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1页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2页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3页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4页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鹏忠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chenpengzhong@第八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刑法学学习内容0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03犯罪预备形态04犯罪未遂形态02犯罪既遂形态05犯罪中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引例被告人吴某于1994年11月25日下午在某市城郊街道南门村发现一家房子挺好(二组居民韩某家的砖瓦房),便准备晚上去抢劫。当晚10时许,吴某在附近转悠3个多小时后手持木棒窜入韩某家院内,正欲实施抢劫时,被韩某堵在院内。韩某抢下吴某手中的木棒,并将其扭送到派出所。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抢劫罪预备还是抢劫罪未遂?概述一、概念、类型、特征(一)概念即故意犯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能够构成犯罪的、实现犯罪程度不同的几种状态。(二)类型1.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根据构成形态的不同,犯罪构成可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故意犯罪完成形态的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及共同犯罪形态的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前提,适应行为犯罪形态变化的或者共同犯罪各类形式的需要,而对基本的犯罪构成加以修改、变更的犯罪构成。概述(三)共同特征都是犯罪的停止形态,彼此不再发生转化的问题。换言之,各种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彼此独立的,不可能相互转化。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其本质特征理应是行为过程中的最后停顿状态。一、概念、类型、特征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关系:一个过程、两个阶段、三个点犯罪过程预备阶段实行阶段预备着手完成(预备、中止)(未遂、中止)(既遂)一、概念、类型、特征命题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不追求)间接故意犯罪也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放任)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突发性犯罪无预备,举动犯无未遂)二、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依据犯罪构成可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故意犯罪完成形态的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及共同犯罪形式的构成)未完成形态虽然不具备完成形态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但具备了法律规定与要求的各自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即:它仍然完成了主观犯罪故意与客观危害行为的有机结合(主客观统一)。概述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一、概念是犯罪的完成形态,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齐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这是犯罪既遂的唯一标准换言之,不能纯粹以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否达到(如:诬告陷害罪)或者以犯罪结果是否发生(如:诽谤罪)为标准,而应以是否齐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犯罪既遂形态二、类型根据法律对于不同犯罪构成要件具有的不同要求,由此形成犯罪既遂的不同形态。(一)结果犯----以法定的特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标志。只有当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的犯罪结果时,才能认为齐备了全部构成要件,因而构成犯罪既遂。其损害结果是物质性的、有形的、可具体测量确定的。(二)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即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不论结果是否发生,都构成犯罪既遂。如:诬告陷害罪

伪证罪(三)危险犯----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并且足以造成发生某种危害后果的危险状态,即使尚未发生严重后果,也构成犯罪既遂。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等。二、类型(四)举动犯----也称即时犯,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既遂的犯罪。这主要是指两类犯罪:阴谋犯罪、教唆煽动性质的犯罪。1.阴谋犯罪(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如:参加恐怖组织罪(120)、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94-1)2.教唆煽动性质的犯罪如: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249)、传授犯罪方法罪(295)注意: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但存在预备形态、预备阶段的中止形态和既遂形态二、类型犯意转化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过程中,改变犯罪故意而常常导致此罪与彼罪的转化。犯意转化的两种情形预备阶段的此犯意在实行阶段转化为彼犯意,即行为人以此犯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却以彼犯意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在这种情形下,原则上采用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的处理方式。在实行犯罪过程中的犯意转变。对此,原则上遵循这样的处理思路:犯意升高者,从新犯意(即以变更后的犯意为准);犯意降低者,从旧犯意(即变更前的犯意)。另起犯意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出现,停止原犯罪行为而另起其它犯罪故意,实施另外一个犯罪行为。对于另起犯意者,原则上应实行数罪并罚。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的区别

