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1133-2022 旅游景区安全评估规范_第1页
DB3201-T 1133-2022 旅游景区安全评估规范_第2页
DB3201-T 1133-2022 旅游景区安全评估规范_第3页
DB3201-T 1133-2022 旅游景区安全评估规范_第4页
DB3201-T 1133-2022 旅游景区安全评估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00CCS

A

903201 DB

3201/T

1133—2022旅游景区安全评估规范Safety

for

tourist

attraction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3201/T

1133—2022 前言

.................................................................................

II引言

................................................................................

I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24

总体原则和要求

......................................................................

25

工作程序

............................................................................

26

评估内容

............................................................................

47

评估报告存档管理

....................................................................

8附录

A(资料性)旅游景区安全评估细则...................................................

9附录

B(规范性)旅游景区安全评估报告..................................................

23参考文献

.............................................................................

28DB

3201/T

1133—2022 旅游景区作为游客的旅游集散与目的地,是南京市旅游业产业链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点,也是实现城市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辨识不全面、事故预防措施不到位、应急处置措施不当等诸多问题。因此,从综合安全管理、景区环境、设备设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大型活动、自然灾害防治、高风险旅游项目、餐饮安全、动物园安全、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开展安全评估工作,从而提高景区安全管理法治化、标准化水平,以促进旅游景区安全、健康、有序地运行和持续发展。本文件的目标是通过规定清楚、准确和无歧义的条款,使得文件能够为南京市旅游景区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夯实景区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景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IIIDB

3201/T

1133—2022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简称景区)安全评估的总体要求及安全评估程序、内容、报告存档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已建成运行的旅游景区的安全评估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408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

12352 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

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标志GB/T

13869用电安全导则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168 水上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GB

19079.1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1部分:游泳场所GB

19079.6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6部分:滑雪场所GB

19079.7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7部分:花样滑冰场所GB

19079.11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11部分:漂流场所GB

19079.19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19部分:拓展场所GB

24727 非公路旅游观光车安全使用规范GB/T

24728 客运索道安全服务质量GB/T

26365 游览船服务质量要求GB/T

30220 游乐设施安全使用管理GB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T

33170

(所有部分)大型活动安全要求GB/T

34272 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T

37219 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CJ/T

动物园安全标志CJ/T

动物观赏导向标志用图形符号CJJ/T

263 DB

3201/T

1133—2022CJJ

动物园设计规范LB/T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

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为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有明确的管理界限的场所和区域。[来源:GB/T

41011-2021

3.1]3.2安全评估 safety

以实现景区安全为目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通过核查资料、现场检查和检验试验等方式,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对投入运行中的景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判断,对景区的安全状态做出综合性评价的活动。4 总体原则和要求4.1评估遵循系统性、时效性、专业性、全面性和动态性原则。4.2 景区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针对相关要素开展补充评估:a)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或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时;b)

景区经营期满后,在移交或转让给其他经营单位前;c)

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并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娱乐项目或场所的;d)

景区在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后;e)

主要服务项目、流程或主要游乐设施发生变化的;f)

其他有必要进行安全评估的情形。5 工作程序5.1 安全评估工作程序见图

1。DB

3201/T

1133—2图1 南京市旅游景区安全评估工作程序5.2 前期准备5.2.1 确定安全评估范围,评估范围应覆盖本景区所有的场所、相关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5.2.2 明确评估工作方式。可采取景区自评方式,也可聘请相关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5.2.3 成立安全评估工作小组,并明确相关职责分工。安全评估工作小组应由

5

名(含)以上人员组成,评估人员应具有安全管理、消防、特种设备、电气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并至少有

1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或安全评价师资格。安全评估工作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a)

熟悉景区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b)

熟悉景区业务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并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c)

熟悉景区安全评估要求和内容;d)

能够客观公正地把握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具有保障安全评估公正实施的组织能力;e)

具有协调不同评估意见的能力。5.2.4制订评估计划。评估计划应确定评估时间、评估方式、评估内容等具体要求。5.2.5 收集评估相关资料。包括景区安全评估适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及被评估单位的制度文件、台账等资料。5.3 开展评估5.3.1 座谈交流:召开座谈会,了解景区安全管理工作总体情况。𝐷

