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_第1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_第2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_第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_第4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定因素是A.帝国主义侵略手段的变化B.亚洲经济结构的变化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前半期,西方殖民者入侵导致亚洲国家传统经济结构开始逐步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加深,尤其是资本输出,导致东方国家传统经济结构进一步解体,产生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就是亚洲经济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帝国主义侵略手段的变化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构不成决定关系,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还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排除D项。故选B项。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并且政府大量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通过这种方式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确立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苏联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有限,B项排除;这一时期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革,C项排除。故选D项。3、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要承认外蒙古独立,美国为使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可见,雅尔塔会议体现了A.大国一致B.大国强权C.美苏争霸D.美苏互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要承认外蒙古独立,美国为使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可知,美苏两国为了彼此的利益,牺牲中国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的色彩,B项正确;大国一致是国联的原则,排除A项;美苏争霸是二战以后发生的,与雅尔塔会议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美苏之家的利益分配,无法得出美苏互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将政权交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和平”等要求C.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武装D.资产阶级剥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武装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和平”等要求,仍然派兵参与战争,致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5、如图是20世纪两大国际组织的徽章。国联徽章以五边象征五大洲,五星代表五大种族;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和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地图纬线构成。与国联徽章相比较,联合国徽章突出理念是A.民族自决B.世界和平与团结C.大国一致D.种族和解与共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和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地图纬线构成”可知,联合国徽章中橄榄枝和同心圆围绕的地球体现了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B项正确;民族自决与“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和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地图纬线构成”不符合,排除A项;大国一致是国联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种族和解与共存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1935年,青年采煤工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苏联党中央的号召,充分发挥风镐的威力,使煤炭开采量超过生产定额13倍多。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一场刷新旧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群众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在全国各行各业迅速展开。这场运动A.提高了苏联的科学研究水平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冲击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一场刷新旧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群众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在全国各行各业迅速展开”,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苏联正值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材料中的群众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项正确;仅凭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无法得出“提高了苏联的科学研究水平”,排除A项;当时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排除B项;“冲击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1927年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用“工农剪刀差”理论刻意降低农业品价格: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欧美迫切需要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向国外输出资本和技术。苏联政府大力引进技术,跳过漫长的发展周期。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B.缓解了西方严重经济危机C.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D.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答案:D解析:根据“刻意降低农业品价格”“苏联政府大力引进技术,跳过漫长的发展周期。”可以看出,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为工业发展进行积累,同时利用西方的资本及技术发展工业,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建设,D项正确;苏联与西方的关系并不会因此而有实质性的缓和,A项正确;苏联的做法不能起到缓和危机的作用,排除B项;苏联农业停滞不前,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8、下图是某校小组研究某一时期欧洲疆域示意图,该时期应该是A.一战前B.一战后C.二战后D.东欧剧变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成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家,且苏联成立时间是1922年,因此B项正确,排除A项;二战后德国分裂东德和西德,排除C项;苏东剧变后,两德统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9、在20世纪20年代的俄共(布)党内,尽管在-此理论问题和具体政策上有分歧,但许多人在加速发展上具有一致观点。托洛茨基提出了“超工业化”发展的思想,而斯大林更进一步提出,要用10年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50年至100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据此可知,当时的一些领导人A.主张平衡各产业间的关系B.忽视农民利益以巩固国防C.具有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D.赞成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超工业化”和“要用10年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50年至100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结合当时苏联的工业发展水平,说明当时一部分领导人具有急于求成的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片面发展工业的思想,不是平衡各产业间的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农民利益,故排除B项;斯大林上台后,1928年废除新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故选C项。10、苏联“一五计划”规定农业产值应增加50%,实际下降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等的产量也没有完成原定计划。这表明当时苏联A.工业优先战略未能真正实施B.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C.经济建设存在“左”的倾向D.小农经济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苏联的经济建设计划安排过高,无法完成,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左”的倾向,故选C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环境的信息,排除B项;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农业为工业发展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11、“东线德军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从而将俄军限制在东普鲁士边境,而在西线,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右翼以闪电战穿越比利时平原和荷兰南部的‘马斯特里赫特盲肠地带’,绕着梅斯—蒂永维尔这条主轴,向西南方向做大规模的弧面回转运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直接导致上述德军的作战方案破产的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莫斯科战役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挡住了德意志帝国军队的攻势,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因此A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排除B项;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莫斯科战役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2、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上所处的位次。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1928年1932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532机器制造业422联合收割机无21电力1073煤644石油322钢553A.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B.斯大林体制弊端初露端倪C.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D.计划经济具有一定优越性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即“一五”“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上所处的位次有了显著提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优越性,D项正确;仅有苏联重工业的明显发展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排除B项;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转向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转折点是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欧洲策源地的形成C.联合国的成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转向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D项正确;A、B、C三项涉及的历史事件都不是转折点,排除。故选D项。1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如1916年英法关于瓜分土耳其所属阿拉伯地区的协定:协约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允许其占领塞尔维亚领土;俄国支持日本占领山东和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属岛屿的协定等。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此次世界大战纯粹是掠夺性的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战争D.战争的目的是为重新瓜分世界答案:D解析:材料“协约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允许其占领塞尔维亚领土;俄国支持日本占领山东和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属岛屿的协定等”体现一战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5、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这反映出A.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B.华工参战支配了战争走势C.十月革命使战争陷入僵局D.对战争意义和目标的反思答案:D解析:材料“两个阵营的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体现的是一战时期的阵地战使人们对战争的意义及目标进行反思,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非是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华工参战的影响,排除B项;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填空题16、原因:____和____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①处填写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处填写十月革命。17、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________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________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________的产物,带有明显的________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答案:

和平

社会制度

妥协

强权政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18、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主义(1)形成(2)特征:法西斯主义以极端_______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________,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亚洲欧洲背景(1)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2)日本法西斯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3)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1)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2)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崛起(3)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广泛支持过程(1)1931年,发动________,侵占中国东北(2)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1)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2)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_____(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影响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疯狂侵略扩张绥靖政策(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________,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________,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以图解史:经济大危机后各国的发展答案:

民族主义

共产主义

九一八事变

埃塞俄比亚

奥地利

《慕尼黑协定》结合所学可知,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①处填写民族主义;②处填写共产主义;

结合所学可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处填写九一八事变;④处填写埃塞俄比亚;结合所学可知,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⑤处填写奥地利

;⑥处填写《慕尼黑协定》。19、十月革命的经过(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_。(2)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______,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______政权,______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______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答案:

1917

11

7

冬宫

临时政府

苏维埃

列宁

第一个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①处填写1917;②处填写11;③处填写7;④处填写冬宫;⑤处填写临时政府;⑥处填写苏维埃;⑦处填写列宁;⑧处填写第一个。2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2)构成:以《____条约》《____》等一系列国际条约为基础,____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答案:

凡尔赛

九国公约

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2)构成:以《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为基础,国际联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1、列宁主义诞生意义: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______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______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______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答案:

俄国革命具体实际

社会主义革命

帝国主义时代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列宁主义的诞生,其重要意义是: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2、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主义的形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________。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①________胜利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②《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2)进程①占领冬宫:________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___。②成立新政权a.成立: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b.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的诞生。(3)意义①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③沉重打击了________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________,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________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________的胜利内容实行________,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________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①概况:时间1921年3月内容a.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____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b.允许_______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综合认识:材料下表是苏俄(联)1921—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

.1334

.5544

.24思考:材料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生产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因素是什么?对农民有什么影响?a.变化:1921年后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及产量增长较快。b.政策因素:________。c.影响: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工农联盟和政权的巩固。苏联模式(1)背景①________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②1924年1月,列宁逝世。(2)措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________”和“农业集体化”。(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________”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点①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___。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5)评价积极性①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②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性排斥________,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___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以图解史:答案:

列宁主义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1917

冬宫

苏维埃政权

列宁

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

帝国主义

并存与竞争

敌对势力

战争

余粮收集制

农民

粮食税

私营企业

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922

社会主义工业化

工业化

指令性计划体制

卫国战争

市场经济

比例失调①根据所学,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②根据所学,二月革命胜利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③根据所学,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④⑤根据所学,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⑥⑦根据所学,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⑧根据所学,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⑨根据所学,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⑩根据所学,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⑪根据所学,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⑫根据所学,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⑬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⑭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重要的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⑮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⑯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⑰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⑱根据所学,1921年后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及产量增长较快的政策因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⑲根据所学,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⑳根据所学,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㉑根据所学,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㉒根据所学,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㉓根据所学,苏联模式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㉔㉕根据所学,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23、列宁主义的形成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_____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______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1898年,俄国______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_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

