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_第1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_第2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_第3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_第4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个世界能决定你命运的

只有你自己!第一个问题:初见咨询师神色黯淡——“低情绪”板球毛衣上沾满了油渍——“低行动力”松松垮垮地灯笼裤——“低食欲导致的消瘦”“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

据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调查数据,我国有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有九成中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蛤蟆先生躲在邋遢萎靡、眼神呆滞而充满悲伤,无法走出家门,看见人就像放声大哭......我们就鼹鼠和河鼠一样,轻而易举的发现这样状态的蛤蟆先生,陷入了心理抑郁,他病了。

当蛤蟆先生被三个好朋友拉到了心理医生苍鹭面前,我们知道即将开始心理咨询的过程,正在悄然等待治愈之路如何开启,苍鹭的第一次咨询让我们大开眼界。进入咨询室双方道过早安后,蛤蟆开始等待着苍鹭的训诫。然而,此时此刻是什么动静也没有。苍鹭一直在沉默,并没有要说话的意思。直到蛤蟆自己憋不住了,先开口问了苍鹭:「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些什么吗?」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大多数咨询师在刚开始咨询时会选择更被动的表现。咨询师通常会做一名等待者,等待着来访者先开口,先介绍自己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和蛤蟆的想象也不同。蛤蟆以为,咨询师一定已经从“他们”——也就是那些催促自己来心理咨询的朋友们那儿,打听到了自己的状态。但实际上,咨询师通常并不会从第三方那先“打听信息”,这毕竟是「他人视角」。心理咨询师,更多希望最先的接触,是直接与来访者的接触。从这种真实的接触中,直接感受这位来访者是位什么样的人、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带着什么样的期望与目标。“谁是我的来访者”这时就有一个大问题,这些来访者其实并没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前来咨询:目的到底是满足自己,还是满足劝自己来的亲朋好友?苍鹭的这个质问,直接点破了这一点,当蛤蟆去思考这个问题时,就必须将自己的需求和亲朋好友的需求分开来,也就必须得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苍鹭紧接着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这几次面谈,是由谁来付费?”在心理咨询中,付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谁付费,怎么付费,付多少费,都很重要。当蛤蟆先生质疑苍鹭问自己费用只是关心怎么挣钱时,苍鹭向蛤蟆说明了付费为什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他说:“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就需要拟一个合同,咨询结束时我会把收据寄给你。你看,这并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所以,苍鹭拒绝了由朋友付费前来咨询的蛤蟆,告知蛤蟆,如果朋友付费,这说明蛤蟆还没准备好咨询,建议蛤蟆将此次咨询作为一次性的体验,本次后,就结束咨询。苍鹭这种态度,是蛤蟆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虽然没能完全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蛤蟆意识到一件事:他自己得为自己的咨询承担起责任来!咨询得是自己主动决定参与的,费用也得是自己付的!而且他也听到了咨询师使用了“合作”一词。咨询是一场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参与的平等的合作,而不只是咨询师单方面的努力。这意味着不管咨询中发生了什么,蛤蟆自己都是主动的参与者。蛤蟆做事情一贯只有两个风格:要不直接冲动决定,要不直接按照旁人说的去做。

这就是苍鹭说的:“我认为咨询已经开始了。”

此时的蛤蟆,已经进入到一种咨询的状态,咨询也已经在蛤蟆身上起效:他开始尝试为自己负责了。在去第二次咨询的途中,蛤蟆的心情五味陈杂。他一方面对苍鹭的感觉一言难尽,但终于可以见到咨询师了,又让他倍感宽慰,另一方面他又感到焦虑,不知道这次咨询中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第二次咨询时,苍鹭开始关注蛤蟆的「感觉」。“你感觉怎样?”如果咨询师语录按使用频次排个序,这句话大概能排第一!苍鹭追问到:“你现在真实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句真实的感觉让蛤蟆懵了。蛤蟆和许多人一样,从来没有有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过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形容,更别提对别人说了。你感觉怎样?这句话对蛤蟆来说,是种非常新颖的问题。在蛤蟆不知所措时,苍鹭使用了「情绪温度计技术」。这个技术对于不习惯感受自己情绪的人来说特别友好:通过这个技术,你可以将情绪数据化,直接用1-10衡量自己的情绪。情绪温度计这个技术,除了在心理咨询中使用,也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助评估自己情绪的方式。在评估过情绪温度后,这次咨询中苍鹭还大胆地询问了蛤蟆是否有自杀的念头。自杀评估在心理咨询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抑郁的来访者。