(1)前一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停止下来。犯意转化是前一犯罪行为正在继续进行过程中的犯意变更;而另起犯意是前一行为由于某种原因已经停止后的临时起意。(2)犯罪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犯意转化是针对同一被害对象而存在的;而另起犯意既可以针对同一犯罪对象也可以针对另一不同对象(更多地体现为不同对象)。如甲以伤害故意举刀砍某乙,适逢其仇人某丙出现在现场,甲转而将某丙杀死。因甲的行为针对不同的犯罪对象,应成立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两罪。(3)犯罪客体即所侵害的法益是否为同一或同类法益。另起犯意的情形下,前后犯意所侵害的法益多数情况下是不相同的。如行为人入室盗窃后,又突生破坏作案现场、毁灭罪证之念,于是又实施了放火行为。行为人前后犯意所针对的犯罪对象、所侵害的法益均不相同,应当以盗窃罪与放火罪(若放火行为并未危及公共安全,则可以考虑故意毁坏财物罪)并罚。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的区别

比较:犯意转化本质是此罪转化为彼罪,因而仍为一罪;而另起犯意是在前一犯罪行为停止后(即前一犯罪行为既遂、或中止、或未遂),行为人又另起犯意实施其他犯罪行为,故实为数罪。三、处罚原则

按刑法总则的一般量刑原则和刑法分则各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对其适用。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一、概念和特征(一)概念就是行为人为实行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的形态。(二)特征1.客观特征①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

犯意表示: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区别有二:是否有预备行为;是否有实际社会危害性②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预备与未遂的区别标志空间范围:起限:行为人必须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终限: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之前一、概念和特征

2.主观特征①行为人预备活动的意图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②犯罪行为的停止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所在(二)特征二、类型(一)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犯罪工具: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包括:日常工具、专业工具、代用工具、自制工具。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寻求、加工犯罪预备形态二、类型(二)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事先调查准备手段排除障碍接近对象守候、诱骗犯罪预谋拟订计划三、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一、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是指犯罪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二)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表明其与犯罪预备相区别如何分析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①着手实施的行为已经接触或逼近犯罪对象,开始侵害直接客体。②着手实施的行为是能够直接引起危害后果的行为。一句话:所谓的着手,就是以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为标准。一、概念和特征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犯罪未得逞)——未遂与既遂的区别标志三种情况:①

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结果犯②

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行为犯③

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危险犯(二)特征不能把犯罪未得逞理解为没有发生任何结果,即如果发生了行为人预期以外的其他结果,也属未得逞。标准:犯罪是否得逞,总的来说是以是否完成某种犯罪的全部要件为准,而不是以是否达到犯罪目的或结果为准。(二)特征3、犯罪未得逞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欲达目的而不能)——表明其与犯罪中止相区别

意志以外原因:足以阻止犯罪意志的原因

质:阻碍其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①本人以外的原因②自身原因③错误认识

量:足以阻止其犯罪意志的原因这里的“能”与“不能”是以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自己所认为的“能”与“不能”。(二)特征二、种类(一)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实行终了的标准:犯罪分子是否自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要的全部行为都实行完毕。

实行未终了的未遂的两种表现:①误以为②尚有一段距离实行终了的未遂,其社会危害性大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罪未遂形态二、种类(二)以行为的本质是否包含有达到既遂的可能性作标准,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不能犯未遂的两种表现:①工具不能犯未遂②对象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往往比不能犯未遂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三、处罚原则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是采用得减主义的,即: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一、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二)特征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1)时空性---在犯罪过程中一般认为,犯罪既遂以后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一、概念和特征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2)自动性---出于本人意愿

(能达目的而不欲)

——中止与预备、未遂的区别标志这里的“能”与“不能”是以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自己所认为的“能”与“不能”。自动不等同于自觉作为犯罪中止的一个条件来说,只要是自动中止犯罪即可,而不苛求为自觉中止犯罪。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犯罪中止。(二)特征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3)彻底性---彻底放弃这个犯罪。但并不要求彻底放弃这一类犯罪或者彻底放弃犯罪。暂时中断犯罪不是犯罪中止。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除上述三个特征外,还要具备“有效性”这一特征两种情况①避免危害结果发生②预期的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二)特征二、类型(一)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与实行终了的中止——时空范围社会危害性大小:实行终了的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预备中止(二)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对中止行为的不同要求1.消极中止——自动放弃犯罪(存在于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2.积极中止——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存在于实行终了的中止)犯罪中止形态三、处罚原则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是采用必减主义的,即:未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所谓的造成损害,应理解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以外的其他损害。犯罪中止形态一、社会危害性

