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高中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汇编_第1页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高中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汇编_第2页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高中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汇编_第3页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高中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汇编_第4页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高中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注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一代伟人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回忆战斗岁月,不禁诗兴大发,发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激情呐喊,成就了不朽之作《沁园春

长沙》。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诚哉斯言。伟人已逝,伟业不朽。当下,一些少年坐拥书香校园,但迷失了方向,迷恋上网,藐视前辈,贪图享乐,无心学习,目标渺茫,发出家事国事关我何事的怪语。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动情地说: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这是温总理对国家的忠诚表达,对责任的全面阐释,对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的传承。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书生意气鹰击长空,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无悔青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壮志凌云,可铸辉煌!

【多向解读】

1.榜样。在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年轻人是涌入革命洪流还是躲进书斋,是向黑暗妥协还是争取光明,是奋力呐喊还是缄默不语,毛泽东为救民于水火,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选择,参加革命,争取光明,奋力呐喊,鼓舞战友,激励少年,成为时代的光辉榜样!

2.珍惜。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和平伟大的时代,无疑是幸福的。没有朝不保夕的生命之忧,没有无以言传的流离之苦。所以,我们更应该立志向,读好书,珍惜现在!

《鸿门宴》

刘邦的势力日益扩大,给项羽造成了威胁。亚父范增力主消灭刘邦,项伯为报私恩,连夜前往刘邦军营密告张良。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杀死刘邦的暗示。项庄舞剑意在杀刘邦,项伯舞剑却意在保护刘邦。最终,刘邦成功逃脱,项羽错失良机,兵败乌江。

【多向解读】

1.不要忽略对手的存在。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势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其实,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更要警惕对手。

2.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蔽。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意图,将之推托为小人的细说;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词严。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最终受到蒙蔽。

3.做人要讲仁义。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心存仁义,赐其酒肉。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项羽顶多只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而非后人所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也不值得司马迁如此费笔墨为其立传。

《拿来主义》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多向解读1】

1.凡事要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全面衡量自己后再做决定。不要为了小小的虚荣心而盲目地行事。不论做什么,都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地去追求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一个人如果超过极限,等待他的并不是成功,反而是无穷无尽的暴风雨。

2.远见,促你走向成功。遥想千古历史,成就大业的人物不胜枚举。陶渊明如果没有远见,怎能舍弃名利,怎能放弃辉煌的前途,淡然来到宁静的田园、清新的山林,成就田园诗派的优美恬静。

3.人贵有自知之明。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然而,能否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却不容易。生活中,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当事者没有自知之明,既没有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

4.永不言弃。尼采曾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尼采用痛苦锻炼自己的意志。即使在险境,尼采仍义无反顾,把痛苦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兴奋剂。他一生都在热情地唱生命之歌,用最大的孤独换取最高贵的尊严。

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许多人存在错误的认识。为了让人们看清事实,鲁迅先生揭示了闭关主义的危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多向解读2】

1.创新,求得进步。鲁迅先生早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只有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遗产,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要善辨美丑。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殊不知,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

3.提倡拿来。弘扬我们的民主精神,像鲁迅先生一样呐喊出来,拿来世界的精华,也让世界知道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摧毁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会思考。人生存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要想能够获得高贵与永恒的话,凭借的也就只有思想了。岁月无痕,人的生命却可以在岁月的白纸上留下烙印,这就是思想的轨迹。因此,人必须学会生存,学会思想。

【多向解读1】

1.人的力量在于人的思想。思想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一个人若能在浮躁喧嚣的今天保持宁静,自己内心世界的富足,那么他的生命必是高贵而充实的。

2.坚强,让脆弱的生命活出不朽。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痛苦与失落却紧紧围绕着我们,我们该怎么做呢?唯有坚强,让那些坚强的圣人做我们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

3.活出生命的意义。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每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体对自身灵魂的必然拷问。既然无力改变有限的生命,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短暂的生命创造得充实些,以此来弥补上天留给我们的遗憾。

4.草民也有尊严。以前人们常说我等草民,在民前面加一个草字,来强调自己的卑微。但即使贱为苇草,也要做有尊严的那一根。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能思想。

