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种植指引_第1页
有机蔬菜种植指引_第2页
有机蔬菜种植指引_第3页
有机蔬菜种植指引_第4页
有机蔬菜种植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蔬菜种植指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无污染蔬菜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有机蔬菜开始逐渐走上了部分人的消费餐桌。发展有机蔬菜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有机蔬菜含义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有机证书的蔬菜产品。生产基地要求1、 基地的完整性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存在有机转换地块;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标记,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2、 必须有转换期由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年时间,其后播种的蔬菜收获后,才可作为有机产品;多年生蔬菜在收获之前需要经过3年转换时间才能成为有机作物。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经1年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蔬菜,可以作为有机转换作物销售。3、 建立缓冲带如果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中有的地块有可能受到邻近常规地块污染的影响,则必须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不同认证机构对隔离带长度的要求不同,如我国ofdc认证机构要求8米,德国bcs认证机构要求10米。栽培管理1、 品种选择应使用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在得不到已获认证的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且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种子。2、 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有机基地应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3种作物进行轮作;在1年只能生长1茬蔬菜的地区,允许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内的两种作物轮作。前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打扫清洁基地,将病残体全部运出基地外销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害基数。3、 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培育壮苗、嫁接换根、起垄栽培、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植株调整等技术,充分利用光、热、气等条件,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环境,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肥料使用1、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机肥料,包括动物的粪便及残体、植物沤制肥、绿肥、草木灰、饼肥等;矿物质,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等物质;另外还包括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专用肥和部分微生物肥料。2、 肥料的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在施前2个月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将肥料泼水拌湿、堆积、覆盖塑料膜,使其充分发酵腐熟。发酵期堆内温度高达60°C以上,可有效地杀灭农家肥中带有的病虫草害,且处理后的肥料易被蔬菜吸收利用。3、 肥料的使用方法(1)施肥量: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在使用肥料时,应做到种菜与培肥地力同步进行。使用动物和植物肥的比例应掌握在1:1为好。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追施有机专用肥100公斤。(2)施足底肥:将施肥总量80%用作底肥,结合耕地将肥料均匀地混入耕作层内,以利于根系吸收。(3)巧施追肥:对于种植密度大、根系浅的蔬菜可采用铺肥追肥方式,当蔬菜长至3-4片叶时,将经过晾干制细的肥料均匀撒到菜地内,并及时浇水。对于种植行距较大、根系较集中的蔬菜,可开沟条施追肥,开沟时不要伤断根系,用土盖好后及时浇水。对于种植株行距较大的蔬菜,可采用开穴追肥方式。病虫草害防治由于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禁止使用由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所以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高温消毒、合理的肥水管理、轮作、多样化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农业和物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1、 病害防治可以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含铜的材料,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来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可以用软皂、植物制剂、醋等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允许使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蔬菜病害。2、 虫害防治提倡通过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等)来防治虫害;允许使用软皂、植物性杀虫剂或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等防治虫害;可以在诱捕器和散发器皿中使用性诱剂,允许使用视觉性(如黄粘板)和物理性捕虫设施(如防虫网)防治虫害;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源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来杀虫;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剂,如杀螟杆菌、bt制剂等。3、 杂草控制通过采用限制杂草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如轮作、种绿肥、休耕等)控制杂草;提供使用秸秆覆盖除草;允许采用机械和电热除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除草。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日期:[2009-8-17]阅读次数:[173] 关键字:[蔬菜技术]有机蔬菜是指在种植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的蔬菜,为人们提供真正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的健康蔬菜。种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选择适宜栽培地点种植有机蔬菜宜选择远离城市及工矿区、无大气、水源及土壤污染、土壤肥沃、质地沙粘适中、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有机肥料来源充足的地方。二、 选择适宜作物和品种种植有机蔬菜宜选择病虫害发生较轻、生长期较短的作物,如:菠菜、胡萝卜、萝卜、蒜薹、毛豆、牛蒡、芋等。同时还要选用优质、抗病、生长势强的品种。三、 合理施用有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各种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如人畜粪便、植物茎叶、豆科绿肥、草木灰、豆饼、蓖麻饼等。经发酵腐熟,作基肥或追肥。四、 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促使蔬菜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采用滴灌降低空气湿度,高畦栽培,加强中耕除草,夏季雨后及时排水并用井水冲凉,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增强通风透光性能,注意轮作换茬。利用害虫天敌赤眼蜂防治蔬菜害虫,桔黄色板诱杀粉虱,黑光灯诱杀夜蛾及蝼站、金龟子,悬挂银灰膜驱避蚜虫及防虫网隔离等。此外,应用糖醋诱杀地老虎,可使断苗率降低到1%—3%。有机蔬菜种植关键技术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但它并非一种简单倒退的种植体系.而是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集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知识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方式。