犯罪既遂小结>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小结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之间的区别标志(一)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二)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三)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四)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否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预备行为的进行——自动性——犯罪是否已经得逞(即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可以从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两种形态的区别入手进行分析。

引例分析练习题1.某甲欲害其妻。某日将毒药放入其妻服用的中药之中,让其服下。其妻服后,痛苦万分,其状目不忍睹。甲见状,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因深度中毒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犯罪中止

练习题2.某甲与某乙有仇,一直寻机报复,杀死某乙。一天,某甲得知某乙独自在家,遂持刀朝乙家走去。走到中途,被其儿子匆匆追上,诉其母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要某甲赶快回家。某甲遂随其子回家.某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犯罪中止练习题3.甲乘乙不备,朝乙头、胸、背部连砍数刀。甲见乙倒地没有动弹,迅速逃离现场。司机李某驾车路过现场,将乙送医院抢救脱险。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实行终了的未遂练习题4.某男甲深夜乘邻居妇女乙在单家独院入睡之机,从窗户潜入乙的房间欲对乙实施强奸。甲跳下窗户时,不慎将乙的脸盆碰倒,发出的声响将乙惊醒。乙惊叫:“是谁?!”未及乙辨认出,甲即匆忙逃离乙的房间回家。甲是构成强奸罪的预备、未遂还是中止?犯罪中止练习题5.甲知道对面一栋楼里,有一户人家很有钱,他想取得这户人家的财物,但是他知道这户人家有个老头一直在家,要取得财物必须先把老头制服。为此,甲准备了一把刀向现场进发。当走到这户人家时,甲发现这天老头正好不在。于是,他翻窗进入,盗走了财物。甲构成:A.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既遂)(A)【案例分析一】劫财劫色“爱”上受害者“花痴男”因痴情落网【案例分析二】被告人:王某、男、29岁、某化工厂工人。被告人:周某、女、27岁、某副食品站售货员。被告人王某,平日作风不正,曾因和本厂女工乱搞两性关系受过处分。1994年以来,又同本厂工人赵某的妻子周某勾搭成奸,两人长期鬼混在一起。当年10月,王为达到与周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策划谋杀赵。王提出具体办法是:由王提供毒药,由周寻机投毒。并商定在11月18日趁赵吃晚饭时,将毒药放入饭内,将赵毒死。周虽然当时已同意这个办法,并已将王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因她有一个不满3岁的男孩,经常与其父一起吃饭,她顾虑有可能把孩子毒死,又怕此后果严重,国法难容,便没有按照商定的办法实施投毒行为。后因被告人王想继续与周通奸被拒绝,周才揭发了王的上述罪行。问:王、周合谋杀人是犯罪预备、未遂、还是犯罪中止?王某是犯罪预备周某是犯罪中止【案例分析三】被告人黄某,男、24岁,某机电工人。1995年9月的一天下午,黄某因换工作服与本厂工人刘某发生口角,并厮打,被在场的工人拉开后,黄某便产生了杀害刘某的念头。随即回家准备炸鱼用的三枚手榴弹带在身上,在返回机电厂途中,将正在行驶的一台手扶拖拉机截住,逼着司机将其送到工厂。当拖拉机行至机电厂附近时,司机弃机逃掉。被告人黄某跑到机电厂碰见本厂保卫干部李某、孙某,黄某扬言要刘某跪下赔礼道歉就算拉倒,否则就要将他炸死。话刚说完,黄某即跑向刘某的车间,在车间寻找刘某未果,便在车间门口等刘某。