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演示文稿_第1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演示文稿_第2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演示文稿_第3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演示文稿_第4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优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目前二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1)电扰动下,如合闸通电,必含有频率为f0的信号;(2)热噪声;

f=f0的信号,若附加相移为±π,则净输入量是输入量与反馈量之和。3.f0频率信号的来源对于f=f0

的信号,产生正反馈过程输出量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动态平衡,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3)外来干扰。在中频段,净输入量是输入量与反馈量之差:目前三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由于电路通电后输出量有一个从小到大直至稳幅的过程,起振条件为4.自激振荡的条件负号表示相移附加180°振荡频率f0就是根据相位平衡条件计算得到的。反馈深度目前四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定性分析①附加相移由放大电路决定;②振荡只可能产生在高频段。设反馈网络为电阻网络,放大电路为直接耦合形式。对于产生-180º附加相移的信号频率f0

,有可能满足起振条件,故引入负反馈后可能振荡。对于单级放大电路:对于两级放大电路:对于三级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不可能振荡。引入负反馈后不可能振荡。目前五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什么样的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容易产生自激振荡?三级或三级以上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有可能产生高频振荡;同理,耦合电容、旁路电容等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有可能产生低频振荡

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深,产生自激振荡的可能性越大。环路放大倍数AF越大,越容易满足起振条件,闭合后越容易产生自激振荡。目前六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fcfcf0f0

1.判断方法:通过环路增益的频率特性来判断闭环后放大电路的稳定性。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电路不稳定电路稳定设结论:当fc>f0时,在f=f0处,电路同时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和幅度条件,将产生自激振荡。目前七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fcf0电路稳定Gm幅值裕度φm相位裕度工程上一般Gm≤-10dB,且φm≥45º,负反馈放大电路才具有可靠的稳定性。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裕度当环境温度、电路参数及电源电压等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为保证放大电路仍能满足稳定条件,要求放大电路要有一定的稳定裕度。1.幅度裕度Gm2.相位裕度m目前八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四、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对于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如果产生了自激振荡,需采取适当措施破坏自激振荡的幅度条件或者相位条件,以保证放大电路能稳定工作。设放大电路为直接耦合方式,反馈网络为电阻网络。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减小反馈系数、滞后补偿和超前补偿等方法。最简单的校正方法是减小反馈系数,使得在满足相位条件的时候已经不再满足幅度条件。但是,减小反馈系数,反馈深度下降,不利于放大电路在中频区其他性能的改善,是一种消极的校正方法。1.减小反馈系数目前九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减小F校正自激振荡特点:通频带不变;反馈深度减小。

减小F校正自激振荡是以减小反馈深度、损失其他性能为代价来消除自激振荡的,是一种消极的校正方法。fcfc减小反馈系数校正自激振荡的波特图:不稳定稳定目前十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2.滞后补偿(主极点校正法)--电容校正和RC校正(1)电容校正:比较简单的消振措施是在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适当地方接入一个电容。接入的电容对中、低频信号基本不起作用;高频时,容抗减小,使放大倍数降低,从而破坏自激振荡的条件,使电路稳定工作。

常用消振措施是在放大电路某个合适的位置并入电容或RC校正网络(构成滞后环节),改变放大电路的主极点,以消除自激振荡。所谓主极点,就是放大电路的若干个上限频率中最低的那个上限频率。在最低的上限频率所在回路加补偿电容,这样使主极点左移。补偿电容滞后网络主极点目前十一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左移主极点校正自激振荡特点:通频带减小;反馈深度不变。-40dB/十倍频-60dB/十倍频-20dB/十倍频补偿前补偿后最大附加相移为-135o,具有45o的相位裕度,故电路稳定滞后补偿法是以频带变窄为代价来消除自激振荡的。fcfc目前十二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密勒补偿本质上等同于简单电容补偿,只是在获得同样补偿的情况下,补偿电容比简单电容滞后校正的电容要小得多。在最低的上限频率放大级输入输出端之间加补偿电容(密勒电容)。补偿前补偿后(2)密勒补偿目前十三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闭环后只有两个极点,一定不会产生自激振荡,电路稳定。(3)RC滞后校正(消除次极点)利用电阻、电容元件串联组成的RC校正网络加在产生最低的上限频率放大级输出端进行补偿,这样不仅可以消除自激振荡,而且还可以改善通频带。一般C>>Ci2,R′=Ro1

//Ri2>>R,则设补偿前则补偿后Ri2CRRo1+-+-CRR’+--+目前十四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简单补偿后的幅频特性RC滞后补偿的幅频特性补偿前滞后补偿法消振均以频带变窄为代价,RC滞后补偿较简单电容补偿使频带的变化小些。为使消振后频带变化更小,可考虑采用超前补偿的方法。RC滞后补偿与简单滞后补偿比较3.超前补偿在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加超前补偿电容,也可以破坏自激振荡条件。目前十五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C如图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反馈系数:加上补偿电容(超前网络)后,反馈系数:波特图:显然45o90o00ff考虑f1和f2的相对大小,F实际的波特图(虚线):在f1和f2的之间,反馈量超前于输出量,最大相移为90°.目前十六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可以在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加超前补偿电容,合适的选择电容C,使反馈放大电路的fc处于超前网络的f1和f2之间,超前网络附加相移在0~90o之间。这样就可以使相频特性的f0>fc,从而使放大电路消除自激振荡。fcf0f0若反馈放大电路的f0<

fc,则放大电路将产生自激振荡。目前十七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90-180oofO20lg|AF|dBφoOf270f0fcf0fc减小F电容校正主极点左移RC校正消除次极点超前校正总结:无论是修正放大电路---(滞后补偿包括简单电容滞后、米勒补偿、RC滞后补偿),或者是修正反馈网络---(减小F补偿、超前补偿)

,都可以用很简单的电路来实现。如果放大电路不稳定,只要将fc处理成小于f0,都可以达到电路消除电路自激振荡的目的。本节重在理解掌握消除自激振荡的基本思路和不同方法的特点,不在于具体计算补偿元件的参数大小,实际工作中,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理想的补偿效果。消除自激方法比较:目前十八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解:由20lg|AmF|=60dB,F=0.1,则Am=104,有三个极点频率即f0=105HZ<

fc(106),电路产生自激振荡.为了使电路不产生自激振荡,可以减小F,设相位裕度m≥45o,则选择fc≤105HZ,使。fcfo则在中频区fc所以讨论1:如图,F=0.1,写出A的表达式,试问电路闭环后会产生自激振荡吗?若已知反馈网络为纯电阻网络,则使电路不产生自激振荡的F的上限值为多少?当f=105HZ时,目前十九页\总数二十页\编于十三点讨论2:如图,试问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