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微考点100例:微考点18 含答案_第1页
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微考点100例:微考点18 含答案_第2页
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微考点100例:微考点18 含答案_第3页
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微考点100例:微考点18 含答案_第4页
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微考点100例:微考点18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1.(2017·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已知: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向含2molNaOH、1molBa(OH)2、2molNaAlO2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选项ABCDn(CO2)/mol2346n(沉淀)/mol22332。(2017·西安七十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6∶1 B.3∶1C.2∶1 D.1∶23.(2016·海南中学高三月考)甲和乙两烧杯中各装有100mL0.2mol·L-1AlCl3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氨水,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甲中和乙中的现象始终保持一致B.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C.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D.乙中沉淀可能比甲中的多4.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①:2。7gAleq\o(→,\s\up7(100mL稀盐酸))X溶液eq\o(→,\s\up7(NaOH溶液))Al(OH)3沉淀方案②:2.7gAleq\o(→,\s\up7(100mLNaOH溶液))Y溶液eq\o(→,\s\up7(稀盐酸))Al(OH)3沉淀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均是3mol·L-1,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或稀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溶液溶质为AlCl3,Y溶液溶质为NaAlO2B.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D.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5.(2017·临沧一中高三月考)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1mol·L-1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eq\o\al(-,2)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8OH-+3SOeq\o\al(2-,4)=BaSO4↓+2AlOeq\o\al(-,2)+4H2O6.(2016·安阳一中高三模拟)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mL1mol·L-1HCl溶液,测得溶液中的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eq\o\al(-,2)+H++H2O=Al(OH)3↓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C.M点时,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为3。9gD.原混合溶液中的COeq\o\al(2-,3)与AlOeq\o\a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7.(2016·泉州五中高三模拟)标况下将C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含2molKOH、1molBa(OH)2和2molKAlO2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正确的是()A.A~B段和C~D段发生的反应相同B.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eq\o\al(-,2)+2H2O+CO2=Al(OH)3↓+HCOeq\o\al(-,3)C.V=134.4L,n=3molD.D点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K+)>c(COeq\o\al(2-,3))>c(OH-)>c(HCOeq\o\al(-,3))>c(H+)8.(2016·江西中南五校高三段考)将一小块铝片加人某盐酸溶液中,铝片完全溶解,在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生成Al(OH)3的量与加人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与铝片反应后,盐酸还有剩余B.图中B点之前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3OH-=Al(OH)3↓C.A→B段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与B→C段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比≥3∶1D.溶解铝片的盐酸浓度与滴加的NaOH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精析1.C[通入CO2时,反应的先后顺序:①Ba(OH)2+CO2=BaCO3↓+H2O,2NaOH+CO2=Na2CO3+H2O、②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③Na2CO3+CO2+H2O=2NaHCO3、④BaCO3+CO2+H2O=Ba(HCO3)2,根据通入CO2的量,判断沉淀的量,C正确。]2.D[假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氢氧化钠的体积单位扩大为升,50~60L:发生反应Al(OH)3+OH-=AlOeq\o\al(-,2)+2H2O,根据铝元素守恒,n(Al3+)=10×1mol=10mol,则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5mol;0~50L:发生的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消耗的Mg2+的物质的量为10mol,因此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D正确.]3.D4.C[n(HCl)=3mol·L-1×0.1L=0。3mol,n(NaOH)=3mol·L-1×0。1L=0.3mol,n(Al)=0。1mol,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eq\o\al(-,2)+3H2↑,根据方程式知,Al和HCl完全反应需要n(HCl)=3n(Al)=0。3mol,所以Al和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铝;根据方程式知,Al和NaOH完全反应需要n(NaOH)=n(Al)=0.1mol<0.3mol,所以NaOH有剩余.根据以上分析知,X溶液中溶质是AlCl3,Y溶液溶质为NaAlO2、NaOH,A错误;加入溶液后先没有生成沉淀,则溶液中还发生其他反应,则该溶液应该是Y溶液,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所以b曲线表示的是向Y溶液中加入稀盐酸,B错误;在O点时沉淀的物质的量相等,溶液中的溶质都是NaCl,根据最初的钠原子和Cl原子守恒知,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C正确;a、b曲线中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5.D6.D[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HCl溶液,先发生反应:AlOeq\o\al(-,2)+H++H2O=Al(OH)3↓,A正确;第二阶段,AlOeq\o\al(-,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eq\o\al(2-,3)+H+=HCOeq\o\al(-,3),b线表示COeq\o\al(2-,3)减少,c线表示HCOeq\o\al(-,3)的增加,所以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B正确;加盐酸50mL时NaAlO2中铝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50~100mL盐酸时COeq\o\al(2-,3)转化为HCOeq\o\al(-,3),加100~150mL时盐酸与HCOeq\o\al(-,3)反应,氢氧化铝沉淀不溶解,则M点沉淀的质量和盐酸50mL时沉淀的质量相同,由NaAlO2+HCl+H2O=NaCl+Al(OH)3↓知,n[Al(OH)3]=n(NaAlO2)=n(HCl)=0.05mol,m[Al(OH)3]=0。05mol×78g·mol-1=3.9g,C正确;第一、第二两段消耗的盐酸的体积都是50mL,所以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生反应AlOeq\o\al(-,2)+H++H2O=Al(OH)3↓,COeq\o\al(2-,3)+H+=HCOeq\o\al(-,3),可知COeq\o\al(2-,3)与AlOeq\o\a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错误。]7.C[O→A段是二氧化碳首先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A→B段是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B→C段是偏铝酸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钾,C→D段是碳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D→E段是碳酸钡溶解变成碳酸氢钡,A、B错误;通入VL二氧化碳气体时,溶液中存在碳酸氢钾碳酸氢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