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劝学》教案

中学语文《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看法的论述。

2.背诵全文。

实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方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实力。

2.驾驭“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目标

明确相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需“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方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驾驭全文比方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驾驭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学问就是力气。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白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看法,是一篇鞭辟入里、喜闻乐见的佳作。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说明①,老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留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化的作用,强调教化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概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方,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说明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学问,进展才能,培育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老师范读

诵读的打算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学/不行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

3.师生一起处理课文词句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先自学,后提问。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简单写错读错的字。

探讨分析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闻,绝,假,强,望)

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别句式

四.布置作业

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别句式。

其次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检查字词及翻译。

三.课文分析

1.探讨、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探讨分析,老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行以已”。就是学习不行以停止,不行以放松,不行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行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绽开论述:在其次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行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行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留意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看法,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胜利,从而证明“学不行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组织学生探讨以下问题(小组探讨,小组举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沟通)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行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看法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方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方论证了什么问题?

点拨:“青”“冰”的比方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方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方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才智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方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点拨:这个比方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劝学》...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方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看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其次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四.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方的有关学问,明确比方的表达效果。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接受大量的比方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点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方,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详细、生动,深化浅出,使读者简单接受。比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状况组织在一起,形成显明的对比,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更,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方,单说比方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索,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方,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方,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方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敏捷,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其次、三段是先行论证,最终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敏捷而有变更,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概充足,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运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更流畅,反映了荀文争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

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

五.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看法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实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化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日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爽、喜闻乐见,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关键在于,它把深邃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方之中,运用比方时手法又极其敏捷自然,生动显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行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滔滔不绝,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白的比方,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索,接受所说的深刻道理。全部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摘录或创作有关劝学的格言。

《劝学》练习

下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跬(kuǐ)步参省(xǐng)骐骥(jì)B.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靛(diàn)青舟楫(jí)跂(zhī)而望D.舆(yú)马中(zhōng)规闻者彰(zhāng)

二、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说明

1.知明而行无过2君子生非异也3.輮使之然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三、下列加点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其曲中规(合乎、符合)B.声非加疾也(嘹亮)

C.而闻者彰(清晰)D.假舆马者(假使)

四、归纳下列各词的不同义项

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佛印绝类弥勒.吾尝跂而望矣

五、下列句子不含活用词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六、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骐骥一跃,不能十步B.学不行以已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七、翻译下列句子

木直中绳,枰晕轮,其曲中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八、课内阅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风雨兴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下列“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用了十个比方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驾驭学问、培育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进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蚯蚓的“专心一”和螃蟹的“专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需专心致志、专心专一。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行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学习的意义特别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说对待学习应实行的看法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荀子认为人的学问、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特别重大的。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擅长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珍贵的。

D.《劝学》的比方,敏捷多变。有的单说比方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方,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九、课外阅读

(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说明文中加点的词:涅()渐()溪()闻()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