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诗歌赏析全集_第1页
人教版初中诗歌赏析全集_第2页
人教版初中诗歌赏析全集_第3页
人教版初中诗歌赏析全集_第4页
人教版初中诗歌赏析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诗歌分析全集

目录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天冷沙秋思

5.木兰诗

6.望岳(百色2006年)

7.春里

8.石城更

9.归园田居

10.使至塞上

11.渡荆门送别

12.登岳阳楼(其一)

13.卅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百色2008年)

14.赤壁

15.过零丁洋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7.山坡羊潼关怀古

18.钦酒

19.行路难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2.己亥杂诗

23.望江南

24.渔家傲秋思(百色2(X)7年)

25.江城子密州出猎

26.武陵春

27.破阵子

28.美雎

29.兼葭

七年级(上)

一、课文分析与课后练习答案

1.《观沧海》

汉献帝建安十.•年(207)八月,普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行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告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漪游”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藻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乂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增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俅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次北固山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国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

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育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上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育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

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语作铺垫。颈联既写家又点明了时令,“戏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戏夜而东方海日已升,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一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豆一日,年豆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括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3.《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白居易「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剌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一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驾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它到

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卷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行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

片姓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天净沙秋思》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附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行都意味着他的存在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夜马”是他所骑:而“西

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原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儿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

炊烟缕缕。这时,・个人牵若・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

何等浓重。

占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二、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七~九年级阶段,恐怕是要以使学生受到诗的熏陶为主要目标。这种熏陶,跟一^六年级阶段的古代诗歌教学不同,不能停留在以通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这

就有必要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读占代诗歌而能有所感悟一即使是对个别诗句的感悟,美感也就随着产生了。下面就培养感悟能力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1.要使学生了解诗中的基本情境。例如白次北固山下》,“次”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个行经地,到北固山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处去;此时正值岁末,人们大都回家团聚,而他依然在外奔波。这就是基本情境,了解这一点,对诗的

内容才能有所感悟。

2.对某些垂要的诗句,要提供一点背景常识作为感悟的基础。例如.读4观沧海》中“日月之行”四句,就要告诉学生: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

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怨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可惜的是,第年他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天下三

分”的局面。)

3.鼓励学生运用联想理解诗句。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无妨让学生在理解诗人本意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联想,要相信学生中总会有说得好一些的。联想,也是有感悟的一种表现。有

联想,才能把诗读“活”。

4.探究诗中的情趣、意趣和理趣。这三者不一定每首诗都有,但只要有就不能放过,因为它们确实能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而兴趣往往是感悟的先导。课文所选五首诗中,《西江月》最富情趣,可参看“教学建议”中所附该篇的教案,此处分析从

略.

以上不过举其大要而言,培养学生感悟古诗的能力有多种途径。只要教师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近要,必能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更新、更有效的培养方式来。

练习说明

一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将受?

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每?

4.“稻花香里说半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默写是为了巩固记忆,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正确。

参考答案:

1.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致,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部分比,气皎则略逊餐。“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大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答题时应注意的是,不要简陋地作比较,要引导学生认识诗人的正意就在这四句上,前面写实景是作衬托用的。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之点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像领会诗人此刻的撼情:如有可能,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

3.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驾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一这些都是初春的景皴。

4.重在使学生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后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要着重分析后两句。

5.这也是道开放性的题,歪在培养想像力。

二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瞅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诗词略)

设题H的是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需要适当地增减篇IL卜而是三组诗句的出处:

L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父姬压酒劝客常。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清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氏?"(“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防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烫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生,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中考真题资料

(-)观沧海回目录

一.浙江省2008年衢州卷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读《龟虽寿》《观沧海》,我们可以格受曲操的3〉:读《望庐山瀑布》《月下独酌》,我们可以领略到李白的(2):读《春望》《石壕吏》,我们可以体会到杜甫的(3)—古诗苑中,妮紫嫣红,个性纷呈。

A.冷峻深沉B.慷慨激昂C.飘逸浪漫

二.雅安市二00八年

28、下而对课文分析全对的一项是()

A、《观沧海》一诗是普操大破鸟桓、统…北方后,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即兴而作的,因此全诗慷概悲壮,借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致来显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

B、《「】技》一文记叙乐一场精彩的II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

C、《爱莲说》•文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惟吾德馨”,的情趣:6网室铭》•文含蓄地表明了作者既不消极避世,又不追逐功名,而要在污浊的世间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志向。

D、《。朱元思书》一文,首段总写雷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描写江水清澈、山高树茂等美景:末段总结写游览者的心情。因此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三.南京市2007年

6.阅读西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I)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行动有静,如“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

写的是静景。(1分)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四.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有关问题。(6分)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木诗的情感基调。(3分)

(-)次北固山下回H录

—.2009年长沙市

7.请写出“海日生戏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8.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野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领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二.天门市2008年

7、这首诗尾联中“乡书”、“归雁”紧扣首联中“"一词,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1分)

8、对这首诗顿联货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II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三.2008年柳州市、北海市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喉的传神景段。

C、尾联诗人感叹家柠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理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强。

C、“生”与“人”用了上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致,富奇■情通.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峨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四.资阳市2008年

6.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人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者史。

五.2007年海南省

17.“乡书何处达,归据洛阳边”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是什么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六.河南卷2007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超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个角度,作简要费析。(2分)

七.2007年青海省

9.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

10.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A.青海省西宁市2005年

10.本诗表达了潦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句子是:为什么:

(三八钱塘湖春行回目录

一、江苏徐州2009

10.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1分)