其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点:1产地环境选择产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子。首先,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符合GB3095质量标准;其次,有机地块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灌溉水质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第三,土壤耕性良好。36个月内未使用违禁物质,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新开荒地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常规蔬菜种植向有机蔬菜种植需2a以上转换期。2施肥技术施肥的意义在于培育健康肥沃的土壤,为下茬蔬菜收获向土壤归还被取走的养分,为蔬菜的根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种类适合种植有机蔬菜的肥料种类有:有机肥、堆肥、沤肥、绿肥、矿物源肥料,以及一些厂家生产的允许在有机蔬菜上施用的纯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这些肥料在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用于有机肥堆制的添加微生物必须来自于自然界,而不是基因工程产物;自制有机肥要经过彻底腐熟;堆肥和沤肥必须通过发酵杀灭其中的寄生虫卵和各种病原菌;沼气肥制取时要严格密闭,且有适量水分,发酵最适温为25〜40°C,碳氮比调节在30~40;沼渣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作农肥:种植绿肥要注意在其鲜嫩时通过耕地切碎并翻入土壤,并在其中进行腐熟分解,或者通过堆肥的方式制肥;矿物源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表1中的限制,施用时要避免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存在的拮抗关系。2施用技术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蔬菜品种科学施肥,盲目施用有机肥同样可导致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等危害。例如,在地蛆发生严重地区.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可加重地蛆危害;鸡粪养分含量高,尿酸多,施用量不宜超过3kg/m2,否则,会引起烧苗;堆肥的施用量一般为15〜30t;沤肥的施用量为3x104kg/hm2;豆科绿肥作物按鲜植物体3375kg/hm2计算,则含有机质225kg,氮素67.5~135kg/hm2,固氮量45~90kg/hm2,相当于225~450kg/hm2硫酸铵。一般可根据肥料养分含量与释放比例、蔬菜营养需求和产出确定施肥量。3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是有机蔬菜种植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想摆脱长期以来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必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来预防和防治各种病虫害。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利用植物本身抗性和栽培措施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措施有:选用抗性强、最好是兼抗多种病虫害,并适合当地消费者习惯和种植条件的品种;但不能使用任何转基因蔬菜品种。使用嫁接、轮作、间作技术,打乱病原菌和虫卵的生活规律,提高蔬菜自身抵抗力。例如:嫁接换根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水旱轮作会在生态环境上改变和打乱病虫发生小气候规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青椒或番茄套种玉米可以防治蚜虫;普通蔬菜和有特殊气味的蔬菜间作,可驱避一些害虫等。深耕松土,冬天翻土杀死越冬害虫。加速病残体分解和腐烂;夏季高温期间进行灌水,然后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2物理防治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对蔬菜进行浮面覆盖,组织多种害虫的侵入和产卵;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色纸等;育苗时在苗床上方悬挂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可避蚜:在温室悬挂黄色粘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潜斑蝇、有翅蚜:在农事活动时,可人工摘除斜纹夜蛾等卵块,用水冲刷等。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在农事活动中,注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人工繁殖、释放、引进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有塔六点蓟马、小花蝽、小黑隐翅甲、中华草蛉、大草蛉、瓢虫和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茧蜂、土蜂、线虫、平腹小蜂等。另外还可以用苏云金杆菌各种多角体病毒防治病虫害。4药物防治(3)番茄平均增产3600kg/hm2,平均售价按1.0元/kg计算,增效益3600元/hm2,去掉氨基酸营养液投入,增纯效益3300元/hm2左右。3结论从原料来源和制备方法看。氨基酸营养液无毒无害无污染;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原料资源丰富,同时还能解决因动、植物残体堆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氨基酸营养液应用在不同蔬菜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经济实用的新型液体生物肥料。以上数据仅是在有限蔬菜品种上的应用试验结果。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对氨基酸营养液在不同种类品种蔬菜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同时对其在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用量,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方面进行试验调查,以开发其增产以外的其他方面作用。必要时,可协调利用药物防治。可以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含铜的材料,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杀真菌剂来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可以用抑制作物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醋等物质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来源的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来杀虫。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一、有机蔬菜的定义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使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有机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为有机蔬菜。二、有机蔬菜基地的基本要求(一) 基地的完整性有机蔬菜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夹有有机转换地块;有机蔬菜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标记,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二) 转换期由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年时间。其后播种的蔬菜收获后。才可作为有机产品;多年生蔬菜在收获之前需要经过3年转换时间才能作为有机产品。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经一年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蔬菜,可以作为有机转换产品销售。(三) 缓冲带间隔如果基地的有机地块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地块污染影响,则在有机地块和常规地块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不同认证机构隔离带的要求不同。如我国OPDC认证机构要求间隔8m,德国的BCS认证机构要求间隔10m。三、有机蔬菜栽培管理(一)品种选择应使用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1,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应选择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种子。