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多向解读2】

1.思想的威力。有思想的人,是有希望的人;有思想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不会被他人随意左右的。

2.弱小与强大。身体的弱不代表精神的弱,身体的强大也不代表精神的强大。人类自诩强大,但在宇宙面前却是无比渺小。

3.内容与形式。如果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那么我们的思想必须要以这根苇草为依托,所以别只顾着重视思想而忽略了苇草。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最终取得了外交胜利。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蔺相如接连升官,地位高过了大将廉颇,廉颇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及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多向解读1】

1.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试想,如果蔺相如没有忍让,将相和又怎么会成为佳话美谈?

2.双赢的智慧。在秦廷上,蔺相如竟敢怒叱秦王,侮辱臣,这是何等英勇!可是,面对廉颇,贵为上卿的蔺相如竟然引车避匿,这又是何等窝囊!然而,正是蔺相如的主动退让感动了廉颇,迎来了将相和的局面。其实蔺相如的让,又何尝不是一种争?他既争得了国家的强盛,又争得了个人高风亮节的美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3.关键时刻,需要冷静与智慧。凭蔺相如位在廉颇之上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关键时刻,他冷静思考,做出智慧的让步,最后将相和,共图国之大业。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和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驶到小巷里避开。蔺相如的门客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的虎狼之人,我都敢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难道我就单独害怕廉将军吗?我只是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抛在脑后啊!此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被蔺相如宽广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十分惭愧。于是廉颇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并真诚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您对我如此宽容。蔺相如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条,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多向解读2】

1.宽容。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正是蔺相如这种宽容的品质,挽救了一个大将,更挽救了一个国家。他用自己的宽容谱写了一曲将相交欢的和谐之曲。

2.敢于面对。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之后,深感惭愧。他背上荆条,登门请罪,表现出他敢于直面错误,坦诚直率的性格。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不惜去犯更多的错误。

3.以退为进。面对廉颇咄咄逼人的攻势,蔺相如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不和廉颇正面接触,而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看似后退,实为前进,恰到好处地化解了矛盾。

《苏武传》

公元前100年,汉朝为了表示和匈奴的友好,派遣苏武出使匈奴。就在苏武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被匈奴扣留,并被要求臣服于单于。匈奴派遣降将卫律前去劝降,许给苏武高官厚禄,却被苏武断然拒绝。匈奴见劝说无用,就决定用酷刑折磨苏武。当时正值严冬,天降鹅毛大雪。单于命人将苏武关入一个大地窖中,不给食物。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渴了,苏武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毡毯。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放羊。在那个不毛之地,与苏武做伴的只有那根代表汉朝的节旄和一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节旄放羊,心里总在想有一天能够回到中原。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节旄上的毛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多向解读1】

1.坚守节操。节操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只有长时间的坚守,才能让它熠熠生辉。十几年的坚守,成就了大汉臣子苏武的英名,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那个冰天雪地中须发皆白,手持节旄,眼望故国,践行信仰的老人,是他将坚守节操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里。

2.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威逼利诱,酷刑折磨,都无法动摇苏武忠君爱国的信念。他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大汉臣子的忠贞。这种忠贞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的。这种忠贞早已注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激励着更多的仁人志士为正义而战,为国家而战。

3.找准人生的航向。人生如一条船,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就会在茫茫的大海上迷失方向。找准人生的航向,才能向着既定的目标扬帆远航,不管风浪滔天,还是暗礁遍布。苏武找准了人生的航向,没有迷失自己,最终千古流芳,令后世敬仰。

《记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是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人我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3月18日上午8时许,林语堂教授接到刘和珍的,她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准停课一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发。女师大的同学来到天安门,国民大会尚未召开,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日请愿被刺伤的代表的血衣。会后,正午12时,两千多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用木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鲁迅先生参加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刘和珍烈士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骄傲!