11.“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清作具体分析,

(2分)

二、2009年四川省凉山州

22.诗中彳i•个词语比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3.“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书一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

2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项是(2分)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嫡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三、2008年广西崇左市

8、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2分)

9、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幅怎样的景望.(2分)

四、2008年襄樊市

10.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

11.“几处早鸳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段会给人们这样的感觉?(2分)

五、2007年四川省自贡市

12、①解释下面的词句。(2分)

R.筑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B.争暖树:

②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4分)

A.诗的•、二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B.诗的•:、四句写出了春天充满活力的动态,美好的意境给人充分的想领空间.()

C.诗的第五句写盛开的春花使货花人看花看得走迷了路的有趣景段,()

D.这首诗的语言清丽中透出豪放,平易里蕴含着雄壮,充分体现出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

六、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七、泰州市2006年

9.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储,完成下列三题。(5分)

(I)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1分)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八、资阳市2005年

10.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四两句从鹫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跪”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魏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牛.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儿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四)、天净沙秋思回目录

一、成都市二00九年

L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布.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分)

、2008年湖南省岳阳市

7.作者为什么不把末句中“断肠人”直接写成“一旅人”?(2分)

三、2008年乌兰察布市

6、对《秋词》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H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挂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布T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型,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四、2008年梅州市

2.欣赏诗歌,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致,渲染了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的情绪.(2分)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我的分析:

五、沈阳市2007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1分)

②对这首诃的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管悠悠访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盆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六、2006年河南省

22.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2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敛,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参考答案

(-)观沧海

一.浙江省2008年衢州卷CBA

二.雅安市二00八年A

三.南京市2007年

6.(3分)(D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木题即不得分)(1分)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致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

四、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

11(1》①观沧海②水何流流,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箫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每小题1分,共3分。漏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3分)

(-)次北固山下

一、2009年长沙市

8、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9、A

二、天门市2008年

(-)7、客路(1分)8、A(这里的“海”,是指北周山下镇江周围的江西)

三、2008年柳州市、北海市9D10C

四、资阳市2008年6.D

五、2007年海南省

17.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深情。(或:怀念亲人的感情。)

18.本联意为: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闯入江南。

六、河南卷2007

2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间1分。共2分)

24.O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种时序交杵的自然理趣0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03把“日”“乔”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枳极、向上的思想感情04“生”与“入”用了

拟人的手法,官有情趣0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七、2007年青海省

9.思念故乡10.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八、青海省西宁市2005年

1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2分。

(三)、钱塘湖春行

-、江苏徐州2009

10.(1分)最爱(爱)

11.(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存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

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儿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二、2009年四川省凉山州

22.(2分)爱(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3.(2分)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赞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24.(2分)D

三、2008年广西崇左市

8.(2分)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意思时即可》

9.(2分)春日郊外,花繁草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或: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软。(意思对即可)

四、2008年襄契市

10.早春(春天)喜悦(2分。一空1分)

11.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郁(生机勃勃)的感觉.或:给人们的感觉是生机无限(生机勃勃、片生机等)(2分)

五、2007年四川省自贡市

12.①“孤山”“水面”两句:这两句是说雨后春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

争暖树:争着《向朝阳的树。②AJBJCXDX

六、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

7.孤山寺;白沙堤:春:母爱。(2分,每空0.5分)

8.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分,意近即可)

七、泰州市2006年

9.⑴“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儿与岸平的情景。“儿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出词语1分,

品析1分)(2)绿杨阴里臼沙堤3分)(3)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2分)

八、资阳市2005年

10.(1)C<2)写出了初春早驾尚少,它们£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段,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D题2分,

(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天净沙秋思

…、成都市二00九年

L(2分)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意思相近即可,若答“思乡之情”计1分)

2.(2分)参考示例:

(1)运用了寓情石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凌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耀的孤寂愁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与动最相映衬的手法。如处「•动态中的“流水”与处「僻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占道”、“西风-"夜马''"夕阳”等.组成了幅在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指出的特点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2008年湖南省岳阳市

7.“断肠人”能强调思乡情浓。

三、2008年乌兰察布市6、D

四、2008年梅州市

2(1)弟瑟爸凉(法凉):孤寂愁苦(悲伤)

(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五、沈阳市20076、①雁去②C

六、2006年河南省

22.断肠人在天涯(1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

2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源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分,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共2分)

七年级(下)

木兰诗回目录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袋,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答,道出木上的心事。木丝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

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为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第,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上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

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穹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困。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特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

艰苦战斗生活的•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次次残酷的战斗,布"的战死,仃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

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上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窗。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资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

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宛:再以木兰一连印的行动,写她劝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

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曳女儿装束的木龙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腿,难辨雌雄的隐嗡,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乂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乂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乂是普通人,既是巾烟英雄乂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乂坚毅勇敢,淳厚质朴乂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翳高

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彳『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南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期材,但若典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宫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

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问题研究

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既然纸上。但织者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

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叹息心。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为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更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

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发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书•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

兰女的形领,”(张燕瑾《繁而彳i味,简能传神一读《木兰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幅间而一夜深入静,四下阕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

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问女何所思,何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

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彳j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彳f时是相融合•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

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生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3.“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应该先明确这是•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雕:而当兔子•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山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个比喻句结束全诗0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软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

皮风趣的问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布•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嵌的神态表情,还仃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断。

4.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繁笔的运川:木方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为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果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演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故场时反纭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殂宿在黄河之砰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

己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二•次反登重登,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上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黑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