(二) 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有机生产基地应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3种作物进行轮作:在一年只能生长一茬蔬菜的地区。允许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内的2种作物轮作。前茬蔬菜腾茬后。彻底打扫清洁基地,将病残体全部运出基地外。销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害基数。(三) 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培育壮苗、嫁接换根、起垄栽培、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植株调整等技术,充分利用光、热、气等资源,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环境,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四、有机蔬菜的肥料使用技术(一)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机肥料,包括动植物的粪便及残体。植物沤制肥、绿肥、草木灰、饼肥等。矿物质,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等物质。另外还包括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专用肥和部分微生物肥料。(二) 使用方法施肥量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在使用肥料时,应做到种菜与培肥地力同步进行。使用动物肥和植物肥的数量应掌握在1:1为好。一般每666.7m2土地,每种蔬菜使用有机肥3000-4000kg,追施有机专用肥lOOkg。施足基肥将施肥总量的80%用作基肥,结合整地,将肥料均匀地混入耕作层内,以利于根系吸收。巧施追肥对于种植密度大、根系浅的蔬菜可采用铺施追肥方式,当蔬菜长至3--4片叶时,将肥料晾干制细,均匀撒到菜地内,并及时浇水。对于种植行距较大。根系较集中的蔬菜,可开沟条施追肥,开沟时不要伤断根系,将肥料撒到沟内,用土盖好后及时浇水。对于种植行株距大的蔬菜可采用开穴追肥方式。五、有机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由于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禁止使用由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所以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高温消毒、合理的肥水管理、轮作、多样化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一) 病害防治可以甩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含铜的材料,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杀真菌剂来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可以用抑制作物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醋等物质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允许使用有益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蔬菜病害。(二) 虫害防治提倡通过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等)来防治虫害;允许使用软皂、植物性杀虫剂或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等防治虫害:可以在诱捕器和散发器皿中使用性诱剂.允许使用视觉性(黄粘板)和物理性捕虫设施(如防虫网)防治虫害;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来源的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来杀虫: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剂如杀螟杆菌、Bt制剂等。(三) 杂草控制通过采用限制杂草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如轮作、绿肥、休耕等)控制杂草;提倡使用秸秆覆盖杂草。允许采用机械和电热除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除草。食品的等级初级:无公害食品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中级: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的一种过渡性产品。高级: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等。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第三,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生产有机食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有机蔬菜生产主要技术措施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化工工业迅猛发展,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杀虫剂、除草剂、生长激素等被过度使用,化学污染尤其明显,在促进农作物增产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促使了对自然农耕生产方式的逐步重视。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不受污染、不施任何化学农药和化肥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有机蔬菜不含化学药剂和有害重金属、硝酸盐含量低、风味佳、营养丰富,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几年来,我国的有机蔬菜种植蓬勃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种植地选择有机蔬菜宜选择远离城市及工矿区,无大气、水源、土壤污染,土壤肥沃、质地砂粘适中,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有机肥料来源充足的地方种植。2合理施用有机肥1施肥原则在培肥土壤的基础上,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来供给作物养分。有机蔬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生物肥料,并适当种植绿肥作物。肥料种类有:农家肥,如堆肥、人粪尿、厩肥、沼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生物菌肥,如腐殖酸类肥料、根瘤菌肥料、磷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绿肥,如草木樨、紫云英、田菁、柽麻、紫花苜蓿等;有机复合肥,如益利来活性(生物)有机肥、“丰一”牌有机复合肥、“八达岭”牌生物有机肥、绿太阳液肥、亿安神力等;其他有机生产产生的废料,如骨粉、氨基酸残渣、家畜加工废料、糖厂废料等。其中,人粪尿及厩肥要充分发酵腐熟,最好通过生物菌沤制,追肥后要浇清水冲洗;秸秆类肥料在矿化过程中易引起土壤缺氧,并产生植物毒素,应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及早翻压入土;有机复合肥一般为长效性肥料,施用时最好配施农家肥,以提高肥效。2施用方法施肥应根据肥料特点、不同土壤、不同蔬菜种类及不同生长发育期灵活搭配、科学施用,才能有效培肥土壤,提高有机蔬菜的产量和品质。2.2.1基肥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的厩肥或生物堆肥3000〜5000kg,有条件的可使用有机复合肥作基肥,如每667m2施用益利来活性(生物)有机肥100kg、“丰一”牌有机复合肥60〜70kg。肥料于移栽或播种前开沟条施或穴施,施肥深度为5〜10cm。2.2。2追肥追肥分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土壤追肥主要是在蔬菜旺盛生长期结合浇水、培土等进行追施,主要使用人粪尿及生物肥等。叶面追肥可在苗期、生长期选用生物有机叶面肥,如得利500倍、亿安神力500倍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绿肥一般在花期翻压,翻压深度为10〜20CIFI,每667m2翻压1000〜1500kg。3合理轮作轮作是有机蔬菜栽培的最其本要求和特点之一。轮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也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灭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的病害发生,如甜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小麦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合理轮作换茬,因食物条件恶化和寄主的减少而使那些寄生性强、寄主植物种类单一及迁移能力小的病虫大量死亡,腐生性不强的病原物如马铃薯晚疫病菌等由于没有寄主植物而不能继续繁殖。轮作也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抑制病原物的滋生。