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至汉代的陶器_第1页
夏商周时期至汉代的陶器_第2页
夏商周时期至汉代的陶器_第3页
夏商周时期至汉代的陶器_第4页
夏商周时期至汉代的陶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商、周时期至汉代的陶器夏代陶器我们所称的“夏代陶器”是指“二里头文化早期”的陶器。大约距今4000多年以前。二里头文化的得名是因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材料最充分、最典型而得名。

豫西地区二里头文化早期的陶器特征也和豫西龙山文化晚期的陶器基本相同,只是陶器器类、形制与器表纹饰稍有区别。陶鬶

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陶器的质料仍以砂质和泥质灰陶(深灰或黑灰)为多,并有一些黑陶(包括黑皮陶)、棕灰陶与红陶。白陶与硬陶很少。陶器成型技术基本是轮制,兼有一些模制与手制。器表多饰有划纹、弦纹、篮纹、方格纹、绳纹与附加堆纹,并有一些回纹、云雷纹、涡旋纹、叶脉纹、圆圈纹、花瓣纹和人字纹等。陶觚(gū)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商代

陶器商代陶器主要指中原地区,即商统治中心地区的陶器而言。根据目前已发掘的商代陶器,可以区分为商代早、中、晚三期。商灰陶盉——故宫博物院1商代早期陶器商代早期陶器,陶质以砂质和泥质灰陶为主,黑陶(包括黑皮陶)、棕灰陶与红陶很少,并有一些白陶与硬陶。陶器为轮制兼有模制与手制。陶器以满饰绳纹和兼饰划纹、弦纹与附加堆纹为主,并有一些双勾纹、云雷纹等带条状的图案装饰,也有少量刻划的鱼纹、夔纹与蝉纹。商陶夔——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2.商代中期陶器商代中期的陶器,以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的为典型。陶器器类和制陶工艺较早期有了明显的增多与提高。商代中期陶器的主要特征是:陶质以砂质和泥质灰陶为主,并有少量砂质粗红陶和泥质黑皮陶,以及极少数红陶、白陶与硬陶。陶器制法均为轮制,并有一些轮模兼制和手制的附件。陶器表面除素面磨光外,绝大部分陶器的腹部与底部,都是使用比商代早期印痕稍浅的绳纹,并加饰一些划纹、附加堆纹和镂刻。商陶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部分胎质细腻,器表磨光,制作精致;部分细泥质盆、簋,壶、疊、豆与瓮等陶器的腹部或颈部,还印饰有饕餮纹、夔纹、方格纹、人字纹、曲折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旋纹、连环纹、乳丁纹,蝌蚪纹、圆圈纹和火焰纹等图案组成的带条装饰,其中以饕餮纹组成的带条数量最多,为当时各种图案带条装饰中最为精美的一种。在陶器表面施饕餮纹与同期青铜器表面施用饕餮纹带条装饰基本相同。商陶爵——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商代中期的陶器器类,有鬲、甗、鼎、罐、甑.斝、爵,觚、盉、豆、簋、缽、盆、蠱、壶、瓮、大口尊、小口尊、缸、研磨器、器盖等20余种,为实用陶器品种数量最多和发展最快的鼎盛时期。商代中期陶器形制的特征是:陶器的口沿以卷沿为主,陶器底部以圜底为多,袋状足次之,圈足器则较少。白陶与硬陶在黄河流域的商代中期遗址中都有一些发现,如白陶豆和罐,镶的表面饰绳纹。商白陶刻纹豆——故宫博物院3.商代晚期陶器商代晚期遗址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商代晚期的陶器仍以泥质灰陶和砂质灰陶的数量最多,并有少量红陶、白陶、硬陶与黑皮陶。制法以轮制为主,兼有模制与手制。陶器表面主要以饰印痕较浅的绳纹为主,兼施一些划纹、弦纹、附加堆纹与刻划的三角纹,人宇纹、云雷纹、方格纹,并有少量图案精美的饕餮纹、夔纹。商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故宫博物院商代晚期的白陶与硬陶在黄河流域的商代晚期遗址与墓葬中也有不少发现。这些白陶制作精致,装饰华丽,器表多饰印有云雷纹、圆涡纹、饕餮纹、蝉纹、夔纹、曲折纹等图案纹饰。商晚期是白陶的鼎盛时期。硬陶常见的有瓮与尊,胎质仍以棕色为主,并饰有云雷纹与人字纹。商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故宫博物院

