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A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A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A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A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A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本部分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分)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医用酒精B.汽油C.84消毒液D.轮胎A.A B.B C.C D.D2.(2分)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Na B.Al C.Si D.Cl3.(2分)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A.Li B.Na C.K D.Rb(多选)4.(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A.HCl B.Na2S C.MgCl2 D.KOH5.(2分)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锌与盐酸的反应 B.柠檬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D.氢气的燃烧反应6.(2分)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是一种高效的优质能源.U原子常用于核裂变反应,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中子数92 B.电子数143 C.核电荷数235 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517.(2分)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关于乙烯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4 B.含有碳碳双键 C.空间结构为直线型 D.结构式为8.(2分)在萃取分液操作中用到主要实验仪器是()A.分液漏斗B.普通漏斗C.圆底烧瓶D.容量瓶A.A B.B C.C D.D9.(2分)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稀盐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BCDc(HCl)/(mol•L﹣1)0.520.52t/℃20203030A.A B.B C.C D.D10.(2分)下列过程中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 B.Br2与H2生成HBr C.HCl气体溶于水 D.NaCl固体溶于水11.(2分)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该元素最高化合价为+3价 D.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ⅢA族12.(2分)下列化合物中,与CH3CH2CH2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CH4 B.CH2=CH2 C.CH3CH3 D.13.(2分)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14.(2分)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H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B.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C﹣C单键 C.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 D.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碳链15.(2分)下列反应或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原子半径:Si>S B.稳定性:H2S<HCl C.酸性:H2SiO3<H2SO3 D.还原性:S2﹣>Cl﹣16.(2分)A、B均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离子A﹣和B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A>B B.离子半径A﹣>B2+ C.原子半径A>B D.电子数A>B17.(2分)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反应X+Y═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向盛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下列说法能正确解释该现象的是()①反应为吸热反应;②反应物X的能量比生成物Z的能量高;③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④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分)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含有极性共价键 B.上述过程表示CO和O生成CO2 C.上述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D.从状态Ⅰ到状态Ⅲ,有能量放出19.(2分)现在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元素与氧元素同族,与钾元素同周期,关于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34 B.Se的非金属性比Br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SeO4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气体弱20.(2分)“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浓缩海水中通入Cl2时,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B.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单质的挥发性 C.在吸收塔中Br2与SO2发生反应以达到富集目的 D.从蒸馏塔中出来后的操作为萃取21.(2分)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结合表中的有关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原子半径/nm0.0740.160.1520.110.0990.1860.0750.143最外层电子数623常见化合价+1﹣3+5﹣3+5焰色反应黄色单质的颜色黄绿色A.元素⑥②⑧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元素的非金属性:⑤<④ C.元素①⑥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D.元素⑥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反应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22.(10分)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下图中,表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的是。(填字母)(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①图中①和②分别为、。(填“吸收”或“释放”)②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的证据为。23.(12分)原电池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如图所示。按照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来看,Zn的作用是(填字母,下同);稀硫酸的作用是。a.负极反应物b.负极材料c.正极反应物d.正极材料e.离子导体f.电子导体(2)①在Cu﹣Zn原电池中,Zn片上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Cu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②外电路中电子流向极;内电路溶液中SO42﹣移向极。③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为。(3)某原电池的总反应为Zn+Cu2+═Cu+Zn2+,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原电池装置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原电池可将,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24.(13分)在2L的密闭容器中,SO2和O2在催化剂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SO2和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2min,以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mol•L﹣1•min﹣1。(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SO2,同时生成1molSO3b.SO2的浓度与SO3浓度均不再变化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d.SO2的浓度与SO3浓度相等(4)对于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在O2过量时,SO2也不能完全转化为SO3。对此现象,某小组同学提出三个观点:观点一:只有部分SO2与O2反应观点二:SO2与O2反应生成SO3的同时,SO3分解生成SO2与O2观点三:SO2全部转化为SO3后,部分SO3又转化为SO2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两条事实:事实①事实②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反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SO2、O2、SO3中反应过程中,SO3的物质的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可以证明观点一不正确的事实是(填①或填②,下同),可以证明观点三不正确的事实是;符合观点二的事实是。25.