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备考指导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与高分秘籍_第1页
高考写作备考指导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与高分秘籍_第2页
高考写作备考指导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与高分秘籍_第3页
高考写作备考指导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与高分秘籍_第4页
高考写作备考指导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总与高分秘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板块写作技能提升复习任务群七新高考要求下的情境写作语文2023年新高考作文备考指南内容索引第一步•必备知识梳理第二步•一轮学情诊断第三步•提分瓶颈突破第一步•必备知识梳理第二步•一轮学情诊断[考题试做](2021·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这道作文题关注人的发展,特别是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坚持正确方向,追求人生大“义”,明确目标并坚持不懈,将自我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连为一体。此外,题目也体现了对考生思维水平的考查,围绕对理想的追求,可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因素,考查思维的多维度和深刻性。材料从古人对理想的追求谈起,打开考生的思维,引导考生思接千载,笔游万端。材料共三句话,分两个部分,第1句是说,古人谈理想常有多个角度,可以谈追求理想的基础、追求理想的方法、实现理想的路径、树立理想的目标,也可以谈以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这是在引导考生打开思维,多角度立意,涉及人生理想追求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谈。第2、3句举了汉代扬雄以射箭来比喻追求理想的例子,说明确立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方法、路径。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扬雄把“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义”指正义、道义,这是儒家追求的崇高目标,孟子说“舍生取义”,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确立了如此宏大高远的人生理想之后,第二步要付诸行动,要“修身”,要“矫思”,要加强修养,要端正思想,最后经过积淀,厚积薄发,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材料中引用扬雄的话,引导考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付诸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为考生打开了写作思路。考生可以举一反三,写出自己的理想,并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实现理想的路径和方法。围绕追求理想这个中心,考生可以以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为切入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思考立意。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论点,如追求理想必须要目标明确,有知识文化、能力素养,有百折不挠、坚定执着、敢于承担、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写作时,考生要结合“追求理想”“当代青年”两个关键词,结合自身发展,从当代社会的特点、青年人的担当和责任、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整体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参考立意:①当代青年必须将自己的理想主动融入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伟大进程中去。②青年人只有将“小我”的理想放在国家这个“大我”中,才会有所作为。③国家振兴既是青年人理想的起点,也是奋斗的终点。④青年人的理想只有放在国家、民族这个平台上,才会熠熠生辉。⑤秉承先贤遗愿,树立远大理想。⑥用传统优秀文化浇灌自己的理想,用国家、民族的召唤践行自己的理想。佳作展台不忘“初心”才能正中“靶心”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然而,天地广阔、环境复杂,想正中靶心谈何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精准的目标,需要有一往无前的冲劲,需要有不为外物所影响的定力,但最根本的,是一个“正”字——靶子要插得正,箭要飞得正。箭如此,人亦然。“当代神农”袁隆平院士长期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我们深切地怀念他,感谢他让我们吃饱了肚子;更致敬他的精神:简单、纯粹,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一个承诺、践行一份使命。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无愧于“顶级流量”的称号,他就是青少年学习的楷模!袁隆平爷爷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他把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青春的靶心、理想的靶心,便是个人、国家、时代共同绘就的“同心圆”。无论距离靶心多远,永远不要忘记瞄准前行的方向。也许,你的理想是当一名白衣战士。那请不要忘记,当疫情来袭、雾锁江城时,是谁无畏逆行,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与死神抗争。口罩下的勒痕是他们最美的印记,护目镜下坚毅的眼眸像极了驱散黑夜的阳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是他们用医者仁心告诉我们:“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也许,你与我都是一朵朵并不起眼的浪花,但汹涌澎湃的汪洋大海不正是由一朵朵浪花组成的吗?做好本职工作,平凡孕育伟大,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一个人的梦想都会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份“所信”,就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价值观念与心中道义。“开弓不回头”,就请朝着青春的靶心飞驰而去吧,到那时,靶心上绽放出的,一定是绚丽的青春之花!点评全文紧扣材料,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内容充实。文章以“我们要始终坚守价值观念与心中道义”为中心立意,紧扣材料,体现时代价值观、人生观。文章论据充分,运用了袁隆平、张桂梅的事例。结构上,层次清晰,首尾呼应,以“也许,你的理想是……”领起的三个段落使议论富有抒情性,论证有力。[考情解码]1.选材上:坚守核心价值,设置写作情景近年来,高考作文坚守核心价值。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引导青少年学生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从两个角度凸显“立德树人”的导向:一是材料选取的历史事件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材料涉及的三个历史人物品行、格局、精神、气质,如齐桓公的开明、大度与宽容,鲍叔的知人、识人、谦虚胸怀,管仲的才干等,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能够使考生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个人品德修养。2021年全国卷四套试题中作文题的命题,均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主要目标,关注了时代重大主题(建党100周年)、革命文化、传统文化、体育精神,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均明确考生以青年的身份去探索青年与时代的关系、青年的成长和追求理想的道路。如2021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试题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光照亮青年心灵,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近几年作文对应用文体如演讲稿、书信、发言稿、倡议书等的考查,都与具体的情境设置有关。而2021年全国Ⅰ卷更是融合了“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三类情境,思维含量很高。题目以引言的方式,从目标、意义、价值、基础、方法、路径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揭示了“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思考角度,以及知与行的关系,既有观点又有方法,内涵相当丰富,使考生在三个情境方面都有极大的发挥空间,驱动了考生在这些方面作深层次、立体的思考。2.命题上:强化思辨能力,思考多重关系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深度在逐渐加大,注重对思辨能力的考查。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现实问题的呈现,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这些都包含了“过去与现在”的逻辑思辨。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从材料性质看,包含着“历史材料”与“现实启示”之间的关系;从材料的人物关系看,包含着君与臣、信任与被信任、识才与荐才、个体贡献与共谋大业、个人与国家等多重关系。2021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的导语以比喻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考生作多维思考:首先对概念的众多抽象话题作了形象解读,降低了理解难度;其次巧借比喻整合了众多发散方向和命题要素,既使题目浑然一体,又让命题落点明确。2021年全国Ⅱ卷更是让考生从现实生活中的节日、歌曲、作品、人物等要素出发,直接思考“可为”与“有为”的关系;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则从体育角度提供思考话题,由身体的“强”与“弱”思考其更广泛、更深刻的启示意义。第三步•提分瓶颈突破任务一审题准确每年都有一大批考生的作文因立意出现问题而得不了高分。在高考考场上,面对作文题中的陌生材料或特定要求,考生常会因紧张而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在二轮的写作训练中,对于审题立意,考生要把握好下面的三大审题策略,让自己的作文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高分技巧]高分技巧一