= 𝑖1000−𝑀×𝐷

= 𝑖1000−𝑀×100+𝑉„„„„„„„„„„„„„„„„„„(1)5.3.2查阅资料:查看景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查阅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设施设备安全档案等。评估内容应符合附录

A

规定。5.3.3 现场检查:对景区内不同场所(部位或活动),包括景区环境、设备设施、餐厅、动物园区、大型活动举办地等区域等进行现场查看。评估内容应符合附录

A

规定。5.3.4 抽查询问:采取随机抽查的形式对安全管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询问访谈,内容包括在岗履职情况及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等。5.4综合评分5.4.1 安全评估工作小组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评估项目,评估项目应最大程度覆盖景区现有的设备设施和游乐项目。按照附录

A

中的内容及现场检查结果对景区进行评估打分。5.4.2 对照评估细则进行打分,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𝑛𝑁1式中:D --最终实际得分(最后得分采取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i --第

i

个评估项,…,n;Ni

--第i个评估项的得分;M --未参与评估的各项的标准分值之和;V --加分项得分。5.4.3 根据打分情况建立问题清单。5.5 编制评估报告5.5.1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评估的依据、评估人员、评估时间、评估简要过程、各分项指标评估结果、总体结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建议等。评估报告格式应符合附录

B

规定。5.5.2 景区安全评估工作小组对景区安全评估的真实性、公正性负责。6 评估内容6.1 综合安全管理6.1.1 经营资质:应取得主管部门的许可,证照齐全、有效。6.1.2 机构设置: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管理队伍。6.1.3 职责划分: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安全生产目标。景区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景区安全管理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分管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各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相关要求,履行其安全管理职责。6.1.4 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按规定进行隐患排查与治理;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按规定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建立事故管理制度,发生事故后按规定上报并进行调查和处理。6.1.5 操作规程:基于安全风险辨识结果,编制齐全、适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制修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DB

3201/T

1133—20226.1.6 档案管理:建立主要安全运营过程、事件、活动、检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记录档案。6.1.7 安全生产投入:编制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按计划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使用台账。为从业人员缴纳相关保险,推荐投保公众责任险。6.1.8 教育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a)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b)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受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能力;c)

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d)

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6.2 景区环境6.2.1 游客容量: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应符合

034

的要求,游客高峰时段的应对措施应符合LB/T

的规定。6.2.2 景区道路:景区道路应符合

GB

51192

的规定及以下要求:a)

道路路基应牢固,平坦,无沟坑;盖板齐全,坡度适当;排水管网畅通,路面无积水;b)

有夜间游览功能的景区,其主要通道和公共场地应设有充足的照明设施;c)

标识标牌清晰,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6.2.3 水域和湿地:水域和湿地等危险区域应配置专人负责管理和巡查,易发生淹溺等事故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救生圈等救生设施。6.2.4 山地和林区:规定山地攀登道路的最大人员容量,并设置专人负责对山地攀登道路进行监控和疏散、救援;山地攀登道路坡度较陡峭的步行路段应设置台阶或安装扶手;不允许攀登的部位应封闭并张贴禁止攀登的安全警示标志,可以攀登的部位应有安全提示标识。6.2.5 未开发区域:未开发区域应有区域标识或在游客须知中加以标注说明,景区巡逻人员应对未开发区域进行定期巡查。6.3 一般设备设施6.3.1 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设置供水、供电、供气、停车场、厕所、通信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旅游配套服务和辅助设施,在明显位置及时设置规范的中外文向导牌,并公示咨询、投诉和救助的联系方式。6.3.2 应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修维修计划,并按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修。6.3.3 景区用电设备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

景区应依据国家公布的设备性能标准淘汰落后的电气设备;b)

景区拆装电器设备,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c)

重点用电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室外安装的非防护型的电气设备应有防雨、雪侵入的措施。d)

临时低压电气线路安装前应按

13869

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由专人负责管理,限期拆除;e)

配电箱(柜)应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编号、标识。6.3.4 小型游乐设施应符合

