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俗学物质生产民俗_第1页
社会民俗学物质生产民俗_第2页
社会民俗学物质生产民俗_第3页
社会民俗学物质生产民俗_第4页
社会民俗学物质生产民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地域性人们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二)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三)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它具有直接的功能作用。(四)科学性

物质生产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科学意义。目前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第一节农业民俗

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它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它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目前二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三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一、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岁时记、风土记、农家月令等性质的古籍和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农谚中,记录了许多农民在一年内约定俗成的耕作习俗。从备耕、播种、防灾、田间管理到植树造林、收获、储藏,都有季节和周期规律可循。“庄稼不等人”、“季节不饶人”。目前四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五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概括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它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一个重要部分。日月如梭,时光回溯。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确定和完整起来的,在周代,人们已经知道用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来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西汉时期,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录。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与时光相伴时刻关照着我们,关照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衍。目前六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二十四个节气,就是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就是每个月它都有两个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目前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春分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目前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中国古老的习俗。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目前九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中国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这个节气雨水多。目前十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立秋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秋分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中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目前十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霜降太阳黄经为210度。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立冬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目前十二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大雪大雪前后,中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谚云:冷在三九。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在了一个循环。目前十三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二、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古代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观察,逐渐产生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形成比较固定的习俗。这些知识虽受地域的局限,但它却有一定的可信性与可行性。如,除夕或初一观天象、风云,预卜一年的旱涝、晴雨。农谚:立春晴一日,农夫不费力。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夏至无雨,囤里无米。目前十四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十五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三、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视农业收成的观念,形成古代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因此,历代统治者和广大农民都在年关节令转换的时刻,逐渐形成占卜农事丰歉、祈求免除灾害、避祸德福的习俗。尽管这类习俗有不同程度的不科学成分,但它所反映的民俗心理,却是共同的。如:“添(填)仓”节(正月十九或二十五)棉农元宵节看灯芯广东除夕碗盖盐米看聚散,占卜丰歉惊蛰响雷预知荒岁歉春分刮东风下雪,小麦丰收猜天人们通过这类习俗,希望借助超自然的神灵的庇佑,获得幸福;对危害人类的自然灾害的恶神,予以禳解或消除。是为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目前十六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十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四、农业禁忌、祭祀习俗

农业禁忌习俗,一方面是农民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农业禁忌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实践规律的经验性认识的一种总结。如:初一不能睡觉惊蛰墙角撒石灰,避虫蛇。“蚕门”目前十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十九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五、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

年初元旦,祭天、祭先农,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尝新”、“献新”、“食新”。“蚕花鼓”目前二十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六、农业生产过程习俗

这些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制作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生产程序等。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七、农业娱乐风习

灯会打秋千采茶歌数九歌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第二节

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一、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是产生同类民俗的自然因素。二、

