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视角下三国时期成语翻译的分析_第1页
拓扑视角下三国时期成语翻译的分析_第2页
拓扑视角下三国时期成语翻译的分析_第3页
拓扑视角下三国时期成语翻译的分析_第4页
拓扑视角下三国时期成语翻译的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拓扑视角下三国时期成语翻译的分析南京林业大学徐克摘要:从“文化拓扑”的角度看,翻译过程尤其是成语翻译的翻译过程实质上是具有拓扑性质的动态变形过程,即从原文到译文的弹性变形和表达过程中,存在着能够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基本意义的“恒量”和“变量”。成语翻译的拓扑变换中译者在分析原文“恒量”与“变量”的基础上通过“拓扑等价”动态变换主体将原文转换翻译成其他不同的语言文字,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能够理解以另一种文化为基础的成语含义。本文意图探究拓扑理论在成语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实践,使人们更多关注成语翻译相关研究,并通过以三国时期成语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印证拓扑理论在翻译中的可行性。关键词文化拓扑;拓扑性;翻译;成语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topology",thetranslationprocess,especiallythetranslationofidioms,isessentiallyadynamicdeformationprocesswithtopologicalnature,thatis,intheprocessofelasticdeformationandexpressionfromtheoriginaltexttothetargetlanguage,thereare"constants"and"variables"thatcanmakethetargetlanguagereadersunderstandthebasicmeaningoftheoriginaltext.Basedontheanalysisof"constant"and"variable"intheoriginaltext,thispaperuses"topologicalequivalence"todynamicallytransformtheembryonicmindtotranslatedifferentlanguages,sothatpeoplein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canunderstandthemeaningofidiomsbasedonanotherculture.ThispaperintendstoexplorethespecificpracticeoftopologytheoryinC-Etranslation,sothatpeoplepaymoreattentiontoidiomtranslationrelatedresearch,andfurtherverifythefeasibilityoftopologytheoryintranslation.Keywords:culturaltopology;topology;translation;idiom.引言习语在汉语中数量丰富,含义深远,形式简练且多样。成语属于习语的一种,世人皆说,成之于语,故为成语。三国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成语爆炸式发展的时期,期间产生成语的也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国古老而闻名的文化思想相继传入西方,(参见周淑莉,2018)成语作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使在文化交流不断扩大的今天,寻找一种合理的翻译方式连通中外文化,使成语既能体现中国文化丰富内涵且避免出现中式英语(参见杨喜刚,2020),又能使外国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含义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中外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成语所表达的意义也多种多样,但是将拓扑理论应用于汉英成语翻译时可以发现其间是有联通的,这个联通便可作为“定量”,进行不同文化符号间的拓扑转换翻译。.成语翻译的传统研究20世纪以来,翻译经历了从语言学到文化、系统论、目的论等多种视角的转向,日益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参见吕公礼&宫英瑞,2013)翻译作为语言学的分支,一直以来其本体界定与建构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翻译的研究常是以实践为主题的技巧探究和总结,这种对于翻译规律的简单总结,只是一种“前科学意义上的经验之谈”(参见吕公礼&宫英瑞,2013)o由于缺少系统、权威的指导思想且并未有明确界定的翻译学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寻求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开展成语的翻译工作。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维米尔(HansJ.Vermeer)将目的(skopos)一词引入翻译理论,表示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允许译者将同一译文译成不同的译文(参见李文鹏,2018)。