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婚变反应热
[目标要求]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焙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基础落实•
熔变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一和培变
焰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符号:旦。
♦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单位:kJmoF1,蒋号:AWo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
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
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一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齿若成时,国信物整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图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
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为“二”或△生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⑵当A”为“土”或△电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12(g)=2HCl(g)
A//=-186kJmol1为例)
E\:E(H—H>+E,ci—CD
£2:2E(H-CI)
\H=E\-E1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有关反应热的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焰变的符号是AH,单位是kJ.mo「,反应热的单位是kJ
答案C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
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的AI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C)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
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
要吸收能量,所以C正确;另外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
出能量的反应,与它们相反的反应:水、氯化氢和Ab€)3的分解都应该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故A、B、D错误。
知识点二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3.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
的键能(见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键H—HCl—ClCl—H
键能/(kJ・mo「)436243431
请计算H2(g)+C12(g)=2HCl(g)的反应热()
A.+862kJ-moP1B.+679kJ-mo「
C.-183kJ-moF1D.+183kJ-mol-1
答案C
-
解析拆开1molH2和1molCl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436kJ-mol'+243kJ-mol
-'=679kJ-moF1;形成2moiHC1所放出的能量是431kJ-mol-1X2=862kJ-mol-1,所以该
反应的反应热是679kJmol'_862kJ-mol'=_183kJ-mol'(>4.
白磷的化学式为P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如图)。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
四磷(PQio),在十氧化四磷分子里只存在P-O和P=0两种共价键。
已知儿种共价键的键能:P—0360kJ-mol1;
P=O585kJ-mol-1;P—P198kJ-mol1;
0=0498kJmol'o
请问:在P4(s)+5O2(g)=P4Oi0(s)中,。
答案一2982kJ-mori
占燃
解析由P4的分子结构和P4+5O2-P4OI0的物质变化,在P4OI0分子中只存在P—0
和P=O两种共价键,P4O10中P显+5价、O显一2价等事实可知,在P4分子结构的基础
上,每2个P原子之间插入1个O原子形成2个P―O键,每个P原子再结合1个O原子
形成P=O键,就构成了P4O10的分子结构。这样,在1个R»Oio分子中共有12个P—O键、
4个P=O键。
△H=反应物键能总和一生成物键能总和=6义198kJ-mol-1+5X498kJmor'-
(12X360kJ-mor'+4X585kJ-mo「)=一2982kJ-mo「。
知识点三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5.对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EA、EB、EC、ED分别表示物
质A、B、C,D所具有的能量)()
A.EA>EBB.EA>EB+EC
C.£\+芯13>比+瓦D.EA.+EB<EC+ED
答案C
解析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
分能量会转变成热能释放出来,这类反应即为放热反应。
6.
物
质
贮
存
的
能
状
低
由上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1-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图可知,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
应B+C—»A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则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
反应的反应热在数值上相等,符号相反。
课时作业•
【练基础落实】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
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放出;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放热,E(反应物)<E(生成物),反
应吸热。
2.已知H—H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kJ-mol1,H—N键键能
为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一92.4kJ-mo「。则
N=N键的键能是()
A.431kJ-mol1B.945.6kJ-mol1
C.649kJ-moP1D.896kJ-mol-1
答案B
解析AH=反应物键能总和一生成物键能总和
\H=3X£(H-H)+£(N=N)-6£(N-H)=3X436kJ-moL+&N=N)-6X391kJ-moF'=-92.4
kJ-mol-1,所以E(N=N)=-92.4kJ-mo「+6X391kJ-mol-1-3X436kJ-mol-1=945.6kJ-mol-
1
o
3.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
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ikJ,形成1mol氯化
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01+。2>。3B.。1+。2>2。3
C.。1+。2<。3D.。1+。2<2。3
答案D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一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反应热。
对于该放热反应:△“<(),则0+。2—2。3<0,故。]+。2<2。3。
【练方法技巧】
思维模型的运用
4.
已知H2(g)+1c)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问:a、b、c分别代表什么意
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A”大于零还是小于零?
