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_第1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_第2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_第3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_第4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第五节目前一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因素

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危险

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二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1、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2条)1)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目前三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1、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2条)2)失控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少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失控,就会造成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目前四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4)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3)管理缺陷管理是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事故、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2)人员失误泛指产生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人员失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危险、危害因素。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是可以预测的。(1)故障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掌握各类故障发生的规律是防止故障发生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2)失控(4条)目前五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2)失控(4条)《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一19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目前六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16一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2、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目前七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2、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目前八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1)厂址2)厂区平面布局3)建(构)筑物4)生产工艺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1、主要内容目前九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视为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恶化的一种表现。目前十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危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目前十一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3、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3种)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目前十二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对照法类比法1)经验法(2)类比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1)对照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一些企业和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目前十三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常用于复杂系统和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目前十四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格厄姆()和金尼()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十五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由于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专家经验、判断能力的影响。故聘请专家时应慎重,以避免评价结果失真。②由专家组成员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业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①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类比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1)评价步骤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十六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2)赋分标准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定性表达了事故发生概率。必然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1,规定对应的分值为10;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0,而生产作业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故规定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对应的分值为0.1;以此为基础规定其他情况相对应的分值,见下表。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十七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性10

完全会被预料到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上不可能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十八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2)赋分标准②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10,最小的分值为0.5,分0值表示人员根本不暴露危险环境中的情况没有实际意义。具有打分的标准见下表。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十九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分数值事故造成的后果100

十人以上死亡40

数人死亡15

一个死亡7

严重伤残3

有伤残1

轻伤,需救护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二十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

(2)赋分标准

④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根据经验,埃塞俄比亚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为低危险性,比日常骑车上班的危险性略低;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立即整改;大于320时,有异常危险性,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见下表。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危险性分值(D)危险程度≥3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20

稍有危险,可能接受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3)评价

各岗位、各部位作业条件评价结果作业岗位部位(主要设备)事故发生可能性L频繁程度E事故后果C危险性分值D=L×E×C危险性等级备注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ABCDE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0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0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0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0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事故预防技术措施按事故预防对策优先顺序选择技术措施: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2)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6条)(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情况下,可采取减轻危险、危害因素的措施.(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2)提出的对策在经济、技术、时间上应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提出事故预防对策。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增强机械强度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包括:

1)安全认证。

2)备用电源。

3)防触电。

4)电气防火防爆。

5)防静电措施。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响应行动,实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应急预案的概念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目前三十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应急预案的分类根据预案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各类各级预案均各有侧重,但应协调一致。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二)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4条)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由总4部分构成1、总预案它包含了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涉及应急准备、应急行动、应急恢复以及应急演习等各阶段和各部门。总预案是纲领性的,主要明确应急的原则、职责和总体目标,具体的内容由其他文件详细说明。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说明某个具体行动的目的和范围。内容十分具体,包括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如应急通讯程序、现场急救程序、现场监测程序、疏散程序等。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二)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4条)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由总4部分构成3、指导说明书程序文件应当简洁明了,而一些具体的细节则应在说明书里介绍。如有毒有害气体现场监测设备、应急通讯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医疗救护人员、后勤人员的职责说明书等应纳入指导说明书。4、应急行动记录包括应急行动时的相关记录,如通讯记录、指挥与行动记录、现场监测数据记录、应急演习与培训记录等。从记录到总预案,层层递进,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预案文件体系。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1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22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33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三)应急预案主要内容(8条)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4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52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63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7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82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附则附录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四)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5条)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1、组建编制队伍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

1)法律法规分析

2)风险分析:历史情况;地理因素;技术问题;人的因素;物理因素;管制因素等。3)应急能力分析针对各类紧急情况,确认现有的综合响应能力。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考虑如下问题:(1)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2)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3)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继续下一步骤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应提出整改方案。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五十页\编于十三点二、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四)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5条)3、预案编制根据企业风险和应急响应能力现状,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时间表;编制工作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的人员;确定预案总体和各章节的结构;将预案按章节分配给每一位编写组成员。在应急行动涉及外部机构时,应事先沟通协调。企业编制预案时应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将上级的应急要求和精神纳入本单位的应急预案。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预案应经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和修订、评审,经批准后发布预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