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明高端辅导体系5-考点精析考点一: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可比较西方法律文明的起源来理解,对比古希腊古罗马时期)1.以氏族血缘为纽带。2.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3.法律具有早熟性。4.维护专制王权。5.实行礼法结合。考点二:夏商时期的立法(一)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二)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后人大多将《汤刑》作为商朝法律的总称。考点三:奴隶制五刑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考点四:夏商时期的司法制度(一)天罚与神判(二)(2013年单选第30题)监狱:夏有圜土、夏台、钧台。商有圜土、囹圄。30、《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做作圜土”这里圜土是指()A、法庭B、监狱C、刑罚D、刑书考点五:西周时期的立法(2012年第32题、2011年单选第35题)(一)“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和礼治。敬天、敬祖、保民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基本的治国方针;2.解决了为什么商汤可以伐桀、武王可以伐商的理论问题,为西周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3.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已趋成熟;4.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5.这种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政治理论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吕刑》西周中叶,穆王命令司寇吕侯(亦称“甫侯”)立法,所制定出来的法律被称为《吕刑》或《甫刑》。(三)九刑墨、劓、剕、宫、大辟,“圜土之制”、“嘉石之制”、流刑、赎刑等,合称“九刑”。(四)周公制礼“周公制礼”,发展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即“周礼”。“周礼三千,有本有文”。1.礼的核心原则:亲亲、尊尊“亲亲”父为首即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君为首。“忠”与“孝”称为中国古代最核心的价值观。2.礼的基本内容:五礼。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宾礼:宾客之礼;军礼:军队之礼;嘉礼:冠婚之礼。(五)礼与刑的关系总的来说可概括为“出礼入刑”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六)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宗法制度渊源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经夏、商的发展,到西周建立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其主要内容有三:1.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有全族最高权位的继承权,“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3、各诸侯王、卿大夫、士之间既是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主—周天子负责。2012年,32、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2011年,35、比较完整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A.禹刑B.汤刑C.吕刑D.法经考点六:西周主要刑法原则(2012多选,2013单选第31题、2009年单选第37题)1.矜老恤幼原则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3.罪疑从轻,众疑从赦原则4.刑罚世轻世重原则2013年,31、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司法责任制度的是()A、三宥之法B、三风十愆C、三赦之法D、五过之庛2012年,60、在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西周实行的刑法原则有()A、宽严适中B、诬告反坐C、老幼犯罪减免刑罚D、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2009年,37、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A、惯犯B、偶犯C、故意D、过失考点七:西周时期的主要罪名1.不孝不友;2.犯王命;3.放弑其君;4.杀越人于货;5.群饮;6.违背盟誓;7.失农时;8.淫乱罪考点八:民事立法(2009年单选第34、35题)(一)契约(1)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2)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2009年,34、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A、傅别B、契卷C、质剂D、出举(二)婚姻1.婚姻成立(实质要件)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六礼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即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订婚;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请期: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3.婚姻的解除:七出(去),三不去七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多言、妒忌、盗窃、恶疾。三不去是指有所娶无所归,前贫贱后富贵、与更三年丧。“七出”、“三不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西周婚姻立法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成为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35、中国古代婚姻法律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修葺的限制,其中”以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A、丈夫B、公婆C、自己的父母D、夫家的祖辈(三)嫡长子继承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注意: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地位的身份继承,土地及其它财产的继承是其次。考点九: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2010年单选第35题、2008年单选第33题)(一)大司寇。周王之下设有专理刑狱的大司寇,为六卿之一,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辅佐周王处理全国的法律、司法事务。(二)狱(刑事诉讼),讼(民事诉讼)2010年,35、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A、讼B、告C、狱D、诉(三)五听。西周时,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运用“五听”的方法进行审讯,听取双方供词,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2008年,33、“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司法审判制度发端于()。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考点十: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2013、2007年单选第32题)(一)郑国“铸刑书于鼎”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二)郑国的邓析作“竹刑”邓析是郑国大夫,与子产同时代。他曾在郑国办私学传授法律知识,并经常帮助他人进行诉讼。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竹刑”。邓析的“竹刑”属私人著作,郑国执政驷颛“杀邓析而用其刑”。(三)晋国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四)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郑国子产铸刑书,晋国奴隶主旧贵族叔向首先站出来反对。晋国铸刑鼎,遭到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强烈反对。