34272

30220

的规定。DB

3201/T

1133—20226.3.5

充气式游乐设施应符合

37219

的规定。6.3.6

水上活动设备设施应符合

GB/T

18168

的规定,游泳池应符合

的规定。6.3.7

漂流设备设施应符合

GB/T

18168

GB

19079.11

的规定。6.3.8

滑雪设备设施应符合

GB

6.3.9

冰上活动设备设施应符合

GB

19079.7

6.3.10

拓展场所设备设施应符合

GB

19079.19

的规定。6.4 特种设备6.4.1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电梯等特种设备应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和检验检测合格证后方可投入运行。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及相关牌照和证书应固定在设备现场显著位置。6.4.2 各类特种设备应定期检验和维护,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保存相关记录。6.4.3 客运索道应符合

GB

12352

GB/T

24728

的规定及以下要求:a)

设备应有专人管理,确保完好,在安全使用期内,绳索缠绕整齐;b)

在进站口醒目位置设置乘客须知,站台设有上下车线、上下车禁止线等安全警示标志;吊篮、吊厢内应有安全说明。6.4.4 大型游乐设施应符合

GB

8408

GB/T

30220

的规定,大型水上游乐设施应符合

GB/T

30220

的规定。6.4.5 观光车辆应符合

GB

24727

的规定。6.5 消防安全6.5.1 建立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台账或清单,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张贴重点部位标志。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包括景区的人员密集场所、文物馆、经常使用燃气或汽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部位、变配电室、锅炉房及其他火灾危险较大的场所。6.5.2 应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6.5.3 应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演习。消防重点单位应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演习。6.5.4 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的有关要求。6.5.5 安全出口、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6.5.6 篝火、烧烤等涉及明火的游乐项目,应在划定的场地开展,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6.5.7 景区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按规定进行管理,各类场所配置灭火器的数量及类型等应符合

50140

的有关要求。6.5.8 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及各类场所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

的规定。6.5.9 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不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堆存易燃、易爆物品;动火、用电应依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相关规定执行。6.5.10 有森林资源覆盖的景区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专项消防管理。6.6 交通安全6.6.1 应设置与景区游客承载量相适应的停车场,分设出入口,设置车辆走向图及清晰、明确的标志,有专人负责管理、疏导。6.6.2 应设置禁行、禁停、限速警示等交通标志;在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应设置警DB

3201/T

1133—2022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6.6.3 应制定节假日和游客高峰期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保留演练记录。6.6.4 游览船使用和管理应符合

GB/T

GB/T

18168

的要求。6.7 建筑施工6.7.1 与施工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合同应在有效期内。6.7.2 施工作业危险区域或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工程的施工现场有电气线路或设备运动部件裸露时,应设置围栏或屏护装置,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6.7.3 建筑工程现场用地范围的周边应当进行硬质围挡,围挡设置高度不低于

1.8

m。6.7.4 对施工单位的资格预审、选择、作业人员培训、作业过程检查监督、绩效评估、续用或退出等进行管理。6.8 大型活动6.8.1 应制订大型活动组织方案,按规定报相关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举办。6.8.2 大型活动的临建设施、场地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人员管控、安全评估、安保资源配置都应按照

GB/T

33170

的相关要求执行。6.9 自然灾害防治6.9.1 应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设置警示标志。6.9.2 建筑物、较高的游乐设施和景区制高点应按规定安装防雷设施,在每年雷雨季节前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完好有效。6.9.3 应配备专(兼)职巡查人员,对隐患进行日常巡查,加强雨季事故隐患排查和汛期巡查,并保留记录。6.9.4 应建立暴雨、台风、雷暴、大雾、冰雹等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和相关应急预案。6.9.5 自然灾害可能影响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性能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游客。6.10 高风险旅游项目6.10.1 经营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许可。6.10.2 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安全管理与救护制度、设备设施维护和风险评估等制度。6.10.3 高风险旅游项目技术指导人员应持有相关国家执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6.10.4 应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6.10.5 应投保高风险旅游项目责任险。6.11 餐饮安全6.11.1 景区内的餐饮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a)

餐厅内外保持清洁整齐、通风良好、没有异味,设置防虫、防蝇、防鼠、防蟑螂等措施;b)

营业区域内落地式的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设置安全警示标志。6.11.2 餐饮场所的食品安全管理应符合