进入咨询室双方道过早安后,蛤蟆开始等待着苍鹭的训诫。然而,此时此刻是什么动静也没有。苍鹭一直在沉默,并没有要说话的意思。直到蛤蟆自己憋不住了,先开口问了苍鹭:「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些什么吗?」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大多数咨询师在刚开始咨询时会选择更被动的表现。在咨询室外,很少能够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用关心而严肃的语气,询问自己是否有自杀的想法。既不是劝诫“你不能自杀哦”,也不是用反问回避“你不会想自杀吧”,而是认真、严肃、但又不带批判、反而带着关心去询问“你是否会有自杀的念头?”自杀念头本身并不可怕。“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好想消失啊”、“不如死了算了”,这些想法,本身就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当我们这么表达时,我们在表达的是“我承受不住了”、”我真的很不好“、”我状态真的很糟糕”。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运不走运。蛤蟆敞开心扉向苍鹭讲述困境,感觉不到价值,在朋友当中像一个笑话。这和朋友们眼中爱开玩笑、热心肠、大大咧咧的蛤蟆可完全不一样。第二个问题:探索自我,处在什么状态“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太可怕了。”蛤蟆先生的压力基本上都来自朋友对他的态度和看法。影响最深的要数獾对他失望的评价,就像小时候受到父亲责骂一样令人绝望。苍鹭对蛤蟆的这种感受,是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的,在某些特定情形和场景时会激发我们的而基本行为模式,做出自动反应,来自小时候体验过的情感模式,这就是“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都有“儿童自我状态”,它可是愤怒、恐惧也可以是悲伤、或者是快乐。蛤蟆先生的父亲对一直很严厉,并且总是嫌弃他不够认真和努力,母亲很怕父亲,父亲在家时母亲也很少露出亲和之意。父亲不允许蛤蟆哭和反抗,蛤蟆从小感受到父权的强势,父亲永远都是对的,久而久之,父亲的斥责都会变得合理。苍鹭说“儿童自我状态”就是婴儿时期的行为开始,就会引发父母的某些反应,是高兴或者愤怒或者悲伤,再反馈给孩子身上,孩子就开始学习调整基本行为,来应对所处的初始状态。就像蛤蟆先生不被允许愤怒和悲伤,那么他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绪呢?他会首先选择顺从,表面上假装不在乎,后来用嬉笑打闹来化解被责难的尴尬。成年后,蛤蟆遇到了像父亲性格一样的獾,经常被责骂时,习惯性进入童年状态,经常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需要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否认、无视或者压抑,都会导致人格形成中扭曲。这也是我们现在所提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的重要影响,并非每个受到限制的人都会陷入抑郁,但成年后陷入“儿童自我状态”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自我探索只能发生在“成人自我状态”同样,每个人也都有“父母自我状态”,父母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耳濡目染的传递给我们,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时光。当苍鹭解释了“父母自我状态”,蛤蟆恍然大悟,獾喜欢挑剔他人对他人进行道德权威性指控的样子,其实就是长期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而他们两个的相处模式,自然的进入到了父母和孩子的角色限定里。我们现在意识到哪些行为是“儿童自我状态”还是“父母自我状态”,就像蛤蟆先生绝望的说:“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运不走运”,原生家庭是不是就真的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呢?不是的,还有一种状态,既不像父母,也不像孩子,是当下的自己,被称为“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的我们计划、考虑、决定、行动,理性而合理的行事,我们合理的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被父母的过去声音所驱使,不被童年情绪所围困,而是理性思考当下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如何去做事。苍鹭说: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会关于自我的新知识。而我们之所以陷入抑郁、精神困境中,就是因为常常呆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中,因为几乎不需要思考,就像条件反射,直接进入到某种模式里。假如想走出困境,走出负能量情绪,首先就需要认识到自己处于三种状态里的哪一种,才能有意识的走出来,“意识”是最基本的抗抑郁能力,只有意识到,所有的心理方法才得以应用,解决问题。蛤蟆向苍鹭叙述了自己遭遇的种种糟心事,当苍鹭一再问蛤蟆:“你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蛤蟆终于意识到,这种感受就像小时候一样,感觉自己像个孩子。像小时候被父亲狠狠责骂后的感觉,这就是蛤蟆的儿童自我状态。自我状态是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儿时的行为模式会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一生的基本行为模式。所以某些特定的情景会激发这种基本行为模式,让人们像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去感受。随着咨询进行,蛤蟆对自己的感受越来越不一样。苍鹭抓住了这种不一样,问了一个“此时此刻”的问题:“你在回答我问题时,处在什么自我状态?”借此,蛤蟆领悟了成人自我状态,即不会表现的像父母,也不会感觉像孩子。在这个状态中,更像个大人,更像当下的自己。成人自我状态指的是,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咨询师无法直接带来访者进入成人状态,只能是协助。