“先王临事议制,不为刑辟”;“贵贱不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2013年,32、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私自修订法律,并书之于竹简,称为“竹刑”。这位大夫是()A、邓析B、叔向C、子产D、范宣子2007年,3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A、邓析制竹刑B、子产铸刑鼎C、李悝制法经D、晋国铸刑鼎(五)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1、成文法公布后,法的公开成为历史的潮流,从此以后,秘密法无法延续。2、秘密法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刑依法定的局面逐渐打开,以刑统罪宣告结束。3、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礼治”的传统,“法治”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受到限制,为新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中国法学也伴随着成文法的公布及由此带来的争论而初步萌芽,私家法律教育逐步兴起。考点十一、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2013年多选第59题)(一)“一断于法”;(二)刑无等级;(三)轻罪重刑;(四)法布于众2013年,5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包括()A、一断于法B、刑无等级C、轻罪重刑D、明德慎罚考点十二、《法经》(2013单选第33题、2010年单选第43题)(一)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二)《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的相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成文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其基本特征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残余,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的内容及特点充分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无论从其历史作用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法经》都是中国法制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2013年,33、《法经》中规定量刑原则的篇章是()A、盗法B、网法C、捕法D、具法2010年,43、《法经》中规定“六禁”的篇目()A、贼法B、盗法C、具法D、杂法考点十三、商鞅变法的内容(2012单选第33题、2008单选第35题)1.改法为律。律重均布,法如平水。2.连坐法。3.分户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此外沿有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废分封置郡县,焚毁诗书,禁止游宦等。2012年,33、中国古代“改法为律”始于()A、周公制礼B、商鞅变法C、邓析“竹刑”D、“约法三章”2008年,35、颁布《分户令》的改革者是()A.商鞅B.李悝C.吴起D.王安石考点十四:主要法律形式(2009年单选第39题)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判案成例)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城关睡虎地11号秦墓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云梦秦简共1155枚,内容极其丰富,有《编年记》、《语书》、《日书》等类别。这些法规反映的年代是商鞅之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云梦秦简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法律文书,它为研究秦国及秦代法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法律令文书经过整理,收入《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三种;《法律答问》它是对秦律某些术语及律文的立法意图、诉讼程序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说明,它可以作为下级官吏办理法律事务的根据;《封诊式》,它是一些治狱案例的汇集;《为吏之道》,是官吏应遵守的一些原则要求。2009年,39、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A、决事比B、封诊式C、指挥D、廷行事考点十五:秦代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1.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人。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3.区分故意与过失。秦律称故意为“端”或“端为”,过失为“不端”。4.共犯加重处罚。秦律中,五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是重大犯罪,更要加重处罚。5.自首减刑。6.诬告反坐。诬告罪的成立必须是“端告”。7.犯罪连坐。主要有亲属连坐、邻里连坐、职务连坐及军伍连坐等。考点十六:秦代主要刑名(2012年单选第34题)秦代的刑罚种类极为繁多,大致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八大类: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本连刑。其中前五类相当于现代的主刑,后三类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1)笞刑。大多针对轻微犯罪而设,也有的是作为减刑后的刑罚。(2)徒刑。徒刑即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由重到轻依次为①城旦舂;②鬼薪、白粲;③隶臣妾;④司寇;⑤候。(3)流放刑。包括迁刑和谪刑,都是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其中谪刑适用于犯罪的官吏,但两者都比后世的流刑要轻。(4)肉刑。即黥(或墨)、劓、刖(或斩趾)、宫等四种残害肢体的刑罚。从云梦秦简来看,秦的肉刑大多与城旦舂等较重的徒刑结合使用。(5)死刑。①弃市;②戮;③磔;④腰斩;⑤车裂;⑥阬,又作坑,即活埋;⑦定杀;⑧枭首;⑨族刑;⑩具五刑,即《汉书·刑法志》所说:“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6)羞辱刑。秦时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7)经济刑。秦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主要是“赀”;同时,赎刑也可归入这一范畴。赀”有三种:一是纯属罚金性质的“赀甲”、“赀盾”;二是“赀戍”;三是“赀徭”。赎刑不是独立刑种,而是一种允许已被判刑的犯人用缴纳一定金钱或服一定劳役来赎免刑罚的办法。从云梦秦简来看,秦代的赎刑范围非常广泛,从“赎耐”、“赎黥”、“赎迁”,到“赎宫”、“赎死”,均可赎免。(8)本连刑。主要是族刑(见死刑条)和“收”。收,亦称收孥、籍家。2012年,34、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A、髡刑B、耐刑C、赀刑D、城旦舂考点十七:秦代的主要罪名(2013年单选第34题)1.谋反罪。2.操国事不道罪。3.泄漏皇帝行止罪。4.诽谤妖言罪。5.以古非今罪。6.妄言与非所宜言罪。7.杀、伤人不救援罪。8.投书罪。9.盗徙封罪。“盗徙封,赎耐。”10.匿户与匿田罪。11.乏徭与逋事罪。12.不直、纵囚、失刑罪。凡司法官吏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的为不直;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或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无罪的为纵囚;失刑:因过失而量刑不当。13.犯令与废令罪。“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是渎职行为。此外,还有盗窃罪(盗;共盗,二人以上;群盗,聚众反抗政治统治,政治犯罪)、贼杀伤罪、不敬皇帝罪、违令卖酒罪。2013年,34、秦始皇三十三年,咸阳令审判一起盗羊案件时,误将系羊绳圈的价值计入赃值,与秦律规定的计赃方法不符。依照秦律,该县令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其所触犯的罪名是()A、不直B、纵困C、失刑D、擅刑考点十八:秦代的司法制度(2011年单选第44题)(一)中央司法机关:皇帝,廷尉。(二)诉讼程序1.告诉方式(两类三种):举发(类似于自诉),官告(类似于公诉),举告。2.告诉的限制:自诉案件分为:公室告(告发他人的杀伤和盗窃行为,百姓对此类案件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和非公室告(告发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等,百姓对此类案件不得告发,官府也不得受理)。