GB

31654

的要求。6.11.3 餐饮场所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燃气设施应每月检查保养

1

DB

3201/T

1133—2022台附近应配备灭火毯、灭火器等消防器材。6.12动物园安全6.12.1 动物园的安全运营和管理应符合

CJJ/T

的规定。6.12.2 动物展区内设置的说明标牌和警示牌应符合

220

的规定。6.12.3 动物安全防护设施配置应符合

的规定。6.12.4 宜为各类动物笼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应为危险

I

级的动物笼舍安装监控设施。安装监控设施应符合

50348

的有关要求。6.12.5 游客自驾观览的场所,应设置游客车辆观览专用通道,通道应采取隔离网、架空、强化玻璃幕墙等措施确保车辆不与猛兽有任何接触可能。6.13 安全防范6.13.1

应设立防恐防暴组织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定期组织演练。6.13.2

应配备具有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专职安保人员,开展有效值守、巡护。6.13.3

应配备橡胶棍、催泪喷雾剂、防暴钢叉等防暴设备。6.13.4

应配备完善的视频监控设备设施,监控室有专人值守,有值守记录;视频监控资料应保存完好。6.14 应急管理6.14.1 应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景区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其职责。6.14.2 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特点,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应急物资和装备,由专人管理,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性能检测。6.14.3 应针对不同事故灾害类型,明确应急响应步骤及内容;事故灾害处理及时、妥当,完成险情或事故应急处置后,景区应主动开展或配合有关组织开展事故调查。6.14.4 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6.14.5 景区内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器材和药品的配备应符合

GB/T

17775

的有关要求。7 评估报告存档管理应对评估报告和评估相关资料进行存档管理,至少保存3年。DB3201/T1133—20229

DB3201/T1133—20229附

A(资料性)旅游景区安全评估细则表A.1给出了旅游景区安全评估细则。表A.1

旅游景区安全评估细则

30

30

15

15

20

10

1.180

10

20

20

10

10

DB3201/T1133—202210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0

10

10

1025

10

10180

50

15

15

10

DB3201/T1133—202211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1

量、瞬时承载量等信息;宜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游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实行分级

在游客高峰时段,主要游览点、游客密集地

50

16

易发生淹溺等事故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栏

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设置供水、供

3.141

15

电、供气、停车场、厕所、通信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旅游配套服务和辅助设施,在明显位置及时设置规范的中外文向导牌,并公示

10

DB3201/T1133—202212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2

应建立生产设备设施运行台账,制定检修维修计划,并按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修

10

30

重点用电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室外安

141

GB/T

配电箱(柜)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编

15

15

DB3201/T1133—202213)DB3201/T1133—202213

18

应设置醒目的安全须知及安全警示标志

未设置醒目的安全须知及安全警示标志的,发现一处扣

141

1210

冰面光滑、平整、洁净,不得有影响滑行的

设备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缺失的,发现一台(套)扣

18

8m

2m

5m

4.1402515)未在显著位置固定相关牌照和证书的,发现一处扣103010)维护保养和检查记录缺失的,发现一处扣

上下车线、上下车禁止线等安全警示标志,551010GB

8408DB3201/T1133—202214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4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5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5

55

140

观光车应具有运营资质,驾驶人员应具有驾

10

30

10

100

35

DB3201/T1133—202216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6

35

5.100

35

景区应对消防设施和器材统一登记,所有消防设施和器材应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

10

10

10

20

DB3201/T1133—202217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7

20

5.100

1020

)未按规定安装防火装置、未配备灭火器材的,发现一)车辆走向图及标识缺失或不清晰的,发现一处扣

6.64

10

44

10

DB3201/T1133—202218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8

10

10

10

2010

建筑工程现场用地范围的周边应当进行硬质

10

20

GB/T

33170.1

8.

15

对大型活动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布80%

10

10

DB3201/T1133—202219表

A.1(续)DB3201/T1133—202219

9.40

25

10

10

15

10

50

50

20

10

10

11.55

10

35

DB3201/T1133—202220表

A.1(续)DB3201/T1133—202220

11.55

35

10

10

40

20

20

21DB3201/T1133—2022表

A.1(续)21DB3201/T1133—2022

宜为各类动物笼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应为

1.5m

12.40

20

0.80.5游客自驾观览的场所,应设置游客车辆观览专用通道,通道应采取隔离网、架空、强化玻璃幕墙等措施确保车辆不与猛兽有接触可

13.25

10

人值守,有值守记录;防恐重点目标的视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