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地理真题综合训练150题含答解析_第1页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综合训练150题含答解析_第2页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综合训练150题含答解析_第3页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综合训练150题含答解析_第4页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综合训练150题含答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综合训练150题含答解析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美国生猪养殖实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

题。

1.美国生猪养殖场集中分布在甲带内,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环境B.饲料供应C.交通条件D.市场需求

2.乙农业带为()

A.棉花带B.混合农业带C.亚热带作物带D.水果和灌溉农

业带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

般。

1.读图可知,甲位于美国的玉米带,生猪养殖分布在玉米带内,可以为生猪生长提供

丰富的饲料供应,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市场需求无关,故选B。

2.读图可知,图中乙位于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丰

富,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种植,主要有水稻等作物,故选C。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

积比重表(单位:90。完成下列各题。

农业用地

未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

土地及

其他农

省(市、区)地

耕地林地草地

其他

用地

甲3.16.521.401.068.0

乙18.862.70012.56.0

丙19.459.710.50.64.75.1

T23.39.405.337.524.5

3.甲是()A.新疆B.上海C.浙江D.陕西

4.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3.A

4.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差异,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

度一般。

3.读图可知,甲省区未利用土地占比最大,应为新疆,乙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且建设

用地占比较大,应为浙江,丙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建设用地占比少,应为陕西,

丁建设用地占比最大,应为上海。故选A。

4.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浙江省,丙为陕西省,两省在人口密度上差异较大,

浙江省人口密度大,陕西人口密度小,且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陕西经济发展水平低,

所以建设用地占比相差较大,而两省区的城市服务水平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没有明显差

异,故选B。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1为“理想大陆

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2页,共81页

展行热带雨林带

口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叵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回温带草原带

像黎I温带荒漠带

回亚寒带针叶林带

口寒带苔原带

I~I极地冰原带(未表示)

图1图2

5.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

6.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A.①B.②C.③D.@

【答案】5.C

6.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

般。

5.北回归线上,按照理想大陆自然带(图1)分布来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非洲(图2)形成热带沙

漠,主要是由于非洲东部地区海域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故而没有形成夏

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少,主要因素为海陆分布,

故选C。

6.读图可知,图2中,甲位于非洲最南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

成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1中的②,故选B。

【点睛】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

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

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

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

量不同形成的。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

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

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

苏工

省(

\

1018km

图•一省界y河流o水域

省JJ、

例防汛墙所在河段

试卷第4页,共81页

般。

7.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

生内涝,②错。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夏秋季节

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故选D。

8.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对。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

淤积少,A错。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错。地下水水位升高,与

防汛墙没有关系,D错。故选B。

9.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

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

林的遥感图像。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图2反射率波段与图1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

是()

图1

波长(jim)

A.①一丙②一乙③一甲B.①一乙②一丙③一甲

C.①一丙②一甲③一乙D.@「乙②一甲③一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遥感图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

由材料可知,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

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中甲为浅色,反射率最高,对应③,乙颜色介于甲与

丙之间,对应①,②反射率最低,对应颜色最深的丙,故选B。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

压面)。完成下列各题。

10.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辅散D.热力下沉辐散

11.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10.B

11.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

不大。

10.读图可知,该地等温面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

上升,在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

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

11.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冬季山坡降

温快,寒冷气流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底气温低,不符合图中等温线特征,B错。郊区

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冬季暖流流经地区,

气流上升,D对。故选D。

试卷第6页,共81页

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科、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

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下列各题。

12.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B.技术C.资金D.劳动力

13.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集聚B.降低运输成本C.提高规模效益D.促进产业协作

【答案】12.A

13.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事物分布的因素及集中处理的优点,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

体难度一般。

12.由材料可知,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由农作物秸秆及农药包装物组成的,而这些物质主

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有关,与技术、资金、劳动力无关,故选A。

13.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并非是产业

集聚,更谈不上产业协作,运输废弃物的成本较分散处理要高,故选C。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

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

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下列各题。

V

火星•

C地球CD少月球

图1

14.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

15.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答案】14.B

15.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月球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地球运动知识的迁移能力,总体难度较大。

14.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

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侧为白天,在

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有如此明亮,A错。此时金星位于西侧地平线上,

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远离地球的一侧此时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

刻,B对。③位置为夜晚,金星不会出现在夜空,C错。④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

于东方天空,D错。故选B。

15.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流星是彗星与大气摩擦产

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错。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的,C错。嫦娥四号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和太阳会