答案a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匕代表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c代表反应热;该反
应为放热反应,A//<0»
解析H2(g)和先值)与2H(g)和O(g)之间的能量差是Hz(g)—2H(g)和聂⑶一0(g)过
程中断开H—H键和0-0键吸收的能量,故a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代表2H(g)
+0(g)结合成H?0(g)过程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代表成键所释放的能量与断键吸收的能
量之差;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HvO。
【练综合拓展】
5.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口r的化学键所消丰E的能量(kJ):
物质HBrHI
C12Bri12HC1H2
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
根据一匕述数据回答(1)〜(5)题。
⑴下I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H2B.ChC.BrzD.b
⑵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A.HClB.HBrC.HI
(3冈+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答:一___________________O
(4)相司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
答:,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A(3)放热反应(4)Ch(5)能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解析破坏1mol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质的原子形
成1mol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1)生成1mol比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kJ;(2)在氨化物中,生成1molHCI时放出的能
量最多,为432kJ:(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5kJ、103kJ和9kJ。
6.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0^=0键完
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0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是o
答案436kJ
解析因为1g氨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所以1molH?与JmolO2
完全燃烧生成1mol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kJ。而化学反应中之所以存在能量的变化是因
为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其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
成需要放出能量。发生上述反应HKg)+,):;(g)=H20(g)A〃=-242kJ川。1-'时所发生键
的变化为断裂1molH-H键和;mol0^0键、形成2moi0—II键,因此在此反应过程中断
裂旧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X496kJ+£,(,«,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为2X463kJ=926kJ,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有926kj-|x496kJ一笈”_»=242kJ,解得£<i»=436kJ。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
[目标要求]1.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知道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3.会写热化学
方程式。4.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5.了解中和热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基础落实•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实际
生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2)标出对应的反应热;
(3)标明反应所处的外界条件(常温常压时,可不注明)。
二、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在桎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注意事项
(1)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操作时动作要快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3)实验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2(g)+O2(g)=2H2O(l)XH=-483.6kJ
答案C
解析A项,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项,放热反应有时在点燃或
加热时才能发生;D项,的单位错误。
2.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mol1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kJ
答案C
解析依据反应热的^念,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单位是kJ-mori,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
知识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3.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2A+B=2CAH<0B.2C=2A+BA//<0
C.2A(g)+B(g)=2C(g)A//<0D.2A(g)+B(g)=2C(g)AW>0
答案D
解析A、B选项没注明物质状态,且△”的符号错误,均不正确。根据图象先确定物
质总能量的相对关系,再确定放热:2c(g)=2A(g)+B(g)A”<0或吸热:2A(g)+B(g)
^=2C(g)A/7>0o
4.已知在1X105Pa、298K条件下,2moi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O(g)=H(g)+1o(g)
222△H=+242kJ-mori
1
B.2H2(g)+O2(g)=2H2O(l)△"=-484kJmol
C.H(g)+102(g)=H0(g)
22△H=+242kJ-mol1
-1
D.2H2(g)+O2(g)=2H2O(g)\H=+484kJ-mol
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其AH应为负值,故C、D错误;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
蒸气放出484kJ热量,而B是生成液态水,所以B也是错误的;反应逆向进行,△”符号
相反,因此A是正确的。
知识点三中和热
5.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
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环形玻璃
搅拌棒
温度计
碎泡沫
期料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填“偏大”、“偏小”或“无