有机蔬菜的轮作方式应从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作物轮作的年限等方面考虑:1选择病虫害少的蔬菜进行轮作选择病虫害少、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的蔬菜品种进行轮作,如芋头、菠菜、甜菜、胡萝卜、水芹、香芹、芹菜、香菜、牛蒡、莴苣、茴蒿、紫苏、薄荷、姜、甘薯、韭菜、大蒜、大葱、洋葱、百合等。2利用当地气候条件或季节差异进行轮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或季节差异,选择病虫害发生少的蔬菜进行轮作。例如豌豆、花生、大豆、菜豆、豇豆、扁豆、刀豆、白菜、甘蓝、萝卜、芥菜、油菜等蔬菜品种的病虫害较少,在正常生长地区或季节只需少量农药甚至不用施药即可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蔬菜。3.3根据作物茬口特性进行轮作茬口特性是指种植某种作物后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反映在后作上的影响,是作物生物学特性与其耕作技术措施对土壤和作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茬口特性不同,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发育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因此掌握各类作物茬口特性是作好轮作计划的基础。例如豆科作物包括食用豆类作物与豆科饲料、绿肥等均是生物固氮作物,专667m2固氮量大豆为5〜10kg、蚕豆为3.5〜9.5kg、小豆为3.7kg、菜豆为3〜6kg、绿豆为5〜7.5kg、豌豆为5〜5.5kg、豇豆为5〜15kg。豆类蔬菜中的根瘤菌固氮量可提供总需氮量的50%〜75%。豆科绿肥鲜草含N0.5%左右、P0.07%〜0.15%、K0.15%-0.98%,既可作蔬菜(幼嫩植物的芽)又可作饲料,还可直接还田作肥料,可与其他需肥量较多的蔬菜间种或倒茬。另外,块根、块茎类蔬菜最忌连作,连作后病虫害较多,但这类作物多为垄作,且需经常松土,能使土壤疏松熟化,作前茬种植对有机蔬菜生产有利。4不同类型蔬菜品种轮作深根与浅根类蔬菜轮流种植,吸收不同深度泥土中69养分,如番茄一白菜轮作方式;需肥量大与需肥量小的蔬菜交替种植,如西兰花与四季豆交替种植方式;土地覆盖率高与覆盖率低的蔬菜轮作,以保护土壤结构等。4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有机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可以通过病虫害调查和预测预报试验,形成蔬菜病虫害的预防体系、示范生态环境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诱集技术等非化学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的示范应用,形成病虫害预防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4.1虫害防治在有机蔬菜生产上,可选用百虫1号、0.36%苦参水剂防治红蜘蛛、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白粉虱;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鳞、鞘、直、双、膜翅目害虫。此外,用2杯精白粉加50kg水混合防治螨虫和蚜虫,用肥皂水200〜500倍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用鱼藤酮防治小菜蛾和蚜虫,以及利用赤眼蜂防治蔬菜害虫,用桔黄色板诱杀粉虱,用黑光灯诱杀夜蛾、蝼蛄和金龟子,悬挂银灰膜驱避蚜虫及防虫网隔离等都有很好的效果。2病害防治有机蔬菜的真菌性病害可连续喷施2〜3次浓度为1:1: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防治。白粉病和锈病可用0.25%苏打溶液加0.5%乳化植物油防治。病毒病可用0.5%辣椒汁进行预防。此外,可用增产菌防治软腐病,用弱毒疫苗N14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用木醋酸防治土壤、叶部病害以及用硫酸铜1000倍液防治早疫病。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有机证书。1有机蔬菜基地基本要求1基地选择基地是有机蔬菜生产的基础,其生态环境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蔬菜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夹有有机转换地块;有机蔬菜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标记,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基地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等。虽然目前有机农业还没有一整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环境因子的质量评价体系,但作为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应选择空气清洁、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其环境因子指标应达到国家土壤质量标准、灌溉水质量标准和大气质量标准等。避免在废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周围2〜5m范围内进行有机蔬菜生产。2转换期由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2a时间,其后播种的蔬菜收获后才可作为有机产品;多年生蔬菜在收获之前需经过3a转换时间才能作为有机产品。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经1a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蔬菜,可作为有机转换产品销售。2有机蔬菜栽培管理1品种选择应使用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应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在品种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包衣种子和转基因种子。2种子处理技术种子消毒是预防蔬菜病虫方法经济有效,可应用天然物质消毒和温汤浸种技术。天然物质消毒可采用高锰酸钾300倍液浸泡2h、木醋液200倍液浸泡3h、石灰水100倍液浸泡1h或硫酸铜100倍液浸泡lh。天然物质消毒后温汤浸种4h。2.3土壤和棚室消毒对于进行预期轮作仍然存在问题的菜地,选用物理的或天然物质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物质可采用3—5度石硫合剂、品体石硫合剂100倍液、生石灰37.5kg/hm2、高锰酸钾100倍液或木醋液50倍液。苗床消毒可在播种前3—5d,用木醋液50倍液进行苗床喷洒,盖地膜或塑料薄膜密闭;或用硫磺(0.5kg/m2)与基质混合,盖塑料薄膜密封。4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应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3种作物进行轮作。la只能生长1茬蔬菜的地区,允许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内的2种作物轮作。前茬蔬菜腾茬后,彻底打扫和清洁,将病残体全部运出基地销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害基数。3有机蔬菜肥料使用技术1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生产有机蔬菜允许使用有机肥料(包括动植物的粪便和残体,植物沤制肥、绿肥、草木灰和饼肥等,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机专用肥和部分微生物肥料)和部分矿物质(包括钾矿粉、磷矿粉和氯化钙等物质)。2肥料使用方法肥料使用应做到种菜与培肥地力同步进行。使用动物肥和植物肥数量以1:1为宜。每种蔬菜一般底施有机肥45-60t/hm2,追施有机专用肥1500kg/hm2。要施足底肥,将施肥总量的80%用作底肥,结合整地将肥料均匀混入耕作层内,以利根系吸收。同时要巧施追肥。对于种植密度大、根系浅的蔬菜可采用铺肥追肥方式,即当蔬菜长至3-4片叶时,将肥料晾干制细,均匀撒到菜地内,并及时浇水;对于种植行距较大、根系较集中的蔬菜,可开沟条施追肥,注意开沟时不要伤断根系,将肥料撒入沟内,用土盖好后及时浇水;对于种植行株距大的蔬菜,可采用开穴追肥方式。4有机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农药,禁止使用由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有机蔬菜病虫草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高温消毒、合理肥水管理、轮作、多样化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1病害防治可使用石灰、硫磺和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制性地使用含铜材料,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杀真菌剂来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可用抑制作物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或醋等物质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允许使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蔬菜病害。2虫害防治提倡通过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瓢虫和捕食螨等)来防治虫害。允许使用软皂、植物性杀虫剂或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等防治虫害。