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1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2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3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4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七篇学校数学教案篇1

教材说明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特别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班级下册就支配了密铺的内容,通过让同学观看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案,了解什么是密铺。本册教材中,通过实践活动连续让同学熟悉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形,会用这些平面***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

整个实践活动分为两个层次:

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哪些平面***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密铺,使同学熟悉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形。

由于同学已经了解了密铺概念,教材不再给出密铺的概念及***案,而是直接呈现了同学熟识的6种平面***形(即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并提出问题哪些***形可以密铺。接着,让同学利用附页中的***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一种***形拼一拼、铺一铺,探究并找出可以密铺、不能密铺(圆形、正五边形)的平面***形,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找出可以密铺的平面***形后,再让同学实际铺一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这些***形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每次密铺的基础***形都是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同一种平面***形,两种或两种以上平面***形拼接在一起,也能进行密铺,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综合运用已有学问,在方格纸上依据给定的两组***形设计密铺***案,计算出每次密铺中不同平面***形所占的面积,使同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的眼光观赏美和制造美。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部分:

(1)从实际动身引出问题,让同学从两组瓷砖中任选一组在方格纸上设计密铺***案,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这里的两组瓷砖,一组由两个外形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另一组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等于平行四边形长边所在的高)组成,前一组密铺可以是用同一种基础***形将平面密铺,后一组密铺则是用两种基础***形密铺平面。

完成设计的方式,可以由同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也可以由老师预备好相应的***形卡片,让同学拼出。建议同学在画或拼摆密铺***案时,要有序地进行。

(2)综合运用有关密铺、面积等方面的学问,统计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的***案中,每种基础***形一共用了多少块,以及所占的面积,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展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让同学利用附页中供应的`***形,自由地设计密铺***案,这种***案可以由一种或两种基础***形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基础***形组成,敬重同学的选择,但不要求),通过同学的创作及沟通,开拓同学的思维,培育同学用几何***形进行美术创作的想像力,让同学体验自己创作的数学美,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及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主要是在数学活动中,借助观看、猜想、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

(2)老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密铺的***案,也可以事先让同学在生活中查找一些密铺***案,课上展现给大家,以此关心同学复习已了解的密铺学问,从直观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预备。搜集的***案可有多种,如由外形和大小相同的一种基础***形组成的密铺***案,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形组成的密铺***案,不规章***形组成的密铺***案等。呈现***案后,可以引导同学观看,这些密铺***案是由什么基础***形组成的?

(3)老师提出问题假如密铺平面时只用一种***形,比如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同时出示该***形的彩色卡片并贴在黑板上),请你们猜猜看,哪种***形能用来密铺?引导同学进行猜想和想像,然后再通过铺一铺等操作活动进行验证并获得结论。或者先让同学想一想他们见过的哪些***形能够用来密铺平面,老师依据同学说出的***形呈现相应的***形卡片,然后围绕同学说出的***形,让同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拼摆,找出哪些***形可以密铺,哪些***形不行以密铺,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同学汇报验证的结果,并让同学任选一种可以密铺的***形铺一铺,上台展现并与大家沟通拼的过程,加深同学对密铺的理解以及对***形性质的熟悉。

(5)在同学了解可以密铺的***形后,老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让同学用密铺的学问设计地砖***案;也可以先请同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铺。同学可能会有许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砖、篱笆和围墙)、玩具、艺术(***画)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然后再让同学任选一组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新奇、美观的密铺***案。老师在巡察的过程中,让先设计完的同学数一数自己设计的***案中,不同的基础***形分别用了多少块,所占面积是多少。

(6)展现作品过程中,引导同学比一比,看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有新意,激发同学之间互评作品,在沟通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7)汇报沟通之后,让同学进行更开放的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学问与艺术的亲密联系,经受制造数学美的过程。

(8)要留意,后面的教材中会连续支配有关密铺的内容,例如较简单些的密铺、密铺的方法等等,因此在这里留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形能够密铺的条件(同一顶点的各个拼接***形角的和为360)会在中学的教材中介绍,这里就不需要让同学讨论。

参考资料:

密铺的历史背景

1619年数学家奇柏(J.Kepler)第一个利用正多边形铺嵌平面。

1891年苏联物理学家弗德洛夫(E.S.Fedorov)发觉了十七种不同的铺砌平面的对称***案。

1924年数学家波利亚(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发觉这个事实。

最富趣味的是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Escher)与密铺。M.C.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兰。他到西班牙旅行参观时,对一种名为阿罕伯拉宫(Alhambra)的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十三世纪皇宫建筑物,其墙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尔人建筑,而且铺上了种类繁多、美轮美奂的马赛克***案。Escher用数日复制了这些***案,并得到启发,制造了各种并不局限于几何***形的密铺***案,这些***案包括鱼、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凭空想像的物体。他制造的艺术作品,结合了数学与艺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让人对数学产生另一种看法。

学校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发觉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详细做到,发觉被除数不变,商随着除数的扩大(缩小)而缩小(扩大);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缩小)而扩大(缩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商不变。并会依据这些规律计算除法算式。

教学重点: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同学在观看时,对于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了商反而缩小的规律是比较难理解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讨论

课前小讨论

讨论者班级___________

一、计算下面两组题,我能发觉规律。

(1)

200=

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觉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填怎么变),商(填怎么变)。

(2)

8=

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觉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除数不变,商(填怎么变)。

二、连续探究:

我又发觉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除数(填怎么变),商(填怎么变)。

三、堂上学习

1、沟通汇报,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板书:变、不变

转折:刚才我们发觉,当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而除数不变时,商和被除数的变化方向是全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解释一下吗?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争论)

(1)为什么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小?