围着“任务”审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新宠”,“写作任务”成为它的鲜明特征。这一作文命题形式改变了高考传统的写作观和写作实践,更具体地说,它带来了从审题到写作的一系列变化。随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任务驱动型作文又呈现出新的命题趋势和特点:情境化任务写作,即要求在真实情境下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在审题上,要围绕“任务”审;在具体写作中,要紧扣“任务”写。高分技巧二

抓住核心概念,定义定意,阐释辨析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其材料中总包含一两个核心概念。对这一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关乎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深刻。同时,弄清核心概念是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议论文论证的力量之源。因此,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正确理解核心概念内涵,使它在审题立意、展开论证方面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核心概念在议论文写作中具有两重作用:(一)从定义到定意,审题立意绝对不缺席审题立意前,要对材料进行审读,随着思考的深入,最终都会聚焦于材料中的一两个核心概念(语词)。因此,对这一两个核心概念的准确理解,决定了审题立意的成败。所谓“准确理解”,就是要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文章最终要写什么(定意)。(二)阐释辨析1.阐释概念:写作第一步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也是议论文写作重要的第一步。阐释其核心概念,搞懂“什么是什么”,为全文内容标定“准星”。2.辨析概念:展开具体分析的抓手不少考生在议论说理中存在空泛、笼统、模糊等问题,如果能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分析,那就做到了具体化,进而避免了空泛等问题。用好概念分析法,要从核心概念的来源、表现、本质和意义四个层面来追问探索,进而把具体分析进行到底。高分技巧三