可在诱捕器和散发器皿中使用性诱剂,允许使用视觉性(黄粘板)和物理性捕虫设施(如防虫网)防治虫害。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来源的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杀虫。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剂,如杀螟杆菌、Bt制剂等。3杂草控制通过采用限制杂草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如轮作、绿肥和休耕等)控制杂草。提倡使用秸秆覆盖除草。允许采用机械和电热除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除草。蔬菜大棚建造及田间管理一、大棚的规划设计与建造(一) 场址选择与规划:大棚的场址应选向阳、避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围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遮荫。在建大棚群时,棚间距离宜保持2-2.5公尺,棚头间距离5-6公尺,才有利于通风换气和运输。(二) 大棚的规格与方向;中高以2.2-2.8公尺为宜,大棚越高承受风荷越大,但大棚太低,棚面弧度小,易受风害,雨大时还会形成水兜,造成塌棚。大棚的方向很重要,南北延长的大棚受光均匀,适于春秋生产;东西延长的大棚冬季光照条件好。(三) 棚型与高距比:棚型与高跨比主要关系到大棚的稳固性。在一定风速下,流线型棚面弧度大,风速被削弱,抗风力就好些;而带肩大棚高跨比值小,弧度小,抗风力差。南方大棚高跨比值以0.3-0.4为好。(四)大棚的建造方法主要由立柱、拱杆、薄膜、压杆或8号铁线组成。这种大棚的断面成遂道式,以纵向南北,棚长50-150公尺,棚宽13公尺左右为宜。1、 埋设立柱:立柱选用6x8公分的水泥柱或5x8公分的木柱或竹竿皆可,南北方向每隔3.2公尺埋设一排立柱,每排一般由4-6根立柱组成,中柱高出地面2公尺,两根腰柱高出地面1.5公尺,两根边柱高出地面0.7公尺左右,立柱埋入地下0.3-0.4公尺,每根立柱都要定点准确、埋牢、埋直,并使东西南北成排,每一排立柱高度一致。2、安装拱杆和拉杆:拉杆选择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端以下 0.3公尺处,使每排纵向立柱结成整体。拱杆用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上,用 铁丝拧紧。3、 盖膜:薄膜最好用无滴膜,宽度根据棚型跨度选择,先从两边下手,再依次往上覆盖,两幅膜的连接缝相互重叠20公分,棚膜上两拱杆之间设一压膜杆,压紧薄膜,使棚面成互棱型。二、 大棚蔬菜基肥施用技术基肥应采用有机肥为主。常用的有机肥有堆肥、粪、河泥等。有机肥的施人方法有全层深施、撤施、沟施和穴施等。具体采用哪种施肥方法应根据有机肥腐熟程度和施肥量的多少而定。腐熟程度差,施肥量大的有机肥应采用全层深施;腐熟程度较好,施肥量较少的有机肥可采用集中沟施,也可采用沟施和面上撤施;腐熟程度好,施肥量又少的有机肥可穴施。穴施必须要用腐熟好的有机肥,每穴施肥量不可太多,并且要与土混合均匀施肥,以免引起烧苗。有机肥作基肥时,在使用上除了注意尽量选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外,应在定植前7-10天施人土壤,并覆盖棚膜,这样不仅能争取农时,而且可避免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对蔬菜秧苗的伤害。在生产上,为了使蔬菜定植后迅速生长,还常常辅以化肥做基肥。常用的化肥有过磷酸钙、复合肥等。一般每亩用量为过磷酸钙30-40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由于过磷酸钙的磷易被土壤固定,采用沟施、穴施等集中施肥或与有机肥料混合 施用效果较好。三、 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利用高温闷棚杀菌:在高温杀菌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前一天,对黄瓜浇一次大水,第二天封闭棚模,棚内挂上温度计,利用中午太阳能升温,在短时间内升至 44至45摄氏度,保持2小时,然后慢慢放风,将温度降至正常气温,有利于黄瓜正常生长发育。(二) 、利用天敌治虫: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玉米螟、棉铃虫;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防治蚜虫、螨类;利用青蛙防治蝶类、蛾类害虫。(三) 、使用黄板诱杀:根据蚜虫、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色性的特性,在大棚中采用黄板涂机油的方法,防治蚜虫、白粉虱效果很好。(四) 、利用植物治虫:利用大蒜、洋葱、丝瓜叶、番茄叶的浸出液制成农药,防治蚜虫、红蜘蛛;利用苦参、臭椿、大葱叶的浸出液防治蚜虫、菜青虫、菜螟虫。(五) 、人工捕杀:利用害虫的假死性、趋光性,采用黑光灯杀灭;瓢虫危害茄子,可在茄子周围用马铃薯诱杀;地下害虫喜聚梧桐叶下,可堆放梧桐叶诱杀。(六) 、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有Bt、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有益微生物增产菌等。Bt生物杀虫剂,每亩用150至200毫升,7天喷1次,能有效地杀死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蛾的1至2龄幼虫;每亩用抗生素抗农120毫升和武夷霉素500毫升喷雾,防治蔬菜枯萎病和白粉病;用浏阳霉素、阿维霉素 2500至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螨虫、斑潜蝇;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 4000至5000倍液,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七)、高新技术:利用大蒜、草莓、马铃薯的脱毒技术,有效地减少病毒的危害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利用瓜菜的嫁接技术,如西瓜、茄子、黄瓜、番茄的嫁接,有效地防治土传性病害的发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蔬菜大棚的建造与常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近几年来,蔬菜大棚面积发展较快。但是许多农户在未掌握蔬菜大棚的建造与常用的栽培管理技术的情况下,土法上马,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本。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对蔬菜大棚的建造与常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 蔬菜大棚的建造大棚的形式适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大棚一般是塑料大棚,大棚形式多种多样,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按大棚的栋数可分单栋大棚与连栋大棚。目前,绝大多数农户搭建的是竹木大棚,它造价低,每m2造价为5〜6元,但强度较差、寿命短,仅2年左右,并具有抗灾能力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点。而连栋大棚,由钢管构成,强度大(寿命长达15年)、抗灾能力强(一般能抗10级台风);棚体高大,通风采光条件好,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但造价高(每m2造价80元以上),农户与一般企业都无法承受。单栋钢管大棚,不仅具有连栋大棚的优点,并且造价低得多,每m2为25〜30元,农户可考虑用此取代竹木大棚。材料选择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为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并在7〜9月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冬季时有积雪。建造单栋钢管大棚,必须选择既能防锈,又较牢固(具有抗风、雪能力)的钢管。要求为热镀镀锌钢管,钢管直径28〜32mm,壁厚1.5mm。3.地块与方向的选择蔬菜大棚应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上;大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这样,一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二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大棚的规格根据笔者的试验研究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推荐,单栋钢管大棚规格应为:肩高8〜2m,顶高2.8〜3.2m,跨度7〜8m,长度40〜55m,通风口高度1.2〜1.5m,钢管间距0.6〜1m。这样的规格,主要考虑大棚在抗风、雪的前题下,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并且考虑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与各种作物栽培的适宜环境。二、 蔬菜大棚的常用栽培管理技术1.温度控制大棚内气温的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很大。白天晴朗天气如果棚膜密闭,棚内气温上升很快,一般比棚外高20°C以上,甚至可达30°C,即使在冬季,有太阳出来时,1h内就可把棚内温度提高到40C以上;夏季棚内温度可达60〜65C。阴雨天气,棚内气温变化不大;夜里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外界仅高1〜3C。