“州告”(即指控告他人犯罪不实,又以其他罪名相告)官府不受理。2011年,44、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A.贼杀伤B.盗他人C.子告父母,臣妾杀家主D.子盗父母,主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三)审判制度1.注重收集证据。2.认真进行现场堪察及其有关检验。3.有罪推定。4.提倡“不笞掠而得实情”。5.允许乞鞫。判决须“读鞫”,当事人可“乞鞫”。6.严格司法官吏的责任。司法官吏的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官吏对所辖地区的犯罪活动,不能及时发现的,为“不胜任”;知道而不敢论处的,为“不廉”;因过失处刑不当,失轻失重的,为“失刑”;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为“论狱不直”;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或减轻情节,故意使犯人逃脱制裁的,叫做“纵囚”。考点十九:汉代的立法 (一)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1.汉高祖至汉武帝六十年间的黄老“无为而治”思想居统治地位,辅之以儒、法思想。2.自汉武帝起,强化中央集权,以儒家思想为主,礼法并用。(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德主刑辅、礼法并用(二)“约法三章”,《九章律》与“汉律六十篇”。“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九章律》即汉朝萧何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参照秦律,增加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合称为《九章律》,是汉朝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汉律六十篇”。汉武帝时,张汤制定《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制定《朝律》六篇与先前完成的《九章律》九篇、《傍章》十八篇,合称“汉律六十篇”,成为汉律的主干部分。(三)法律形式:律,令,科,比(亦称“决事比”、“辞讼比”,指在法律没有正式规定的情况下,援引以往已经判决执行的典型案例作为判决依据)考点二十: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2009年单选第42题)(1)背景:文景之治。直接起因缇萦替父赎罪。(2)主要内容文帝把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外有轻刑之名,而内实杀人。”汉景帝两次减少笞的数量,命令丞相刘舍和御史大夫卫绾制定《箠令》,具体规定执行笞刑的刑具尺寸、重量、规格,行刑时中途不得换人。至此,杖刑开始规范化。(3)历史意义使中国的刑罚制度摆脱原始形态,由野蛮残酷走向更为人道文明的道路,是中国法制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为后世以身体刑、劳役刑为主体的“五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汉朝这次刑制改革仍存在局限性,如改革过程中,局部范围曾有一定程度的反复、倒退,改革后的刑制仍十分繁杂。2009年,42、在汉文帝是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于替代鯨刑的刑罪是()A、笞三百B、笞五百C、弃市D、髨钳城旦舂考点二十一:汉代的刑罚适用原则1、保障贵族官僚特权。2、矜老怜幼的恤刑制度。3、其他原则(1)先自告除其罪。数罪并发,只除自首之罪;对犯罪集团的出谋划策者,自首也不除罪。(2)区分“造意”和“非造意”。4、上请和“亲亲得相首匿”。上请制度。指贵族官僚犯罪后,一般司法官员无权审理,必须奏请皇帝裁断,皇帝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减免刑罚的制度。亲亲得相首匿。指法律允许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且减免刑事责任。源于儒家的思想,《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秦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汉书宣帝纪》地节四年(前66年):“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律确定这一规定,对其后封建刑事立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后历代封建法典所继承。考点二十二:汉代的主要罪名(2009年多选第61题,2008单选、2007年单选第44题)1.政治反抗的罪名大逆无道(又称“强盗”、“群盗”或“谋反”罪,是汉律中最严重犯罪),首匿罪,通行饮食罪,篡囚(劫狱),群饮酒罪。2.关于官吏镇压民众反抗不力的罪名。“见知故纵”法和“沈命”法。3.关于地方割据的罪名(以武帝时为主)。左官,阿党附益,酎金,事国人过,非正出界,僭越,漏泄省中语。4.尊奉皇权至高无上,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大不敬,矫制、矫诏,废格诏令,犯跸,腹非,不卫宫罪、失阑罪;擅发兵罪;诸侯窃服罪;非议诏书毁先帝罪等等。2009年,6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法律规定的罪名的有()A、阿党附益B、见知故纵C、酎金D、奸党2008年,44、汉朝法律中规定的“群饮酒”罪中,“群”所限定的人数是()。A、三人以上B、五人以上C、八人以上D、十人以上2007年,44、西汉法律规定,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的行为构成()。A、出界罪B、阿党附益罪C、非正罪D、左官罪考点二十三:汉代的经济立法(2011年多选第61题)(一)盐铁酒专卖。禁榷之法。(二)抑商政策。算缗和告缗之法。(三)对外贸易立法。“阑出入关”及买入“塞外禁物”、卖出“武器马匹”将招致刑罚。2011年,61、汉代法律规定的对外贸易的违禁物包括()A、丝绸B、马匹C、兵器D、铜钱考点二十四:汉代的监察制度(2013年第35题)1.御史台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御史中丞为长官。2.设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每州设刺史一名,专司监察,受御史中丞管辖。在京师地区设立司隶校尉,纠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直接弹劾三公。3.汉朝在继承秦朝上计考课制度、严惩贪污贿赂官员的做法的基础上,又建立一些具体的制度来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主要有“御史九法”、“六条问事”(“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音先)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闲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悖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隔损正令也。”)。2013年,35、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考点二十五:司法制度(一)诉讼与审判(2010年单选第40题)与秦代相比,汉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录囚”之制,即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在押犯人的复核审问,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制度。该制度起于西汉。2010年,40、汉朝建立了有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死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梳理滞狱。这种制度称为()A、读鞫B、乞鞫C、录囚D、举劾春秋决狱(2012年单选第35题)1.原则:⑴春秋决狱又称“经义断狱”、“引经决狱”,概指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案的指导思想,直接引用《春秋》等儒家经义或事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⑵董仲舒提出审理案件应贯彻“原心定罪”的原则。即依据《春秋》精神审理案件,应当以犯罪事实为依据,考察行为人的动机,“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志邪者不待成”。2.影响: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将儒家仁恕思想和道德伦理引入司法实践,并进而染指立法实践,开启儒家道德法律化的进程,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⑴积极方面①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秦朝以来法律严酷的现实情况,缩小了刑罚的适用范围;②所贯彻的“原心定罪”原则,定罪量刑时注意犯罪者动机、目的和心理状态等;③矫正酷吏横行,“务求深文”的弊端,具有其合理性及进步性的一面。