合理发散联想,创新思维求开拓如果觉得根据前两种策略仍较难确定立意,或者认为立意不够独到和深刻,不妨冷静下来,用发散思维想一想,独特的立意点或许就会“扑面而来”,这独特的立意会让作文在“千人一面”中显示出“唯我不同”。尤其对寓意型材料作文而言,没有合理推想,难有审题立意的准确和深度。“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是对写作“发展等级”“有创新”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推理”指能突破思维定式,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与思考;“想象”指既要大胆,想人所未想,又要合理,有现实基础。善于运用正向、反向、求同、求异等思维方式,就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角度。具体来说,就是面对材料中的某种事物或现象,可以抓住其某个方面、某个特点或某个要素,作发散思考。[典题示范](2021·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材料是一段文字,开头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引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然后从革命节日、革命歌曲、革命文学和革命先烈等角度分别列举了耳熟能详的例子,最后指向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必将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考生能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基本立意,是通过一步步的审题过程来完成的。此外,还要审出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1)写作主题的任务指令——“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考生必须围绕这个主题来作文;(2)写作背景的任务指令——“请结合材料”,写作不能离开材料给出的内容和含意信马由缰,必须以材料内容为背景,最终落脚到材料的最后“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结合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其次,题目体现了交际意识,虽不像前两年考查比较频繁的“书信”“演讲稿”“发言稿”之类有明确的交际任务指令,但交际意识依然很强。(1)交际身份是“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2)交际对象是自己、同龄人;(3)交际内容是如何在新时代传承红色精神基因,认识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交际情境是考生所处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审清这些写作要素的同时,还要思考立意的深刻性。一是思想的高度,基于作文是“情景交际下的‘表达自我’”,这里应该指向两个维度:(1)构建更好的自己——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青年要大有作为;(2)构建更好的“我与国家”的关系——将自己人生价值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高度融合。二是思考的深度,辨析关键概念并弄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1)“可为”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有为”即“我们”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2)“可为”与“有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将自己投身于大有可为的时代,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真正有为,而时代的可为必须由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有为构成;(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沉淀下来的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同新时代的关系——红色基因(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新时代走好新征程的灵魂;(4)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唯有将红色基因(革命精神)融入“我们”的血液和灵魂,“我们”每个人才能在新时代大有作为。参考立意:①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②带着担当与责任继续前行,不负众望;③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④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勇于担当;⑤做可为之事,成有为青年;⑥应可为时代之需,做有为青年;⑦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⑧时代向前,吾辈向上。佳作展台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开启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注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我们青年应当传承革命先进文化,从先辈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动力,将自己融入时代的洪流之中,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传承革命文化,铸就我们赤诚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回望先辈们的来路,他们在选择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也许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但他们坚信自己能为后来的中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伟大在于,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一直秉持信念坚持下去。有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夏明翰,有断肠明志的铁血将领陈树湘,有任敌人折磨也不放弃共产党信仰的赵一曼……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无比坚定的信仰,才赋予了万里长征以力量,赋予了抗战以力量,赋予了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以力量。作为当代青年,更要从他们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铸就坚定的为时代而奋斗的信仰。青春正好,我们要用有为来诠释青春的本色。有为是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抱负,是抗击疫情之战中“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你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此刻,吾辈青年当有“斯为泰山而不骄”之志,以高昂的斗志和不懈怠的精神扬帆出发,胸怀大志,以建设祖国为己任,行利国之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我们青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发愤图强,化身弄潮儿,勇立时代大潮的前面,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汪洋中乘风破浪,大显身手。我们心怀高远理想,肩扛伟大责任,脚踏康庄大道,投身祖国建设。此刻,可为是报国,有为是担当。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谓之开天辟地。七十二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谓之改天换地。四十三年前改革开放实行,谓之惊天动地。今天,一路追梦的青年人,因为你我的奋发有为,与过去遥相呼应,顶天立地!毕竟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点评文章围绕“可为与有为”的主题,紧扣材料内容来展开分析论证,观点鲜明。具体论证过程中设立了“传承革命文化,铸就我们赤诚的信仰”和“青春正好,我们要用有为来诠释青春的本色”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重点分析革命年代的先辈们在他们那个可为的年代作出的有为的事业,并突出了他们给当今青年留下的宝贵遗产——赤诚的信仰;第二个分论点重点分析当下青年应该怎样“有为”。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最后一段与开头相呼应,结构完整。[模拟演练]1.(2021·天津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从诸子百家到琴棋书画,从笔墨纸砚到诗词歌赋,从饮食服饰到建筑民俗……这些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塑造着我们的性情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身成长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如何更好地理解、传承文化自信。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

材料由两段构成:第1段主要列举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并指出这些文化的重要作用;第2段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讲的是文化的意义及提出关于文化创造的希望。在此基础上,要求要围绕“如何更好地理解、传承文化自信”来写,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关键话题“文化自信”。写作要紧紧围绕“文化自信”展开。如可以论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论述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论述如何自信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论述如何培养文化自信。参考立意:①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之根,是民族的精神家园;②强大的文化成就强大的国家,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文化传承需要创新;④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没有未来。2.(2021·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展望未来,我们必定会面临许多风险、挑战,我们应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在化危为机中赢得历史主动,在攻坚克难中焕发新的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文体任务——要注意按照演讲稿的格式要求去写。参考立意:①争做“孺子牛”,筑牢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②甘做“老黄牛”,铸炼任劳任怨的奋斗韧劲;③为民服务“孺子牛”,俯首沉心勤努力;④创新发展“拓荒牛”,勇立潮头敢闯拼;⑤艰苦奋斗“老黄牛”,齐心协力新征程;⑥当好“拓荒牛”,保持锐意进取的奋斗态度。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们从美食中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在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应的饮食风俗,又有“孔融让梨”等做人应该懂得礼让的经典故事,还有“饮食贵有节,做事贵有恒”的人生智慧……有人认为食育既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