而蔬菜生长适宜气温一般需要白天20〜30C,夜温10〜20C,5C以下40C以上生长受抑制,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很高,如西瓜、甜瓜,白天要求适温25〜30C,10C就停止生长,5C即遭受冻害。所以,要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做好棚内温度调节工作。棚内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通过保温加温、通风换气等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方法:冬季,大棚棚膜一定要尽量盖严,北面设置风障(北门紧闭),大棚内设置小、中拱棚,夜里进行多重多层薄膜覆盖(采取3棚4层5〜6膜方法覆盖保温),这样棚内土温比较稳定,通常能维持在10〜20C,满足了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白天晴朗天气,要及时做好棚内气温的测定工作,气温一上升到30C以上,立即打开两侧通风口通风,调节通风口,尽量使棚内气温稳定在25〜30C。如在冬季碰到连续阴雨等低温天气,需采用人工加温方法来增加棚内温度,土法可采用棚内设多只煤饼灶加温(但人进入棚内要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线和柴油暖风机等设备加温。夏季,棚内温度很高,必须把大棚四周的通风口全部打开,棚内(1.8m以下的部位)最高温度可保持在40°C左右,这样也可种植青菜、西瓜(笔者经验),如温度太高,大棚顶部可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温度控制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通常比较高,白天相对湿度为70%〜90%,夜里常常达到100%并凝结成水珠。棚内湿度过大,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而且容易引起病害暴发,这是南方大棚的弊端(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所以大棚的降湿工作十分重要。棚内的空气湿度调节,在冬季主要结合通风降温进行,天气晴朗时要及时通风排湿;对棚内地面要全部进行地膜覆盖,没覆盖到的地方(沟间),可用稻草、谷壳等物覆盖,尽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棚内土壤灌水,采用地膜下铺设塑料软管进行喷灌,有条件的可使用滴灌设施;棚内喷药防治病虫害,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尽量不喷药,必须喷药的话,最好采用烟熏剂与粉尘剂。通过以上措施可大大降低棚内空气湿度。3.光照控制在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光照,一般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对喜光作物尤其明显。而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强度比露地低,影响棚内光照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塑料棚膜的质量,还有棚内的不透明物体(包括棚架、压膜线、支架等)。一般质量好的新棚膜透光率在85%以上,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棚膜老化、粉尘积累,透光率也随之下降,污染严重质量差的棚膜,2年后透光率就可下降到50%以下,所以一般的塑料棚膜只能使用2年;棚内的湿度较大,常在普通棚膜上形成水珠,棚膜上的水珠也会降低棚膜的透光率。据测定,棚膜上的水珠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生产上最好采用无滴膜;尽量减少棚内不透明物体的存在,棚架、压膜线不需要过分粗大,支撑作物的竹木支架应改用塑料绳(捆扎),这样不仅可减少棚内遮光,而且可改善高秆作物的受光角度。病害防治东南沿海地区雨天较多,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始终很高,很容易引起病害的盛发。控制棚内作物病害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大棚的降湿工作;其次要定期做好喷药预防工作,一般做到7〜10天喷药1次;同时要及时做好棚内病株病叶的清理工作,减少相互传染;及时打掉作物底部的老叶,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还要做好棚内土壤与空气的消毒工作。由于大棚在一整年种植后,大量病菌残留在棚内的土壤、空气、棚架及棚膜上,是棚内作物病害的侵染源,连年积累,将会造成棚内作物病害大暴发,所以要做好杀灭工作。常用的方法有:药剂、蒸气、夏季高温等3种消毒方法,但采用药剂、蒸气进行消毒成本高,一般农户可采用夏季高温杀菌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对大棚内土壤灌水,使土壤水分处饱和状态,然后覆盖薄膜,再封闭大棚,棚内气温保持60C以上、土温保持40C以上,连续10〜15天,可消灭棚内一般病菌及害虫,但对土壤内的枯萎病菌无效,需用药剂防治,或选用嫁接苗种植。虫害防治控制棚内作物虫害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大棚的通风窗口设置防虫网,采用银灰色的避蚜型防虫网,防虫网一般要求40〜60目/m2(目数过少,防虫效果不好;目数过多,通风效果差)。操作人员进出大棚,要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棚内作物如发生了虫害,要及时用药防治,但必须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于进入棚内的害虫及一些地下害虫,最好采取毒饵与物理方法进行诱杀。土壤盐分控制大棚土壤由于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常出现土壤返盐现象,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严重的会造成棚内作物枯死。防止大棚内土壤盐分过量积累的主要措施有:在夏季不栽种作物时,要揭掉大棚顶膜,让棚内土壤受雨水自由冲刷;在不揭掉大棚顶膜的情况下,于换季栽种作物的空隙,要多用淡水来冲刷棚内返上来的土壤盐分;棚内作物施肥时,要避免单纯使用化肥,尽量做到多施有机肥料,少施化肥蔬菜大棚建造新技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蔬菜要求新鲜、优质、营养、无污染,人们冬吃夏菜、夏吃冬菜,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大棚蔬菜栽培,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很大潜力,很有活力的高科技新兴产业,是一项致富农民、服务城乡,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 大棚的类型与性能(一) 塑料小棚:小棚主要用细竹竿或竹片、荆条、6-8公分的钢筋等作支架材料,弯成拱型骨架,中高1-1.5公尺,跨度2-3公尺,每隔60公尺顺序插入架材,深约20-30公分,长度依地势而定,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小棚结构简单,建造容易,适于耐寒的绿叶菜的早熟栽培(如白菜、芹菜、韭菜)、春播露地菜的短期覆盖,提早定植、提早收获。(二) 塑料中棚:跨度4-6公尺,中高1.5-2公尺,中间设一排支柱,拱杆间距1公尺,3个拱杆设一根支柱,支柱距棚面20公分处用竹竿纵向连接,用10号铁线拧紧,把各立柱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拱杆弯成弧形,两端插入地中。拱杆下部无支柱的,用吊柱下端固定在纵杆上,上端支撑拱杆。也可以增加一排立柱成双排柱中棚。中棚主要用于耐寒绿叶菜的春季早熟栽培或供露地菜育苗用,也可作瓜果菜的春提早、秋延后栽培。在生产上,所谓的大棚实际上许多是中棚,是我们南方最普遍的一种类型。(三) 塑料大棚:1、 竹木拱架塑料大棚:跨度8-14公尺,中高2.2-2.5公尺,长50公尺左右,以3-6公分直径的竹竿为拱杆,每排拱杆由4-6根支柱支撑,拱杆间距1.0-1.2公尺,立柱用水泥杆或木杆,立柱间隔3.0-3.6公尺。拱杆下部无支柱的,采用吊柱方式支撑。拱杆上盖塑料薄膜,用8号线作压膜线。此棚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推广,但遮光多,作业不便。2、 装配式镀锌钢管塑料薄膜大棚:跨度6-8公尺,中高2.5-3公尺,长30-50公尺,用^22x1.2-1.5公厘薄壁钢管制做拱杆、拉杆、立杆(两端棚头用),经镀锌可使用10年以上。大棚用卡具、套管连接棚杆组装成棚体,覆盖塑料薄膜用卡膜槽固定。上部盖一大块薄膜,两肩下盖1米高底脚围裙,便于扒缝放风。此种大棚骨架属于定型产品,规格统一,组装拆卸方便,棚内空间较大,无支柱,作业方便,光照充足,比较适用于南方菜区。二、 大棚的规划设计(一) 场址选择与规划:大棚的场址应选向阳、避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围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遮荫。在建大棚群时,棚间距离宜保持2-2.5公尺,棚头间距离5-6公尺,才有利于通风换气和运输。(二) 大棚的规格与方向;南方大棚一般长30—50公尺,宽6—12公尺为宜。太长两头温差大,运输管理也不方便;太宽通风换气不良,也增加设计和建造的难度。中高以2.2-2.8公尺为宜,大棚越高承受风荷越大,但大棚太低,棚面弧度小,易受风害,雨大时还会形成水兜,造成塌棚。大棚的方向很重要,南北延长的大棚受光均匀,适于春秋生产;东西延长的大棚冬季光照条件好。(三) 棚型与高距比:棚型与高跨比主要关系到大棚的稳固性。在一定风速下,流线型棚面弧度大,风速被削弱,抗风力就好些;而带肩大棚高跨比值小,弧度小,抗风力差。南方大棚高跨比值以0.3-0.4为好。三、 大棚的建造方法主要由立柱、拱杆、薄膜、压杆或8号铁线组成。这种大棚的断面成遂道式,以纵向南北,棚长50-150公尺,棚宽13公尺左右为宜。(一) 埋设立柱:立柱选用6x8公分的水泥柱或5x8公分的木柱或竹竿皆可,南北方向每隔3.2公尺埋设一排立柱,每排一般由4-6根立柱组成,中柱高出地面2公尺,两根腰柱高出地面1.5公尺,两根边柱高出地面0.7公尺左右,立柱埋入地下0.3-0.4公尺,每根立柱都要定点准确、埋牢、埋直,并使东西南北成排,每一排立柱高度一致。