(15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元素③和⑤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3)元素②、③形成离子的半径>。(4)元素③、④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5)元素⑥的单质与元素③⑨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6)某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①、⑦、⑧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实验所需的物质:a.稀HNO3b.稀盐酸c.碳酸钙d.Na2SiO3溶液e.SiO2。试剂A为;(填字母,下同)试剂B为;试剂C为。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该装置存在一个缺陷是。26.(8分)某同学探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所用试剂:0.4mol•L﹣1H2O2溶液、蒸馏水、MnO2粉末、Fe2O3粉。实验序号H2O2浓度(mol•L﹣1)V(H2O2溶液)(mL)温度催化剂收集112mLO2所需时间(s)10.420室温无几乎无气体产生20.42050℃水浴无29630.420室温0.5ga4540.420室温0.5gMnO2粉末10050.4b室温a>45(1)实验1、2的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研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2)表中a处所用试剂为。对比实验3、4可得出的结论是。(3)实验3、5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浓度对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处取用10mL0.4mol•L﹣1H2O2溶液,还应添加的试剂及用量为。(4)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0.4mol•L﹣1H2O2溶液和3.0mol•L﹣1H2SO4溶液处理。①请配平方程式:Cu+H2O2+H+═Cu2++H2O②某同学在不同温度下完成该实验,测得铜的平均溶解速率分别为:温度(℃)20304050607080铜的平均溶解速率(×10﹣3mol•L﹣1•min﹣1)7.348.019.257.987.246.735.76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本部分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分)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医用酒精B.汽油C.84消毒液D.轮胎A.A B.B C.C D.D【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为有机物,故A错误;B.汽油成分为烃类混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C.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的溶液,为无机物,故C正确;D.轮胎为橡胶制品,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分)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Na B.Al C.Si D.Cl【分析】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均为第三周期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为Na>Al>Si>Cl,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微粒半径的比较,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3.(2分)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A.Li B.Na C.K D.Rb【分析】利用周期表中变化规律分析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在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来解答。【解答】解:Li、Na、K、Rb属于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最强的为R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明确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多选)4.(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A.HCl B.Na2S C.MgCl2 D.KOH【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第IA族、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解答】解:A.HCl中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正确;B.Na2S中钠离子和硫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MgCl2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O和H之间存在O﹣H共价键,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共价键的判断,根据共价键的概念来分析解答,注意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离子键、共价键,氯化铵中只含非金属元素,但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5.(2分)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锌与盐酸的反应 B.柠檬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D.氢气的燃烧反应【分析】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等;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解答】解:A.锌与盐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柠檬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为弱酸和盐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正确;C.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氢气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吸热与放热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6.(2分)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是一种高效的优质能源.U原子常用于核裂变反应,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中子数92 B.电子数143 C.核电荷数235 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51【分析】U含有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求算,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求算.【解答】解:U含有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2=143,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92,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143﹣92=5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7.(2分)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关于乙烯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4 B.含有碳碳双键 C.空间结构为直线型 D.结构式为【分析】A.分子式需要标出各原子的个数;B.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C.乙烯属于平面结构;D.结构式用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解答】解:A.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故A正确;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故B正确;C.乙烯属于平面结构,不是直线型,故C错误;D.乙烯的结构式为,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乙烯的结构与化学用语,为高频考点,把握乙烯中化学键、结构及官能团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2分)在萃取分液操作中用到主要实验仪器是()A.分液漏斗B.普通漏斗C.圆底烧瓶D.容量瓶A.A B.B C.C D.D【分析】萃取分液操作是在梨形分液漏斗中进行的,据此回答。【解答】解:萃取分液操作是在梨形分液漏斗中进行的,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操作中,圆底烧瓶用做加热仪器,容量瓶用于溶液的配制中,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见仪器的使用以及物质的分离等方面知识,属于知识的灵活应用,难度不大。9.(2分)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稀盐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BCDc(HCl)/(mol•L﹣1)0.520.52t/℃20203030A.A B.B C.C D.D【分析】镁条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实质是Mg+2H+=Mg2++H2↑,温度越高,c(H+)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温度为20℃,c(HCl)=0.5mol/L,溶液中c(H+)=0.5mol/L;B.温度为20℃,c(HCl)=2mol/L,溶液中c(H+)=2mol/L;C.温度为30℃,c(HCl)=0.5mol/L,溶液中c(H+)=0.5mol/L;D.温度为30℃,c(HCl)=2mol/L,溶液中c(H+)=2mol/L;D中温度高,且c(H+)大,反应速率最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浓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温度影响大于浓度影响,题目难度不大。