⑵局限性①片面的以犯罪动机作为定罪依据,会导致罪同而论异,导致司法的随意性;将判断行为人主观动机的权力委诸法官之手,也为徇私枉法打开方便之门;②直接将儒家思想作为定罪依据,而儒家经典简约深奥,缺乏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司法官员也不可能都通晓儒家经典,以致产生对法律的适用和解释牵强附会的现象;③在一定程度上便于酷吏舞文弄法,任意断案,营私舞弊,出现司法腐败的局面。2012年,35、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三)秋冬行刑(2011年单选第32题)指中国古代将死刑的执行安排在秋冬两季进行的制度。源于先秦,认为对罪犯执行“天罚”须合乎天意,讲究时令。董仲舒是倡导者,将阴阳五行说进一步神化,提出天人感应理论,人的任何行为须符合天意,否则触怒天神而遭处罚,故刑杀应在秋冬。2011年,32、秋冬行刑的制度化始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考点二十六:三国两晋南北朝十七的立法(2013、2011、2008、2007年单选,2007年分析题)魏晋时法律形式的变化大致有三:律令两分,以格代科,式的变化。(一)曹魏律称《新律》,亦称《魏律》,三国时期,魏文帝命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劭等人删约旧科,兼采汉律,制定魏法,《新律》即是其中的一部。①法典的篇数上,以汉朝的《九章律》为基础,修改十三篇,沿用五篇,共计十八篇,弥补了旧律“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的缺陷;②在体例上,将具有刑法总则意义的《具律》改称为《刑名》,列于篇首;③内容上,《新律》改革刑罚制度,重定罪名,减轻对某些人的处罚,做了不少调整。(二)晋律亦称《泰始律》。曹魏末年,司马氏掌大权,他以魏律繁杂,命重臣明儒以汉、魏律为基础,修订律令,至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公元268年颁行全国,史称《晋律》。①在法典篇数上,《泰始律》增加至二十篇;②在体例上,将《新律》首篇的《刑名》改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置于律典之首,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范围;③在内容上,《泰始律》继续改革刑制,使刑罚制度相对宽缓减轻和文明化的方向发展。晋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部颁行全国的成文法典,并沿用三百余年;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律疏议》是受它直接影响而诞生的突出代表。《晋律》与《张杜律》。张斐和杜预等人对《晋律》所做的解释非常完备,统一了人们对律条的不同理解,而且弥补了律文内容上的缺陷,后来经朝廷批准,下诏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效力。后人将他们的注释与晋律文本合为一体,称之为《张杜律》。(三)北魏律《北魏律》的制颁——吸收汉晋立法成果,采诸家法典之长,“取精用宏”,修成《北魏律》20篇;有“官当”,制杖、鞭、徒、流、死五刑。(四)北齐律北朝时,武成帝和清三年修订完成《北齐律》,被誉为“法令明审,科条简要”。①在篇数上,讲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②在体例上,《北齐律》取《泰始律》中的《刑名》的“名”字和《法例》中的“例”字,合为《明例律》,相当于今天的刑法总则;③在内容上,《北齐律》总结并继承前代的经验和成果,加以改革创新,最终确立了以死、流、徒、杖、鞭为基础的五刑,成为新的封建五刑的基础,又将对封建国家危害最重的十种犯罪行为列为“重罪十条”,严加处罚,成为后世“十恶”的雏形。(五)麟趾格东魏孝静帝诏“群臣于麟趾阁议定新制”,名为《麟趾格》,有刑事单行法规性质,亦是独立法典。(六)大统式西魏太祖于大统年间制定,以“式”为名的法典是该朝主要法律形式。2013年,36、据《魏书•刑罚志》记载,北魏延昌三年,冀州阜城之民费羊皮为葬母而卖女为婢,按律当死。此案在朝野引起巨大争议,后经宣武帝权衡各方意见,做出最终裁决:“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关于此案判决所遵循的法律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亲属相犯,罪不至死B、为伸张孝道,可特赦罪责C、诏令与律条冲突时,须依律断案D、子女的人格从属尊长,不受法律保护2013年,37、首次明确区分律和令,从而解决了秦汉以来律令混杂问题的古代律典是A、晋律B、新律C、北齐律D、北魏律2011年,43、历史上最早以“式”为法律形式的法典是()A、封诊式B、贞观式C、大统式D、武德式2008年,41、南北朝时期,北朝东魏政权颁布的法典是()A、秦始皇B、大统式C、大业律D、麟趾格2007年,39、南北朝时期西魏政权制定的法典是()A、武德律B、麟趾格C、大业律D、大统式2007年,69、旧律(指汉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新律)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晋书•刑法志》上述文字材料记述了汉、魏时代法典体例发展演变的概况,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旧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2)“旧律”在篇目体例上存在什么问题?(3)“新律”在篇目体例上有哪些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汉魏之后,《晋律》和《唐律》在法典的篇目体例上又是如何演变的?考点二十七:刑事立法(一)“准五服以制罪”(2012单选第36题、2008年单选第40题)按照五种服制所体现出来的亲疏远近关系来定罪量刑的一种制度。所谓“五服”,指五种丧服,分别为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运用五种丧服所体现出来的亲疏远近关系来定罪量刑是指服制越近,以尊犯卑,处罚越轻,以卑犯尊,处罚越重;反之,服制越远,以尊犯卑,处罚相对变重,以卑犯尊,处罚相对减轻。2012年,36、下列法典中,首次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是()A、《开元律》B、《北魏律》C、《晋律》D、《贞观律》2008年,40、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A、更轻B、更重C、同等D、视情况而定(二)“官当”、“八议”入律北魏、南陈时确定某些官吏犯罪后允许用官职爵位抵罪并抵当徒罪。西晋无“官当”之名,北魏扩大“官当”制度适用对象的范围,首创以爵位抵罪并折当劳役刑的制度。南陈更为系统完善。官当制度一直沿用至宋,被元、明、清法律所摈弃。《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此后,“八议”成为各代刑律的重要内容。唐律中的名例律在五刑、十恶之后即规定了八议制度。(三)“重罪十条”(2012年单选第37题)《北齐律》将严重危害封建政权以及封建纲常礼教的十种犯罪,称为“重罪十条”。包括: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2012年,37、“重罪十条”罪名正式确立于()A.《北齐律》B.《北周律》C.《开皇律》D.《大业律》(四)封建制五刑的初步形成到南北朝后期,以死、流、徒、鞭、杖为主刑的新的刑罚体系初具雏形,隋朝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最终建立起新的封建五刑制。五刑确立,同时亦废除宫刑。汉文景刑制改革时宫刑作为减死之刑存在。魏晋和南朝都没有宫刑,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北齐后主天统五年,均下诏应处宫刑的改为收为官奴,宫刑作为一种刑罚正式被废除。考点二十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2010年单选第37题)三国时期基本上沿用汉制,中央由廷尉、御史、尚书三部分组成,廷尉是最高审判机关的长官,魏明帝采纳卫觊建议,首次在廷尉中增设律博士一人,负责教授法律,培养司法人员,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和官员,为西晋继承。2010年,37、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A、汉朝B、晋朝C、北齐D、北周考点二十九:《开皇律》(2011年、2007年单选第37题)1、隋文帝确定“取适于时,故有损益”的修律原则,由高颎(音迥)、裴政、郑译等主修,多采“后齐之制”,后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定律文五百条,十二卷,使《开皇律》成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封建大法。2、《开皇律》的主要成就(一)体例:十二篇,五百条,承北齐律“科条简要,法令明审”之特色。(二)内容:封建制五刑正式形成,改“重罪十条”为“十恶”(“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完善“八议”、“官当”、“听赎”制度(以官当徒升为以官当流),创“例减”之制。