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网络”文档)共38张_第1页
网络流行语(“网络”文档)共38张_第2页
网络流行语(“网络”文档)共38张_第3页
网络流行语(“网络”文档)共38张_第4页
网络流行语(“网络”文档)共38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usinessReport网络流行语管理学院08级工商管理调查报告周德西制作延安大学市场预测与调查商务报告第三组成员简介姓名:周飞学院:管理学院学号:XXXXXXXXXXX姓名:孟小弟学院:管理学院学号:XXXXXXXXXXX姓名:周德西学院:管理学院学号:XXXXXXXXXXX(此处省略,可以写一些对你们自己组的介绍)

成员组长成员目录引言调查背景和目的文献回顾主要假设调查的实施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局限性结论及建议结束语附录引言网络是当今社会和生活的一个平台,随着网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应用网络词汇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是大智慧少有,小智慧不断的集合体,网络流行语的流传更是它的一大亮点。大学生群体就是这批网络词汇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所以这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透视着社会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并影响着社会。调查背景和目的(一)背景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为国家服务的“高级”群体,但又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这个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对于一个事物的判断能力在拥有辨别能力的同时又还尚未成熟,网络流行语对其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二)目的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此次关于延大学子对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和认可度的调查研究,使大学生能够客观辩证地对待网络流行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献回顾

袁洁(2009)《浅析2008年网络流行语的新发展》郑佳佳(2009)《谁是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的“罪魁祸首”》郝静(2009)《2008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刘冬青(2010)《2009年网络流行语简析》顾源(2009)《社会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韩玉花(2010)《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危艳丽(2010)《从“杯具”一词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主要假设

不同专业对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对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对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有显著性差异各个年级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有显著性差异调查的实施(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以延安大学所有在校本科生为总体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时间:2011年5月30日至2011年6月2日,调查地点:图书馆所有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并全部收回。另外,我们还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真实看法,以便于进一步深入分析

(二)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情况,态度及关于网络流行语影响力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共包括21个问题。问卷收回后,首先将信息填写不完整、前后信息有矛盾等问卷作为无效问卷剔除。将有效的数据进行整理,数据分析主要借助于EXCEL软件进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4份,问卷有效率为94.67%。类别性别年级专业男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文科理科艺体频数10318143291793414612020频率36.27%63.73%15.14%10.21%63.03%11.97%51.41%42.25%6.34%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统计1、网络流行语使用的整体分布情况网络流行语使用个数频数(人)频率(%)0个155.28%1—3个18364.44%4—6个8128.52%7个以上51.76%合计284100%表1

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分布表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统计

2、专业与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的关系文科理科艺体

0个

6.16%

4.17%

5.56%

1-3个57.53%

72.50%

66.67%

4-6个33.56%

22.50%

27.78%

7个以上2.74%

0.83%

0

个数类别频率专业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对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的比较分析

(1)提出假设(2)用Excel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3)统计决策(一)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统计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提出假设

对因素A(性别):

H0:U1=U2男女之间无差异

H1:U1U2男女之间有差异

对因素B(年级):

H0:U1=U2=U3=U4不同年级之间无差异

H1:U1、U2、U3、U4不全相等,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返回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表2不同年级、性别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分布表个数年级0个1—3个4—6个7个以上合计大一男生07209女生1257134大二男生1111013女生097016大三男生74219169女生465383110大四男生0111012女生2136021合查结果及其分析

表3不同年级、性别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分布表(加权平均值)

不同年级、性别使用频率分布(加权平均)性别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2.6666672.0769232.7173912.25女2.753.31253.1409092.666667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表4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SUMMARY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行149.7109812.4277450.098549行2411.870082.9675190.095634列125.4166672.7083330.003472列225.3894232.6947120.763325列325.85832.929150.089684列424.9166672.4583330.086806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行0.58271110.5827114.8481790.11497210.12796列0.22197530.0739920.6156140.6500239.276628误差0.36057530.120192总计1.1652627