(二) 安装拱杆和拉杆:拉杆选择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端以下0.3公尺处,使每排纵向立柱结成整体。拱杆用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上,用铁丝拧紧。(三)盖膜:薄膜最好用无滴膜,宽度根据棚型跨度选择,先从两边下手,再依次往上覆盖,两幅膜的连接缝相互重叠20公分,棚膜上两拱杆之间设一压膜杆,压紧薄膜,使棚面成互棱型。如何建造蔬菜大棚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近几年来,蔬菜大棚面积发展较快。但是许多农户在未掌握蔬菜大棚的建造与常用的栽培管理技术的情况下,土法上马,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本。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对蔬菜大棚的建造与常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蔬菜大棚的建造大棚的形式适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大棚一般是塑料大棚,大棚形式多种多样,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按大棚的栋数可分单栋大棚与连栋大棚。目前,绝大多数农户搭建的是竹木大棚,它造价低,每m2造价为5〜6元,但强度较差、寿命短,仅2年左右,并具有抗灾能力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点。而连栋大棚,由钢管构成,强度大(寿命长达15年)、抗灾能力强(一般能抗10级台风);棚体高大,通风采光条件好,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但造价高(每m2造价80元以上),农户与一般企业都无法承受。单栋钢管大棚,不仅具有连栋大棚的优点,并且造价低得多,每m2为25〜30元,农户可考虑用此取代竹木大棚。材料选择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为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并在7〜9月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冬季时有积雪。建造单栋钢管大棚,必须选择既能防锈,又较牢固(具有抗风、雪能力)的钢管。要求为热镀镀锌钢管,钢管直径28〜32mm,壁厚1.5mm。地块与方向的选择蔬菜大棚应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X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上;大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这样,一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二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大棚的规格根据笔者的试验研究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推荐,单栋钢管大棚规格应为:肩高1.8〜2m,顶高2.8〜3.2m,跨度7〜8m,长度40〜55m,通风口高度1.2〜1.5m,钢管间距0.6〜1m。这样的规格,主要考虑大棚在抗风、雪的前题下,增加棚内的通风透光量,并且考虑到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与各种作物栽培的适宜环境。2009年度蔬菜大棚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益提高据我们和新洲、洪山、东西湖等3个区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对15户农户的15个蔬菜大棚(竹架大棚、水泥大棚、钢架大棚各5个)成本收益调查,2009年度(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下同)与2008年度(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下同)相比,钢架大棚生产效益下降,竹架大棚和水泥大棚生产效益提高。一、3种类型大棚平均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益提高每栋大棚占地面积为0.66亩,每栋大棚使用面积为0.53亩,比2008年度分别增长4.76%、1.92%。每栋大棚建造价值为3029.2元,比2008年度增长6.8%。种植品种为箭杆白、黄瓜、豇豆、西红柿、菜花、苋菜、大白菜秧、瓠子、莴笋、香菜、苦瓜、四季豆、红菜苔、菜椒、白萝卜、毛豆、茄子、大蒜、萝卜菜秧、生菜、小白菜等21个。与2008年度相比,芹菜、红萝卜、芥兰等3个品种调整为茄子、大蒜、萝卜菜秧、生菜、小白菜,种植品种总数增加2个。每亩蔬菜产量为7095.26公斤,比2008年度增长8.43%;每亩产值为13317.73元,比2008年度增长9.11%;每亩总成本为6489.74元,比2008年度增长4.7%;每亩现金收益为9618.21元,比2008年度增长12.38%;每亩净利润为6827.99元,比2008年度增长13.66%。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种子、农家肥、工具材料费用上升和劳动日工价提高。2009年度每亩种子费、农家肥费、工具材料费分别为266.29元、433元、368.33元,比2008年度分别上升14.46%、11.83%、63.07%,分别增加每亩生产成本33.64元、45.8元、142.46元。2009年我市劳动日工价为每个劳动日31元,比2008年提高2.5元,按每亩家庭用工数量计算,劳动日工价提高增加每亩生产成本195.13元。生产效益提高主要是由于蔬菜产量提高和出售价格上涨。2009年度全部蔬菜品种加权平均出售价格为每公斤1.88元,比2008年度上涨0.53%。蔬菜产量提高和出售价格上涨分别增加每亩生产效益1031.49元、70.95元。二、 竹架大棚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效益提高每栋大棚占地面积为0.55亩,每栋大棚使用面积为0.47亩,比2008年度分别下降8.33%、7.84%。每栋大棚建造价值为1340.6元,比2008年度下降3.22%。种植品种为箭杆白、黄瓜、豇豆、西红柿、菜花、苋菜、大蒜、大白菜秧等8个。与2008年度相比,芹菜、瓠子、红萝卜等3个品种调整为苋菜、大蒜、大白菜秧,种植品种总数持平。每亩蔬菜产量为9024.6公斤,比2008年度增长5.78%;每亩产值为14113.4元,比2008年度增长34.4%;每亩总成本为6512.6元,比2008年度下降1.3%;每亩现金收益为10520.52元,比2008年度增长53.29%;每亩净利润为7600.8元,比2008年度增长94.75%。生产成本下降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农膜、销售费用和用工数量下降。2009年度每亩化肥费、农药费、农膜费、销售费分别为537.98元、118.56元、795.8元、88.6元,比2008年度分别下降9.29%、28.4%、5.09%、68.36%,分别降低每亩生产成本55.08元、47.02元、42.64元、191.4元;每亩家庭用工数量为82.1个劳动日,比2008年度减少13.9个劳动日,降低每亩生产成本395.58元。农膜费用下降主要是由于农膜价格由2008年度的15.49元下降为13.53元,降幅达12.65%。化肥费用下降主要是由于用肥品种结构调整。生产效益提高主要是由于蔬菜产量提高、蔬菜出售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下降。2009年度全部蔬菜品种加权平均出售价格为每公斤1.56元,比2008年度上涨26.83%。蔬菜产量提高、出售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下降分别增加每亩生产效益606.88元、2978.12元、85.92元。三、 水泥大棚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益提高每栋大棚占地面积为0.84亩,每栋大棚使用面积为0.6亩,比2008年度均增长20%。每栋大棚建造价值为3625元,比2008年度增长9%。种植品种为四季豆、红菜苔、菜椒、黄瓜、白萝卜、毛豆、莴笋、豇豆、茄子、瓠子等10个。与2008年度相比,增加茄子和瓠子,种植品种总数增加2个。每亩蔬菜产量为5453.4公斤,比2008年度增长62.57%;每亩产值为8214.4元,比2008年度增长20.8%;每亩总成本为4997.51元,比2008年度上升16.45%;每亩现金收益为5286.31元,比2008年度增长36.83%;每亩净利润为3216.89元,比2008年度增长28.25%。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种子、化肥、农药、工具材料费上升和劳动日工价提高。2009年度每亩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工具材料费分别为204.72元、689.7元>434.16元、391.8元,比2008年度分别上升23.92%、16.99%、19.41%、46.63%,分别增加每亩生产成本39.52元、100.14元、70.56元、124.6元;劳动日工价提高增加每亩生产成本137.05元。种子支出上升主要是由于种植品种数量增加,种子用量也相应增加。化肥费上升主要是由于用肥品种在2008年度的过磷酸钙、复合肥基础上增加了尿素,化肥用量相应增加。生产效益提高主要是由于蔬菜产量提高。由于种植品种数量增加,蔬菜产量相应提高,因而增加每亩生产效益4260.97元。四、钢架大棚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益下降每栋大棚占地面积为0.59亩,每栋大棚使用面积为0.53亩,比2008年度分别下降3.28%、3.64%。每栋大棚建造价值为4122元,比2008年度增长8.53%。种植品种为苋菜、大白菜秧、莴笋、黄瓜、香菜、苦瓜、萝卜菜秧、生菜、小白菜等9个。与2008年度相比,豇豆、西红柿、芥兰等3个品种调整为萝卜菜秧、生菜、小白菜,种植品种总数持平。