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奇闻趣事_第1页
擂茶奇闻趣事_第2页
擂茶奇闻趣事_第3页
擂茶奇闻趣事_第4页
擂茶奇闻趣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茶膳.客家擂茶目录项目一:客家擂茶技艺

项目二:擂茶制作工艺任务一:擂茶奇闻趣事(PPT)任务二:《奶奶煮的茶》微电影欣赏项目三:擂茶故事项目四:擂茶文化传承目录擂茶故事123“神仙米”传说祖传秘方--“三生汤”擂茶里的红色经典故事1“神仙米”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夏日炎炎,久旱无雨,水田开裂,树枝干枯,黄土成铁,河道断流。安化、桃江一带的农民不但受到饥饿的威胁,就连水都难于喝上。一时瘟疫流行,大多数人都受到疾病的折磨。由于天天日照,连续高温,许多人浑身长满疱疮,最后溃烂不治而死。一时出现了四处随时死人,万户萧疏,田地荒芜的悲惨景象。

一日,烈日当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身穿灰色长袍,肩挎蓝色布包,手拄油茶木杖,步履跚跚地路过那里,他正打算到溪边的茶亭里歇歇脚。走近茶亭,他看到一老妇人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失声大哭,悲惨之状难于言表。银须老汉上前向老妇人打探原因。得知那老妇人全家六口人,由于疱疮疾病不治,已经死去四人。现在只剩下小儿子也已奄奄一息了,好不悲惨啊!1“神仙米”传说

老汉得知此事,深感同情,立刻揭开他那蓝色布包,取出一个小小的瓦钵子来。又从包袱内随便抓了一些东西放入钵内,拿起他身边那根拐杖,倒转过来用衣角揩了几下,拐杖在钵内擂磨起来。叫那老妇人取来山涧凉水,渗入钵中,钵中之水立刻由黄变白。

而后,银须老汉口中念念有词,将钵中之水一半洒遍病人周身,一半灌入病人口中。一碗水下肚,病人开始哼声,两碗下肚,病人紧闭的双眼微微睁开了,三碗水罐完时,病人完全醒了过来,而且浑身的疼痛也感到轻了许多。1“神仙米”传说老妇人见儿子已起死回生,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转过身去,对着那老汉爬地磕了几个响头。待她起来时,才发现那老汉不见了。只见一朵白云从山间向西边飘去,老汉的拐杖、瓦钵和布包留了下来。

老妇人拆开包袱一看,里面只有几包芝麻、花生、绿豆和茶叶。拐杖上面刻着“太白金星”四字。老妇人如梦初醒,才知道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拯救黎民百姓来了。于是她又对着西方连磕三个响头。此时,他的儿子病情好转多了,娘儿俩模仿着那位老神仙的做法,连续治好了不少患疱疮的乡亲。此后,每逢盛夏来临,这一带的村民们都用芝麻、花生、绿豆、生姜和茶叶等擂成浆糊状,再用山涧水或井水冲泡喝下,自此再也没有人长疱疮了。

现在,益阳城郊的人们,特别是在安化、桃江一带,不论寒暑,一年四季都可以打擂茶喝。特别是家里来了客人,或遇到红白喜事,更是少不了打擂茶招待客人。本地人不论节假日,就是平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几乎都已养成了打擂茶、喝擂茶的习惯。相传三国时,刘备带兵打仗路过桃江,由于水土不服,军中将士多染疾病。刘备派人四处寻医问药。后有一老妪献出一祖传秘方--“三生汤”。蜀兵喝后病情很快好转,刘备感激不尽,老妪因此得到一匹马的重赏。所谓的“三生汤”,即把生米、生姜、生茶叶碾碎,如法炮制而成饮料。后来人们在制作三生汤时,加进芝麻、花生、黄豆、绿豆和白砂糖或少量的盐等,一起碾成浆糊状,渗入白开水,就变成了今日的擂茶。

2祖传秘方--“三生汤”

擂茶,香、甜、脆、辣兼有,色香味俱全,别有风味。喝完擂茶,你会顿感心情舒畅,神智清爽,精神焕发。据医药专家考证,常喝擂茶,可祛热、解毒、驱邪、补气、润肺、尽痰、养颜护肤等药用功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补益。“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住桃花江边的姑娘们,从小不仅养成了喝用山泉水制作出来的擂茶的习惯,还学会了打擂茶呢!她们当然要比其它地方的姑娘们娇美可爱多了呵!2祖传秘方--“三生汤”住在清城大观街的王细妹(化名)阿婆有一饮食嗜好,就是酷爱饮擂茶。她长年饮擂茶不间断,肠胃调节得很好,从未有胃病、腹泻、便秘。她尤其喜欢饮鱼腥草(狗贴耳)擂茶,一种加入草药叫鱼腥草的擂茶。

3擂茶里的红色经典故事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纪十四岁的王细妹就是我秦皇山区游击队的秘密地下交通员。她以自己年纪小且是女性的优势作掩护,机智地为游击队传递重要情报。王细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个土医生,家庭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懂事的王细妹就能吃苦耐劳,帮父母分忧,让父亲欢喜的是,她心细聪慧,能识别山上很多草药。年少的她还知道家族里的一个秘密:她舅舅偷偷参加了秦皇山里游击队,是手枪队的队员(当地很少人知道的)。一身乡下小姑娘打扮的王细妹经常以上山采药或去秦皇探外婆为由给游击队送情报。3擂茶里的红色经典故事在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困难的时期。王细妹经常奔走于秦皇山区,一次王细妹在送完情报后反返回的路上遇到搜山的敌人,敌人怀疑她是给游击队送情报,把她抓回去审讯。凶狠的敌人对她一顿毒打,打得她鼻子、嘴角都流出血来,她私毫不畏惧,始终是那句话“我来秦皇探外婆,上山是采药。”那为首的家伙是北方人,拿起王细妹的背篓里的一把草药考问道:“这是什么草?”“车前草!”、“黄枝子!”、“狗贴耳!狗!贴!耳!”那家伙以为王细妹骂他,恼羞成怒,一巴掌重重地甩在王细妹的脸上。当地一士兵点头哈腰地上前解释:“这种草药叫鱼腥草,南方又叫狗贴耳。用来擂擂茶的。”……敌人又继续审讯。“游击队蔵在哪里?”“不知道!”王细妹被敌人一枪托砸昏过去,后又用冷水把她浇醒。敌人用尽威胁利诱、百般恐吓、狠毒拷打都无济于事,始终无法征服王细妹这小丫头,只好放了她。这次,王细妹经受了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游击队的领导称赞她是“好样的!”3擂茶里的红色经典故事革命胜利后,组织上安排王细妹到滨江山区做妇女工作,她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放弃了这一好机会,远嫁到佛冈一山村的穷教书匠。王细妹一直过着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丝毫没有向身边的人张扬她那段从事地下交通员的经历。3擂茶里的红色经典故事光阴流逝,知道王细妹革命经历的一些离休干部都先后离开人世,知道她地下交通员身份的人越来越少。身边的人为她抱不平,劝她向民政部门申请救济,都被她轻描淡地推掉。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韶关等地的黄日、苏陶等离休的老领导出具书面材料征证明了王细妹的革命经历,清远民政部门才给落实政策,生活上享受一定的津费补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