材料围绕“食”这一关键词展开,并引入“食育”的概念,着重将“食”这一平凡的生活话题与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等内核相联系,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回归教育”的内涵。在理顺生活、教育两者关系的同时,充分挖掘“食”在其间的重要作用。要求能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并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展现“食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恰当解释“回归”之义。参考立意:①食育既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②美食能让人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③美食能让人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4.(2021·江苏临考押题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国家宝藏》第三季一经推出,一如既往受到观众热捧。它建立了一种奇妙的联结,让静止的文物变成了鲜活的文化,让观众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物背后的价值和力量。材料二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舞蹈《唐宫夜宴》精彩出圈,它形象地再现了唐代乐师们从准备到演奏的过程。节目还利用现代科技,将国宝照片与舞蹈内容巧妙结合,让网友惊呼一秒回到了唐朝。材料三

2020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的“云”游武侯祠活动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各种线上活动让市民足不出户就了解到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上材料给你哪些感受和思考?请以“让文物‘活’起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围绕“让文物‘活’起来”审题立意。“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借鉴《国家宝藏》的做法,让静止的文物变成鲜活的文化,让观众能真切地感受到文物背后的价值和力量;也可以借鉴《唐宫夜宴》的做法,利用艺术手段和现代科技,再现文物所处的时代或场景;还可以借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做法,发挥“云”端效应,让市民足不出户逛博物馆,尽情浏览文物。这三则材料给我们提供了“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做法,当然,做法不止这几种,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分析为何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活”起来与文化传承、国家建设之间有何关系。要找到“高大上”的关联点,把话题的重大意义讲出来。参考立意:①创意衍生让文物“活”起来;②“让文物‘活’起来”也是复兴的力量;③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下来。任务二立意深刻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巧妙,则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俗话说,好文章在“骨”不在“皮”。什么是“骨”?就是文章的品质、品格。通俗点说,就是文章的立意。二轮复习中,考生要努力写出立意高、观点新的文章。[高分技巧]高分技巧一

摆脱“近视”“短视”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深刻的立意必须超越自身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会写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比较平庸,流于一般。若能用“大”眼光立意,可从实际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可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起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自然超越了一般思维,显示了非凡的才识。高分技巧二

运用发散思维,注重辩证分析,纵横古今中外发散思维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考。辩证分析包括原因、结果,片面、全面,外因、内因,静止、运动,内容、形式,主观、客观,现象、本质等,表现为比较对照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分析问题,解剖表里纵横分析问题,从事物间的联系、关系上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甚至外国的江河湖海,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高分技巧三