周代陶器1.西周陶器西周陶器的品种与形制特征,以平底袋状三足器和圈足器居多。作为西周统治中心区域的中原地区西周陶器,是在承袭当地早周的制陶工艺,并吸收和融合了商代晚期商王朝统治区域内的制陶工艺发展而来。陶质仍以砂质和泥质灰陶数量较多,并有一些砂质红陶、泥质红陶与黑陶(包括黑皮陶)。陶器仍以轮制为主。陕西西安张家坡、丰镐遗址出土西周陶器(1)鬲长安张家坡出土(2)鬲长安张家坡出土(3)甎西安丰镐出土西周日用陶器的器类品种却较商代有所减少,制作工艺也逊于商代,这可能与西周时期奴隶主日常生活中使用数量较多的青铜器、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器皿有关。西周时期陶器,主要有高、甎、瓷、罍、盆、豆、签、缽、罐、盘等10余种。器表多满饰绳纹,並兼施一些划纹、弦纹、三角纹、曲折纹与附加堆纹。只有部分素面磨光的陶器表面,才施用一些云雷纹、回纹、曲折纹等图案组成的条带纹装饰。陕西西安张家坡、丰镐遗址出土西周陶器(4)盂长安张家坡出土(5)盂

长安张家坡出土(6)罐西安丰镐出土2.东南地区的西周陶器江苏南部的西周陶器,以砂质红陶和泥质灰陶器为多,并有少量泥质黑陶。砂质红陶多用于炊器,泥质黑陶与灰陶多用于食器与盛储器。除少量砂质陶器表面饰印绳纹外,多为素面或饰印一些弦纹、水波纹与席纹。东南地区的西周陶器,除陶鬲与中原近似外,其他陶器与硬陶器以及器表纹饰等,都有着明显的地方特征。陕西西安张家坡、丰镐遗址出土西周陶器(7)豆长安张家坡出土(8)簋西安丰镐出土(9)壘西安丰镐出土(10)罐长安张家坡出土3.东周春秋时期陶器各地春秋时期的陶器,基本特征仍以平底器和袋足器为多,并有一些圈足器与喇叭形座。陶质与陶色因地区不同也不完全一样,但多数地区仍是以夹砂灰陶与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与棕色陶较少,并有少量灰皮陶与黑皮陶,制法都是轮制,特大型厚胎陶器仍采用泥条盘筑法。器表主要饰粗绳纹,兼有一些弦纹、划纹、附加堆纹与暗纹。陶器的种类较西周时期又有减少,常见的只有10种左右。江苏句容浮山果园出土西周陶器(1)鬲 (2)瓿 (3)盘(4)瓿(5)硬陶豆

