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_第1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_第2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_第3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_第4页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口增长模式第一页,共七十五页。2010年12月12日16点15分03秒中国大陆人口时钟第二页,共七十五页。中国第十三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第三页,共七十五页。1999年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第四页,共七十五页。2010年10月联合国报告世界人口总数为69.09亿预计2011年将突破70亿大关第五页,共七十五页。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第六页,共七十五页。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生产力发展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七页,共七十五页。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折线图1949196519751985199520054035302520151050人口自然增长率(‰)第八页,共七十五页。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年龄构成较轻,少年儿童比重大,则将来相继进入婚龄、育龄的人数必然大,出生率高,人口快速增长。第九页,共七十五页。出生率与死亡大抵相当。青壮年占社会人口的中等偏上。人口数量会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中,不会出现较大幅度地增加或减少。第十页,共七十五页。出生率略低于或等于死亡率,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并且会越来越大。这种类型的社会人口趋于老化和减少。第十一页,共七十五页。1.2人口合理容量第十二页,共七十五页。土地矿产淡水生物气候......木桶效应第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荷兰风车玛雅古迹(墨西哥)菲律宾梯田那达慕大会(内蒙古)第十六页,共七十五页。地域文化: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第十七页,共七十五页。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第十八页,共七十五页。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0周岁,女18周岁,比过去提高了不少,从当时来看也是适当的。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又把最低婚龄规定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在世界各国中属最高之列第十九页,共七十五页。

变化

人口文化逐渐革除的陋习发扬光大

的文化积极意义婚俗制度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早婚早育晚婚晚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积累社会财富重仕轻民重农轻工、轻商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商业迅速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第二十页,共七十五页。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探究

生物学研究表明,婚姻范围小,夫妻双方有可能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基因缺陷使得子女患“家族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婚姻范围的扩大,血缘关系越远,基因(DNA)组成差异越大,互补作用越强,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较好。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从而提高人口素质。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填表结合回答,填写下表。影响文化差异现象出生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婚俗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宗教早婚,生育时间延长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稳定不稳定,离婚率高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为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长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第三节人口迁移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五页。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居住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人口迁移:永久或长期改变居住地人口迁移的概念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五页。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人口迁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县际迁移省际迁移……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五页。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人口迁移方向人口迁移农村农村农村城市:人口城市化过程城市城市城市农村:逆城市化现象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五页。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2.经济因素3.政治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五页。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示意气候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五页。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五页。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荒漠化与移民淡水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大庆资源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深圳市地域间经济差异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五页。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交通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五页。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政策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五页。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阿富汗难民战争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五页。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政治中心改变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五页。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文化教育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五页。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婚姻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五页。宗教信仰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五页。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第四十页,共七十五页。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③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④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⑤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⑥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⑦“三峡”移民(大型工程建设)(美国反恐战争)(首都变迁)(沙漠化加剧)(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矿产资源开发)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五页。①对迁入地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②对迁出地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劳动力流失。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第一章复习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五页。人口增长概况历史特点J型曲线有快有慢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人口增长过渡模式低低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第一节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五页。人口爆炸J型曲线环境的限制性提供自然资源有限消纳废物能力有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规模环境承载力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第二节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五页。第三节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跨越一定行政界线的长期或永久的变更居住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分类影响因素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迁移国内迁移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第四节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早婚早育晚婚晚育

多育多子只生一个学而优则仕全民皆商安土重迁四海为家婚俗宗教初婚年龄婚姻稳定程度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五页。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C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五页。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CB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五页。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A.①②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CBA第五十页,共七十五页。8.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俄罗斯⑥埃及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9.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科技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DC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五页。10.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11.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BC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五页。1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大小C、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不大。C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五页。13.由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A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B计划生育和控制城市发展C环境保护和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D保护环境和各民族平等A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五页。14.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①洞庭湖围湖造田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BA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五页。16.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km以上1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CD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五页。18.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19.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黄土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 D.恒河平原20.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①城市化进程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BA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五页。21.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矿产资源开发不会引起相应的人口迁移和流动D.家庭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也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B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五页。上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2.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A.原始农业B.种植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23.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BC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五页。24.某国1785—1976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A是1785—1790年,B是1825—1830年,C是1910—1915年,D是1970—1976年。请读图并判断A—D各阶段分别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ABCD01234321第六十页,共七十五页。1、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2、B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其特点是

,现主要分布于

。3、C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其特点是

,现主要分布于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___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

转变。ABC25.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五页。26.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而70年代以来,二者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五页。“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2)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年代前后,其原因是________。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五页。“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3)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接近______模式,其特征是______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五页。27.接受教育程度统计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子女数(1981年)图”,完成下列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____妇女,随妇女______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____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五页。28.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1)我国人均耕地发展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五页。(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五页。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3)为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采取的措施是()A.开垦草原 B.围湖造田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改善耕地质量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五页。29.读“1984~1985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1)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五页。读“1984~1985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目的是________。第七十页,共七十五页。读“1984~1985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3)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造成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第七十一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