融进时代气息,做时代变迁、国家发展的忠实记录者文章合为时而著,反映时代生活,传达时代气息,描绘时代风采,议论社会热点,使用当下论据,这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要义,也是作文出新的方法。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均体现出鲜明的“立德树人”的导向,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热点,思考自己与时代、国家的关系,认识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激励青年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如2021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引导考生铭记、思考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典题示范](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摒弃了情境化要求,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考法,从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引入,明确写作任务。“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这就是说,本题是要求考生写“启示”。材料的基本意思是说,强弱并非天注定,后天也可以自由转换,这是在鼓励当代青年奋发自强,和全国Ⅱ卷异曲同工。其次,作文材料体现了辩证性思维的特征,也是与以往只需按照观点写作、不需进行思辨有着明显的不同。试题提供的强弱转化的辩证观点,既富有议论的话题感,又具有现实的即视感。材料的核心是强者不可滥用强,弱者变强需自信;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强弱是可以转化的。《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我们都知道,《新青年》的使命便是唤醒青年的精神,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锋与楷模。但在这股精神解放的潮流中,激进自大者有之,悲观退缩者有之。身体固然不能恃强自损,精神的亢奋也无助于事业的成果;不能因为身体弱小而自损其志,精神也必然有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毛泽东其实是提醒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如何合理利用已有的条件创造最有活力的时代精神。毛泽东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的,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强大的过程,已经有力地验证了毛泽东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便有了自己的信仰,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政党,才使得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材料的立意必须以“强弱”的转化和互换作为立论基础,不能偏执于一个方面。参考立意:①强者不必喜,弱者不必悲;②强不可滥用,弱需强心针;③强弱非注定,自强方恒强;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佳作展台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时间节点,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关于“体育之效”的宏论更显高屋建瓴。这些文字所承载的自强精神如时光隧道里不灭的星火,照耀着中国国力由弱变强的曲折征程。慨叹中,以史为鉴,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崛起揭示了“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的定律。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是先天还是后天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因此,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逆境是颠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磨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无论是错失先机还是遭遇挫折打击,只要“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须知,自立自强,终成强者。强弱可互相转化,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放眼当下神州大地,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骄人成果载入人类史册;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设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再次展现“中国力量”……今日之中国以自强不息摆脱了“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窘态,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非但如此,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和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中国不侵略、不称霸,还多次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真正做到了“独善其身”和“兼善天下”。德不孤,必有邻,中国自然也赢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信赖。万物皆有尺度,强者若不“滥用其强”,推己及人、兼爱天下,则能恒强。时代的号角已吹响,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希望强者愈强而恪守自我,关爱弱者,勇担使命,也希望弱者发愤图强,自强而恒强,类霜天竞自由。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点评文章的立意基于体育之道,又突破常规,深挖内涵,由个人的强弱变化延伸至国家的强弱变化,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在清晰地阐述强弱转化之观点的基础上,作者观照现实,结合当前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深刻揭示出顽强拼搏可实现由弱变强、强者恒强的道理,极具现实意义。在具体的论述中,作者将历史事件、热点素材、名人名言等信手拈来,论据丰赡又紧扣主题。[模拟演练]1.(2021·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②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④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中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选择两三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型作文题,首先要分析每一则材料的含意,然后分析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因此,要建设好美丽乡村,就必须保护好绿水青山。谈保护自然环境与建设“美丽乡村”之间的关系。②“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当诗人因秋夜浓重、秋声凄凉心生悲切之时,一望无际、宏阔疏朗的田野又让诗人转而兴奋自喜,人与景物融为一体。谈乡村之美在于人与山水的共融共生。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和“蛙声”是最为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是镌刻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共同的记忆,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乡土记忆。谈乡土文化的根源。④“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乡音、乡景总能勾起无限的乡情愁思。谈乡土情结。中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美在村庄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在人与山水的共融共生,更美在人们共有的那些记忆与眷恋,还有永远定格在人们心底的乡愁。可以将这些材料有机融合,涉及“美丽乡村”“中国梦想”“家国情怀”等热点主题。参考立意:①保护美丽乡村,留住乡土文脉;②美丽乡村,美丽中国;③在乡村建设中注入家国情怀的底色。2.(2021·江西景德镇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中国传统文化》公众号(2)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习近平作为生活在这个大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你面向青年读者,结合以上材料,为《中国青年报》的《时代青年》栏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1)审材料。这个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这两则材料的关键词:“为自己负责”“自胜”“自强”。材料一强调的是,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我们要为自己负责。材料的内涵告诉我们:别人没有帮助我们的义务,我们想要获得成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有自己努力,才会遇到更好的自己。材料二强调的是,超越自我的人才会强大,自我强大的人才会永立于不败之地。这两则材料的共性就是强调依靠自己。因此在立意时,应该把“依靠自己”或“自立自强”等放在首位。(2)审任务。要注意提示语“面向青年读者”“为《中国青年报》的《时代青年》栏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对象,内容要与青年紧密相关。而且写作时,考生要把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身处当今这个大时代洪流之中,“作为生活在这个大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自觉投身时代,关心社会,为时代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成就自我。参考立意:①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梦自己圆;②成功要靠自己争取;③珍惜青春,自立自强;④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⑤努力拼搏,终将遇到更美的自己。3.(2021·河南省毕业班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太宗李世民对吏部尚书唐俭下棋不让自己的事情感到生气,想把唐俭贬谪为潭州刺史,但一时找不到他的错误,就召见尉迟恭说:“唐俭对我不敬,我要借贬谪他来惩戒百官,你去他家一趟,看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第二天,尉迟恭复命,认为皇上的做法不对,自己也查不到唐俭的任何罪名,唐太宗很生气。有同僚认为尉迟恭不懂得变通,既然皇上要定唐俭的罪,尉迟恭就该识时务。但尉迟恭认为,是非曲直要弄明白,皇上做得不对,如果还去趋附,就是不忠。最终,尉迟恭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后来,唐太宗反思自己,认为尉迟恭做得对。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你对这件事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表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唐太宗因为唐俭对自己“不敬”,想惩戒他;二是尉迟恭没有按照唐太宗的想法做事。分析时,可以从唐太宗、尉迟恭等角度进行。从唐太宗的角度分析,要否定的是他对唐俭的惩戒完全是按照个人的想法;要褒扬的是他后来进行了反思,认为尉迟恭的做法是对的。从尉迟恭的角度分析,皇上让自己去查唐俭的罪行,是对自己的信任,但自己完全是按事实说话,在权威面前没有趋附,坚守底线;这样的不变通,是品格的坚持。当然,也可以从唐俭的角度分析,下棋就是技能竞赛,不能因为对手是皇上就故意输掉;还可以从同僚的角度分析,同僚认为尉迟恭的做法太迂腐,没有看清形势,不懂得变通,但对这种观点应该持否定态度。解读任务:形式是“发言稿”,情境是“班级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考生要准确解读材料中的人物和事件,从中选出感触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来写作。参考立意:①自我反省,从善如流;②坚守原则和底线;③作为领导者,做事应客观公正,不能感情用事。4.(2021·湖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疙里疙瘩,树枝弯弯扭扭,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却看都不看它一眼。这棵树虽大,却是不材之木,人们只会鄙弃它。”庄子微微一笑:“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东西啊!把它栽种在旷野之中,大树因为不成材,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你也可以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逍遥自在地躺卧于树下,还有什么值得困扰呢?”材料二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以“有用与无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材料一是《庄子·逍遥游》中一个有名的故事。惠子提出的命题是从对现实社会“有用”出发的,庄子却从“无用”的角度,说明人的生命并非只是用来消耗在纯物质的追求和占有上的,一种意义上的“无用”却可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有用”。那棵在匠人眼里毫无利用价值的大树,遮天蔽日,不是恰好可以与无意追逐功名利禄的无为之士相互陪伴,共享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快乐人生吗?人和树,都因其无用而得终天年,享有生命的本真。可见,“无用”和“有用”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据此,考生可以从“无用之用”“无用之人不一定做无用之事”等角度立意。材料二的关键词是“垃圾”“位置”“资源”,垃圾有时又是资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所处的不同位置。同样,无用要成为有用,决定于它所处的位置。考生可以从“站对位置,无用也能成为有用”的角度立意。“有用与无用”是一个关系型话题。“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自然要重视“有用”的东西,但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讲“现实主义”,不讲“浪漫主义”,人还有精神上的诉求,需要空灵和超脱,因而也要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样,要重视“无用之用”。参考立意:①放对位置,不材之木亦可成材;②要想“有用”,应多些“无用”之思;③“无用”之人做“有用”之事;④不缺“无用”之思,实缺“有用”之才;⑤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任务三文体鲜明[高分技巧]高分技巧一