2011年,37、隋《开皇律》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历史蓝本是()A、北齐律B、北周律C、大业律D、陈律2007年,37、最早正式规定“十恶”制度的法典是()A、开皇律B、泰始律C、贞观律D、北齐律考点三十:唐代的立法(一)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二)主要法律形式(2012年多选、2008年单选)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2012年,62、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法律形式的有()A律B会C格D比2008年,42、在唐朝,皇帝针对“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临时颁发的各种敕令,经过编录之后成为“禁违止邪”的“永为法则”。这种法律形式是()A、律B、令C、格D、式(三)立法活动1.《武德律》(2010年单选)武德二年(619年)命刘文静、裴寂等在隋《开皇律》的基础上进行增删,制定“五十三条新格”。武德四年,又命裴寂萧瑀、崔善为等撰定律令,大致以《开皇律》为准,将五十三条新格入于新律,余无所改,并于武德七年(624年)颁行,是为《武德律》,共十二篇,五百条。2010年,36、唐律编簒的第一部律典是()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2.《贞观律》唐玄宗贞观年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修律完成并且颁布,史称《贞观律》,此律仍为12篇、500条,但在内容上对《武德律》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①增设了加役流,将其作为死刑的减刑,介于常流与死刑之间。②区分两种不同的反逆罪,缩小了缘坐处死的范围。③完善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和官当等一些主要的制度。与隋唐相比,《贞观律》变化很大,不仅大量减死刑、流刑,而且还化繁为简。3.《永徽律疏》(2010、2009单选,2009多选、2013年分析题)永徽元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大臣再次修律,翌年完成,称为《永徽律》。永徽三年唐高宗决定编纂《永徽律疏》,永徽四年《永徽律疏》完成,共30卷,元朝改称为《唐律疏议》保存至今。《永徽律疏》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它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2010年,32、唐律的篇目是()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2009年,36《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A、长孙无忌B、魏征C、陈群D、武则天2009年,60、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律》篇目的有()A、职制B、贼盗C、捕断D、户婚4.《开元律》唐玄宗命令李林甫等大臣刊定《开元律》12卷和《开元律疏》30卷,实为《永徽律疏》翻版。《武德律》是唐律的首创;《贞观律》是唐律的定本;《永徽律》及其《律疏》和《开元律》及其《律疏》的律文则是《贞观律》的翻版,其发展之处是增加了“律疏”。《贞观律》在唐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5.《唐六典》(2011年多选)《唐六典》是唐朝的一部行政法典,唐玄宗命令李林甫等人负责编纂,共有30卷,四十余个篇目,总结了以往行政立法的经验,结合唐朝的实际情况,系统的规定了唐朝行政法的内容。《唐六典》的职官分卷,以当时施行的令、式等条文按类排列,内容涉及到国家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等方面。2011年,63.下列关于《唐六典》的表述,正确的有()A.修订于唐太宗贞观年间B.系统规定了唐朝的官制C.采取“管领其属,事归于职”的修订方法D.效仿《周礼》,制理、教、礼、政、刑、事六典6.《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大中七年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格、敕、令、式,编成《大中刑律统类》十二卷,也称《刑法统类》。《统类》在法典的编纂上是一种新的形式,对于五代和宋代的立法技术有重大影响。(四)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2010年多选)1.唐律的特点⑴礼法结合。⑵首创“疏议”。⑶律条简要。⑷立法技术完善。2.唐律的影响。⑴对唐后中国的封建朝代立法的影响。⑵对当时东亚国家的影响。鉴于唐律在东亚国家的影响,世界文学界对唐律和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日本学者把唐律誉为“东方法制史枢轴”;美国学者韦格摩尔在他的《世界法系大全》中把中华法系与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同称为“世界五大法系”。2010年,60、历史上属于中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包括()A、朝鲜B、越南C、印度D、日本考点三十一: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2009单选第33、43题、2008单选第34题、2010、2011、2013年分析题第69题)1.十恶重惩原则2.贵族、官僚减免刑罚(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官、除名等制齐备)3.刑事责任年龄及老幼废疾减免刑罚原则4.官吏犯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原则5.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区分首犯、从犯,从犯减一等处刑6.同居相隐不为罪或同居有罪相为隐原则7.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继承并完备)8.数罪并罚原则:“重罪吸收轻罪”9.更犯加重处罚10.区分故意与过失11.协调法律条文矛盾原则: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各依本条12.类推的原则。《名例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13.化外人相犯。《名例律》:“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相当于现代国际私法中的“准据法”,可称为历史上最早的国际私法原则。2013年,69、《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1)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3)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4)如何评价唐律的这一规定。2011年,69、《唐律疏议•断狱》“官司出入人罪”条:“诸官司入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入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1)何为“入罪”?何为“出罪”?(2)唐律关于司法官员“出入人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3)如何评价唐律的该条规定?2010年,69、《唐律疏议﹒名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举轻以明重。论述中国法制知识的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唐律条文体现了唐朝法律的何种适用原则?2、试结合引用材料,具体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适用上述原则?3、唐律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和作用?2009年,33、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A、唐律B、原告所属国法律C、被告所属国法律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2009年,43、按照唐律中有关“共犯罪“的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的一般处罚标准是()A、与首犯同等处罚B、减首犯一等处罚C、减首犯二等处罚D、减首犯三等处罚2008年,34、《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A、合并论罪从重B、累犯加重C、共同犯罪加重D、盗罪类推(二)五刑制度:笞、杖、徒、流、死,封建制刑罚中的核心。(2007年多选)2007年,60.唐律中规定的附加劳役一年的流刑有()。A、流一千里B、流一千五百里C、流二千五百里D、流三千里考点三十二:唐代的主要罪名(2013、2011、2008年单选,2008年多选)1.危害国家罪。保护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专制政权,严厉镇压谋反、谋大逆、谋叛。谋反即“谋危社稷”,一是谋反者“其事未行,即同真反”;二是谋反虽无实际后果,本犯也处极刑;三是明知某人实无谋反的意图,又查不出有谋反的行动表示,只不过“妄为狂悖之语”,仍属谋反。2.侵犯人身安全罪。杀人罪之“六杀”:谋杀、故杀、斗杀、戏杀、误杀、过失杀。伤害罪之“保辜”制度,即“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三十日,折跌支体及破骨者五十日”,在限定时间内受伤者死亡的,伤人者承担杀人的责任,限外死去或限内以他故死亡的,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责任。