并将两枚手榴弹盖打开,将引爆环分别套在两只手的手指上。由于工厂保卫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在对被告人开展政治攻势和政策宣传。黄某于当日下午六时交出手榴弹,被捕归案。问:黄某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对黄某如何处罚?犯罪中止应当免除处罚【案例分析四】甲与乙之间有3万元的债务纠纷,乙多次当众人面向甲讨要,甲觉得很扫面子,非常恼怒,于是萌生了杀乙的念头。一日,甲以还款为理由把乙引诱到一偏僻处,突然用菜刀连续砍乙,致乙伤重昏迷。见乙浑身是血,甲突然心生悔意,就丢下菜刀离开。甲离开不久,正巧丙寻找自家养的狗来到此处,发现乙倒在血泊中,于是赶紧将乙送往医院,但抢救无效,乙因伤重不治而亡。问:被告人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吗?如果构成,其行为属于什么犯罪形态?犯罪既遂【案例分析五】某市文化馆放映员乔某与同单位打字员杨某关系较好。2010年6月26日,正好乔某值夜班,便请杨某放映室谈话。二人谈到晚11时许,乔某强行与杨接吻,进而将杨某的裙子扒掉,欲强奸。杨叫喊抓流氓,但声音不大,乔在此刻连忙松手,跪地求饶,请求别揭发此事。后来,杨告发了此事。问:对乔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犯罪中止【案例分析六】杨某因本乡女青年王某与其断绝恋爱关系而怀恨在心。某日晚11时半,杨某携带油棉丝一捆,“一0五九”农药一箱(一公斤装)到王家进行报复。他先把毒物投放到王家院内水桶里和窗台上,接着又窜到王家房后,用油棉丝将柴垛中的树枝、树叶点着,然后逃离现场。结果,把王家的两只老母鸡、两只大鸭毒死,而火则自然熄灭,未造成严重损失。(注:王家虽系独门独院,但其左邻右舍都是农民住宅。)问题:杨某的放火行为是既遂还是未遂?犯罪既遂【案例分析七】王某与李某结婚近10年,因王某不能生育,经常被婆婆方某故意刁难,方某多次要求儿子和王某离婚。李某情不得已,坚持和父母分家过日子。方某从此认为儿子是因受王某唆使才和自己分家的,便经常到儿子家数落王某的不是,导致邻居也对王某冷嘲热讽。王某心理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一日,方某和王某争吵完,王某心里突然萌生杀死婆婆的念头,便趁婆婆家没人,在其水缸里下了农药。傍晚下起了雷雨,电闪雷鸣,王某感到非常害怕,担心自己会因刚才的恶行遭到雷劈。王某越想越怕,就冒雨到婆婆家把水缸砸了。方某觉得非常气愤,认为媳妇太可恶,居然冒雨来砸水缸,不肯罢休。王某无奈之下,就把下药的事说了出来。问:犯罪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如果构成,其行为属于什么犯罪形态?犯罪中止【案例分析八】甲与同村村民乙本是亲戚,2008年两家因宅基地发生纠纷,乙被甲打伤,经过村委会和派出所调解,甲赔偿了乙的医药费、误工费等。虽然此事暂告了结,但乙觉得没有面子,放话要甲小心点。甲因此很担心乙会报复自己,格外关注乙的举动。一日,甲遇到乙从镇上回来,手里拿着一把菜刀和几个矿泉水瓶盛装的汽油,就问乙做什么去。乙答道:“要去烧死你个××的。”甲于是慌忙到派出所报警。经查明,乙买菜刀是因为家里的刀钝了,要换新的;又因摩托车没油了,就拿了几个矿泉水瓶装了点油回来。而乙说要烧死甲,不过是因为不喜欢和甲搭话而随口说的。问:乙的行为构成犯罪吗?如果构成,其行为属于什么犯罪形态?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案例分析九】刘某,男,31岁,农民。1991年6月,刘某写信给当地一专业大户:“借3万元钱给我买汽车,5日后下午5时40分你一人到某公园假山后找我,如果不带钱或带来他人,小心你女儿。”5日后,刘某按自己定的时间来到某公园,远远看到假山旁有一人提包在等人,在他试图接近此人时,注意到公园内游人较多,且假山旁经常有人出现。于是,他在公园内转了3小时左右,终未找到合适机会接近提包之人,最终放弃取钱的念头。当他走出公园,即被公安机关抓获。问:被告人刘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如果构成,其行为属于什么犯罪形态?犯罪未遂【案例分析十】甲与苏某因房产发生过纠纷,为此甲产生了报复苏某的念头。甲知道苏某有心脏病,一般受不了刺激,于是就在一天晚上,到苏家房屋的东南墙角挖了一个坑,把一个坛子放进去,浅浅掩埋,希望引起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