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痕迹之足迹鉴定_第1页
形象痕迹之足迹鉴定_第2页
形象痕迹之足迹鉴定_第3页
形象痕迹之足迹鉴定_第4页
形象痕迹之足迹鉴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授要点(提纲):前言部分足迹的形成、分类足迹特征(外部形象特征、步伐特征)四足迹的寻找、确定、提取、收集五足迹分析、鉴定第四章形象痕迹之足迹鉴定一、前言部分◆足迹◆足迹鉴定原理◆足迹鉴定在实际中可以解决的问题足迹足迹是指人在站立和行走运动中,赤足或穿着鞋袜的足与地面等承痕客体表面接触时形成的痕迹总称。包括赤脚印、袜脚印、鞋印。足迹外部形象特征步伐特性赤脚印形象特征鞋印形象特征袜脚印形象特征◆足迹鉴定的原理1、足迹的特定性2、足迹的相对稳定性足鞋袜形态以及迹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的稳定性。由于人的赤脚形态、鞋袜形态以及行走动力定型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所以每个人不同时期的足迹必然存在差异。3、足迹的反映性案例2004年2月27日清晨,山西省洪洞县公安局的110指挥中心接到了一个急促的报警电话。群众报案,在涧河滩的一个小水塘里发现尸体,接到报警后,洪洞县公安局的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勘察。公安人员在水中发现一具裸体女尸,经检验该女子是被强奸后抛尸现场。从现场的勘察中,警方除了找到死者的一个头花,以及现场地面上的拖痕之外,其他一无所获。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走访,证实死者是洪洞县郊区农民李某的女儿。洪洞县公安局迅速成立了“2·21”专案组。由于死者被发现的地方不是案发第一现场,再加上抛尸在小涧里,现场也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线索。就在侦破工作陷入困境时,专案组民警在案发现场周围发现多处疑鞋足印,这一发现让案情有了转机。为了从脚印中提取侦破线索,洪洞县公安局从山西省公安厅请来了足迹鉴定专家,对现场遗留下的可疑足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鞋印的大小、模子的长度、压力的分布以及足迹的纵性轨迹,足迹鉴定专家判断犯罪嫌疑人身高在1.75米到1.82米之间,年龄在30岁左右。有了足迹鉴定专家对犯罪嫌疑人体态的描绘,洪洞县公安局迅速调整了侦查方向,把专案组的民警分成三组,按照足迹专家刻画的犯罪嫌疑人体态,分片展开地毯式排查。2004年7月16日,案情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在多天的调查过程中,公安人员发现另一强奸案被害人姜某描述的嫌疑人作案手法与“2·21”案件极为相似:歹徒也是企图作案后勒颈将其杀害。民警迅速提取了被害人手机里嫌疑人的电话号码,通过技侦手段,找到了一名叫栗树华的可疑人员。通过被害人辨听指认,当时作案的就是栗树华。虽然,警方确定了2004年7月13日和2003年12月26日,两起强奸案都是犯罪嫌疑人栗树华所为,但却没有证据说明栗树华和“2·21”强奸杀人案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不放过任何线索,洪洞县警方再次请来了足迹专家,对犯罪嫌疑人栗树华的脚印进行模拟实验,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根据足迹分布,以及足迹运动的中性轨线等,我们可以确认,虽然嫌疑人三起案件中穿的不是同一双鞋,但是三起案件足迹的脚型结构,身体的体态特征,身高特征一致,并与栗树华的特征吻合,因此可以认定现场足迹就是嫌疑人栗树华所留。”在专家认定的基础上,专案组民警再次对栗树华进行了突审,7月29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栗树华终于交代了强奸并杀害李某女儿的犯罪过程。◆足迹鉴定可以解决的问题1、分析案件性质现场足迹的种类、数量、分布、新旧程度等均可用来判断案件性质。如内盗、外盗案件,自杀、他杀案件。2、分析作案过程

通过现场足迹能直接反映作案过程,如进入和逃离现场的路线、现场出入口、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情况、作案的先后顺序均可通过足迹遗留的部位、足迹的朝向、足迹的轻重及步法特征反映出来。3、分析作案人数通常现场有几种足迹,就可判断有几个人进入现场作案。但判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两名以上的作案人穿同种花纹的鞋,二是换穿鞋应仔细分析。4、分析作案时间