【多向解读】

1.渴求正义与进步。刘和珍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有爱国热忱、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学生。这些进步青年对渴求的正义行为对革命事业的推进和真理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

2.敢于反抗强权。对于残暴的统治者和反动的恶势力,我们必须要有反抗精神,要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同任何危害民族利益的敌对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3.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刘和珍中弹后,张静淑、杨德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救助,而刘和珍却让两位同学快走。这种互助互救的行为是一种同学情、战友情的体现。

《离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多向解读】

1.民本思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虽被小人诬蔑,但仍牵挂着楚国的百姓,他的爱民之心,他的民本思想值得当今许多为官者学习。

2.坚持自我。若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必会逢迎楚怀王的喜好以得到赏识,继而加官晋爵,仕途得意。但屈原是不屑那样做的,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所以他坚持自我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处世风格,即使遭贬也无悔。

3.爱国。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仍心系怀王,仍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他的爱国之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多向解读】

1.勇于反抗。兰芝在夫家遭焦母欺凌侮辱,但她并没有像那个时代的女子一样逆来顺受,默不作声,而是奋起反抗: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其态度强硬决绝,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2.遇事冷静。兰芝在反抗焦母的欺辱时,并没有撒泼打滚,而是先告诉丈夫自己所受的委屈与欺辱,希望丈夫可以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她遇事沉着冷静,可见其智慧。

3.有主见。焦仲卿性格软弱,只知道愚孝,在明知道是母亲的错误后还是选择偏袒自己的母亲而委屈自己的妻子,最后导致自己和妻子双双殉情,成千古悲剧。可见,凡事不能只听从他人的安排,拥有主见是非常重要的。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多向解读】

1.生与死。如何看待生死?王羲之在本文给了我们答案。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类共有的感情。生死是客观存在的,人都是要死的。事件发展到顶峰都会衰弱下去,这些都是必然的。既然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我们更要珍惜时光,眷恋生活。表现出与王羲之一样积极、旷达的生活态度。

2.提高赏美能力。文中对各种美的人、物、景的描写都细致入微,可见对一切美的事物都非常敏感,鉴赏能力很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懂得去欣赏美的事物,这样不只能陶冶情操,也可使我们成为不低俗、有品位、会享受生活的人。

《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多向解读】

1.看问题要全面。大凡世间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要全面地看问题。如果片面看问题,不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还会闭塞自己的眼睛与心灵,成为愚人。苏东坡便深知这个道理,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可看出。这也是东坡能成为智者的原因。

2.悲伤与旷达。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到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屈原的忠心与节烈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却让人不能苟同。而苏东坡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当两者结合时,它就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乃真君子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多向解读】

1.敬师。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敬师之道由来已久。古有春秋时期孔圣人问礼于老子时的谦卑有序、北宋学者杨时的程门立雪,现有伟大革命者朱德同志面见老师叶成林时的毕恭毕敬,都说明敬师的必要性。而在现在这个道德低下的社会,敬师的品德显得尤为珍贵。

2.友爱。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伙伴,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亲如兄弟。朋友会为我们欢喜,为我们忧虑,会关心我们的冷暖,会为我们两肋插刀。所以我们要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因为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3.立德与求学。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怀着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强烈愿望,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之殷切期望。反观今天的社会,人们受的教育越来越高,但道德水平却直线下降,可见在求学时,我们应先立德。

《我有一个梦想》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和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多向解读】

1.勇于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进步,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勇于战斗,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更强大。

2.自由、民主、平等。马丁·路德·金勇敢地站出来,不畏种族主义者的迫害,不畏政府的打击,只为告诉人们什么是自由、民主、平等。他对自由、民主、平等的执著与追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正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黑人才有了与白人一样平等的权力与地位。

3.争取应得的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黑人理应享受同白人一样的权利。现实生活中有人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无法享受同他人一样的权利,这时,他们就需要站出来,勇敢地去争取那些应得的权利。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多向解读】

1.给心灵一片空间。荷塘月下,朱自清先生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是迈着疾驰的脚步去追求物质的享受,其实心灵也需要沐浴阳光,也需要觅得一处宁静。所以,当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可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去月下独步,去感受心灵的轻松。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

2.超然的态度。在《荷塘月色》里,朱自清先生用超然的态度来看待外在事物。无论荷塘里多么热闹,但当他隔着不能朗照的月色看过去时,却不觉得吵闹得无法忍受,也不去禁止蝉噪和蛙鸣,只是这么远远地观看,居然还看出了美。朱自清先生在这么嘈杂的荷塘旁,仍能感受到和谐,这种心态是超然的。

