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_第1页
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_第2页
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_第3页
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_第4页
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5月15日第一章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讲:田德刚2第四节

企业员工与

工时统计

人力资源规划3一、企业员工统计的概念企业员工统计包括:人数统计+结构统计企业员工人数统计——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

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又称平均人数统计。企业员工结构统计——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

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按照一定

标志所进行的构成统计。

4二、企业员工统计的分类(一)按性别构成分类(二)按年龄构成分类(三)按学历结构分类

文凭、受教育年限(四)按职业资格分类

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初级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五)按专业构成分类

所擅长的专业,而不是毕业证上的专业(六)按职业类别分类所从事的职业或岗位性质

5三、员工平均人数统计(一)月平均人数1.定义月平均人数——计算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2.公式月平均人数=计算月内每天实际人数之和计算月内的日历日数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企业:6三、员工平均人数统计(一)月平均人数两个易考部位例子:某单位于2007年2月23日(周五)建立时90人,24日、25日放双休假,26日增加6人,然后一直到本月末人数都没发生变化。问:该单位2月份的平均人数是多少?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2.未满月的单位,计算平均人数时公式中的分母一定要用本月的日历日数。2007年平年,2月28天(23-25日:90人;26-28日:96人)(90*3+96*3)/28=19.9(人)7三、员工平均人数统计(二)季平均人数1.定义季平均人数——计算季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2.公式季平均人数=计算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一个易错部位:千万不要用该季度每天人数之和除以该季度的天数,将费力不讨好。8三、员工平均人数统计(三)年平均人数1.定义年平均人数——计算年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2.公式

或者:年平均人数=计算年内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年平均人数=计算年内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49四、员工结构统计(一)员工性别构成统计(二)员工年龄构成统计(三)员工学历构成统计(四)员工职业资格结构统计P41-43(公式、例题)10五、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一)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二)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三)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四)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11六、工作时间的

构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P44-4812六、工作时间的

构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3.制度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时间。月平均工作天数:(365-114)/12=20.92天月平均工作小时数:20.92*8=167.4小时(1)=(2)+(3)1.日历时间——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2.制度公休时间——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

我国为115天(=52*2+11)13六、工作时间的

构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4.缺勤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于个人原因没有上班的时间。全日缺勤:1个工作日中都未上班;非全日缺勤:1个工作日中仅有一部分时间没有上班。5.出勤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实际上班时间。(4)+(5)=(3)14六、工作时间的

构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停工时间分为:停工被利用时间(13)停工损失时间(14)(6)=(13)+(14)停工被利用时间是指停工后被安排从事非本职的其他生产性工作时间。

如企业安排从事的是非生产性活动,不能计入停工被利用时间内。6.停工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企业的原因造成员工上班但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

将公休与工作日调换使用时,工作日休息不算停工时间,公休日工作不算加班时间。15六、工作时间的

构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核心时间)(8)=(12)+(13)7.非生产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时间。(如选举、公益活动)16六、工作时间的

构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10.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员工在规定工作以内和以外,实际从事生产作业的时间总和。(10)=(9)+(8)=(9)+(12)+(13)9.加班时间——指在制度工作时间以外,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安排员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17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例:某企业3月份生产了产品6200件,4月份生产了产品6000件问:3月和4月哪一个月生产效率更高?【补充条件】企业人员比较稳定:3月1日52人,3月31日48人;4月1日48人,4月30日50人。显然:3月份的月平均人数为50人,每日平均产量为200件;

4月份的月平均人数为49人,每日平均产量为200件。因此:4月的生产效率更高工日:1名工人劳动1天;工时:1名工人劳动1小时;工时=工日×每日法定工时数(制度工作日长度)18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1组:日历工日=计算期的日历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

日历工时=日历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

(每日法定工时数)19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2组:制度公休工日数=计算期制度公休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

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

(每日法定工时数)20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制度工作工日=计算期制度工作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

=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出勤工日+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

=日历工时-制度公休工时

第3组:21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4组:缺勤工日=计算期缺勤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全缺)

(全缺)缺勤工时=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全缺)(有勤有缺)出勤情况共有3种:1.全日出勤(全勤)2.全日缺勤(全缺)3.非全日缺勤(或非全日出勤,有勤有缺)22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第5组: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全日出勤工日+非全日出勤工日(非全日缺勤)(全勤)

(有勤有缺)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全日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制度工作工日=全日出勤工日+非全日缺勤或非全日出勤工日+全日缺勤工日

出勤工日缺勤工日+=23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6组:停工工日=全日停工工日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

(停工工日)

停工分为2种:1.全日停工2.非全日停工24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7组:非生产工日=全日非生产工日非生产工时=全日非生产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非生产工日)

非生产时间分为2种:1.全日非生产2.非全日非生产25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8组: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时)=制度工作工日(时)-缺勤工日(时)

-停工工日(时)-非生产工日(时)+停工被利用工日(时)

=出勤工日(时)-停工工日(时)-非生产工日(时)

+停工被利用工日(时)26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9组:加班工日=全日加班工日加班工时=全日加班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加班工时

(加班工日)

加班分为2种:1.全日加班2.非全日加班27七、工作时间的

核算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第10组: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

28八、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1.出勤率指标和缺勤率指标:出勤率=实际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缺勤率=实际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

29八、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2.出勤时间利用率(作业率)指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出勤工作工时×100%(作业率)30八、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3.制度时间利用率指标:制度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100%=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

=(实际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出勤工作工时)31八、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4.工作负荷率指标:工作负荷率=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100%32八、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工作时间关系图(工作时间万能图)5.工作日利用率:工作日利用率=制度工作日实际长度÷制度工作日长度×100%制度工作日实际长度=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33八、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