资本主义

沙皇专制

社会民主工党

火星报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900年,流亡海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24、局部战争(1)亚洲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中国人民开始____抗战。②____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____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____,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____。(2)非洲1935年,____入侵埃塞俄比亚。答案:

序幕

局部

1937

亚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东方主战场

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2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________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________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3)性质:________。三条战线:(1)西线:________对阵。(2)东线:德奥联军与俄军相互厮杀。(3)南线: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争斗。大战进程(将正确序号填入对应区域)①凡尔登战役②马恩河战役③日德兰海战④索姆河战役进程概况第一阶段(1914年)________:德军“速决战”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________:伤亡惨重、“凡尔登绞肉机”________:伤亡惨重,“索姆河地狱”________: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a.美国、中国参战(以工代战)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战争c.1918年11月,同盟国失败,大战结束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阵亡士兵人数统计国家或地区参战时间士兵死亡人数(约)奥匈帝国1914

.7

.281200000德国1914

.8

.11770000俄国1914

.8

.11700000法国1914

.8

.31240000英国1914

.8

.4908000意大利1915

.5

.23615000美国1917

.4

.650600思考:材料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呈现怎样的特点?由此得出怎样的结论?(1)总括:①特点:________。②结论:________。(2)具体来看: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②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③改变了人们的观念,________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易错提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殖民地掠夺上的矛盾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

萨拉热窝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英法军队与德军

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破坏巨大,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反对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①处填写萨拉热窝;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7月28日,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一战的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②处填写德国支持奥匈帝国

;③处填写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结合所学可知,

一战的西线是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

,④处填写英法军队与德国军队;结合所学可知,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军“速决战”破产,凡尔登战役伤亡惨重、“凡尔登绞肉机”

,马恩河战役伤亡惨重,“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后,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⑤处填写②

;⑥处填写①;⑦处填写④;⑧处填写③;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结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破坏巨大,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⑨处填写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可知,⑩处填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破坏巨大,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⑪处填写反对。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政治领袖大多都在追求现代工业技术,但甘地是个例外。在决定只穿手工布后,甘地将进口的机织布付之一炬。他每天花半小时用简单的纺车纺纱,并将这一工作称之为“圣礼”,纺车成为他所领导的运动的象征。甘地重振传统纺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反对不断追求物质享受,这种邪恶做法使欧洲人变成了奴隶。他将印度的贫穷归罪于英格兰和日本的棉花产业,它们毁掉了印度曾经自给自足的传统棉纺织。甘地回顾了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的历史,那时,妇女用自己的棉花纺出上等的线,以贴补家用。他认为纺车在一年中无事可做的四个月为上千万人提供了工作。回归纺车可以给印度人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也可以成为民族意识的象征和每个人为国家作贡献的标志。但甘地是一个懂得利用现代手段动员群众、组织支持者的精明政治家。他戴手表,用电话机和印刷机同支持者保持联系。他会乘火车旅行。他的目标是祖国的独立,他会用一切非暴力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甘地的思想促使我们反思技术的初衷。他在原则上反对一切现代发明吗?或者说他是否有一个原则,可以解释他愿意用电话和火车而不愿穿机织布呢?——摘编自[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大地与人:一部全球史》(1)根据材料,概括甘地重振传统纺织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对待现代技术发明的态度及其意图。答案:(1)原因:可以塑造和提升甘地本人的形象;可以作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象征;甘地反对过度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有助于重振印度的经济和改善民众的生活;有助于在特定时期为印度人提供就业机会;有助于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有助于推动国家认同。(任答3点即可)(2)态度: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并不反对一切现代技术发明。意图:争取群众支持其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追求民族自治和国家独立。解析:(1)根据材料中“他每天花半小时用简单的纺车纺纱,并将这一工作称之为‘圣礼’”得出可以塑造和提升甘地本人的形象;根据材料中“纺车成为他所领导的运动的象征”得出可以作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象征:根据材料中“他反对不断追求物质享受”等得出甘地反对过度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有助于重振印度的经济和改善民众的生活则是对材料信息的抽象概括;根据材料中“回归纺车可以给印度人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得出有助于在特定时期为印度人提供就业机会;根据材料中“可以成为民族意识的象征和每个人为国家作贡献的标志”得出有助于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有助于推动国家认同等结论。(2)第一问态度,根据材料信息他愿意用电话和火车而不愿穿机织布可以看出甘地采取为我所用的太菜,并不反对一对现代技术发明。第二问意图,根据材料信息“利用现代手段动员群众、组织支持者的精明政治家”“他的目标是祖国的独立,他会用一切非暴力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中“非暴力不合作”“民族自治”等信息可以得出争取群众支持其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追求民族自治和国家独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局势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形势对同盟国在战争中的局势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欧洲形势错综复杂,国家矛盾重重。协约国的势力范围要比同盟国强大。协约国分布在东欧、西欧和非洲北部;同盟国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巴尔千既有同盟国盟友,也是协约国盟友,列强争夺激烈,是欧洲战争的“火药库”。(2)影响:东西两线作战,被迫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在战略上处于不利地位。同盟国殖民地和附属国更少,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内部矛盾重重,国际力量对比不利。解析:(1)特点:据1914年的欧洲地图可知,当时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对峙的局面形成,即欧洲形势错综复杂,国家矛盾重重;据1914年的欧洲地图分析可知,协约国的势力范围要比同盟国强大;协约国分布在东欧(俄国)、西欧(英、法等国)和非洲北部;据1914年的欧洲地图分析可知,同盟国(德、意、奥匈等国)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巴尔干半岛既有同盟国盟友,也是协约国盟友,且巴尔干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列强争夺激烈,是欧洲战争的“火药库”。(2)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主战场在欧洲,欧洲战场有西线(英法比对德国)、东线(俄国对奥匈、德国)、南线(巴尔干和中东),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德国东西两线作战,被迫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在战略上处于不利地位。据所学可知,一战前英法占有广阔的殖民地,而同盟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少,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且同盟国内部矛盾重重,一战开始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国际力量对比不利。小提示: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孤立主义的来龙去脉孤立主义曾是美国长期推行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来龙去脉及其历史影响的研究,是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以下是三组同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相关的材料。材料一地图上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心目中的美国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之争威尔逊从欧洲回来时……他把新创立的国联看成是战争的最佳遗产。但许多美国人担心,参加国联意味着美国将长期而漫无边际地卷入其他国家的事务之中。威尔逊则强调,如果不连续地卷入世界事务,美国将无法拯救世界。由来自马萨诸塞的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领头的反对派则声称,国联将使美国丧失采取行动的自由。……1919年11月和1920年3月,参议院两次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美】埃利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材料三