通常情况下,现场足迹的遗留时间就是作案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在不同现场的足迹会发生相应变化,据此可判断作案时间。(雨前、雨后遗留,前半夜、后半夜遗留)5、分析人身特点

人身特点主要指人的身高、年龄、体态、行走姿势和习惯等。足迹可以间接的反映这些人身特点。6、循迹追踪7、串并案件8、提供证据通过现场足迹与样本足迹的比对,一类是通过鞋印比对,认定现场鞋印是嫌疑人的鞋所遗留;另一类是赤足迹和穿袜足迹以及磨损特征和动力形态特征检验。8、警犬追踪鉴别以现场中的人体气味为依据,运用犬的灵敏嗅觉,对嫌疑人进行气味同一认定的一种追踪方法。二、足迹的形成和分类1、足迹的形成造痕体---人的脚、鞋、袜承痕体---地面、地板革、大理石、沙土、水泥、柏油路等地面以及衣服、家具等,粘附性,渗透性、弹性可塑性均影响足迹形成。作用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足迹形成、变化及反映有决定性作用,不同作用力形成的足迹不同,因而可以利用足迹反映的运动特征鉴别人身。三要素在大脑的支配下,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收缩为动力,通过两脚和地面的相互接触来完成。2、足迹的分类分类方法1分类方法2按承痕客体表面变化、形成机制、足迹的表现方式不同划分分类方法3分类方法4赤脚印的分区及特点赤足特征肤纹特征其他特点鞋印特征袜脚印特征三、足迹特征外部形象特征步伐特征步幅特征(步长、步宽、步角)步态特征赤足结构特征足

骼足的解剖结构足的一些肌肉组织

足型整体特征是指足迹中能反映赤足整体解剖结构特点的特征。包括赤脚的足长、掌宽、弓宽和跟宽。一、整体特征----赤脚的掌宽、弓宽、跟宽的测量(一)足迹中心线的确定测量足型整体特征时建立的测量标准或测量基线叫做足迹的中心线。足迹中心线:后跟最突点和第二趾末节的中心点的连线。(二)足长:最长趾的前缘最突点和跟后缘最突点与向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1、分布情况:呈正态分布。男:230-270mm,平均251.34mm

女:210-250mm,平均232.1mm2、变化因素足迹:平面和立体的差异、动态和静态的差异足长:地区差异、性别差异、职业差异、早晚差异、季节差异、左右脚差异、长途行走、负重。(三)掌宽:脚掌区内外缘最突点与足迹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跖宽(脚掌部位形成的痕迹)。(四)弓宽:脚弓区垂直于中心线最窄处的宽度。足弓分类:高弓型(5-6%)、窄弓型(25-30%)、中等弓(65%)、扁平弓(3.5—4.5%)、膨胀弓(0.1%)

足弓的类型及确定方法(五)跟宽:脚跟区内外缘最突点与足迹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二、足型局部特征足型局部特征是指足型特征中能够反映足局部解剖结构的特征,包括趾区结构特征、掌区结构特征、弓区结构特征和跟区结构特征。赤足足迹各部位名称足趾区(1-7)足跖区(8-16)足弓区(17-20)足跟区(21-28)脚趾区结构形态特征1、脚母趾形状2、趾节形状特征趾节的形态趾节长度测量3、脚趾并列关系4、趾前缘切线形状脚掌区结构形态特征1、掌前缘掌前缘,是赤足各跖趾关节前端或各趾基节的基底部通过软组织和皮肤等所表现出来的边缘。其特征类型有:波浪形(左81.7%右72.3%)弧形(左12.6%右16.7%)角形(左5.3%右10.8%)平直形(左0.4%右0.4%)2、掌后缘掌后缘,是指足的第一跖骨小头和第二跖骨小头后缘通过软组织所表现出来的边缘。主要特征类型有:

凸凹形(左56.4%右53.9%)

弧形(左10.6%右8.7%)

波浪形(左6.3%右5.8%)

平直形(左26.7%右31.6%)

3、掌内缘

掌内缘,是指拇跖骨头及部分拇趾跖关节内侧外沿通过肌肉、脂肪等软组织表现出来的边缘。常见内缘形态种类有:弧形、平直形、波浪形、角形。

另外,还有掌内缘与拇趾内边缘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特征。4、掌外缘掌外缘,是指小跖骨头、小跖趾关节外侧边沿通过软组织表现出来的边缘。