由翻译目的来决定翻译样式可以对中英文互译中的归化、异化和各种形式之辩都能做出较好解释。但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存在诸如翻译目的被压缩、译文简单化、源文的权威遭损害等缺陷,目的论的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尤金•阿尔伯特•奈达(参见Nida,1993)提出“功能对等”原则的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的对等”有“高层次对等”和“低层次对等”两个概念,其中“高层次对等”指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和文化上高度对等,从而使目的语读者可以产生和原文读者相似的反应,而“低层次对等”则是指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或体会到原文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但是“翻译对等”中的“高层次对等”是很难达到的,特别是文本本身存在极高的审美价值,或者翻译前后的两种语言和背景文化差异过大,”高层次对等”则更难达到。而在拓扑翻译中,原文在拓扑变换的过程中保留了“恒量”,模糊了“对等翻译”过程中存在束缚,通过对“恒量”的保留使译文经过拓扑变换依然具备原文的核心特征。拓扑变换中“恒量”与“变量”概念为翻译指明了方向,在保留“恒量”的基础上又确保合理“变量”具有的灵活性,这种整体的、抽象的且保留原文核心特征的拓扑变换较好的解决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疑问与争议,所以拓扑在翻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之前翻译理论很难解的、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载体方面的互译。.拓扑视角下的成语1翻译的拓扑性质拓扑学最初是用来研究客观世界中各种几何图形或空间在连续变形后还能保持不变性的一个学科(参见张雪梅&刘宇红,2018)o拓扑学可以用于提炼和概括物体的内在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特征之间的关联性,而忽略其具体形式,因此拓扑学已经崛起,就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的研究(参见丁旭辉,2010)o斯坦纳(GeorgeSteiner)首先把拓扑学引入文化及翻译研究,他认为文化传承是具有拓扑性质的变形。在文化的多种表达形式下存在着“恒量”与“变量”,“恒量”是指原文在翻译过程的核心部分,必须保留或者准确传达,“变量”即翻译中除了必须保留的的恒量外,其他可变得要素。翻译中“恒量”的不变性体现了翻译的拓扑性质,所以翻译具有“拓扑等价”的特征。批注[81]:这一部分稍微精简一些.批注[81]:这一部分稍微精简一些拓扑学(Topology)是数学的的一个分支,最初研究的是客观世界中各种几何图形或空间在经过连续变形后还能保持其不变性的一个学科,这种变化中的不变性被称为“拓扑性”。由于具有共同的拓扑性,许多看似很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或物理空间实际是拓扑上的等效图形,在经过变形运动后仍然保持基本特征不变。从这种角度来看,翻译就是一种公式化的扩展。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释义、改动、变化、删减等“转化”、“变形”处理,对原文进行了一系列表层转换之后得出译文,读者仍然能够理解原文的基本意义,这就说明译者在的转换过程中对原文的一些基本要素,即“恒量”得到了保留和传达,存在某种“不变性”的特征。“恒量”的存在是其实是由文化传承的拓扑性质决定的,实际上这一性质也就是可译性的依据。成语的蕴涵丰富且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所以我们在翻译成语的时候要格外注重其原文中蕴含的深刻意义,这种隐含与字面之中的意义就是成语在被翻译过程中必须保留以及传达的最核心部分,也就是我们对成语进行拓扑翻译变换时需要保留的“恒量”。在翻译中除了必须被保留和传达的“恒量”以外,其他可变的因素,即变量。语言的翻译转换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可变的要素很多,包括如语言文字的结构特征、语法、句子的形式结构、文体特征、语言风格、语感等的语言因素;不仅如此还要考虑非语言因素,如语言所想表达的情感、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表情、语言的文化特征、不同民族间的民族心理特征、历史发展特征、以及自然地域特征等。上述种种因素都有可能无法完全对等地在语言交际转换中的到置换,因此都可以称作“变量”。.拓扑理论在三国时期成语翻译中的应用上文我们论述了成语语的拓扑相关性,证明了拓扑视角下成语的翻译具有可行性,拓扑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也为成语的翻译其指明一条有效途经。下面便结合三国时期的成语进行翻译与说明。拓扑理论指导下成语翻译的重要性“七步成诗”是三国时期产生的成语,比喻人才思敏捷、知识渊博,其出处为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背景为:曹丕继位后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于是夺了三弟曹彰的兵权。此时就剩下四弟曹植,曹丕深恨之。便命令曹植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七步成诗”内涵丰富、背景复杂,蕴含的要素众多想全部体现在译文本中是不可能的,在翻译中只能传达最主要的信息,除此之外的其他要素都有可能无法完全对等地在语言交际转换中的到置换,因此都可以称作“变量”。