议论文:化大为小显逻辑,理例结合求深刻高中生写议论文,常因出现以下问题而导致文体不明:一是以叙代议,大段大段地叙述素材,一句总结就结束了全文;二是布局零散,主体部分既没有语言形式上的联系,又无内在逻辑关系;三是风格混乱,文章整体是议论文的结构,行文时却多用记叙、描写类语言。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尤其要注意:(1)明确论点显立场。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的提出要非常醒目,最好是开门见山,也可先破后立。(2)化大为小显逻辑。若只用一个论点统领全篇,往往会使文章显得不够深入细致,只有将一个大论点分成若干个小的方面和角度逐层分析,才能全面细致。需要注意的是,几个小角度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逻辑关系。(3)理例结合求深刻。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所以必须适当引述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但必须注意,有“例”仍需说“理”,理例结合才能彰显论证的深刻性和严密性。高分技巧二

记叙文:用描写说话,用细节说话,用情感贯串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善于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事件的完整性和情节的波澜性,要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事件进行详略安排,还要注意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写记叙文还须设定一个明确的线索,不管写人还是记事,贯串文章始终的应是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感人。写记叙文不能一味平铺直叙,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少量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穿插抒情可以达到强化情感、感染读者的目的。高分技巧三

演讲稿:旗帜鲜明,语气多样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1.内容的针对性演讲稿是针对某一问题,阐述自己观点与主张的实用性文体。演讲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单一性,不能散乱;演讲的观点必须鲜明。2.情境的特定性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境,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境相适应。3.语言的鼓动性演讲稿还要在情绪上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上做到生动感人,具有鼓动性。演讲语言运用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演讲的效果。演讲者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确切、清晰地表现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同时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4.结构的条理性开场白是演讲稿的开头。好的开场白能够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演讲稿的主体是主要部分。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文世界命运与共,青年携手共担——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主席先生、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相识,今天我很荣幸作为中国青年代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探讨、交流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问题,我演讲的题目是《世界命运与共,青年携手共担》。(表明身份,进入情境,展示话题)首先感谢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物资上的寄言,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中。“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警醒我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世界各国青年只有携起手来,共同担当,才能闯过“至暗时刻”。(引用材料,亮明观点,显示演讲的针对性)朋友们,众所周知,无论世界各国的国情和人民的肤色、文化有多大差异,我们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生活在这同一个地球之上,地图上的国界线分不开连绵的山脉,切不断奔涌的河流。病毒不认国籍,灾难不分强弱。朋友们,消灭病毒不能靠一国之力,我们每一个青年都身负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历史重任。青年的思想将影响世界的思想,青年的脚步将带动时代的脚步,青年人正是这时代洪流的中流砥柱,要承担起应该担当的使命。(此段两处使用呼语,引起听者注意)勇担时代使命,共创和谐未来,青年应不畏诱惑遮望眼。(强调青年责任)众所周知,有个别人、个别国家出于一己私利,不顾世界本是地球村的事实,一直在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友好局面。(明确特殊形势)但清醒的世界人民,特别是在座的各位,一定洞察了这些。“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让我们青年一代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再次申述青年责任,强调观点态度)“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写出了一个有志青年应有的姿态。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文明富裕的时代,就有责任让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在为自己的祖国能够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刻向世界伸出援手而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呼吁各位代表能将中国所传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带回自己的国家,让各国朋友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毕竟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只有青年人团结了,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大团结。(发出呼吁,希望青年团结起来)朋友们,四海无高墙,世界本无疆,在这新冠之战的硝烟还未完全消散的今天,让全世界的青年联起手来共对强敌、共创明天!我相信,我们将不负时代使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强调观点,照应开头)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点评文章提出了“世界命运与共,青年携手共担”的中心论点,并且贯串始终。结构上,从新冠肺炎疫情入笔,依次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勇担时代使命,共创和谐未来”“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三方面逐层分析,再以呼吁结尾,层次清晰。特别是紧扣“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这个特定的场合要求,着重体现“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青年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很好地完成了情境化写作任务,也较好地体现了演讲稿的文体特点,语言朴实,语气亲切,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高分技巧四