每亩蔬菜产量为6807.8公斤,比2008年度下降12.11%;每亩产值为17625.4元,比2008年度下降8.75%;每亩总成本为7958.8元,比2008年度上升3.3%;每亩现金收益为13047.8元,比2008年度下降12.72%;每亩净利润为9666.6元,比2008年度下降16.75%。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农家肥、农膜、机械作业、工具材料、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支出增加和劳动日工价提高。2009年度每亩农家肥费、农膜费、机械作业费、工具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分别为555.8元、751.4元、370元、238元、998.6元,比2008年度分别上升13.2%、9.6%、255.77%、38.37%、10.46%,分别增加每亩生产成本64.8元、65.8元、266元、66元、94.6元;劳动日工价提高增加每亩生产成本243元。农膜支出上升主要是由于每亩农膜用量由2008年度的48.1公斤增加到53.6公斤,增幅11.48%,增加每亩农膜费78.66元。生产效益下降主要是由于蔬菜产量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分别降低每亩生产效益2334.62元、254.13元。五、不同类型大棚之间成本效益比较水泥大棚成本效益低于竹架大棚。水泥大棚与竹架大棚比较,每亩蔬菜产量、产值、总成本、现金收益、净利润分别低39.57%、41.8%、23.26%、49.75%、57.68%。水泥大棚生产成本比竹架大棚低主要是由于农家肥、固定资产折旧和用工投入低。水泥大棚调查户没有施用农家肥,固定资产折旧额比竹架大棚低36.98%,每亩家庭用工数量比竹架大棚少27.3个,共节省每亩成本支出

1730.9元。水泥大棚生产效益比竹架大棚低主要是由于种植品种总产量和蔬菜平均出售价格低。水泥大棚全部蔬菜品种加权平均出售价格为每公斤1.51元,比竹架大棚低3.21%。蔬菜总产量和出售价格低共使水泥大棚产值比竹架大棚低5899元。钢架大棚成本效益高于竹架大棚和水泥大棚。钢架大棚与竹架大棚比较,每亩蔬菜产量低24.56%,每亩产值、总成本、现金收益、净利润分别高24.88%、22.21%、24.02%、27.18%;钢架大棚与水泥大棚比较,每亩蔬菜产量、产值、总成本、现金收益、净利润分别高24.84%,114.57%,59.26%、146.82%、200.5%。钢架大棚生产成本比竹架大棚高主要是由于种子、化肥、农药、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人工投入高。钢架大棚每亩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人工成本比竹架大棚分别高19.61%、75.21%、122.17%、161.14%、18.36%,因而每亩多支出费用1686.2元。钢架大棚生产效益比竹架大棚高主要是由于全部蔬菜品种加权平均出售价格(每公斤2.59元)比竹架大棚高66.03%。钢架大棚生产成本比水泥大棚高主要是由于种子、肥料、农膜、机械作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人工投入高。钢架大棚每亩种子、化肥、农膜、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人工成本分别比水泥大棚高58.07%、36.67%、18.33%、314.36%、62.67%,因而每亩多支出费用2406.69元;钢架大棚生产户主要靠租用农机耕作并施用了农家肥,水泥大棚生产户主要用自有农机耕作且未施用农家肥,因而钢架大棚比水泥大棚每亩多支出机械作业和农家肥费用共925.8元。钢架大棚生产效益比水泥大棚高主要是由于种植的全部蔬菜品种总产量和平均出售价格高。六、大棚投入产出变化的主要特点从3种类型的大棚总体情况看,2009年度大棚生产投入产出变化具有3大特点:(一)蔬菜可比品种总体产量和平均出售价格提高。从箭杆白等16个可比品种情况看,亩产量提高的品种有8个,占可比品种总数的50%;平均出售价格上涨品种的有9个,占可比品种总数的56.3%。可比品种产量和出售价格如下表:品种名称每亩产量(公斤)平均出售价格(元/公斤)2009年度增长量增幅%2009年度上涨额涨幅%TOC\o"1-5"\h\z平均6486.50 583.80 9.89 1.860.06 3.33箭杆白436.30 -0.30 -0.07 1.0800瓜1861.10瓜1861.10-26.82 1.76 -0.06-72.86 1.420.14-3.3010.94-26.82 1.76 -0.06-72.86 1.420.14-3.3010.94西红柿244.80 -657.20花269.30 170.40 172.30 2.130.147.04菜1098.90 643.60 141.36 2.77-0.07 -2.46大白菜秧302.10子360.30大白菜秧302.10子360.30莴笋621.40291.20 421.42 1.340.2725.2379.30 14.63 1.720.4535.43

香菜45.90-225.90-83.116.012.1555.70苦瓜138.706.204.682.890.71 32.57四季豆217.50-18.00 -7.642.880.7032.11红菜苔170.5077.9084.132.650.4118.30菜椒49.60-136.40-73.331.36-1.14-45.60萝卜238.1079.6050.220.60-1.80-75.00毛豆36.90-2.90-7.29 1.36-1.04 -43.33(二) 化肥施用总量下降。每亩化肥施用量(实物量)为239.8公斤,比2008年度下降6%。其中,尿素32.7公斤,过磷酸钙20.8公斤,混配肥13.3公斤,比2008年度分别增长90.12%、63.78%、98.51%;碳酸氢铵13.8公斤,与2008年度持平;复合肥159.7公斤,比2008年度下降20.94%;2008年度施用氯化钾3.2公斤,2009年度未用。(三) 化肥、农膜和种子价格总体下降。化肥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93元,比2008年度下降1.35%。其中,尿素为2.37元,碳酸氢铵为0.8元,复合肥为3.64元,混配肥为1.6元,比2008年度分别上涨5.8%、23.08%、8.01%、0.63%;过磷酸钙为0.54元,比2008年度下降15.63%。由于蔬菜大棚成本调查调查的是本年度大棚内出售的品种的成本效益,而有的品种生产投入发生在上一年度,因此,2009年尿素等化肥品种价格下降情况未能完全反映出来。农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3.82元,比2008年度下降6.18%。箭杆白等16个可比品种种子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9元,比2008年度下降2%。可比品种种子价格变化情况如下表:品种名称2009年度上涨额涨幅%品种名称2009年度上涨额涨幅%箭杆白20.200.20 1.00莴笋755.0097.8014.88黄瓜1059.30-203.30-16.10香菜24.20-6.50 -21.17豇豆46.80 3.407.83苦瓜66.70-1.00-1.48西红柿1023.10菜花4468.00苔389.70 89.70168.70-1170.5029.9019.74四季豆-20.76红菜13.30-1.00 -6.99苋菜26.30-3.60-12.04菜椒1900.00763.4067.17大白菜秧98.5051.50109.57萝卜810.60-189.40-18.94瓠子400.80102.3034.27毛豆12.00-2.00 -14.29上述变化特点启示我们:(一)要搞好种植品种结构调整,安排好种植茬口,提高大棚占用土地的产出率;(二)要加强化肥价格宏观调控,保持化肥价格的合理水平,使农民用得起、企业卖得出,以促进化肥生产发展,满足农业生产用肥需要。蔬菜大棚建造及秋冬茬蔬菜栽培管理技术2009-09-1608:53:11作者:王太兵陈义林赵春明来源:本站省市将设施蔬菜工程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对我县发展蔬菜产业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种植蔬菜,一靠科技;二靠勤劳;三靠投入。为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大棚,掌握关键技术要领,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目标。现根据我县实际,对蔬菜大棚的建造和秋冬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 蔬菜大棚建造技术大棚棚体建设是抓好大棚蔬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其地域选择、棚架质量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否则将会影响整体经济效益,主要技术要求是:1.1地域选择。宜选择地势平缓、背风向阳、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为了便于配备水电等设施,要求适当集中连片、大村大户、规模发展、集约经营。1.2规格质量。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按照构架坚固、性能优良、造价合理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因地制宜的个跨度不小于6米,高度不低于2米,长度不小于20米的水泥符合材料或钢管大棚骨架,大棚膜要选择厚度0.08—0.1毫米的长寿、无滴大棚专用膜。1.3时间要求。根据大棚生产计划安排,要求用于冬季培育早春菜苗的大棚必须于9月底以前建好,10月中旬开始育苗,用于早春早春菜蔬菜种植的大棚,应于12月中旬建好,元月整地施肥熟化土坡,二月覆膜提升地温,二月底至三月上旬定种各类春菜。秋冬茬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秋冬茬大棚蔬菜由于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其茬口安排和管理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2.1合理倒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