(6)豆

(7)坛由于早晚的不同,陶器的形制也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如陶鬲的袋足,由春秋早期的作矮胖袋足发展到象征性的乳头袋足,直至袋足逐渐消失。春秋时期墓内随葬的陶器,除少数为实用器外,多数是专为随葬使用的明器。明器有仿制当时日用器皿,也有仿制当时青铜礼器的。江苏金坛瞥墩出土西周陶器(1)釜(2)硬陶坛(3)小罐(4)盘战国陶器战国时期陶器,可分为日用陶器和墓内随葬陶明器两大类:1.日用陶器战国早期的日用陶器形制和春秋晚期的陶器形制极为接近。只是到了战国中期,陶器的形制才有明显的变化,陶质仍以砂质灰陶和泥质灰陶最多.并有少量砂质红陶与棕陶,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炊器。郑州二里岗出土战国陶器(1)釜(2)瓮(3)罐(4)鼎(5)豆(6)壶战国时期的炊器基本都是陶釜,中原地区的陶釜形制与器表装饰和春秋晚期的陶鬲基本相同,只是低矮的乳头形袋足巳经消失,釜的形制为敛口、卷沿、圆腹、圜底,肩部饰瓦纹,腹底饰粗绳纹。陶炊器中由陶鬲发展成陶釜,显然是与灶台的普遍使用密切相关。战国日用陶器的表面多为素面或磨光,但陶釜、陶罐和陶瓮的器表仍多饰绳纹。素面陶器与饰印绳纹的陶器表面,还加饰有弦纹、划纹、暗纹等装饰。郑州二里岗出土战国陶器(7)盘(8)高柄壶(9)浅盘豆(10)匜(11)盒2.墓内随葬陶器这些陶器有的是实用器,但多数是专为随葬烧制的陶明器。墓内随葬的陶器种类有鼎、釜、甗、豆,碗,敦、合、盘、匜、壶、高柄小壶、罐、簋等10余种,器表以素面或磨光者居多,也有饰印弦纹、划纹、绳纹的。战國陶明器中施用暗纹和彩绘者较前明显增多而且盛行。其中有直接绘制在陶器表面,也有在涂有白或黄的地色上,再用红、黑或黄等颜色进行绘制,鲜艳醒目,有较高艺术价值。浙江绍兴凤凰山出土战国陶器(1)甗(2)罐(3)匜(4)豆(5)甑各地战国墓内随葬的陶明器,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随葬陶器种类和组合也不尽相同,如中原地区战国墓内随葬陶器的组合,多为鼎、豆、壶组合或鼎、盒、壶组合,或另加盘、匜与高柄小壶,少数墓内还随葬有彩绘陶鸭。各地随葬的同类陶器形制也不完全相同。山西侯马上马村晋国墓出土陶器(1)鼎(2)豆(3)壶(4)匜(5)鬲(6)盆秦代陶器秦代历史只有30多年,真正被确定为具有秦代标准特征的陶器,主要是出土于关中地区的秦都咸阳和临潼秦始皇陵区間围秦俑坑与秦代墓葬内。多数地区的秦代陶器是不易区分的。其中有些陶器形制还和当地的战国晚期陶器相近,并且还多保留着当地战国晚期的一些陶器特点。陕西临潼上焦村出土秦代陶器(1)釜(2)鼎(3)仓(4)豆(5)瓮(6)蒜头壶日常使用的实用陶器,主要以泥质和砂质灰陶为多,也有一些红陶。茧形壶是秦代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器表除饰印绳纹外,还施有一些划纹,弦纹与彩绘。陶器的制法均为轮制。体型较大的异型容器,也有采用泥条盘筑法制成的,如大型茧形壶,就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的。秦墓随葬的陶器,大部分为实用器,也有专为随葬烧制的明器。湖北云梦出土秦代陶器(1)釜

(2)甑(3)蒜头壶(4)缽

汉代陶器

随着汉代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全国各地的日用陶器和墓内随葬陶明器的品种与形制,大部分巳经趋于相同,但不同地区地方特点也还有些保存。由于汉代城址和居住遗址的发掘较少,所见仍以墓葬随葬的陶器较多。西汉彩绘骑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砂质灰陶较少,并有一些红陶与黑灰皮陶。但汉代的烧陶工艺吸取了原始瓷器器表着釉的经验,又创烧了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铅釉陶器,因而汉墓中曾有不少绿色的低温铅釉陶器出土。汉代创烧的低温铅釉陶器的应用与推广,为我国后来各种不同颜色低温铅釉陶器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绿釉铺首耳陶壶——故宫博物馆汉代的日用陶器,炊器以砂质陶釜为主,并有一些大口、带镂孔甑。食器有平底或假圈足碗,浅盘豆与敞口缽,盛储器有深园腹瓮、平底罐、平底或圈足壶、平底盆与厚胎缸等。器表装饰有绳纹,弦纹与划纹。汉双耳陶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汉墓随葬陶器的数量之多和品种之广,大大超过了以往各代墓内随葬的陶器,其中除一部分实用器,绝大多数均属仿商.周青铜器和漆器烧制的陶明器.在明器中有灰陶.红陶,铅釉陶和硬陶等。器类有灶、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