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游褒禅山记》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1页
《17游褒禅山记》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2页
《17游褒禅山记》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3页
《17游褒禅山记》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4页
《17游褒禅山记》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高二(9)班目标方法

目标:1、学习课文三、四段,掌握文段中的文言知识。2、理解作者由游记所阐发的感想。方法: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解决字词,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2、运用多媒体,师生、生生互助学习,学会从文段中提炼出课文观点的阅读方法。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第三段:重点词句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夷以近……险以远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于人为可讥其孰能讥之乎心得,收获,名词因为并且,表并列,连词观察,动词不平常/

值得观赏的景象,名词对于难道,表反问语气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2、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以远”两种情形的结果如何?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在作者看来,哪个更重要?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夷以近——险以远——

有志有力有物;志更重要,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赏析第三段游者众至者少1、此段文字哪些地方体现了与第一段的照应?2、此段借仆碑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古书之不存”跟上文()照应;“后世之谬其传”又跟

()一句照应。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赏析第四段“其文漫灭”“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照应照应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些语句来概括。“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求学当深思而慎取”

拓展提升

学习了课文第三段,你觉得做成一件事需要哪些条件?

——布洛克的成功

——布洛克背着重160棒的队员穿过整个球场,坚持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都能更成功!!!!

课堂小结

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的道理。

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