形态种类有弧形、角形、平直形、波浪形。此外,还有掌外缘和小趾外缘的关系特征.脚弓区结构形态特征中断弓形态实例窄弓形态实例中等弓的形态实例扁平弓和膨胀弓实例扁平弓膨胀弓脚跟区结构形态特征三、肤纹特征

足底肤纹特征是指足底乳突花纹所反映出来的特点。足底乳突花纹的特点(1)趾纹趾头纹:拇趾复杂花纹出现率高,其它趾小,弓:30%,箕:60%,斗:6.5%,只出现三角的:3.5%。(2)跖纹纹线分布面积大,流程长。

(3)弓区纹线纹线简单,多为横或斜的直线、弧形线层迭而成,少数人会出现内横或外横箕。

(5)足底乳突花纹相对于手上乳突花纹的特点纹线粗、间隔大,花纹面积大,中心花纹扁平,花纹简单,复杂花纹出现率低,趾纹的根基线多偏向一侧,纹线间常有因脱皮而引起的空白点。(4)跟区纹线与弓区纹线类似,少数人会出现箕型纹或三角形纹。屈肌褶纹和皱纹(1)屈肌褶纹因关节活动而形成,出现在以下3个区:1、趾区:2、跖区:3、弓区:屈肌褶纹的特征主要是主干的方位、形状、流向、长度、宽度,分枝的方位、流向、宽度、相互关系等。(2)皱纹因皮肤松驰而引起的细小沟纹趾头上有横有纵,趾节上只有纵向的,跖区皱纹较少,弓区内侧较多(因皮肤较松薄)。其特征同褶纹,只不过其相对稳定性较差。拇趾上的帐形纹拇趾上的弧形纹拇趾上的箕型纹拇趾上的斗形纹拇趾上的斗型纹拇趾节上的花纹拇趾节上的花纹第一跖区的弧形纹第一跖区的帐形纹四、赤脚印其他形态特征1、伤疤2、鸡眼3、脱皮赤足结构特征足型特征整体足型特征:足迹中心线长宽局部足型特征:趾区跖区弓区跟区肤纹特征足底皮肤花纹的分布规律屈肌褶纹和皱纹足底肤纹与手上肤纹的区别其它特征:伤疤、鸡眼、老茧、脱皮、附着物、畸形小结鞋印、袜脚印特征鞋印特征鞋型特征原料特征生产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其它特征①一般特征鞋底各部位的名称鞋印的长度和宽度②鞋印的细节特征鞋底在生产、穿用和修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些相互区别的细节特征。鞋底的制作原料和生产工艺特征鞋底花纹图案和标记特征鞋底的磨损和修理特征其他特征鞋内底所反映的脚印特征鞋内底脚印是由于脚底上的汗垢和皮肤上的附着物沾附在鞋内底上,经脚底与鞋内底的反复摩擦接触,鞋内逐渐底上的汗垢越来越多,内底的布纤维、皮纤维和塑料等也随之逐渐磨损,在鞋内底上就逐渐形成了脚印。能较清晰、稳定地反映出脚的形状。鞋底磨损特定性——是某人穿用鞋底磨损特征的总和在其他人穿用的鞋底上不会重复出现,稳定性是个人穿用的鞋底磨损特征的总和在本人穿用的其它鞋底上重复出现。问题:能否通过鞋底的同一认定,确定人同犯罪事件的关系?袜印特征

目前穿用最多的是合成纤维袜,其质地细而薄,耐用,弹性大,在足迹中除了能够反映袜子自身的特点外,也能反映赤足的一些特征。

袜印特征主要有,袜底的制作原料、编制方法、织线的密度和粗细、花纹类型和标记;编制中的断线、接头、跳线的位置、数量及其相互关系;磨损、破洞的形状、大小、位置;织补、补丁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工艺特点。布底的袜子,有时还会反映出针脚或花纹图案等特征。

案例一在某强奸案窗台上用静电提取法提取一赤脚灰尘加层足迹,侦查中按印嫌疑人盛某双脚油墨一份,经过检验,现场足迹于盛某左脚足迹的长宽,趾前缘连接形状,拇指、小指形状,掌前后缘跟脚跟前缘形状一致,据此认为现场足迹为嫌疑人盛某所留。