同时在出现在星空中,D对。故选D。

16.下图为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等温线数

值a>b>c»甲地气温

A.高于乙地,为陆地

B.高于乙地,为海洋

C.低于乙地,为陆地

D.低于乙地,为海洋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甲地气温为c(甲<b,乙地气温为b<乙<a,因为a>b>c,故图示为北半球,

甲的气温低于乙地。7月份,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等温线陆地上向北凸出,则甲

为海洋,乙为陆地。据此分析选D。

试卷第8页,共81页

【点睛】

等温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以此可以区分半球属性。由于海陆热容量的不同,导致陆地、

海洋的弯曲方向相反,1月份陆南洋北,7月份陆北洋南。

17.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答案】D

【解析】

【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匹配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人为原因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三江平原地区,低湿地、沼泽区分布较广,地处高纬,抑制了土地的荒漠化;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大风、多扬沙天气是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故选D。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

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

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示意雨水花

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19.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20.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18.D

19.B

20.C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循环。

18.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

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

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故选D。

19.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

作用。B正确,故选B。

20.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

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C正确,故选C。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

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题。

2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

2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答案】21.C

22.D

【解析】

【分析】

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

2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由于海南气候条件好,生长快,成熟早,获得

利润高,C正确;根据题干的提示“瓜农在海南岛承包土地,销往全国各地”,西瓜品种

优、种植成本低和市场需求大不是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的原因。故选C。

2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是因为此时间其它地区西瓜已经成熟了,海

南岛西瓜竞争力弱,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试卷第10页,共81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4.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23.D

24.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3.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

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

24.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

Ao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

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

26.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27.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

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答案】25.D

26.B

27.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5.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

等高线修建,主要是因为不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D对。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A错。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

主导因素不是聚落,B错。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

布区,C错。

26.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城市

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

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C错。沿等高线

修建,工程量较小,D错。

27.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基

试卷第12页,共81页

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对。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

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

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考点:影响城镇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交通线路布局的原则。

(六)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

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28.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

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9.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

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28.D

29.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8.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

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

29.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

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

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考点:常见岩石。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

问题。

闺例-=>-MMtV=ifsea

30.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

C.向斜谷D.向斜山

31.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30.A

31.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质构造、等高线。

30.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

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

31.

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流向a河,又②地位于

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①④位于上游,水量不变,①③位于上游,水量不

变,④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故选B。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

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各题。

岩浆岩

沉积岩

岩浆岩碎屑物

泥沙

某矿物

试卷第14页,共81页

32.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33.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B.变缓了

C.无变化D.无法判断

【答案】32.C

33.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32.首先岩层断裂,然后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

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

Co

33.图示纵坐标的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

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4.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B.acdC.abdD.bed

35.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B.bC.cD.d

【答案】34.C

35.B

【解析】

34.a图中在0-20岁人口数量比较多,50-80岁人口数量特别多,但是20-40岁的人口

数量很少,说明有大量的人口迁出;b图中0-20岁少,50-80岁人口数量很少,但是20-40

岁的人口比少年和老年人多了很多,说明有大量人口的迁入;d图中20-40岁人口数量

要多于少年和老年人口数量,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男性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说明有大量

的男性人口迁入,c图中反应的是随着年龄增加男女人口数量比重呈总体减少趋势,不

能反应人口迁移现象,所以abd对,选C。

35.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占主要地位则人口年龄应当比较年轻,大概在20岁左右,

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b图的20岁左右的男女人口数量比重明显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

口数量,说明该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数量大,所以可知b城市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

中占主要地位,所以选B。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

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

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0

80H口第一产业

60

40-

20

0

199019941998200220062010年

36.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37.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36.D

37.B

试卷第16页,共81页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产业活动、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

36.根据图示可知1998年第一产业比重比之前又略有上升,A错;第二产业在1990-1992

年所占比重低于第一产业,没有占主导地位,B错:第三产业从1998年以来变化不大,

C错;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不断下降,产业结构趋于优化,D对。

37.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

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即②③错,所以选B。

38.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

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循环及其环节。

【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城镇建设中铺设“可

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即b增加,B项正确;从而

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即a减少,A项错误;地下径流增多,即c增多,C项错误;同时

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即d增加,D项

错误。故选B。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

回答问题。

39.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

40.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39.C

40.D

【解析】

39.本题侧重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分析和正午太阳方位定性描述。如图显示:根据①正午