我们在翻译“七步成诗”这个成语时最重要的是抓住拓扑视角,保留其“形容人 批注[82]:抓住拓扑视角,保留其才思敏捷、知识渊博”的“恒量”,而剩下的如“语言文字结构”、“出处”、“背景”均可以视为“变量”。2拓扑理论指导下成语翻译中恒量的选择例如:三顾茅庐译文一:tocallonsb.repeatedly译文二:makethreecallsatthethatchedcottage译文三:repeatedlytoinvitesb.totakeuparesponsiblepost“三顾茅庐”是典型的的三国时期成语,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个成语现在一般指一再诚心地邀请。若以“目的论”为指导进行翻译(译文一)翻译表达的意思明确就是“一再的邀请”,但是文化背景的缺失使译文失去了文化元素,没有使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若以“翻译对等理论”为指导(译文二)则仅仅表达出了拜访了三次草庐,而并没有体现出“诚心的邀请”,成语意义的表达出现了缺失,译文三则是试验性的用拓扑理论为指导横跨两种不同的区域文化来进行的语际的翻译转换。拓扑变换中的“恒量”与“变量”是相对的,需要结合成语自身意义与双方文化背景而选择的。在“三顾茅庐”中“恒量”为“一再诚心的邀请”,成语的背景中刘备希望诸葛亮可以帮助自己打天下,也可以说是需要担任重要职位,译文三的翻译在保证目的语读者在可一理解原文所表达意义的基础上对成语的文化背景进行适量的阐释,对于翻译的思考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参见祝一舒,2020)有利于对目的语读者对字词间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对比研究。3拓扑理论指导下成语翻译中变量的筛选例如:乐不思蜀译文一:havemuchenjoymentandforgettogobackhome译文二:abandononeselftopleasures译文三:indulgeinpleasureandforgethomeandduty“乐不思蜀”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三种不同的译文均表达除了“沉溺享乐”这一中心意义,抓住了成语翻译中的“恒量”,译文保证了成语原意的准确传达,但三种译文在“变量”的筛选上存在差异,译文所表达的含义也略微有所不同,译文一更表达了一种乐而忘返,译文二则突出了享乐,两种译文中成语本身形容人“忘本”的贬义均没有得到较好的表达,而译文三既强调来了沉溺享乐,也表达出了忘记自己的故乡和责任.相比前两种译文更富深意C所以对成语翻译中变量的准确的筛选可以丰富译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结论雅克布森认为:翻译不只是语际的转换,符际翻译更是不可规避的(参见Gentzler,2001:Do在中国传统文化翻译工作中,翻译研究不仅要基于原文所传达的意义,更要关注传统文化本身,寻求原文最核心也必须保留的部分作为“恒量”、次要的可变元素为“变量”,进行翻译转换,从这个翻译思路上来讲,拓扑理论运用于翻译方向上是十分新颖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传统文化尤其成语的翻译对译者本身的文化功底及知识储备要求较高,要求译者要在充分了解成语所表达的意义和背景文化之后,权衡轻重并明确拓扑翻译变换中“恒量”、“变量”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工作。试验性的将拓扑理论运用在在成语翻译中不仅是拓扑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的新实践尝试,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翻译思路与尝试方向。参考文献Nida,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116—118.;Gentzler,E.ContemporaryTranslationTheories.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3]周淑莉.中国茶叶贸易中茶文化对英国文化影响——以英剧《神探夏洛克》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3):196-198.[4]张雪梅&刘宇红.“低凸显假设”视域下别解字谜的拓扑认知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0-115.;[5]丁旭辉.从拓扑学视角审视翻译中的“对等”[J].甘肃社会科学,2010(06):109-111.[6]张雪梅,刘宇红.“语义三角”的认知拓扑性探析[J].外语学刊,2019(02):8-14.[7]张雪梅等.认知拓扑学视域下象形体字谜的解构分析[J].英语广场,2019(12):63-64.[8]张雪梅,刘宇红.认知拓扑视域下谜语的界定与分类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30-140.[9]吕公礼詹英瑞.语言的拓扑变换性与翻译理论的本体建构[J].东方论坛,2013(04):61-68.[10]李文鹏.目的论视角下《三国演义》两译本中寓意类成语翻译策略对比[J].海外英语,2018(03):103-104.[11]柴兰兰,韩启群.功能对等理论在政治类文本中的应用——以《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英译为例[J].海外英语,2020(10):11-12+31.[12]杨喜刚.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关系再研究[J].英语广场,2020(16):60-63.[13]周圳,张发勇.“三美”翻译理论指导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