(2)为什么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大?

(可举生活中的例子:一包糖果100颗,平均分给一个班上的50个同学,每人多少颗?现在糖果不变,但分给两个班的同学,每人的糖果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假如还是分给一个班的50人,现在拿来3包糖果,每个人得到多了还是

少了?为什么?

假如糖果拿来2包,分的班也变成2个班,每人得到的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小结:被除数也就是要分的总数,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上几,商反而要除以几;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上几,商也会乘上几。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时,商不变。

四、巩固练习

1、从上到下,依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363=804=

72090=36060=8040=

7202400=3600600=800400=

2、依据第三个规律,把下面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较简洁的算式:

38700900=387()

45000600=()6

320240=320()

81000900=8100()

3、依据250050=50你能写出多少个商相同的除法算式?(小组完成)

五、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谁情愿共享你的收获。

学校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通过同学的自主探究,理解和把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共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让同学乐观主动地探究,培育同学猎取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增加同学讨论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

验证表

举例

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前项相当于

后项相当于

比值相当于

除法

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班级(上册)7071页。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现沟通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沟通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同学发觉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同学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同学发觉比、除法、分数有许多相像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同学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同学争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许多相像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终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引导同学依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目标:

(1)引导同学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学问本质,让同学自己猎取学问,培育同学主动参加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争论讨论、合作探究,培育同学协作学习意识。

过程:

(1)小组争论:这个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同学发言,让同学相互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填写《验证表》。

3.展现沟通,感受过程。

目标:

(1)理清学问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育同学猎取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2)让同学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同学学到科学的讨论方法、

(3)培育同学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力量。

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现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同学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同学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胜利。

目标: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同学的综合概括力量,提高同学的数学素养。

(2)让同学体验胜利的欢乐,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信念。

过程:

(1)引导同学争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胜利:我们发觉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很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觉了很多大自然的神秘,还有很多神秘需要我们去发觉、制造。

5.巩固拓展,敏捷运用。

目标: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同学娴熟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育同学乐观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第71页练一练2)

边练习边争论: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2)总结方法:联系旧知,敏捷运用。

(3)敏捷运用,抢答竞赛。

五、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同学产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殊剧烈。所以,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蔽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同学迫不及待地探究和讨论。这样不仅能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同时还能给同学供应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同学在自主探究中建构数学学问。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传统的教学是:出示一组分数3/4、6/8、9/12,让同学发觉3/4:6/8:9/12,接着把分数转化成比3:4=6:8=9:12,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这个过程是老师讲,同学听,被动地接受。不说让同学感爱好,就是对其内容,同学也是一知半解。在应用时,会消失比的前项和后项乘的不是同一个数,甚至会消失前项乘后项的笑话。这种以接受学问为目的教学明显不适应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没有采纳教材中的例3进行引入,而是让同学先填表格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问同学:通过填这个表你发觉厂什么?生:比和分数、除法有很亲密的联系,它们很相像:再出示:186=()2=24()、15/20=()/4=9/()=()/6。问:这两题是依据什么规律和性质来做的?生: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师引导: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引导,紧紧抓住了同学的心。他们很想弄清晰:比有没有类似商那样的规律和分数那样的性质,使他们产生剧烈的探究欲望。

2.猜想验证,让同学感受探究过程。

在激发同学认知需要和探究欲望后,怎样才能让同学的思维卷入学问发觉的过程呢?这时老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同学自由思索,作出各种猜想,对猜想提出验证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验证猜想,最终借助实物投影展现同学的讨论思路与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同学感受探究过程。这样不仅为同学自主进展供应了条件,让同学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培育了同学主动猎取学问的力量、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同学在活动中相互启发,产生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相应的进展。

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同学提出:比确定也有类似除法那样的规律和分数那样的性质。老师引导大家争论怎样验证。结果A组的意见是: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B组的意见是: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C组的意见是: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老师确定了大家的这些想法好,要求同学们分组试试。同学反应非常活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你写一个比来验证,我写一个比来试试,有的有意把数写得很大,有的用。来乘几分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验证结果,同时也提出了验证过程中的疑问。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同学的潜能,让他们依据白己的需要试验验证,让同学感受学问产生和进展的过程,使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新知的建构。

3.整理归纳,让同学体验胜利。

归纳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问都可以让同学自己去归纳。通过归纳,能提高同学的综合概括力量,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发掘同学的聪慧才智,提高同学的数学素养。