3.侵犯财产的强盗、窃盗罪。4.官吏职务犯罪。六赃: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5.“不应得为”罪。2013年,38、依照唐律的规定,因“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是()A、误杀B、过失杀C、斗杀D、戏杀2011年,38、《唐律·斗讼》中的“六杀”除了谋杀、误杀、故杀、过失杀以外,还包括()A.斗杀和戏杀B.贼杀和戏杀C.斗杀和情杀D.奸杀和劫杀2008年,39、依照唐宋时期法律的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A.谋大逆B.恶逆C.不孝D.不睦2008年,62、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油是的犯罪包括()。A.私习天文B.强盗C.谋杀D.损坏官印文书考点三十三:唐代的民事立法(2012年单选、2008年分析题)(一)民事行为能力。权利能力:官民、良贱异制。官、民法律地位悬殊,良、贱之间更截然不同。贱民不具有独立民事主体身份,甚至不具备独立人格,只被当作特殊财产。行为能力:男女“始生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二)所有权。严格保护根据均田制取得的土地私有权。(三)契约。强调契约订立的前提是“两情和同”。(四)婚姻家庭与继承1.结婚程序。确立婚书制度,实行“以聘财为信”的送财礼制度,还要经过六礼。2.婚姻的限制。良贱不婚,同姓不婚,不得娶逃亡妇女,非同姓有血缘关系的尊卑亲属不婚,监临官不得娶所监临者之女。但允许寡妇自愿再婚。3.婚姻的解除。有强制和协议两种。强制离婚分为官府强制(包括违法婚姻;出现一方杀伤对方直系或旁系尊亲属的“义绝”行为,不离者处徒刑一年)和丈夫强制(“七出三不去”。补充规定:年龄五十以上仍无子,才可出;有恶疾与奸罪即使有三不去仍可休;妻无七出而休者,夫徒一年半;妻有三不去而休者,夫杖一百)。和离即协议自愿离婚,“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4.财产继承。出嫁女无继承权,未出嫁者有,但数额相对减少;户绝之家,出嫁女享有继承权。2012年,38、下列关于唐朝继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女子不享有财产继承权B.只有法定继承,不承认遗嘱的效力C.无论宗祧继承还是财产继承,皆采用嫡长子D.财产继承沿袭两汉以来的“褚子均分”原则2008年,69、唐《户令》:“诸应分田宅者,及财物,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其未娶妻者,别与聘财。姑姊妹在室者,减聘财之半。寡妻妾无男者,承夫分。”唐《丧葬令》:“诸身丧户绝者,所有部曲、客女、奴婢、店宅、资财,并令近亲转易货卖,将营葬事及量营功德之外,余财并与女。”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1)依照唐《户令》的规定,财产继承如何进行?(2)何为“户绝”?户绝之家的财产如何继承?(3)试结合上述引文的相关内容,总结唐朝继承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考点三十四:唐代的官职法(2007年单选)科举制度。考课。由吏部考功司负责,分为岁课和定课。致仕。七十岁,但身体尚好、精力未衰者可继任,未满七十而已老衰者可提前致仕。五品以上官致仕由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官致仕由本人申请,报吏部备案即可。2007年,36、唐朝《选举令》规定:“诸职事官,年七十以上,听致仕。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这里“致仕”是指()。A、入仕做官B、年老退休C、居丧告假D、授予荣誉考点三十五:唐代的司法制度(一)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2007年单选)1.大理寺。大理寺是唐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它负责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2.刑部。刑部是唐朝的中央审判复核机关,它负责复核大理寺及州、县必须上报的徒刑以上案件。3.御史台。唐朝的中央监察机关,它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以御史大夫为长官,以御史中丞二人为辅佐,内设台院、殿院、察院。2007年,33.唐朝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御史台(二)“三司推事”唐朝已有“三司推事”、“三司使”两种制度。遇有大案、疑案,通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长官一起会同审理,,即“三司推事”;碰到较次的案件或各地发生的案件,又不便解送京师的,则派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下属官员前去审理,即“三司使”制度。(三)告诉的限制除十恶外,一般犯罪卑幼不得告尊长,奴婢不得告主人;在押囚犯及年八十以上、十以下,笃疾者,不得控告他人犯罪;不得诬告人罪。(四)回避制度又称换推制。为了防止司法官因亲属或仇嫌关系而故意出入人罪,《唐六典》规定了法官回避制度:“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五)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死刑须经过三复奏程序,贞观时京改为五复奏。“如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六)法官责任制度1.审判责任。严禁出入人罪。出人罪:该判不判、重罪轻判。入人罪:无罪判刑,轻罪重判。否则反坐其官。2.执行责任。“决笞者,腿、臀分受。决杖者,背、腿、臀分受。须数等。拷讯者亦同。”刑具杖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不能拷讯,未得口供的,采“众证定罪”之法,即“三人以上,明证其事,始合定罪”,“三人证实,三人证虚”,为疑狱,不能定罪。3.监管责任。内容涉及罪犯所带的刑具、官府应给的衣粮、病后应给的医药等方面,司法官有违会受到惩罚。考点三十六:宋代的立法(一)《宋刑统》(2009、2007年单选)宋代开国以来第一步法典,也是宋代最基本的一部法典,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部刻版印的法典,宋代史籍中称“律”的多指《宋刑统》,“刑统”体例仿自于唐宣宗时期的《大中刑律统类》与五代时期后周的《显德刑统》,共12篇。《宋刑统》的体例相较于唐律的变化之处:1.删除《唐律疏议》每篇篇首的篇名沿革史。2.其体例变化:一是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二是篇下设门,十二篇共分二百一十三门。三是设立“起请条”,以“臣等参详”的形式附在律文之后。四是首创综合性法规之门。3.增设“折杖法”的规定,即以杖刑代替流、徒、杖、笞之刑,以体现恤刑原则。4.对官吏犯赃罪的处罚比《唐律疏议》明显减轻,对盗罪的处罚则加重。5.增加民事、商事方面的立法。2009年,3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A、《开皇律》B、《大明律》C、《宋刑统》D、《开元律》2007年,35.《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的篇目数是()A.6篇B.7篇C.12篇D.18篇(二)编敕编敕是宋代最为重要的立法活动,也是宋代法律变化的集中体现、所谓“敕”,是皇帝在特定时间里对特定人或事临时发布的命令,通常谓之“散敕”。散敕编修成为编敕,并取代《刑统》成为宋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神宗时设立“编敕所”之特点:依照律的体例分类,独立于《宋刑统》之外;敕达到足以破律代律的地位;主要是关于犯罪与刑罚方面的规定。(三)编例宋代的“例”,按期调整对象可分为断例和事例,按其创制方式有判案之断例、特旨理为贯例、指挥自是成例。(四)条法事类(2007年单选)条法事类是以公事性质为标准,把统编的敕令格式分门编纂的法规大全。最早的条法事类是孝宗时期的《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残篇保存至今。2007年,41.《庆元条法事类》编制于()A.唐朝B.宋朝C.五代D.元朝考点三十七:宋代的刑事立法(一)刑罚制度(2010年单选)1.折杖法。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可折换为臀杖和脊杖。但对反逆、强盗等重罪不适用。2.刺配。对罪犯杖脊、刺面、流配、徒役并用,是对罪行严重的流刑罪犯的处罚。是黥刑的复活,对后世刑罚制度影响极坏。是一种倒退。3.凌迟。始于五代时的西辽。宋朝在仁宗年间开始使用凌迟,以后凌迟被引入编敕,上升为带有普遍性与经常性的刑罚,成为法定刑。至南宋宁宗制《庆元条法事类》时,凌迟成为与绞、斩并行的生命刑,且为第一等生命刑。这种通过延长受刑人遭受痛苦时间的酷刑沿用至元、明、清三代。2010年,33、宋朝“既杖其脊,又配其人,且刺其面,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的刑罚是()A、刺配B、发遣C、充军D、流刑(二)重法地法(2009年单选)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京畿诸县奉命将有关盗贼的敕令汇编起来,立为“窝藏重法”。该法确立了开封等地为重法地。宋神宗统治时期,又立“贼盗重法”,扩大重法地。凡于重法地为贼盗或窝藏贼盗,均加重惩处。