影响”)。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中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
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mL0.5mol-L_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偏小保温杯(3)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热
是在稀溶液中,1molFT和1mol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
碱的用量无关(4)偏小偏小
解析要掌握实验操作要点:①量热计保温效果要好:②酸碱溶液的浓度要小;③酸碱
一方要过量;④操作迅速准确,减少热量损失;⑤及时准确记录数据。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
1molH+和1molOFT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
质是H++OH-=H2O,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是相同的。
课时作业•
【练基础落实】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⑴=-571.6kJ-mol',则关于热化
学方程式:2H2。⑴=2H2(g)+O2(g)A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A“2大于零
C.该反应的△,2=-571.6kJ-moL
D.该反应可表示36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答案B
解析公也与△耳符号相反,数值相等,故A”2=+571.6kJ-mo「;D选项没有指明
36g水的状态,故D项错误。
1
2.已知:H2(g)+F2(g)=2HF(g)A//=-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kJ热量
答案C
解析A项中用L做单位是错误的,因为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B
项中放出热量小于270kJ是错误的,应大于270kJ;D项中说几个分子间反应是错误的:C
项正确。
3.已知充分燃烧ag乙烘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
则乙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5O2(g)=4CO2(g)+2H2O(1)AW=-4/>kJ-moP'
B.CH(g)+|o(g)=2CO2(g)+H2O(l)
222△H=+20kJ-mol।
1
C.2c2H2(g)+5O2(g)=4CO2(g)+2H2O(1)\H=—lbkJ-mol
△「
D.2c2H2(g)+5O2(g)=4CO2(g)+2H2O(1)H=+bkJ-mo
答案A
解析乙快燃烧是放热反应,AHVO,则排除B、D两选项;又因反应生成1mol二氧
化碳气体时,放出热量为bkJ,则生成4moic02(g)应放出热量4Z?kJ,故A正确,C不正
确。
4.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1
H(aq)+OH(aq)=H2O(l)A//=-57.3kJ-mol
对下列反应:
1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kJ-moF
:H2SC)4(浓)+NaOH(aq)=4Na2SO4(aq)+H2。⑴kJmol1
HNO3(aq)+NaOH(aq)=NaNO3(aq)+H2O(1)
kJ-mol1
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下列Q、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A.B.Qi>Q\>QiC.。尸。2=。3D.QI=QJ>QI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HN03和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其
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故而浓H2s04稀释放热,。2>。3,故勒<。3<。2。
5.已知:
1
(1)H2(g)+1o2(g)=H2O(g)\H\=akJ-mol
(2)2H2(g)+O2(g)=2H2O(g)A//2—&kJmol1
1
(3)H2(g)+1o2(g)=H2O(l)\Hy=ckJ-mol
(4)2H2(g)+O2(g)=2H2O(l)AH4=dkJ-moF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B.b>d>QC.2a=b<0D.2c=d>0
答案c
解析抓比较的关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与⑵是生成H20的状态一样,但
物质的计量数是2倍关系,2a=b-,同理比较(3)、(4)得:2c=d,由于Hq(g)=H2。⑴是放
热反应,A/7<0,故c<a,d<b,综合考虑,仅C选项符合题意。
【练方法技巧】
可逆反应的反应热分析技巧
6.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0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0.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
反应。现将2moiS02、1molCh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kJ,此时测得
S0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1
A.2SO2(g)+O2(g)=2SO3(g)AH=-196.6kJmol
B.2SO2(g)+O2(g)=2SO3(g)AH=-98.3kJmol1
1
C.S02(g)+202(g)^SOs(g)AH=+98.3kJ-mol1
1
△1
D.SO2(g)+2O2(g)=SCh(g)H=-196.6kJ-mol
答案A
【练综合拓展】
7.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A”=-12.1kJ-moC;HCl(aq)与NaOH(aq)反应
的△H=-55.6k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等于()
A.-67.7kJ-mol-1B.-43.5kJ-moP1
C.+43.5kJ-mol-1D.+67.7kJ-mol-1
答案C
解析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5.6kJ・mo「,当氢象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由于氢
氯酸为弱酸,存在氢氯酸的电离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两者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较强酸
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少,两者的差值(55.6—12.1=43.5)就是氢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吸收的
热量的数值,电离反应吸热,△,为正值,故C项正确。
8.己知:2H2(g)+O2(g)=2H2O⑴A//--571.6kJmol1
1
CH4(g)+2O2(g)=CO2(g)+2H2O(1)△”=-890kJ-moP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若实验
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PU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1:4D.2:3
答案B
解析设U2L即5moi混合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为x,则285.8x+890(5—x)=3695,
解得:x=l.25molo则n(H2):n(CH4)=1.25mol:3.75mol=l:3.