书信:格式正确,重点突出书信的种类比较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即写给亲戚朋友的书信,如家书;一类是特殊书信,即具有特殊功能的应用文,如慰问信、感谢信。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书信,基本格式都是一样的。正文格式1.开头称呼应在第一行顶格写,称呼后用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或以示尊敬。称谓应遵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如果是长辈,可以在称呼语之前加上“尊敬的”“亲爱的”等词语,如果是平辈或晚辈,可直呼其名。2.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一般在问候的下一行空两格写。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写信时要注意条理清晰,文字简洁。一般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情况分段。先答复对方提出的问题,再说自己的事。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的书写要条理清楚,内容少的话,写一段即可,如果内容多,可分段分条来写。例文点染时代丹青,绘出自我画像——写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亲爱的新高一学弟学妹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即将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入读我的母校,我是你们的师姐,今年七月是我毕业的日子,而九月就是你们入校的日子,很抱歉,我不能亲自拉着你们的手为你们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了。所以,今天,在考场上,请容许我写下这封信,以师姐的身份和你们谈谈“如何为自己画像”。(亲切的称呼语,恰当的事由,使这封信的写作入情入理)为自己画像,不仅要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更要考虑怎样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其实,这与经典的哲学三问异曲同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而回答这三问也好,为自己画像也罢,我们都应该将小我置于时代大背景中,只有点染时代丹青,才能绘出自我画像。(此段紧扣材料,破解标题,有总领下文的作用)怀公民意识,绘赤子之心。(第一个分论点)每一个个体离开了祖国这片大陆,不过是无根浮萍。先有“两弹元勋”邓稼先历尽艰辛,奔向祖国的怀抱,后有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怀着爱国热情返回祖国,都是最好的明证。我们将他们作为“镜子”,照见我们自己的模样——黄皮肤、黑眼睛,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自画像的内核应是那一颗守卫祖国、建设祖国,永远不变的赤子之心。(此段以典型人物为例,告诉学弟学妹做怎样的人)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学弟学妹们,高中三年是人生关键的三年,你们将在此迈进成人的方阵,为自己画好像,也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描绘蓝图,希望三年后,当你离开母校时,心中已经绘制好了这幅自画像。(引用名言,总结点题)愿你们学业进步!(恰当的祝语)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姐点评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书信。作者以亲切的语言、深刻的说理向即将进入高一学习生活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如何画好自画像”的经验。正文第2段先用“为自己画像,不仅要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更要考虑怎样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提出问题;然后从“怀公民意识,绘赤子之心”和“怀攀登精神,绘奋斗姿态”两个角度回答问题;最后用尼采的名句再进一步告诫,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说理严密。高分技巧五

倡议书:目的明确,内容具体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1.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2.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3.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是为了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行动。这些因素交代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列出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例文倡