返回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3)统计决策由表4可知,对于性别因素A,,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性别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年级因素B,,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同年级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由表3可看出,女生平均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略高于男生,高出值仍然在误差可控范围内,所以与上面方差分析的结果基本相吻合,即性别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上有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二)用网络流行语的场合统计情况使用场合网络聊天工具电子邮件日常对话书面写作手机短信其他人数(人)186281971014636(三)网络流行语使用的原因情况统计原因盲目跟从、个性反映社会,表达心声好奇心作怪媒体作用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人数(人)841786915159调查结果及其分析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四)网络流行语接受程度的全部情况统计

表6网络流行语接受程度表接受程度乐意接受勉强接受不能接受没感觉合计人数11696468284频率40.85%33.80%1.41%23.94%100%图1网络流行语接受程度饼图07%的同学对此表示弃权。(2)立足建设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4、在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及发展趋势方面(2)随着年级的增长,了解和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情况更多。1、网络流行语使用的整体分布情况大学生群体就是这批网络词汇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所以这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透视着社会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并影响着社会。(四)在结果分析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重点把握,因此难免缺乏全面性。另一方面,在解读这一独特的社会镜像时又“心慈手软”。危艳丽(2010)《从“杯具”一词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韩玉花(2010)《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1)唯物辩证的看待网络流行语而不愿意接受的比例仅表现在大二的3.(六)对网络流行语的管理和控制(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下面我们针对各个年级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图2各个年级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柱状图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四愿意接受的比例没有大体的区别,都在70%左右。但是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加愿意接受的程度是成上升趋势的。而不愿意接受的比例仅表现在大二的3.45%,和大三的1.68%。这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言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五)对网络流行语描述发表意见的情况统计

题目|选项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标新立异16.90%59.15%16.55%5.28%1.41%言简意赅29.58%51.06%15.85%2.46%0.35%形象传神33.80%4.23%16.90%4.58%0.70%幽默诙谐48.94%42.61%9.86%0%0.35%粗疏泛滥9.51%17.96%44.37%16.55%10.56%表5网络流行语描述发表意见的情况统计

(六)对网络流行语的管理和控制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态度应该引导和监督封杀任其自由发展不发表意见合计人数(人)2118595284(七)网络流行语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预测一片光明发展良好路途坎坷难以发展适时而生过时而亡不因胡乱发展、要正确引导难以预测人数(人)1813210523表1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分布表7、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功能性结论(1)主抓传统语言教育,把握语言的总体趋势(二)用网络流行语的场合统计情况6、延大学生与当代青年在网络流行语认识方面的比较(一)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统计(三)问卷发放和收取过程中,由于被调查者个体情绪和态度方面影响,使问卷回收时存在一小部门无效问卷。管理学院08级工商管理(五)对网络流行语描述发表意见的情况统计市场预测与调查商务报告第三组成员简介H0:U1=U2=U3=U4不同年级之间无差异延大学生按专业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与接受程度排名: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八)创建文明校园期间,使用网络流行语做宣传标语态度行不行看情况不作回答合计人数(人)611115557284在创建文明校园期间,我们小组大胆提出使用网络流行语做宣传标语,然后对其建议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21.48%的同学肯定这种做法。39.08%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否定。19.37%处于中立,认为适可而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刻意使用。另外还有20.07%的同学对此表示弃权。局限性(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延安大学在校本科生三百名,所以男女比例,专业比例,年级比例不都均匀。(二)以三百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阐述整个延安大学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情况,接受态度等也是部份反映整体的一种做法,个体也会存在一些特性,不能完美去表现整体。(三)问卷发放和收取过程中,由于被调查者个体情绪和态度方面影响,使问卷回收时存在一小部门无效问卷。(四)在结果分析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重点把握,因此难免缺乏全面性。(五)由于调查人员数量少,知识水平,能力有限,属于初次尝试,在细节方面还是有欠妥当的地方。结论和建议(一)结论1、学生群体之间的影响方面2、在网络流行语认识情况方面3、在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方面4、在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及发展趋势方面5、关于建设文明校园的几点建议的结论6、延大学生与当代青年在网络流行语认识方面的比较7、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功能性结论(1)

学生群体之间差一定不明显延大学生按专业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与接受程度排名:TOP1:艺体类专业TOP2:文科类专业TOP3: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