3.感悟自然,感悟人生。朱自清先生的笔端流淌过父子离别之泪,绽放过月色下的荷花,书写过光明的到来。他的至真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的散文典范,带领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领会情感的忠诚和自然。

4.民族精神。毛泽东曾评价朱自清先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对国家、对人民的担忧之情,一直萦绕在朱自清的心头,他一直在为国家、为人民而呐喊斗争。《荷塘月色》一文中同样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国家、对人民的担忧之情,这也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主要原因。

《故都的秋》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多向解读】

1.热爱自然。大自然给予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景致。谈起秋天,总是让人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秋天自古以来就以其特有的景色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为它感慨。《故都的秋》一文表达了郁达夫对秋的赞美,对大自然的喜爱。

2.心灵的家园。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情有独钟。在颠沛流离中,在饱受迫害时,他来到北平,饱尝故都的秋的滋味,故都的秋就像是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使他找到了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宿。站在故乡的土地上,他感觉到全身充满了力量,不再害怕孤寂,不再恐惧前途。

3.诗意地生活。《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的秋色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当生活中有烦恼时,我们也可以像郁达夫那样,用心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中小小的诗意,让那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4.忧国忧民。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作为一个五四时期的前沿作家,他的一生中充满了忧郁,充满了离愁,充满了对明天的向往和对昨天的不堪回首。在他浓重深沉的笔法之下,流露出的是一颗赤忱的爱国忧民之心。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多向解读】

1.爱国。诗歌中的士兵仗剑远行、志在四方,充满战斗激情,他和其他战士们南征北战,一个月要移多次,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士兵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坚决抵抗

狁的决心令人感动。

2.生命的感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士兵与一个国家的伤口都在淌血,诗歌抒发了士兵真实的内心感受,有一种淡淡的生命的感伤。

3.思乡。诗歌中的士兵非常思念远方的家乡,非常惦念昔日与他折柳相送的妻子。这些思念使战士原本平静的心陡生波澜,变得焦躁与不安。家乡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我们心中永远想念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美好的回忆,有我们最爱的人。

《窦娥冤》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多向解读】

1.铜豌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句话出自关汉卿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关汉卿铁骨铮铮的崇高艺术形象最真切的表达。从他的戏曲作品《窦娥冤》中的唱词,可以看出他耿直、坚毅的性格与文风。关汉卿和他笔下的窦娥,都是有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精神的人物,他们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史上无法绕过的丰碑。

2.宁死不屈。朗朗乾坤,竟然由鬼神掌握着人的生死大权!不论这里的鬼神指的是迷信者心目中的鬼怪和神灵,还是隐喻为统治阶级的贪官和酷吏,它都已成为善良的劳动妇女窦娥诅咒的对象。通过她那高亢激昂的唱词,将对鬼神强烈的不满和对天地强烈谴责的情感表现得畅快淋漓!

3.呼唤变革。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的体现。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等情节表明自己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也反映了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

《劝学》

劝字在《劝学》一文中统领全篇,荀子意在勉励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提高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多向解读1】

1.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延伸。荀子有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与思考只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博学精通、智慧明达的境界。

2.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定要持之以恒。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难成大器。

3.借助外物,能补己之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借助外力的帮助,就能弥补不足。

荀子在《劝学》中这样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正是因为荀子的《劝学》历来为人传诵,影响颇广,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蟹是一种非常懒惰、浮躁的动物。但实际情形却不是这样的:蟹不是六跪,而是八跪而二螯;蟹偶尔寄居于蛇或鳝鱼的洞穴,但它极其善于挖洞,且洞中必有水,因为蟹喜欢其洞底最好是活水泉眼所在。蛇和鳝利用天然的缝隙,把头钻进去,动身子,产生动力,从而挖成洞穴。这些都是它们的习性。