10.(2分)下列过程中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 B.Br2与H2生成HBr C.HCl气体溶于水 D.NaCl固体溶于水【分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被破坏化学键,熔融态的电解质被破坏化学键,据此分析。【解答】解:A、碘升华,只是状态的变化,碘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气态的碘构成微粒也是分子,所以化学键未被破坏,故A正确;B、溴和氢气生成溴化氢,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破坏,故B错误;C、HCl气体溶于水,发生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有化学键的破坏,故C错误;D、NaCl固体溶于水,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化学键被破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是否被破坏的判断,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A,注意状态变化中化学键不一定被破坏。11.(2分)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该元素最高化合价为+3价 D.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ⅢA族【分析】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为铝原子,为活泼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位于第3周期、第ⅢA族。【解答】解:A.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为Al元素,为金属元素,故A正确;B.该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易失去3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C.该元素为Al,最外层3个电子,最高正价为+3价,故C正确;D.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3个电子,所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ⅢA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2.(2分)下列化合物中,与CH3CH2CH2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CH4 B.CH2=CH2 C.CH3CH3 D.【分析】同分异构体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一类物质,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CH3CH2CH2CH2CH3的分子式为C5H12,与其分子式相同的为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明确同分异构体概念为解题关键,难度较低。13.(2分)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A.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为离子键;B.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应该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C.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D.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存在两对C=O键。【解答】解:A.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氯化钠电子式为:,故A正确;B.氮气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D.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两对C=O键,则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子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区别。14.(2分)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H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B.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C﹣C单键 C.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 D.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碳链【分析】A.甲烷中C为sp3杂化,且不含孤对电子;B.碳原子之间可形成单键、双键、三键;C.含碳元素的物质如CO、碳酸钙等均为无机物;D.碳原子之间可形成链状或环状结构。【解答】解:A.甲烷中C为sp3杂化,且不含孤对电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故A正确;B.碳原子之间可形成单键、双键、三键,不会只形成C﹣C单键,故B错误;C.含碳元素的物质如CO、碳酸钙等均为无机物,大多数含碳物质为有机物,故C错误;D.碳原子之间可形成链状或环状结构,不会只形成碳链,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结构、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碳形成四个共价键,题目难度不大。15.(2分)下列反应或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原子半径:Si>S B.稳定性:H2S<HCl C.酸性:H2SiO3<H2SO3 D.还原性:S2﹣>Cl﹣【分析】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合物稳定性依次增强;C.同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D.同周期元素原子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减弱。【解答】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Si>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合物稳定性依次增强,稳定性:H2S<H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亚硫酸不是硫元素最高价态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所以不能通过元素周期律解释酸性:H2SiO3<H2SO3,故C选;D.同周期元素原子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减弱,还原性:S2﹣>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6.(2分)A、B均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离子A﹣和B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A>B B.离子半径A﹣>B2+ C.原子半径A>B D.电子数A>B【分析】阴离子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阳离子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A和B是短周期元素,A﹣、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位于A元素下一周期,A.B的原子序数=离子核外电子数+2、A的原子序数=离子核外电子数﹣1;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C.B位于A下一周期,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大于A;D.A原子电子数=离子核外电子数﹣1、B原子核外电子数=离子核外电子数+2。【解答】解:通过以上分析知,B位于A的下一周期,A.B的原子序数=离子核外电子数+2、A的原子序数=离子核外电子数﹣1,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序数A<B,故A错误;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两种离子半径:A﹣>B2+,故B正确;C.B位于A下一周期,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大于A,原子半径:A<B,故C错误;D.A原子电子数=离子核外电子数﹣1、B原子核外电子数=离子核外电子数+2,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核外电子数:A<B,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元素性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数与离子核外电子数关系,题目难度不大。17.(2分)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反应X+Y═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向盛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下列说法能正确解释该现象的是()①反应为吸热反应;②反应物X的能量比生成物Z的能量高;③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④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当向盛有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之间的关系与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学键断裂和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来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当向盛有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则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故①正确;②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X的能量低于生成物Y的能量,则反应物X的能量比生成物Z的能量低,故②错误;③反应吸收热量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热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物质中的化学能储存出来,故③错误;④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故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反应的吸放热和物质的能量以及化学键之间的关系,侧重吸热反应的考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做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8.