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辉煌的责任。为此,我代表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大家倡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开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引出倡议的具体内容)第一,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消亡或中断有所不同,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深入挖掘”“继承”是基础,故作为倡议的第一条,有条理)第二,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陶瓷微雕技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近乎失传。而王艺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艺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这启示我们,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推陈出新”“发展”是具体“弘扬”的做法,举王艺文之例,具体说明做法)今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承继本质,涵养精髓,改造转化,创新发展,延续血脉,开拓前行。在此,我代表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同学们再次倡议:担民族复兴大责,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你我共行。(结尾提出方法,发出号召)学生会2021年11月8日点评这是一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书,其优点如下:一是层层深入,结构严谨。开头部分直接入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引出自己的倡议,简明扼要,不蔓不枝;中间部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三条建议,由“继承”“发展”到“传播”,层层拓展,显示了考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尾简洁利落,有鼓动力。二是语言规范得体,概括准确严谨,议论饱含情感,富有感召力。写作指导(一)情境分析情境内容情境分析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体察情境要注意两点:一是“瓜熟蒂落”“羽翼丰满”分别为“草木”“鸟兽”的“成熟模样”,这是一种“自然”的成熟,不是横加外力、揠苗助长的成熟;二是“这是”,结合下面情境,暗示用类比的方式,启发对自身成长的思考。情境内容情境分析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由写作情境可知:一是情境关键词是“成熟”,写作指向是对“真正的成熟”的辩证认知。“成熟”是“我们”的成熟,情境对象为“青年学子”,是即将步入成人的“学子”,要求对“我们”的“真正的成熟”进行描摹。二是含蕴丰盈:“但”指明了写作的重点,非“仅仅指身体的长成”;省略号表明“成熟”的层次丰富、含义多元。三是“但”“我们”“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将作文题目限制收窄为一个具体的情境,暗示了思考的方向及内容,即成长经历的欢笑与悲伤、收获与遗憾、感动与震撼等点滴带给“我们”的“成长体验”,从而发出“这,才是成熟的模样”的感慨。情境内容情境分析这,才是成熟的模样由题目具体情境可知:首先,“我们”是写作的主体对象,尽管其可以泛化为不同的群体,但“青年学子”始终是描摹的重点所在,换言之,具体情境、可感场景、传神细节下的“我们”才是写作的重点。其次,“才”“成熟”隐含信息丰富:“才”有“反常合道、回归常识、拨乱反正”之意;“成熟”内涵与惯常认知有明显差异,“成熟”合乎立德树人、核心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标准,“成熟”是对“庸俗成功学”“佛系躺平”的“假深沉”的摒弃,是对正确价值观的回望与坚守。再次,“模样”富有文学性,借助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赋予“模样”以可感的情态、形体、色彩、音响等,借以激发考生思考。(二)情境指令分析1.标题指令:必须写成命题作文。2.文体指令:文体限定为记叙文,意味着一是文章要有追溯、回忆、追思的感性行为,二是要采用“截取横断面”的方法,如横切、竖切等多种方法再现几个场景。3.写作要求指令:必须采用细节描写方法,借“一沙一石之细,一言一动之微”表现人物、刻画镜头,为场景描写赋能;片段之间、细节与场景之间、细节与人物之间要有关联,具有逻辑相扣关系;行文应善用对比衬托、夹叙夹议、画龙点睛等手法。参考立意:①成熟,意味着要承担自己应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事不避难,义不逃责;②成熟是一种使命,心里要盛得下家国天下;③成熟是一种担当,与家人、社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④成熟意味着奉献,格局阔大,乐于服务社会;⑤成熟意味着理性、客观、从容,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透彻;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风雨历练方能尽快成熟。佳作展台这,才是成熟的模样清晨的阳光难得柔和,轻轻细细的金色光芒漫过宽大的玻璃窗,给麦子鬓边散落的碎发染上微微的金色。轻声朗读的麦子,被“成熟”这个字眼打中了心扉,慢慢陷入思考中:“成熟,是什么呢?”抬头,看到前桌的小易,她最好的朋友。小易的头发在发梢有一些不太自然的卷儿,不熟悉的人会觉得这是那种“自来卷儿”,麦子微微一笑,其实这是小易上个周末偷偷去理发店做的,她特别喜欢时尚女子的那种披肩大波浪长发,认为那是一个成熟的女子该有的标志之一。碍于校规,只好折中,让理发师把发梢稍稍卷上那么一卷,算是迈出了成长的一步。用小易自己的话说:“看到这种成熟的有弯度的头发,谁还能小看我这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每每听到小易这么说,麦子总是绷不住笑意,她觉得任谁看到小易眉飞色舞的神情、手舞足蹈的动作、嘴巴一咧就“哗啦哗啦”泼洒出来的笑声,都不会把她和“成熟”连在一起。麦子摇了摇头,虽然小易留了有卷儿的头发,这,不是成熟的模样啊。麦子心里突然动了一下。她还是在想小易。小易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可是前两年,她爸爸为别人担保贷款受到牵连。小易的妈妈,一个美丽优雅的女子,悄悄卖掉了大房子,凑出一大笔钱把债务偿还了,然后乐呵呵地带着小易,拉着爸爸的手,搬进了租住的小房子,家庭状况一落千丈。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