如在《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把同学验证的结果一一展现后,老师引导同学比较,比的这个特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比的这个特性怎样归纳呢?有的说: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有的说:还应当加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有的说:这还不完整,应加上0除外这样有效地让同学通过分析、整理、归纳等科学讨论方法得出结论,让同学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从而提高同学的分析概括力量、规律推理力量。得出结沦后,告知同学:你们太聪慧了,发觉的数学规律叫比的基本性质、同学感到获得了很大胜利,信念十足,不仅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爱好,更让同学把握主动猎取数学学问的方法,学到主动参加数学实践的本事。

总之,"比的基本性质'是同学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支配的教学内容、由于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很简单让同学联想到比也应当有类似的性质,这为同学发觉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上述学习内容的铺垫,为同学自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制造了必要条件。所以,我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及教材束缚,而是立足于同学已有的数学学问与阅历,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建构新学问,解决新问题,获得新进展。

学校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洁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同学在探究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觉一些简洁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索和符号化思想。

3、使同学在活动中增加探究数学规律的爱好,积累乐观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今日我们初次见面,老师想和每一个同学们都握手问好,怎样做才可以办到?(指名回答)引出"按肯定的挨次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2。揭题:今日我们就用这个学问来讨论新的学问"搭配'。(板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她的名字叫聪聪。今日是她的生日,她想邀请大家去参与她的生日聚会,你们情愿吗?(情愿)既然是生日聚会,我们就要穿的美丽一些。老师为大家预备了一些美丽的衣服,这里有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你准备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课件出示)

2、同学活动策略:

①老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争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老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同学争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聪聪的妈妈为大家预备了丰富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假如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同学活动策略:

(1)老师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沟通。

(3)拓展:

师:假如增加一种饮料,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假如增加一种点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假如增加两种饮料,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假如增加两种点心,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从中你发觉了什么?

指出:每增加一种饮料,就会增加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每增加一种点心就会增加两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老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7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同学活动策略:

(1)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挨次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老师指定几名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同学发觉组数的规律。

(3)课件演示。

其次关:帮小动物组数

老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0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指名回答。

(2)为什么少了两种?

第三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老师课件出示情境***,告知同学:从聪聪的家到学校有1、2、3三条路可走,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C、D四条路可走。提问:从聪聪家经过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同学活动策略:同学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自己用笔画一画。然后课件反馈。

第四关:足球竞赛中的数学问题

20xx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竞赛一场,一共要竞赛多少场?

同学活动策略:老师请同学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把竞赛场次清晰、形象地表示出来。板演。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老师课件出示情境***,告知同学: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4、5、6、7,右边有数字1、2、3、4、5、6、7。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同学活动策略: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全部可能的结果。将同学的结果直接拿到实物投影仪上沟通。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机动练习

假如老师想给今日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索,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假如老师也参与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索。

六、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贴近同学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特别注意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以聪聪过生日为主线奇妙地将选择衣服吃早餐智闯五关,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同学常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同学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同学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查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学问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同学为主体,注意同学自主探究。

同学主动参加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学问比较抽象,老师通过让同学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思索相结合,为同学供应乐观思索与合作沟通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觉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老师又开展小组争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培育同学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例1时,老师引导同学不仅可以确定上衣,也可以确定下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洁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着一块,这样同学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同学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肯定挨次的,老师都赐予充分的确定,给同学以人文关怀,着力培育同学的多角度思维。

学校数学教案篇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同学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熟悉,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同学把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老师提问,同学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同学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米,让同学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老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由于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老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同学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同学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同学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分别说出是什么***形,依据同学的回答,在每个***形下面板书***形的名称.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老师留意引导同学按挨次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形分别说.最终使同学看到它们的区分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老师只说明题意,让同学在点子***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老师巡察,看同学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同学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应赐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老师:什么叫一个***形的周长?

让同学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老师留意订正同学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老师可以依据班里的状况,让同学预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同学***解答,老师巡察;留意同学中消失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同学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同学应赐予鼓舞。

学校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同学对"角'"边'"顶点'"直角'的熟悉,熟识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同学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同学的创新力量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同学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熟悉、理解。

实践练习,注意同学学问的的形成过程,从推断推理、查找发觉、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现同学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意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同学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整个过程体现同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欢乐数学。

教学重点:

1、熟悉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熟悉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预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预备:同学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同学回忆关于角的学问。

出示角。依据***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学问?小组争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其次组可请同学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留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一般的角消失)。采纳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同学发挥认知力量,在同学已有学问阅历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请大家仔细观看,在这幅***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纳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熟悉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根据学过的方法请同学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依据概念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老师巡察。

⑥、抢答。老师依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同学更清楚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提倡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学问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同学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预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伴侣们认真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缘由。

3、出示两道推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形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面***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同学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全部小伴侣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同学能比较坚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常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学校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熟悉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把握解题思路。

2、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思维力量。

3、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舞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