9.已知2H2(g)+O2(g)=2H2O⑴A//--571.6kJ-mol-1
CO(g)+^O2(g)=CO2(g)A//=—283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6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
混合气体中山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答案0.2mol、0.2mol
解析由题意知:反应生成3.6gH20(l),故压的物质的量为《色号=0.2mol。
18g-mol
0.2mol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卢㈣一X0.2mol=57.16kJ,故CO完全燃烧放
566kT
出的热量为113.76kJ-57.16kj=56.6kJ,所以CO的物质的量为7T=。-2
z一o3;kJ-m丁ol
molo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I目标要求I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
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基础落实•
一、燃烧热
1.概念
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
燃烧热,单位kJ-moL。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重要区别
(1)反应环境的区别:燃烧热必须是燃烧反应而且是完全燃烧,有02参加;而中和热是
稀溶液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2)反应实质不同: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规定物质不同:燃烧热是1mol纯物质被燃烧;中和热是生成lmol/0。
二、能源
1.能源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风力、遮
丞、潮汐以及柴草等。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2)寻找新的能源,现正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
质能等,它们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有污染。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燃烧热
1.关于'燃施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25℃、1.01X105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
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C
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有关物质燃烧时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1
A.C(s)+1o2(g)=CO(g)A//=+110.5kJ-moP
B.C(s)+O2(g)=CO2(g)-393.5kJ-mori
-1
C.2H2(g)+O2(g)=2H2O(l)A/7=-571.6kJ-mol
1
D.H2(g)+jo2(g)=H2O(g)A//=-24l.8kJ-moF
答案B
解析要考虑两个要素:1mol物质燃烧和生成稳定氧化物。
知识点二能源
3.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潮汐能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
B.柴草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能
C.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自身
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做功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柴草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时化学能转变为热能,而柴草具有
的化学能的最初来源也可追溯到太阳能,因为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必须依靠阳光,通过光合
作用,叶绿体将H?O和CCh转化成淀粉,在此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中,
通过燃烧,又释放出来。故B选项错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是二次能源B.电能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D.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课时作业•
【练基础落实】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CO(g)+1o2(g)=CO2(g)△H=-283kJ-mo「
1
B.CH4(g)+2O2(g)=CO2(g)+2H2O(g)A//=-802.3kJmoF
1
C.2H2(g)+O2(g)=2H2O(l)A//--571.6kJ-mol-
1
D.H2(g)+Cl2(g)=2HCl(g)A//=-184.6kJ-moF
答案A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知应是1mol燃料,生成常温常压下稳定的氧化物,H2O在上
述情况下液态稳定。
2.已知Hz的燃烧热为一285.8kJ-moL,CO的燃烧热为一282.8kJ・moL;现有H?和
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1.15kJ,并生成液态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0(g)+O2(g)=2CO2(g)AH=-282.8kJ-mol'
B.氏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D(g)-571.6kJ-mof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60%
D.燃烧后的产物全部与足量的过氧化钠作用可产生0.125mol02
答案D
解析根据H2、CO的燃烧热数据判断
A项:AH应为一565.6kJ-mori,A项错;
B项:应为液态水,B项错;
C项:CO的体积应进行计算。
设H?、CO物质的量分别为x、y
-6L
则x+y=22.4L•mol1=0.25mol①
H2燃烧放热为285.8xkJ,CO燃烧放热为282.8ykJ
则:285.8x+282.8y=71.15kKg)
解①②联立方程得x=0.15mol,y=0.1mol
故CO的体积分数为40%,C选项错。
根据元素守恒H2、CO燃烧后生成H2O、CO2(与燃烧前H2、CO总物质的量相等,与
Na2O2反应生成的O2是H2O和CO2总物质的量的一半。
3.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1
2H2S(g)+3O2(g)=2SO2(g)+2H2O(l)\H=-Q\kJ-moP
1
2H2s(g)+O2(g)=2S(s)+2H2O(1)\H——QikJmol
2H2s(g)+O2(g)=2S(s)+2H20(g)A”=-Q3kJ-mo「
判断Qi、Q2、Q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
4.已知化学反应:C(s)+l/2O2(g)=CO(g)AM<0
CO(g)+l/2O2(g)=CO2(g)A//2<0