2009年,32、颁布《重法地法》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考点三十八:宋代民事立法(一)不动产买卖契约(2012单选,2010年多选)其要件有四:先问亲邻,数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2012年,39.宋代把末缴纳契税未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A.红契B.白契C.质剂D.傅别2010年,63、宋朝法律中规定的不动产典卖契约的成立要件包括()A、先问宗邻B、输钱印契C、过割赋税D、民主离业(二)典卖契约宋代典卖又称“活卖”,即通过让渡物的使用权收取部分利益而保留回赎权的一种交易方式。因典卖田宅者多为贫困之人,他们过期无力回赎时,就使得有钱人以低廉的代价获得田宅的所有权,而使自己蒙受损失。宋代买卖契约分为绝卖和活卖与赊卖三种。绝卖为一般买卖。活卖为附条件的买卖,当所附条件完成,买卖才算最终成立。赊卖是采取类似商业信用或预付方式,而后收取出卖物的价金。这些重要的交易活动,都须订立书面契约、取得官府承认,才能视为合法有效。(三)财产继承(2013年多选)宋代法律在继承关系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受部分继承财产权;同时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至南宋又规定了绝户财产继承的办法。绝户指家无男子承继。绝户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均享有继承权,但只有在室女的(未嫁女),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只有出嫁女(已婚女)的,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另外的1/3收为官府所有。2013年,60.根据宋朝的法律规定,能够继承家庭财产的人包括()A.庶子B.命继子C.在室女D.出嫁女考点三十九:宋代的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2008年多选)1.官吏选拔:宋代科举制较唐代更规范,三年一试已成定制,考生资格限制大大放宽。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成为法定制度。宋代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试原则。“糊名考校”和“试卷誊录”之法。2.职官考课:官员任满一年为一考,三考为一任、官员每年的劳绩过失,要经过勘验,由吏部复查后决定迁转寄禄官阶。2008年,61.宋朝为防范科举考试舞弊而采取的制度有()A.誉录试卷法B.糊名考校法C.考官司回避制D.九品中正制考点四十:宋代的司法制度(一)中央司法机关中央沿用隋唐制度,设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宋初,刑部主管复查全国大辟议决公案,以及官员犯罪除免、经赦、叙用、定夺、昭雪等事。太宗淳化二年(991)为防止大理寺及刑部官吏舞弊,设立审刑院,以朝官一人或二人知院事,设详议官六员。神宗元丰改制后,审刑院撤销,刑部的职权才得以完全恢复。御史台是宋代中央最高检察机构。登闻鼓院:简称鼓院,隶属于谏院,有判院二人,以带职朝官或卿监担任。凡论诉本处不公,理雪冤滥,论诉在京官员等均应到鼓院进状。登闻检院:简称检院,亦隶属谏院,设判院官一人,以带职郎官以上至两省官担任。凡投诉“未经鼓院者,检院不得收接”。京畿司法机关。北宋开封府与南宋临安府不仅是京畿地区的行政机构,也是其司法机构,均设知府为行政和司法长官。(二)鞫谳分司制(2012年单选)鞫谳分司制即审与判分离,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的诉讼审判制度。负责审问的机关为“狱司”或“鞫司”,负责判决的机关为“法司”或“谳司”。宋朝从州到大理寺都实行鞫谳分司制。在这种制度下,检法断刑的官员无权过问审判事务,负责审判的官员也无权检法断刑,两司独立活动,不得互通信息。2012年,40.宋朝曾实行的“审”与“判”分离的制度称为A.翻异别推B.鞫谳分司C.三司推事D.九卿会审(三)翻异别推制(2013年单选)又称翻异别勘制,别勘,又称“别推”、“别鞫”、“移推”。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改换审判机构或审判官重新审理的制度,有“差官别推”和“移司别推”两种方式。2013年,39.为防止冤错案件,宋朝规定在犯人翻供且所翻情节关系重大时,案件改由另一司法机关重新审理。该制度是A、翻异别推B、鞠谳分司C、三司推事D、履冤理雪考点四十一:元代的刑事立法(2009、2007年单选)(一)蒙汉异法蒙汉异法是元代定罪量刑的一个重要原则。元代法律規定,窃盗罪犯要刺字,但蒙古人犯有此类罪行却不在“刺字之条”。(二)刑罚制度的变化十一等笞杖刑,保留蒙古族旧的刑罚制度,笞、杖刑以7为尾数。死刑分为斩和凌迟两种。折杖法。刺字。2009年,44、元朝法定的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A、八岁以下B、十岁以下C、十二岁以下D、十四岁以下2007年,42.最早在法律上规定“诸强奸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女不坐”的是()。A.宋刑统B.大明律C.元朝法律D.大清律例考点四十二:元代的民事立法(2010、2007年单选)(一)烧埋银。事主向杀人罪的罪犯家属征收“烧埋银”作为损害赔偿。(二)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元代的婚姻制度以“保存蒙制,蒙汉杂揉”为原则。有婚书制度和收继婚制度。2010年,41、规定“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本俗法”的朝代()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2007年,45.再嫁妇女不得带走从娘家获得的财产。法律首次明文作此规定的朝代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考点四十三:元代的司法制度(2013年单选)中央司法机关有三:(一)大宗正府。专门负责审理蒙古、色目人和宗室的案件,不受御史台监察,是蒙古王公贵族垄断的审判机构。(二)刑部。掌管全国“刑名法律之政令”及冤、假、错案的复审和死刑的复核、录囚。(三)宣政院。主持全国的宗教管理和宗教审判的最高机关,掌管僧人僧官的刑民案件,掌管由帝师担任。以上三者不相统摄,均不受御史台监督。2013年,40.元朝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普通司法机关无权管辖,须由专门机构审理裁决。该专门机构是A、理藩院B、大理寺C、宣政院D、大宗正府考点四十四:明代的立法(2007年单选、2012年分析,2013年多选)(一)立法指导思想:1.“刑乱国用重典”(“重点治吏”和“重典治民”),2.“明刑弼教”:①明太祖设立“大诰”、“教民榜文”等法令文告形式的法律,尤其强调法制宣传和普及性,下令各地设专人定期讲读“大诰”内容。朱元璋的这种结合立法与法制宣传的思想及实践,既有助于教化百姓,又对稳定明朝社会秩序发挥了作用;②设置“申明亭”,推举本地德高望重之人,在申明亭主持调节民间轻微纠纷;③“乡饮酒礼”在民间大为推行。(二)《大明律》与“六部分篇”的体例1.体例结构上,《大明律》以名例和朝廷六部命名,并结合传统的以事项分类的编制体例,门类划分较细,便于检索;2.律典文字浅显,通俗易懂;3.律首附有《服制图》、《五刑图》、《六赃图》等图表,有较强实用性。反映明初统治者注重立法与言语修律。(三)《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大诰之名源于《尚书·大诰》,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汇编,再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著为条目,大诰天下”。《大诰》是一部以惩治官吏犯罪和豪强犯罪为主要内容的特别法。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四编。《大诰》主要由典型案例、新制订的特别法和明太祖对臣民的训诫三个部分组成。(四)《问刑条例》明代仍然沿袭唐宋以来以例断案的传统。明代的例又称条例,即包括作为判案依据的判例,也包括经过编纂而成的事例。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制定《问刑条例》297条,并规定通行天下,永为常法。此后,条例成了与律并行的永久性法规。著名的《大明律集解附例》就是这种编纂体例的一个代表。(五)《大明会典》明会典的体例仿自《唐六典》和《元典章》,是关于国家机关诸司之职掌,典章制度之总汇的纲领性文件。武宗、世宗、神宗三朝编有《正德会典》、《嘉靖续纂会典》和《万历会典》。全书以官职分卷,按部门汇编有关的法规、政令、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就会典的内容、性质与作用来看,属于规范国家机构运行的行政法典。2013年,61.下列选项中,以六部官制作为分篇体例的国家律典有A.《宋刑统》B.《大明律》C.《大清律例》D.《大清现行刑律》2012年,69.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教明律为重。盗贼及有关币帛钱粮等事,明律则教唐律为重。——(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祭祀》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薛允升的上述观点?(2)为什么明律较唐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007年,38.“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此规定针对的中国古代法律是()。A.唐律B.大明律C.大诰D.大清律例考点四十五:明代的刑事立法(2013年单选)(一)奸党罪。