【多向解读2】

1.学贵有疑。无论是求学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如果后世读书人把荀子的话奉为真理,毫不怀疑,那么无端被扣上黑锅的蟹就可能将黑锅背到底了。更重要的是,后人可能因此而永久地把错误当做常识。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细致认真,不可主观臆断,甚至凭空捏造。荀子主观臆断,没做调查研究,就把蟹当成反面教材,让文章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我们当引以为戒。

3.迷信权威。荀子是一位令我们景仰的大思想家。正是因为这个,很多人被他的光环给照花了眼睛,才盲目地迷信权威,不做一丝一毫的质疑。

《过秦论》

贾谊的进步主张,不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如景帝刘启时,晁错提出削藩政策,是贾谊主张的继续;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证明了贾谊对诸侯王的分析的正确性;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汉王朝就乘机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力量,使他们仅得租税,而失去了直接治理王国的权力。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颁行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其封地分为若干块,分给自己的子弟,从而实际上分散和削弱了诸侯王的力量,这更是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方针的全面实行了。贾谊关于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统一铸钱的主张,汉武帝时也实行了。汉武帝还胜利地进行了对匈奴的战争,抛弃了贾谊引为耻辱的和亲政策。贾谊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作出了如此杰出的贡献,使汉武帝十分感念,为了纪念他,就提拔了他的两个孙子为郡守。

【多向解读1】

1.爵位自高言尽废。纵观贾谊一生,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文帝还是比较重视,并实行推广;这是那些身居高位而庸庸碌碌的公卿们所不能比拟的。

2.高度施展才华。贾谊的《过秦论》堪称千古名篇,被司马迁收入《史记》。《上疏陈政事》被班固录入《汉书》。汉人著述虽多,能留下千古名篇的能有几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贾谊虽然英年早逝,却也高度施展了他的才华。

3.改革的影响力。贾谊所进行的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他心系苍生、不畏权贵、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后世学习敬仰。贾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思想和精神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宝贵财富。

贾谊18岁时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闻名于洛阳郡中。20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但是后来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2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多向解读2】

1.贾谊的启示。苏轼在评价贾谊一生后叹息道:呜呼!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这里第一次向文人提出了:志、才、量、识的统一观,实在发人深省!

2.性格的悲剧。一个人仅有远大的抱负,却无豁达大度的胸怀;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审时度势的见识,那么必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到头来抱负、理想也付诸东流。贾谊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个人性格的悲剧。

3.惋惜。毛泽东的诗歌《贾谊》中有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的诗句,深刻地批判了历史对杰出人物的不公平对待,流露出对贾谊不得充分施展才华的惋惜之情。

《师说》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的社会风气,阐述了从师的作用和标准以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在当时是具有移风易俗的影响力的。

【多向解读1】

1.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有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某方面胜过别人。

2.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认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虚心求教,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3.尊师重教。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师,是一座过河的桥,一叶渡江的舟,呕心沥血,只为让学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古人尊师,后人呢?希望尊师重教之风在社会上蔚然兴起。