(2分)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含有极性共价键 B.上述过程表示CO和O生成CO2 C.上述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D.从状态Ⅰ到状态Ⅲ,有能量放出【分析】A.二氧化碳只含C、O之间的共价键;B.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C.不存在CO中化学键的断裂;D.图中状态Ⅰ比状态Ⅲ的能量高。【解答】解:A.二氧化碳只含C、O之间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B.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生成CO2,故B正确;C.不存在CO中化学键的断裂,为CO和O生成CO2,故C错误;D.图中状态Ⅰ比状态Ⅲ的能量高,有能量放出,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中能量与化学键的形成,题目难度不大。19.(2分)现在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元素与氧元素同族,与钾元素同周期,关于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34 B.Se的非金属性比Br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SeO4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气体弱【分析】A.Se与O元素同族,与氪同周期;B.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C.Se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和S属于同一主族,根据S元素确定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解答】解:A.Se与O元素同族,与氪同周期,则原子序数为36﹣2=34,故A正确;B.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Br和Se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Br>Se,所以Br的非金属性比Se强,故B错误;C.Se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和S属于同一主族,根据S元素确定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SeO4,故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S>Se,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气体弱,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明确元素的位置和性质的关系及同主族性质变化规律即可解答,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难度不大。20.(2分)“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浓缩海水中通入Cl2时,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B.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单质的挥发性 C.在吸收塔中Br2与SO2发生反应以达到富集目的 D.从蒸馏塔中出来后的操作为萃取【分析】浓缩酸化后的海水中含溴离子,通入氯气发生2Br﹣+Cl2=2Cl﹣+Br2,热空气吹出溴后,吸收塔中发生Br2+SO2+2H2O=H2SO4+2HBr,蒸馏塔中发生2Br﹣+Cl2=2Cl﹣+Br2,达到富集溴的目的,冷凝精馏分离出产品溴,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浓缩酸化后的海水中含溴离子,通入氯气发生2Br﹣+Cl2=2Cl﹣+Br2,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正确;B.溴单质易挥发,可利用空气吹出,故B正确;C.海水中溴离子浓度较低,经过吸收塔后Br2与SO2发生反应,溴元素得到富集,故C正确;D.在蒸馏塔中氯气与HBr反应生成溴,然后蒸馏分离出溴,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21.(2分)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结合表中的有关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原子半径/nm0.0740.160.1520.110.0990.1860.0750.143最外层电子数623常见化合价+1﹣3+5﹣3+5焰色反应黄色单质的颜色黄绿色A.元素⑥②⑧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元素的非金属性:⑤<④ C.元素①⑥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D.元素⑥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反应【分析】①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半径最小,应为O元素,⑥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为Na元素,⑤单质为黄绿色,为Cl元素,③的化合价为+1价,且原子半径小于Na,应为Li元素,②最外层有2个电子,原子半径大于Li、小于Na,为Mg元素,④常见化合价有﹣3、+5价,且原子半径大于Cl,应为P元素,则⑦为N元素,⑧最外层有3个电子,且原子半径小于Mg、大于Cl,应为A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为O、Mg、Li、P、Cl、Na、N、Al等元素,A.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故A错误;B.非金属性Cl>P,故B错误;C.氧化钠、过氧化钠都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22.(10分)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下图中,表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的是a。(填字母)(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①图中①和②分别为吸收、释放。(填“吸收”或“释放”)②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的证据为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分析】(1)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①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②当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解答】解:(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a正确,故答案为:a;(2)①由图可知,图中①为断开化学键,则吸收能量,图中②为形成化学键,则释放能量,故答案为:吸收;释放;②由图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kJ+249kJ=685kJ,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总能量为930kJ,则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从宏观和微观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中等。23.(12分)原电池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如图所示。按照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来看,Zn的作用是ab(填字母,下同);稀硫酸的作用是ce。a.负极反应物b.负极材料c.正极反应物d.正极材料e.离子导体f.电子导体(2)①在Cu﹣Zn原电池中,Zn片上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或“还原”)。Cu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②外电路中电子流向正极;内电路溶液中SO42﹣移向负极。③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3)某原电池的总反应为Zn+Cu2+═Cu+Zn2+,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AC。