太阳方位的南北对称性,可判断该地为赤道。根据③正午太阳最大值为90。,且正午太

阳方位全年在南方,可判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与我国的纬度位置相吻合。②和④正

午太阳方位都在北方,且②正午太阳高度最达是90。,而④最大为50。,可判断②地位于

南回归线上,④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所以选C。

40.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达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地球公转

速度较快(1月初最快);④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北方,①③两地正午太阳方位在南方。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我国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为冬季天气,学校所在地天气是温和,

而不是炎热。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南位置,故将要向北移。所以选D。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试卷第18页,共81页

UlX

4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

4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A.纬度位置较低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41.D

42.B

【解析】

41.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

里斯本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因而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故选D。

4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

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较少,所以雅典年降水量小.故选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列各题。

43.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44.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43.C

44.D

【解析】

43.电子地图的制作和应用依靠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

次和分析出警最优路径,C对;遥感主要是获取卫星影像,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是定位、

导航等,而不能预测交通流量,数字地球技术是将地球信息数字化的技术,实现道路与

监测点的互换依靠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故A、B、D错。

44.图中东部地区道路网比西部密集,东部交通事故发生的面积(点数)更多,说明东

部交通发达,车流量、人流量大,商业网点密度比西部大,D对;对外联系的通道主要

依赖快速通道,图中东、西、南、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C错;乙地道路多,车流量

大,建大型停车场会吸引更多车辆进入,使交通更为拥堵,B错;甲地交通事故频次高,

经过甲地的快速干道多,说明车速相对较快,通常位于城市边缘地带,A错。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45.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46.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答案】45.B

46.C

【解析】

试卷第20页,共81页

【分析】

试题分析:

45.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型

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型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选B正确。

46.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

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选C正确。

考点:考查等高线图判读。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

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题。

4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

4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4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答案】47.B

48.C

49.C

【解析】

47.根据提示而可知,赤潮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所以引

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营养物。故选B。

4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是水温较高,风力较小的海区,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聚集

在一起形成赤潮。故选C。

49.根据上题的结论,赤潮发生在水温较高的营养物质丰富的海区,则可知赤潮多发的

海域位于中、低纬近海。故选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赤潮的成因和发生地区。

50.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中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

“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能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

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和表格,回答下题。

201918

192019

181920

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B.长江下游C.东北平原D.黄河下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河流流经地区海拔为20m,高于两岸的农田和城市,为地上河,结合选项,黄河下

游因泥沙淤积形成明显地上河,故选D。

【点睛】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

异。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B

小>

51.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52.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试卷第22页,共81页

【答案】51.D

52.C

【解析】

51.1999年-2011年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2003年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

弱;粮食产量先下降后上升: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总体都下降,但粮食产

量出现波动;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所以本题选

择D选项。

5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

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

地价格等。2003年以后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

回答题。

53.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54.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答案】53.B

54.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53.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和山脊。

根据题目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

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所以选B项。

54.图中等高线没有标数值,但是乙知条件等高距为30米,东、西两侧相隔7条等高

线。可以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计算180米<H<240米。所以选C项。

55.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减弱风速,拦截

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错:植被的出

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B、C错;植被拦截风

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容易形成沉降,D对。

考点:本题考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6.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

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详解】

水库的功能主要是防洪蓄洪,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当水坝被拆,

调节功能消失,A、B错;拆坝后,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水库调蓄作用不存在了,

河流下游径流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南方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

变化都大,C错;缺少水库洪水期的蓄水,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D正确。故

试卷第24页,共81页

选D。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

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

息地。据此完成问题。

57.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58.59.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60.6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答案】57.A

58.C

59.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57.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

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故选A。

58.“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故选C。

59.“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

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故选

Bo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

的企业。图I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下

列小题。

U)发单企业

/—?按单企业

口白亡o接.企业工厂

・,、,,•

*»*,,・,,、•业

ddi6A")♦一.一,订单谨向

图i

62.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63.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

64.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B.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D.市场

【答案】62.D

63.A

64.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产业的推测,制造工厂国际转移的主要因素。

62.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

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

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63.金属冶炼对原料和能源要求高,占地面积大,运输费用高,不适合图示模式生产,

甘蔗蔗糖一般靠近甘蔗产地,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和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

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

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

64.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利润,随着地区经济

发展而逐渐趋向于欠发达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快速转移,C正确。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

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

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

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