在某财务室被盗的保险柜上提取一枚残缺灰尘足迹,在另一起保险柜被撬案现场木椅上也提取到一枚灰尘足迹,两枚足迹均为右脚所留。经检验,现场两枚足迹的花纹种类一致,前掌反映完整,第一跖趾区的磨损部位、形状、大小及磨损上部和下部两条横直线的缺损、粗细均一致,第二、三跖压区磨损部位内侧边缘形状也相同。依据这些特征认定两个现场的足迹是同一只鞋所遗留。案例二案例三

在某强奸案现场泥土地面上用石膏制模法提取一枚立体足迹后跟部位。侦查中提取嫌疑人张某的一双雨鞋。经过检验,现场足迹与张某穿用的雨鞋的后跟形状、波浪形花纹的分布及磨损部位、形状、大小均一致,依此认定现场足迹是张某的雨鞋所遗留。案例四步法特征步法--指人行走运动的规律和行走的习惯,步法蕴涵于足迹之中。步法特征--单个脚印或在成趟脚印中,能反映脚触地时形成的动作习惯痕迹和双脚搭配关系痕迹的特点。身体结构决定行走姿势,行走姿势决定步法特征;反过来步法特征也就反映了人的身体结构及步行动作习惯。步法特征包括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步幅特征指反映人行走时左右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痕迹特征。具体表现在步幅的步长、步宽和步角三个方面步态特征步态--即人行走的姿态步态特征--人行走时,在脚印中,所反映出的步行姿势和各种动作习惯特点。起脚特征指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和迈步动作留下的痕迹特征。主要痕迹是蹬痕、挖痕、抠痕。伴生痕迹:抬痕(起脚高)、挑痕(起脚低)、耠痕、划痕、扫痕蹬痕起脚时,脚掌向外蹬出而在地面上形成向后移土堆土、破土的痕迹。挖痕起脚时,脚趾向后下蹬挖承受客体。在易着力的趾尖部位形成的凹陷的小坑,有的易出现向前开口的鳞状痕迹抠痕起脚时,后跟离开地面,脚趾向下抠压承受客体,在脚印前尖部形成眉毛状或小月牙状的凹陷小坑。抬痕起脚时,抬脚高、速度快,使地面浮土被鞋底花纹间空气吸附,形成星芒状或长条状的痕迹扫痕起脚过低,在脚尖离地前,前掌内侧边缘向前方扫动,地面形成的痕迹,常见脚掌内缘出现较宽的羊胡子状的扫土痕迹--下肢髋关节有毛病或臀肌有麻痹症,走路时拖腿。挑痕起脚时,抬脚低、脚尖向前挑动地面泥沙而形成的三角形痕迹。耠痕起脚时,抬脚低,趾尖部位擦着地面,踢耠形成的痕迹脚印前沿被耠开,成犁沟状的缺口,并有向前踢土的现象。划痕起脚低,在脚尖离地的同时向内侧部位擦划地面形成的痕迹,呈线条状,多出现在脚印前尖内侧--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畸形或下肢肌肉麻痹落脚特征指脚跟下落接触和踩踏地面留下的痕迹特征主要:踏痕伴生:磕痕、擦痕、推痕、呛痕踏痕迈大步落脚时,脚跟向前下方踏动地面形成的痕迹磕痕落脚时,脚跟后边缘向后下方用力磕碰地面形成的痕迹。松地--堆土硬地--月牙状白痕擦痕落脚低,脚跟边缘触地后,仍继续向前擦动地面,在脚印的脚跟后缘形成羊胡子状,长条或半月状痕迹。推痕落脚时,脚跟内侧先着地,并向内前方推动地面所形成的痕迹膝关节、踝关节内突两腿分离较大,行走时躯干左右晃动。呛痕落脚时较低平,在脚接触地面后继续移动形成的痕迹。脚印跟前缘前方有堆土,前掌部有向后开口的裂纹或鞋底花纹出现堆土现象。碾脚特征脚跟于脚掌都着低,支撑体重阶段形成的痕迹。主要痕迹:压痕伴生痕迹:坐痕、拧痕、迫痕压痕支撑体重大脚碾压地面所形成的痕迹。坐痕又称“倒跟”。支撑体重的脚落地后,向前摆动腿时由于支撑脚后跟的反作用使脚跟向后微动形成的痕迹。膝关节后突,走路甩小腿拧痕脚开始离地时,以支撑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或向外微旋,在地面上形成“s”状堆土痕迹。迫痕落地后,向内侧或外侧微动时形成的痕迹。内、外迫,外迫居多。步幅、步态特征的相互关系青年人,身体机能较强,反映出的步法特征积极,脚印反映的趾蹬痕、磕痕和抬痕较明显,步长一般为脚长3倍以上,步角较小,步宽较窄。随年龄增长,以上积极的步法特征逐渐被消极步态特征代替而反映出挑痕、耠痕擦痕明显,蹬痕和抬痕不明显,步长一般为3倍以下,步角为中外展以上,步宽较宽。鞋底磨损与步态特征的关系鞋底磨损--指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造成鞋底面物质发生剥落而形成的缺损痕迹。起脚阶段的磨损部位在脚掌部位及脚尖部位。脚尖部位的磨损面积大小,部位与趾蹬部位及起脚高低有关。起脚高--磨损面小落脚阶段--跟后缘支撑阶段,摩擦较小步法特征与身体结构的关系起脚:挑、耠痕,步长较短,步角较小--身体躯干前倾,臀部后突。划、扫痕,步长,步角不对称--跛脚一腿短,一腿长、小儿麻痹两腿外展落脚:推痕,步角较大,步长较短--膝关节内突,两脚外展,身体前倾。支撑:外迫,外落脚、外起脚、步宽较宽--膝关节、踝关节外突(反之亦然)步法结构与行走姿势1、拇指压痕明显,前掌压力重,蹬、抬痕明显,步角小--身体前倾、低头、两臂体前摆动。2、后跟压力重、有时出现擦痕、步角大、步宽宽--身体后仰、挺髋、两臂体后摆动。3、外压重、步角大、步宽窄--左右晃动。4、步角、步长不对称--一肩高、一肩低;一肩前、一肩后。步角大、步长短的一侧肩低向后。步法的变化因素1、心态2、伪装:改变步法、换穿鞋、倒穿鞋、退步走(动作不协调、力量不大、速度慢、不能持久)3、负重4、地面条件5、鞋底质料1、现场足迹的寻找