文章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韩愈说圣人无常师,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当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并引用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之生于吾乎?由此可见韩愈对老师的赞美之情。尊师重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韩愈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不仅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了他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多向解读2】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可以超过老师,青年可以超过老一辈,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许多新生事物会优于旧事物,不断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知无涯,学亦无涯。强调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3.虚怀若谷,是一种人生境界;而与之相对的,便是骄傲轻狂。不满足,勤学好问,广泛听取他人的建议,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人生目标。一、《鸿门宴》●素材开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却败在了“无赖”刘三的手下,鸿门宴不能不说是一个转折点。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之言,不从亚父之计,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放虎归山,导致楚的大好局势葬送;而刘邦却能听从张良的计策,尊重项伯的安排,甚至还采纳樊哙的建议,依靠众人的力量成功脱身,这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谈意气在棋盘上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自然地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鸿门宴上的仁慈,乌江岸边的自刎,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个小人,很少有人听一听“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唱便会热血沸腾。可历史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的大汉王朝,让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大漠;是他的大汉王朝,让卫青挥动旌旗,舞起了大漠的飞沙。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但“意气”二字所取的义项并不相同:楚王是意气用事,汉王则是意气风发。●深刻议论型——(提示:议论,唯有深刻才能振聋发聩,动人心魄!)性格铸成败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特有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刘邦、项羽的两种不同性格,决定了成功和失败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铮铮,性格秉直而落了个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人丧失人格,曲意逢迎而得以飞黄腾达。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失败的英雄一出“垓下之围”以凄怆而悲壮的笔调,叙述项羽的英雄末路:他高吟悲歌与爱姬挥泪诀别;率领壮士突围,他大呼一声,尾随的汉将惊慌失措回奔数里;他凄然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一人生还,断然驻足乌江岸边,以悲壮的笑容迎接死神;他与蜂拥而上的追兵肉搏,令人难以置信地斩杀数百人,最终身受重创,从容自刎。细腻忧伤的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在读了《项羽本纪》后,曾颇有须眉气概地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这位失败的英雄推崇备至。●精彩议论型——(提示:运用多种手法进行形象地议论可使文章奕奕生彩!)虚掩的鸿门“鸿门虚掩,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宴会在里面举行。智慧半开闭,糅合成战车的轮辙碾碎西楚霸王高傲而又天真的梦。酒香,熏散项庄剑尖一束疲软的硬伤。宴席上,四十万侍应,笑声中各藏着一把警觉的刀,只为一位客人斟酒,宾主双方的心思惊心动魄地浮沉……”倘若当初项羽杀死刘邦,今朝江山又该是谁的天下?我轻叩历史的门,如月的薄纱笼在上面。

二、《离骚》

●记叙抒情型——(提示:发挥想象,重新演绎经典的故事,会使经典更精彩!)水中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无奈与辛酸,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胸怀天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大夫屈原披发行吟江畔。虽然他的建议不被怀王采用,但他没有放弃进谏。虽然他遭遇小人陷害而被贬,但他没有忘记天下苍生。面对昏君,面对乱世,屈子不是像庄子那样消极避世,不是像孟子那样“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总是关心着天下黎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归园田居(其一)》

●素材开发不愿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陶渊明以回归田园的惊世之举向人们展示了他脱俗的追求。可惜,在尘世的喧嚣浮华中,我们的灵魂被沉重的枷锁缚系,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躁动不安,我们要学会为自己找片心灵的净土,建设好那片心灵的家园,坚守那份淡泊与宁静。●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明智的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给无数面临困境的文人雅士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寄托。离乱纷争是社会的悲剧,生不逢时是陶渊明的悲剧。权贵们的乱政夺权,朝廷的腐败堕落,使他陷入悲愤痛苦中。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自我个性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由。●深刻议论型——(提示:议论,唯有深刻才能振聋发聩,动人心魄!)精神家园的固守者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这种精神代代传承,逐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人的精神往往屈服于物质的时代,学习陶渊明,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拒绝精神的物化,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四、《兰亭集序》

●素材开发在《兰亭集序》一文中,作者阐述了人生中一个最重大的问题——生与死的问题。作者列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和理解,揭示了人性中“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这样一种弱点,表达了要珍惜时光,奋发有为,不要给人生留下太多悔恨和遗憾的观点。角度点拨●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死生亦大矣。”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意味,终结和开始都是一种哲学,需要人们思考和正视。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绝对需要一种勇气。他敢于正视人生之痛,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吟唱出了对人生无比的热爱和眷恋。是啊,我们只有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工作和创业中去,在奋斗和奉献中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厚度。●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能使文章感情真挚、见解深刻!)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他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五、《赤壁赋》