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时新增加的政治性罪名,目的是打击臣下“朋比结党”的行为,消除对皇权的威胁。(二)充军。充军是明代广泛使用的一种刑罚。充军是强迫罪犯到外地充当军户的刑罚。充军开始不分里程、等次,明代后期逐渐规范。按路途远近及地域,充军分为附近、边卫、极边、烟瘴、沿海、口外等几种;按性质,充军又分终身和永远两种,终身者及身而止,永远者本人死后,其子孙还要承袭军籍,世代为军。(三)廷杖。廷杖是指皇帝旨意在朝廷上对官员进行杖责的法外刑罚。明朝自朱元璋始,几乎每一朝皇帝都曾对大臣施行廷杖。一般程序是由皇帝发出“驾帖”,内有责打大臣名单及责打数目,刑部给事中签押登记,然后由锦衣卫行刑,司礼监监刑。(四)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和特点1.引律比附。2.“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加重处罚重罪。3.实行刑罚的从新主义原则。4.化外人相犯采取属地主义的原则。2013年,41.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A、内乱B、左官C、奸党D、谋大逆考点四十六:明代的民事立法(2010年单选)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变化。明代时期,禁止通婚的亲属范围比唐宋时期有所扩大,对婚姻家庭规定更严,对官吏娶妻妾作了限制。严格维护家长的权威,如主婚权、送惩权。明代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局限于直系卑亲属,继承份额“嫡庶无别,诸子均分”。明代法律完全排除了兄弟姐妹及其他亲属继承遗产的可能性,这说明明代的私有财产观念已经相当发达。2010年,45、下列关于明朝婚姻家庭继承法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婚权属于祖父母、父母,嫁娶违律的,独坐主婚者B、七出乃是丈夫休妻的理由,义绝不再成为婚姻解除的条件C、婚姻缔结须有婚书和聘礼,同姓、同宗无服亲及良贼不得为婚D、继承采取“嫡庶无别,诸子均分“的原则,承认奸生子的继承权考点四十七:明代的行政立法(一)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2011年单选)中央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内阁制;废除中书省,设三司,加强皇权。明代地方行政机关分为省、府、县三级。2011年,40.中国历史上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A.元世祖B.明太祖C.明成祖D.清世祖(二)官员选任制度明代中央设立的最高学府叫国子监,其生源有二,一是地方保送的庶民纳粟入监的“民生”;二是官僚勋臣的子弟或日本、琉球、邏罗诸国派遣的留学生,称为“监生”;还有云南、四川各土司派遣的少数民族学生。各府、州、县皆立学校,参加府、州、县试考中者为生员,俗称秀才。定期乡试、会试、殿试,八股取士。明代官员职前培训的方式有三种,即观政进士、监生历事和庶吉士制度。确立异地任官制。明代的管理考核分为“考满”、“考察”两种。考察分为“京察”、“大计”两种。(三)监察制度洪武十五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行政监督机关,此外,还设有独立行使监察权的“六科”,每科置都给事中一人。考点四十八:明代的司法制度(2008年多选)(一)中央司法机关:明朝中央司法机构号为“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受天下刑名,督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厂卫“卫”指锦衣卫,由皇帝的护卫亲军发展而来。“厂”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是太监特务机构。厂卫之制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干预正常的司法权力,所拥有的司法特权主要包括侦查缉捕权,监督审判权(锦衣卫可派员参与三法司录囚和承天门外的会审,对未直接参与的审判,东厂也可派人前往“听记”监督,然后直达御听),法外用刑权。(三)申明亭。以调解为主的地方司法机关。(四)会审制度1.三司会审。三司会审是由刑部、大理司和都察院联合审判。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均有三法司审理,最后报皇帝裁决。2.九卿会审。九卿会审由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大理司的大理司卿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共同审理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判决后囚犯仍翻供不服重大疑难案件,亦称“圆审”,又叫“廷鞫”。3.朝审。英宗天顺三年(1459)创制。每年霜降之后,由吏部尚书主持,三法司会同公、侯、伯、驸马、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五军都督等众多官员,在承天门外会审在押待秋后处决的死囚。4.大审。大审是由皇帝定期派出官员审录在押囚犯的制度,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定制,由司礼监(宦官二十四衙之首)太监会同三法司官员,在大理寺会审京城在押囚犯中累诉冤枉或死罪可疑可矜的待决囚犯。自此,“九卿抑于内官之下”。5.热审。热审是在暑期来临前对在押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京城在押囚犯由司礼监太监、锦衣卫官员会同三法司堂官进行审理,徒流罪减等发落,笞杖罪即时行刑,刑毕释放;疑案奏请皇帝裁决。2008年,60.明朝的会审形式包括()。A.圆审B.大审C.朝审D.热审考点四十九:清代的立法(一)《大清律例》(2013年多选)乾隆五年(1740),清朝颁布第三部法典《大清律例》,改以律条为门,共436门;取消了雍正律的钦定例、增例、原例的区别,全部条例分门别类按年代顺序排列于律文之后,共计1049条。篇目仍依明律,分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大清律例》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法典。2013年,61.下列选项中,以六部官制作为分篇体例的国家律典有A.《宋刑统》B.《大明律》C.《大清律例》D.《大清现行刑律》(二)《大清会典》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合称“五朝会典”,统称《大清会典》。自《乾隆会典》开始,其编纂一直遵循“以典为纲,以则例为目”的原则,“会典”所载,一般为国家基本体制,具体的变更于增修“则例”中完成。(三)则例(2008年单选)清代的则例是指某一政府部门或有关某项政务的单行法规汇编。则例为数众多,几乎每一中央政府部门都编有则例,作为本部门的行政活动规范。2008年,38.将“则例”作为国家一种重要法律形式的朝代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四)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清代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超越此前任何一个王朝,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理藩院则例》和《回疆则例》。考点五十:清代的刑事立法(一)发遣(★★★★)(2013、2007年单选)发遣刑将罪犯发配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员当差为奴的刑罚,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为清代所独创。2013年,42.清朝光绪年间,某官员甲因犯罪而被发配新疆,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甲被判处的刑罚是A、发遣B、刺配C、充军D、流刑2007年,40.清朝创立的刑罚是()。A.发遣B.充军C.加役流D.刺配(二)死刑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IT技术服务外包合同2篇
- 双方合作开发2024年度养老社区项目合同3篇
- 2024医疗器械区域代理合同书范本
- 2024年度快递公司合作合同总览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含剧本创作与成片交付)3篇
- 2024年定制化保安派遣服务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城市供水系统扩建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4年度技术咨询合同:某咨询公司为某企业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2篇
- 2024年夫妻双方协商离婚详细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国际教育园区贷款合同
- 理论联系实际请阐述我们推进新时代的全面改革开放应坚持哪些方法论?参考答案四
- 全新奶茶店加盟合同20242篇
- DMP后台操作手册
- 《建设工程投标实务》课件
- 2024年生产部年度工作计划(3篇)
- 等级保护考试试题集
- 学校节水合同范例
- 《安全知识教育》课件
- 科幻小说阅读(原卷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
- 220KV电力线路检修与维护方案
- 202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