美国有关军火交易的规范国会批准时间核心内容1935年8月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任何地方(或美国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交战国使用的任何港口(或经中立国转运交战国),均属违法。——美国《中立法案》1939年11月允许现购自运的武器及军火交易。——美国《中立法案》修正案1941年3月授权总统售卖、转移、交换、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美国《租借法案》(1)根据材料一,理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2)说明材料二中的史料对研究一战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有何价值。(3)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审视美国军火交易规范调整历程,并简要说明其调整原因。答案:(1)从美国所处地理位置,如位于西半球,远离欧亚大陆的角度进行说明;从维护美国独立、促进美国发展客观需要的角度说明;从华盛顿等美国政治家远见卓识的角度说明。(2)评分说明层次1:没有结合材料信息对材料的史料价值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层次2:能对材料信息与材料的史料价值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材料信息和材料的史料价值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信息和材料的史料价值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阐释说明。(3)审视尺度的视角合理,原因说明恰当。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美国坚持传统的孤立主义,为中立自保,通过纵容法西斯侵略的《中立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威胁美国的利益,美国开始改变中立态度,修改中立法案并通过《租借法案》。解析:(1)对于美国实行孤立政策的原因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如根据“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得出从美国所处地理位置,如位于西半球,远离欧亚大陆的角度进行说明;根据“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得出从维护美国独立、促进美国发展客观需要的角度说明;结合所学可从华盛顿等美国政治家远见卓识的角度说明。(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二中威尔逊强调应该积极参与世界事务,但美国民众则对这一做法持反对态度。民众的态度也是美国实行孤立政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研究美国的孤立政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审视尺度的视角合理,原因说明恰当。如根据美国的《中立法案》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美国坚持传统的孤立主义,为中立自保,通过纵容法西斯侵略的《中立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威胁美国的利益,美国开始改变中立态度,修改中立法案并通过《租借法案》。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0年以后,德国国内越来越流行这样一种逻辑:预防性战争对于长期安全是必需的。首先是军界领导人一致认可这一观点,同时,随着德国在相对力量上达到顶峰的证据日益明显,文职领导层也开始接受需要这一场全面战争的观点。……德国领导人认为,国家想要生存,必须要进行战争,并且早打比晚打好,而这场战争应由德国率先打响。——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