C(s)+O2(g)=CO2(g)A//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A.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碳的燃烧热是XH3
C.A//I<A//3
D.28gCO的总能量比44gCO2的总能量高
答案B
解析CO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A错;D选项中忽略了
。2的能量,D错;比较A”时必须带符号比较,C错。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0H⑴+3O2(g)=2CO2(g)+3H2O(g)
\H=-\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O(1)
△H=+57.3kJ.mo「(市和热)2
C.S(s)+O2(g)=SO2(g)△”=-296.8kJmori(反应热)
D.2NO2=O2+2NOAH=+116.2kJ-moL(反应热)
答案C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生成的水应为液态,A项错;B项中反应放热,△”应为负
值,B项错;D项中没表示出物质的聚集状态,D项错。
6.一些烷烽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H/(kJ-mo「)化合物A///(kJ-mor')
甲烷-891.0正丁烷-2878.0
乙烷-1560.8异丁烷-2869.6
丙烷-2221.52-甲基丁烷-353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是一3540kJmoP1
B.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H=~\560.8kJmor1
D.相同质量的烷煌,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A
解析由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燃烧热数据可推出正戊烷比2-甲基丁烷的燃烧热略大些,A
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燃烧生成等量的相同的物质,即生成新化学键时所放出的热量相等,
1mol正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1mol异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1mol正丁烷
与Ch反应时断键所吸收的能量比1mol异丁烷与Ch反应时断键所吸收的能量少,从而说明
正丁烷的热稳定性小于异丁烷;C项中的A,=-3121.6kJ-mol-1且H?。应为液态;D项1
gCH4燃
烧放出55.69kJ的热量,1gC2H6燃烧放出52.03kJ的热量,D项错误。
【练方法技巧】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7.⑴在101kPa时,已在1molCh中完全燃烧生成2moi液态水,放出571.6在的热
量,山的燃烧热为,表示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1.00L1.00molL/i硫酸与2.00L1.00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
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85.8kJ-mol।H2(g)+:O2(g)=H2O⑴AH=1285.8kJ-mol'
1
(2)-573kJmol1H2SO4(aq)+NaOH(aq)=
^Na2so4(aq)+H2。⑴AH=-57.3kJ-moL
点拨抓概念要点:燃烧热含义,中和热含义,1mol,稳定氧化物等关键词。
8.0.3moi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
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又已知H2O(l)=H2O(g)
△”=+44kJ-mol-1,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kJo
答案B2H6(g)4-3O2(g)=B2O3(s)+3H2O(1)△”=-2165klmoL1016.5
点拨(1)将0.3mol乙硼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折算成1mol乙硼烷燃烧放出的热量。(2)注
意区别燃烧热和热量的单位。
【练综合拓展】
9.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1)试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⑵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
5O2(g)=3CO2(g)+4H2O(l)AH=-2220.0kJ-moC,已知CO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CO(g)+1o2(g)=CO2(g)-282.57kJ-mol,则相同物质的量的C3H8和CO燃烧产
生的热量比值约为.
(3)已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571.6kJ-mol
则相同质量的氢气和丙烷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比值约为I。
(4)氢气是未来的能源,除产生的热量大之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⑴C+H20(g)里=CO+H2
(2)7.9:1(3)2.8:1
(4)①不产生CO2,从而不引起温室效应;②H2来源丰富;③产物不污染环境
10.目前上海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浦东新区居民开始使用东
海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比和少量炫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
点燃占燃
2CO+O2=^=2CO22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路路灯施工方案
- 移动果园施工方案
- 咸宁打井施工方案
- 基于感性工学与AIGC设计方法的室内吸顶灯的设计研究
-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路径研究
- 单光子非视域成像数值模拟与高质量重建技术研究
- 糖尿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一项行动研究
- 多孔铈掺杂氧化锌脱硫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高中语文爱情题材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 企业慈善捐赠的前因、机制及后果研究-非正式制度视角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乡愁 余光中》教案 冀教版
- 2024中考英语必考1600词汇分类速记表
- 江苏泰州市泰兴经济开发区国有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DL∕T 1709.3-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基础平台
- 考核办法和考核方案
- 化妆品生产OEM合同书
- 海上CANTITRAVEL平台桩基施工关键技术应用v7
-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课程教案
- 华为MA5800配置及调试手册
- 中国生产安全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