一来,咨询师只能鼓励,但无法强迫另一个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

二来咨询师其实也不知道来访者应该怎么做,这个方法只有来访者自己可以找到。蛤蟆感受到了这种难,感受到了自己的痛苦。他开始责怪,责怪了老獾、责怪了河鼠、责怪了鼹鼠、责怪了父母。责怪着的蛤蟆,妥妥进入了“儿童自我状态”。

当处在“儿童自我状态”的蛤蟆责怪完一圈后,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开始思考:一个处在“成人自我状态”中的人,会怎样呢?我觉得这本书作为心理咨询科普读物最有意义的一点,是它非常真实地呈现了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很多影视作品,甚至部分专业度没那么高的介绍中,都会将心理咨询描绘成一种心理咨询师说了一些“神奇咒语”,来访者们就豁然开朗的样貌。但真正的心理咨询过程,都是磕磕绊绊、起起伏伏的。第三个问题:心理咨询,是一场勇敢者的探险我常常会在最初的咨询中和我的来访者强调,心理咨询过程中,并不只会是舒舒服服的,更常遇见的,是需要探索自己长期回避的、不愿面对的东西,所以很有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痛苦。仔细复盘蛤蟆经历的这十次咨询,蛤蟆常常对苍鹭的解释表现出不理解、抗拒、甚至恼怒。心理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概念,乍一听会显得愚蠢、不合逻辑,甚至让人害怕。但是,往往越容易引发激烈阻抗的部分,越是能帮助人深入探索自我。因为这些部分最容易打破人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人走向深层的蜕变。

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这一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心理咨询确实是一场冒险。所以每个决定进入咨询的人,都是很勇敢的人。但心理咨询,绝不会是一场孤独之旅,咨询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陪着来访者,共同探索这场冒险的旅途。作为心理咨询师。我非常欣赏苍鹭说的一段话。

当蛤蟆询问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时,苍鹭站定了直视着蛤蟆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设我们都能像这样一起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这段话非常有力量,既体现了苍鹭是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咨询师,同时苍鹭也一直都在与蛤蟆强调「合作」,强调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参与的重要性。很常见的,大家都以为来寻求心理咨询,咨询师努力就可以了,自己可以完全依赖或者依靠咨询师,不用由自己负责任。而苍鹭将这个责任还给了蛤蟆。苍鹭不仅对自己有信心,他对蛤蟆,即自己的来访者,也有信心。这种信心,正是心理咨询可以起作用的基石之一。所以这种信心,必须得从咨询师那儿,传递给来访者,最终被来访者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引导着来访者,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很少直接给来访者提供建议。因为心理咨询是要让来访者看见,在自己走的路之外,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