●素材开发本文描绘了赤壁秋夜的优美景色和月夜泛舟的闲逸兴致,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对江水与明月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怀和达观的态度,从羽化成仙的超然之乐到现实人生的苦闷,再到从清风明月中找到出路,表现出作者力求排遣心中苦闷、听顺自然的思想。●角度点拨本文的素材可以用在“自然与心灵”、“感悟自然山水灵韵”、“面对挫折”等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的写作之中。●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苏轼与赤壁赤壁,终究是古战场,纵然没有苏轼;苏轼,终究是一代文豪,纵然没有赤壁。赤壁,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年代起,就开始感受宫阙万间终成土的悲凉,在东风和西风交错的时空中,赤壁缄默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公元208年,曹操和刘备、孙权在此展开了激战,烟尘横飞中赤壁记下了这次惊心动魄的三分天下的战斗。几百年之后,苏轼抖落乌台诗案的污水,头顶明月振衣而来。那晚的月,不是秦时的月,不是关山的月,是赤壁之上的大江明月。疏星残月的浅照中,乱石穿空的赤壁矶已黯然在朦胧的晚风中。苏轼站在黄州凄离的晚风中,远离了曾经的和风细雨,无羁无忧;远离了官场翻云覆雨的诡计和陷阱,苏轼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劫后的伤感。诚然,你的到来使赤壁更加地耀眼;在大江明月的赤壁之上,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从你口中吟咏而出。但天性作诗的人,每到一处总有惊天动地的诗句蓬勃而出,在定惠院,在杭州,在岭南,在儋州,苏轼用诗文一步一步铺好了通向一代文豪的道路。所以我说,苏轼和赤壁,在历史上只是偶然的相遇,他们并没有事先的约定,亦没有必然的相逢,苏轼之于赤壁,只是一个官场的天涯过客、偶留只爪的惊鸿,匆匆的一瞥,哪里会“复记东西”呢?月上西山头,月光拉长了他徘徊不定的身影,拄杖徘徊已三更,没有人知道,一场凤凰涅槃一样的重生即将开始,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突围已凌然拉开了序幕,浩浩长卷的文学史册将在此揭开最壮丽的一页!●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奔跑扎实的功力,奔放的才情,铸就了他的潇洒;尖锐的锋芒,纵横的才气,凝聚为他的不羁。他注定了要承受政治与文坛一起泼来的污水。峥嵘的岁月已去,宁静的时光在一片朦胧的月光下铺展开来:大江明月的赤壁之下,诗人驾一叶扁舟,用一份创痛之后的宁静来丈量千里的皎皎月光;用一支更加稳重的笔来书写描绘风云激荡之后的一段人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诗人从容地穿过一片人生的风雨,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中归去。殊不知,在这次轻悄悄的归去中,诗人抖落一身的污水,以奔跑的姿态闯进一番崭新的天地。激情与闲适,豪放与舒缓,旷达与超脱,如上天的仙音降落在大江赤壁之上,徘徊在东坡上一个小小的草庐之中。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先后以奔跑的姿态在文坛现身,让我们后人望尘莫及,长叹不已……而今捧读《赤壁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旷达之人勇敢地跨越人生的挫折,以昂扬的姿态穿越于人生的风雨之中,以潇洒的形象奔跑在赤壁的月光之下……●记叙抒情型——(提示:发挥想象,重新演绎经典的故事,会使经典更精彩!)也无风雨也无晴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仰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缓缓地走着,心情渐渐地轻松而愉快起来,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六、《游褒禅山记》

●素材开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不可以深思慎取”的结论。●角度点拨可用于“感悟自然”“求学”“深思慎取”“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目标”“自信”、“盲从”“成功的要素”、“意志”“志、力、物”等话题精彩运用●引用思辨型——(提示:结合原文,以生活实例出发,针对性强)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议论抒情型——(提示:广征博引,围绕话题,文采斐然)“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术、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纵观古今一切有成就的诗人、作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等,无不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无不从大自然中有所领悟并获得启示。王安石游褒禅山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羲之于兰亭聚会.“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始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感慨。●思辨议论型——

(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颁奖词志在“非常之观”的胸襟袍负.坚守不随流俗。不避险远的追求精神.文成八大家.诗传越千年。不畏浮云遮望眼.敢当天下改革事.不愧“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七、《蜀道难》

●素材开发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辛,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写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独特的风景有一种风景叫豪情万丈,如一股清流奔涌而来,水波潋滟。那恣意,是李白骑着毛驴手执酒壶,散尽千金的潇洒;那恣意,是怀素酒后在蕉叶上挥毫泼墨的阵阵风雨声;那恣意,是严子陵对权势藐视的桀骜目光;那恣意,是李敖无畏而锋利的光芒。那道风景明亮而耀眼,是豪迈的象征,是追求的精彩,处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