(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原电池装置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原电池可将离子通过稀硫酸在溶液中移动,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分析】(1)该装置为原电池,Zn易失电子而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2)①在Cu﹣Zn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u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②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③如果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就说明产生电流;(3)根据总反应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金属单质作负极材料,不如负极材料活泼的金属单质或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作正极材料,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4)电解质中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线中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解答】解:(1)该装置为原电池,Zn易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则Zn作负极,所以Zn的作用是负极反应物、作负极材料;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而使溶液能导电,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作离子导体、作正极反应物,故答案为:ab;ce;(2)①在Cu﹣Zn原电池中,Zn片上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氧化;2H++2e﹣=H2↑;②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Zn作负极而失电子、Cu作正极,则电子从负极Zn流出,沿导线流向正极Cu;负极上Zn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则Zn电极附近聚集着大量带正电荷的锌离子,根据异性相吸知,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SO42﹣向负极Zn片移动,故答案为:正;负;③电路中有电子转移,说明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即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故答案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3)A.Zn作负极、Cu作正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实现该原电池反应,故A正确;B.应该用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硫酸锌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否则不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C.Zn作负极、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如石墨C,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实现该原电池反应,故C正确;D.应该是锌作负极,不能用铁,Cu作正极,氯化铜或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故答案为:AC;(4)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形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有电流产生,即离子通过稀硫酸在溶液中移动,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所以形成电流,故答案为:离子通过稀硫酸在溶液中移动,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明确原电池原理、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为解答易错点。24.(13分)在2L的密闭容器中,SO2和O2在催化剂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SO2和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2)0~2min,以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1.25mol•L﹣1•min﹣1。(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SO2,同时生成1molSO3b.SO2的浓度与SO3浓度均不再变化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d.SO2的浓度与SO3浓度相等(4)对于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在O2过量时,SO2也不能完全转化为SO3。对此现象,某小组同学提出三个观点:观点一:只有部分SO2与O2反应观点二:SO2与O2反应生成SO3的同时,SO3分解生成SO2与O2观点三:SO2全部转化为SO3后,部分SO3又转化为SO2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两条事实:事实①事实②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反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SO2、O2、SO3中反应过程中,SO3的物质的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可以证明观点一不正确的事实是①(填①或填②,下同),可以证明观点三不正确的事实是②;符合观点二的事实是①。【分析】(1)SO2和O2在催化剂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2)在前2min内,SO2的浓度变化10mol﹣5mol=5mol,反应速率v(SO2)=;(3)化学平衡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分析选项;(4)SO2和O2在催化剂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通过事实①和②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解答】解:(1)SO2和O2在催化剂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故答案为:2SO2+O22SO3;(2)在前2min内,SO2的浓度变化10mol﹣5mol=5mol,反应速率v(SO2)===1.25mol/(L•min),故答案为:1.25;(3)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SO2,同时生成1molSO3,只能说明平衡正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SO2的浓度与SO3浓度均不再变化是平衡标志,故b正确;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SO2的浓度与SO3浓度相等和起始量和变化量有关,SO2的浓度与SO3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bc;(4)对应SO2和O2在催化剂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认识,若观点一正确:18O存在于O2、SO3中,只有部分SO2与O2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SO2、O2、SO3中,观点一不正确,反应过程中,SO3的物质的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观点三不正确,若SO2全部转化为SO3后,部分SO3又转化为SO2,图示三氧化硫的量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小,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反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SO2、O2、SO3中说明观点二是正确的,故答案为:①;②;①。【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标志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5.(15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元素③和⑤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3)元素②、③形成离子的半径r(F﹣)>r(Na+)。(4)元素③、④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5)元素⑥的单质与元素③⑨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Cl与Br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l比Br少一个电子层,Cl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大于Br,Cl原子半径小于Br,Cl非金属性大于Br,Cl2氧化性大于Br2,Cl2可以置换出Br2。(6)某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①、⑦、⑧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实验所需的物质:a.稀HNO3b.稀盐酸c.碳酸钙d.Na2SiO3溶液e.SiO2。试剂A为a;(填字母,下同)试剂B为c;试剂C为d。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2HNO3+CaCO3=Ca(NO3)2+H2O+CO2↑、CO2+H2O+Na2SiO3=H2SiO3↓+Na2CO3。该装置存在一个缺陷是缺少除HNO3装置。【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①~⑨分别为N、F、Na、Al、S、Cl、C、Si、Br,(1)元素①的质子数为7;(2)元素③和⑤形成化合物为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3)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4)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水化物的碱性越强;(5)氯气与NaBr反应生成溴,Cl、Br位于同主族;(6)一次性完成①、⑦、⑧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由装置可知,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为硝酸,B为碳酸钙,C中为硅酸钠,但应除去挥发的硝酸,防止硝酸与硅酸钠反应。【解答】解:(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2)元素③和⑤可形成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3)元素②、③形成离子的半径为r(F﹣)>r(Na+),故答案为:r(F﹣);r(Na+);(4)元素③、④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为NaOH>Al(OH)3,故答案为:NaOH;Al(OH)3;(5)元素⑥的单质与元素③⑨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为Cl与Br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l比Br少一个电子层,Cl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大于Br,Cl原子半径小于Br,Cl非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