G=C+S+TI+G=S+T这就是三部门经济模型中宏观均衡的条件。(一)政府购买,但没有税收和转移支付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不变:

Y=C+I+G∴∵C=α+βY

3.4财政政策与均衡国民收入(二)政府购买,且政府实行定量税制T—税收量;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YD

Y=C+I+G∴∵C=α+βYD

YD

=Y–T0

C=α+β(Y–T0)

3.4财政政策与均衡国民收入(三)政府购买,且政府实行比例税制t—边际税率;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YD

Y=C+I+G∴∵C=α+βYD

YD=(1-t)YC=α+β(1-t)Y

3.4财政政策与均衡国民收入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表10-2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税率(%)123456789不足500500~20002000~50005000~2000020000~4000040000~6000060000~8000080000~100000100000以上51015202530354045

2011年9月1日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

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5%。

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四)政府购买,且政府同时实行定量税和比例税制Y=C+I+G∴∵C=α+βYD

YD

=(1-t)Y-T0C=α+β(1-t)Y-βT0

3.4财政政策与均衡国民收入(六)政府购买,且政府同时实行定量税和比例税制和转移支付(不要求)Y=C+I+G∴∵C=α+βYd

Yd

=(1-t)Y-T0+trC=α+β(1-t)Y-βT0+βtr

tr—政府转移支付3.4财政政策与均衡国民收入3.4.2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3.4乘数3.6.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在的公式中,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政府购买支出G发生变动,那么,政府购买支出从G0变为G1时的国民收入就分别是:

1.1政府实行定量税3.6.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在的公式中,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政府购买支出G发生变动,那么,政府购买支出从G0变为G1时的国民收入就分别是:

1.2政府实行比例税3.6.3政府税收乘数3.6.2税收乘数2.1政府实行定量税3.6.2税收乘数2.2政府实行比例税3.6.4平衡预算乘数3.6.4平衡预算乘数由于假定了ΔG=ΔT,所以:这里的kb就是平衡预算乘数,它的值为1。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或支出变动的比率。补充:引致投资投资增加会引起总支出AE的增加,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反过来使投资增加,所以不考虑利息的因素,投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I=I0+kY引致投资就是指,当国民收入增加时,投资会随之增加;当国民收入减少时,投资会随之减少。由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的投资增量成为“引致投资”。3.8.3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3.8乘数3.8.3乘数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

(1)社会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互相独立的。 (3)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物品和劳务,否则,也无法产生较大的乘数作用。 (5)政府不能在乘数发挥作用期间同时向社会征税或借款,否则,也会因为产生“挤出效应”而使乘数作用打折扣。4万亿资金的投向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

重点投向资金测算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约4000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约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约1500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15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约2100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37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约10000亿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1%。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6月份增长10.7%。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杭州市消费券

1月20日,杭州市正式明确,市、区两级财政拿出1亿元向杭州6城区范围内8类人员共67万人发放消费券(萧山、余杭参照执行。

这8类人员分别是:已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待遇的老年居民;享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家庭享受成员;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20%至140%的困难家庭享受成员;享受生活补贴的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市属、区属中小学在校学生。

发放标准为:市属、区属中小学生每人100元;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每人200元。据杭州市贸易局统计,杭州16家大型超市消费券回收比例虽高,但放大效应仅为1.78倍。相比之下,消费券购买大额商品拉动放大效应约10倍。据抽样调查,1月24日至2月3日的11天中,在家电卖场和大商场使用消费券,拉动放大效应分别达到5.42倍和3.59倍。凯恩斯论乘数《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如果我们的政治家由于受到古典学派的熏陶太深而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增加财富的作用--------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有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确实,建造房屋或类似的东西会是更加有意义的办法,但如果这样做会遇到政治和实际上的困难,那么,上面说的挖钞票瓶子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埋钱挖钱,岂不是无意义的瞎折腾行为?可就是这样看似瞎折腾的经济思想却成为了西方经济大危机后,解决失业问题的正统的经济信念。把钞票瓶子埋在地下的例子中,政府没事找事,组织一批人挖出钞票瓶子,这行为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通过这批人的折腾却会给经济增加了产出。比如社会经济萧条了,失业率高了,那么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投资支出来带动经济的重新繁荣,以提高就业率,增加社会产出。二战期间和美越战争期间,美国政府都曾通过增加军备开支的办法来刺激经济,政府组织一帮人来生产只能用于战争消耗的军火,军火的生产者们就由此获得了收入,他们可以再把这些收入花在食品、服装、日常用品等消费品,而这些消费品生产者也获得了收入,他们同样可以把这些收入用作消费再支出。“破窗效应”:乘数效应是有前提的“破窗效应”:一个无赖打破了商店的一块玻璃后逃跑了,店主无奈只好自己花钱把玻璃再装上,玻璃店老板得到这笔收入以后,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买衣服,于是服装店老板又得到一笔收入,并用其中一部分用于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就得到了一笔收入,然后再花出去……一个无赖打破玻璃这件坏事,居然释放出了乘数效应,使整个经济产出增大了,就业率提高了。当然也有人对“破窗效应”提出了质疑,认为如果没有无赖打破商店玻璃,店主就没有必要花钱买玻璃,他完全可以把这笔钱用于其它支出。现在,无赖打破了玻璃,店主要重新装上玻璃就占用了原本可以用于其它方面的资金,因此,无赖打破玻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