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历史教学_第1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历史教学_第2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历史教学_第3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历史教学_第4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历史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发达的古代农业历史教学第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原始农业:1、生产工具:

。2、耕作方法:

。3、农作物:

。4、生活方式:

。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经常迁徙水稻和粟刀耕火种半坡氏族的石器第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商周时期:1、生产工具:

。2、耕作方法:

。3、农作物:

。4、生活方式: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青铜农具,耒耜,石锄、石犁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定居第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三)早期农业特点:【历史纵横】中国的原始农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中南美洲以种植玉米为主。蓄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猪一直是主要家畜;而西亚以饲养绵羊和山羊为主,中南美洲则饲养羊驼。你发现早期农业发展有怎样的特点?第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一)生产工具的发展:铁农具牛耕第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生产工具的发展:2、西汉时期,

推广

,出现

。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

。犁壁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赵过耦犁犁壁耧车第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生产工具的发展: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唐朝曲辕犁曲辕犁第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二)耕作技术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小常识】垄作法:又称畎亩法。它将土地开成一尺来宽的垄和沟(即畎)。天气干旱的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里,叫做“上田弃亩”;等雨季来时,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上,叫做“下田弃畎”。垄作法第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二)耕作技术的发展:2、西汉时期,推行

。代田法第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二)耕作技术的发展: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

技术。南方水田采用

技术。耙耱耕耙耱耕耙第1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二)耕作技术的发展:4、宋朝以后,我国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

地区。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

制,或

制。北宋疆域南宋疆域江浙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第1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水利灌溉的发展:1、战国时期,李冰修筑了

。都江堰李冰第1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水利灌溉的发展:2、汉朝时期,修筑了

。3、曹魏时期,改制

。3、唐朝时期,创制

。漕、白、龙翻车筒车筒车第1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水利灌溉的发展:4、宋朝时期,出现

。5、清朝时期,出现

。高转筒车风力水车风力水车第1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背景:1、随着

的进步,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向

变化。2、

时期,

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具生产技术个体农耕春秋战国铁农具第1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小农经济的含义: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称为小农经济。(三)小农经济的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第1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四)小农经济的评价: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的能力弱,十分脆弱。第1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时期耕作方式生产工具耕作技术作物种类生活方式原始社会商周时期集体耕种集体耕种(井田制)石刀石斧青铜农具耒耜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灭虫稻和粟粟稻黍稷麦桑麻经常迁徙走向定居课堂小结第1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农具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耧车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耕耱耙技术翻车曲辕犁两年三熟筒车经济中心南移高转筒车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课堂小结第1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课堂小结古代中国农业有哪些特点?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的基本特色。第2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007广东单)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C第2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07广东文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D第2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07海南历)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D第2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③曲辕犁的出现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AB第2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B.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使人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D.使土地不必进行休耕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始于()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汉代以后BD第2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B第2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活学活用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CC第2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小农经济与市场没有任何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①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④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C

B第2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0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第2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⑴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南朝时期开始赶上北方,南宋时期南方超过北方。第3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具体过程是:①初步开发: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秦汉时期南方就已初步开发);②开始赶上: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③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相差无几;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④超过: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⑤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第3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⑵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表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明显特征:①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③政治重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第3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第3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从地理角度看:①气候影响,宋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些适宜生长在北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宋占城稻的引进,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而水稻不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适宜种植在江南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②江南多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种植,茶树、柑橘、甘蔗等经济作物易于种植。③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主要是人为的烧荒滥垦造成的,结果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面积减少。同时使黄河因淤积而经常泛滥,不适宜于农业的发展。第35页,课件共37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