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_第1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_第2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_第3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_第4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学问,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学问,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

其次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把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娴熟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力气。

(2)过程与方法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同学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同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试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试验结果的过程培育同学形成勇于探究、擅长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

1.学问储备:在学校阶段,同学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同学也普遍具有了争辩的热忱。

2.同学特点:高一同学的化学学问和试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试验感爱好,但却不愿定能够乐观地主动地去观看、思考和探究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同学都能动起手来,把试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怀疑激发爱好。

1.本节接受:“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试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试验方面:演示试验改为同学演示、同学两人分组试验。

3.多媒体挂念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同学。

四、说学法

1.引导同学学会:观看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同学把握试验探究、对比争辩的方法。

3.引导同学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引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呈现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同学旧学问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生疏,并以此开放后续教学。

情景化设疑:假如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同学进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

对比试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奇异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

【探究阶段】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

同学争辩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假如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诞生火的缘由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

试验验证解决悬疑1:探究CO2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同学演示试验一: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

结论:CO2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出产物Na2CO3;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CO2能够生火,水不是能灭火吗?它在中间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而引入到对水的探讨。

试验验证解决悬疑2:探究H2O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同学演示试验二:滴水生火

结论:H2O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燃烧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H2O反应的可能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可能产物NaOH;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是否真是这样呢?

同学分组试验: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

同学依据现有仪器设计试验方案,师生互动争辩出方案后,进行试验探究验证猜想。同时,以试验报告引导同学观看现象,并由观看到的现象去分析产生现象的缘由。能够将试验与理论相结合。

\

本节课中,我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由旧知:燃烧的三要素、CO2、H2O能灭火引出新知Na2O2与H2O、CO2的反应,从而达到攻克难点。

【总结归纳】

同学自主总结完成对Na2O2学问的整理。

以一首小诗来完成对Na2O2学问的高度概括,并激发同学争辩化学的爱好。

小诗

过氧化钠色淡黄,与水反应可生氧;

强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红后退场;

二氧化碳也反应,密封保存记心上;

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潜水受赞扬!

【练习强化】

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习题,以基础的试验现象,提升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可观看到的现象为()

A.溶液仍为无色

B.溶液最终为红色

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

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

2.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

【课后巩固】

1.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我的Na2O2更精彩

2.设置课后习题巩固学问。

课本:P31页一、填空题:1二、选择题:1.2

设计意图:同学已经见证过奇异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定对Na2O2有着深厚的爱好,顺势指导同学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

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长到了课外,由学校延长到生产与生活。

六、说板书设计

#1807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同学主动构建自身进展所需的化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生疏,有利于同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生疏,增加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有利于同学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生疏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进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学问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其次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争辩、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亲热相关,从学问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学问的巩固、连续和进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依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殊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试验的观看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规律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打算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生疏。当同学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生疏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定使同学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同学对结构打算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生疏,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75的演示试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加了同学对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的分析推断力气,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使同学把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把握酯化反应。

(2)力气培育——通过试验设计、动手试验,培育同学的观看力气,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育分析、综合的思维力气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争辩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争辩、培育同学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同学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必需相互促进,协调进展。依据教学任务和同学特征,为了限度地调动同学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成为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其基本过程如下:

反馈矫正评价

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试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四、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从学问结构上看,同学已经学完烃的基础学问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殊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确定的生疏,能把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确定的试验设计力气,渴望自己独立完成试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沟通基础。

2.学法指导: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

(1)通过指导同学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试验,培育同学试验操作力气、分析比较力气和创新力气,使同学把握如何通过化学试验设计和实施化学试验达到争辩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试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试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争辩,使同学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创设的演示试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争辩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试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迁移进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开放探究的过程。教会同学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力气。

五、教学手段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试验、同学设计试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挂念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同学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同学供应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

#180722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3

一、说教材

《试验化学》是一般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同学更深刻地生疏试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把握基本的化学试验方法和技能,培育同学运用试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试验化学》专题3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亲热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同学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教材要求同学从已有学问动身,依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计物质鉴别的试验方案,并开展试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学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同学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二、说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对本课时教学我们设置了如下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结构、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育同学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试验综合力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已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上述目标的设置,我们在充分体现性质差异打算鉴别方法差异的同时,很好地留意了预设与生成、主体与主导、独立与合作、收敛与发散、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处理。

三、说过程

依据情境引课,情理结合,分合相辅,师生互动,学用全都,不断升华的总原则,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组成与性质、不同组成与性质打算不同鉴别方法、不同鉴别方法呈现不同现象、不同鉴别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选择为动身点,整节课的教学架构设置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先行,查找启迪”、“激发思维,拓展思路”、“搜寻信息,明晰方向”、“设计方案,试验论证”、“创新优化,不断升华”等六个实施阶段。其主要教学内容与设计意图简述如下。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工业盐(亚硝酸钠)中毒大事的视频报道,提出“为何会消逝这类严峻的中毒大事?”的问题;通过NaNO2样品呈现和NaNO2用途说明,进一步提出“如何通过鉴别法来避开这类中毒现象发生?”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大事为学习背景,能较好地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明确学习所应关注的学习方向,使课堂快速进入一种有序、高效的教学状态。把学习与争辩放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背景之中,这种“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预设,能有效激发学习者为快速获得学习结果而规划系列的预期行为,并逐步将预期行为转化为实践行为,使实践行为与正确的学习结果相匹配。

【教学过程】问题1:怎样用试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在同学分组争辩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焰色反应法、气体法(与NaOH固体反应)、显色法(与石蕊试液反应)、显色法(与pH试纸接触)”等四种方案。

【设计意图】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可通过先给学习者呈现一个先行组织者而加以激活,其用意旨在为新呈现材料的学习供应一个观念的框架,这样有助于才智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教学过程】通过对NaCl与NH4Cl两种固体鉴别方法的争辩,我们可以思考与整理出物质鉴别所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即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差异等三方面。

【设计意图】在分析固体NaCl与NH4Cl鉴别方法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完成同学认知结构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为鉴别NaNO2与NaCl固体供应了上位概念与规章的支撑,同时也为同学如何选择所需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辅垫。

【教学过程】问题2:要合理鉴别NaNO2和NaCl,已具有哪些学问储备?(呈现已经完成的预习作业:搜寻归纳NaNO2的性质、用途,呈现所写的科普小论文),投影呈现NaNO2和NaCl的性质对比表。

【设计意图】通过查找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方式使同学了解NaNO2的性质,它既提高了同学搜寻、接受信息的力气,又培育了同学分析、处理信息的力气。性质搜寻结果与性质比较最终以表格形式呈现,不但呈现了信息的高密度,同时凸现了NaNO2与NaCl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教学过程】问题3:怎样用试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同学分组争辩,初步形成简要试验方案)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要完成物质鉴别的试验操作,必需综合考虑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践、方案反思等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