a寻找的部位

b寻找的方法2、现场足迹的识别与分析3、现场足迹的提取(照相法、石膏制膜法、静电复印法、化学法、粘附法、提取原物法)4、样本足迹的收集

a样本足迹的种类

b收集方法

c注意事项四、现场足迹的寻找、确定、提取和收集入口a、现场足迹寻找的重点部位1、现场足迹的寻找(1)、罪犯进入和逃离现场的路线(2)、罪犯踩登过的物体(3)、罪犯逗留伺机作案的处所(4)、被撬、被损客体的所在地(5)、抛尸、埋尸和藏赃地点b、寻找的方法立体足迹和平面有色足迹较容易发现,对于平面足迹反差弱的情况,可以:1、利用自然光观察。站在光源的对面或者一侧,在逆光或者斜射光的情况下,调整角度,俯身观察2、关闭门窗,利用勘查灯,多波段光源观察3、静电复印法发现足迹。如在水泥、水磨石地面或者打蜡地板上。2、现场足迹的识别和分析(1)观察现场足迹遗留的部位与罪犯作案的动作是否吻合;(2)观察足迹与现场其他痕迹的相互关系;(3)分析足迹的新旧程度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4)利用足迹的附着物质进行分析;(5)利用现场足迹的步态特征进行分析;(6)通过甄别案发后是否有其他人进入现场来分析。3、现场足迹的提取现场足迹提取照相法石膏制模法静电复印法粘附法化学显现提取原物提取a、照相法单个足迹—平放比例尺,30度左右的光照角度。对于立体足迹,足迹越深,角度越大。成趟足迹——直线连续照相方法拍照单测光垂直拍摄单测光侧面拍摄b、石膏制膜法——调制石膏液灌注雪地足迹c、静电复印法d、物理化学方法利用硫氰酸钾显现灰尘足迹e、粘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