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三、

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四、

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五、

渔业海上占验习俗。六、

渔业生产操作习俗。七、

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门巴族狩猎禁忌今天门巴族已经进入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农耕时代,但狩猎文化仍与农耕文化并存,狩猎是门巴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墨脱天然绿色植物为各种飞禽走兽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森林中数不尽的飞禽走兽,为门巴人提供了丰富的狩猎对象。门巴人的主要肉食来源依赖于狩猎,狩猎的成败关系到门巴人的生死和种族的兴亡。因此,门巴人十分重视狩猎活动,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形成了狩猎文化的种种禁忌习俗。主要有行为禁忌和物禁忌两种类型。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三十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行为禁忌有十多种:猎人在行猎前一天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冲动,禁止性生活。在行猎期间,猎人的妻子不能有外遇。猎人出发行猎时要在自家门口交叉插上几种树枝,以示外人三天之内不得入内。行猎前三天家中不能扫地。为了取悦灶神的欢喜.行猎期间,要特别保持灶台的整洁干净。禁止在家中酿酒,禁止在家中杀牲。在行猎途中禁止他人尾随,禁止与他人争斗,等等。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其次是物禁忌:不论如何,狩猎者不能将野兽头角抛置山野,或者赠送他人,因为门巴人认为野兽头角中存在着神灵,是兽形神的栖身地,不得随意冒犯。猎人要把野兽头角挂在灶壁上,外人不得触摸。猎人的狩猎工具不得借给外人,外人也不得触摸。凡事犯忌的人,都要加倍地杀牲祭祀,并进行忏悔。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在门巴人看来,狩猎文化中禁忌习俗的作用是获取神灵赋予的神秘力量,猎人有了这种神秘力量,狩猎就能取得成功。狩猎的成功与否,似乎不是取决于猎人的狩猎本领,而是取决于是否获得了神秘的力量。门巴人为了获得神秘力量,他们一方面崇拜神灵,取悦神灵,想方设法赢得神灵的同情怜悯;另一方面,严格遵守狩猎的禁忌规约,维护神秘力量的稳定持久。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门巴人狩猎中的禁忌习俗的产生,一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从这里奔腾而过,崇山峻岭势如卧虎,原始丛林一望无际,地震、泥石流、山洪、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这种自然界的威力,给狩猎中的门巴人带来恐惧和不安。二是由于对神灵的敬畏。门巴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后面存在着神灵,人们不能冒犯神灵,冒犯了会遭到惩罚,因此狩猎中的行为要加以忌讳。三是由于狩猎是门巴人的一种生产活动,要取得狩猎活动的成功,就需要对狩猎者的行为加以制约,时间长了,便形成禁忌习俗。这种禁忌习俗,体现了门巴人对大自然的特殊看法和认识水平。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鄂伦春族鄂伦春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地势在海拔500—1500米之间,正是高寒山区,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20度左右。莽莽兴安岭栖息着鹿、狍、犴、虎、豹、野猪、熊、狐狸、猞猁、水獭等野生动物,纵横交错的河流,生长着各种鱼类。这优越的自然环境最好的天然猎场,为狩猎的鄂伦春人提供了丰富的衣食之源。建国前,鄂伦春族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辅之以捕鱼、采集和手工业。社会内部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还没有形成社会分工。在1000多年前,就有关于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的记载。狩猎主要是男的事情,有时妇女也随同出猎。狩猎工具有枪支、马匹和猎犬。主要采取集体狩猎方式,但已不是以“乌力楞”为单位,而是根据自愿临时组织起一个或几个“阿那格”分头进行。所获猎物在“阿那格”内平均分配,但兽肉的分配则是一直保持在“乌力楞”内平分。同一“乌力楞”内未参加出猎的鳏寡孤独,一般比猎手分得要多。外来客人如果遇上分配,也照例可以分得一份。个体狩猎虽已出现,但为数极少。狩猎所获是鄂伦春族衣食的主要来源。捕鱼多用“挡集子”方法集体进行;也有的乘桦皮船叉鱼;用网捕鱼是从别的民族中传入的。捕鱼大都由男子负责,采集则多由妇女承担。捕获的鱼类,采集的野菜、野果,是鄂伦春族食物的一种重要补充,如一时食用不完,即把它晒干贮存起来,以备猎获物缺少时食用。

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赫哲族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赫哲族人一向以杀生鱼为敬。不仅以鱼肉、兽肉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制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缀两排用鲶鱼骨做的纽扣,女子多穿鱼皮或鹿皮长衣,式样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鱼皮套裤以及狍皮、鹿皮和鱼皮制的鞋子。用鱼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馆里,我们看到了展出的两套用熟好的大马哈鱼皮缝制的男女鱼皮套装,做工考究,款式古朴大方。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四十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游牧的习俗和禁忌逐水草而居禁止耕种田地禁止水中溺尿禁民人徒手汲水,汲水时必须用某种器皿。冬季围猎,放生雌性、幼崽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渔业海上占验习俗渔业生产伴随着鱼汛的季节和周期的规律进行,因此渔业民俗及要适应鱼汛起落的特点,又要受渔区江河湖海气候变化的制约,因此,这部分民俗主要表现为“占天”(看风雨)、“占云”(看阴晴)、“占风”(看潮汛)、“占日”(看晴风)、““占雾”(看雾雷)、“占电”(看飓期)、“占潮”(看水势)这主要表现在,渔业俗谚上。

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渔业农谚二八好行舟

六月上红云,劝君莫驶船

海水在分路,无风便是雨

谷雨是北风,山空海也空

只惊七月半水,不惊七月半鬼

冬至、上元边,白鱼游来要吃圆(汤圆)

大寒交春,鱼虾向外奔

海水一日晚五里(半小时)

一靠风、二靠潮、三靠使橹摇

有风(暴)吓煞,呒风摇煞

老大勿识风,不知潮,委屈伙计摇

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船上一张篷,能驶八面风

千摇万摇,勿如风篷直腰

顺风弹弹缭,省得用橹摇;逆风缭弹弹,硬木舵弯弯

顺风加镶边(加小篷),老大吃潮烟,伙计讲聊天

央央猛猛(阵风)搭半篷,驶拢驶开半边风

南风夹北水,老大吃不住

顶风扯篷,顺水倒氽

老大当一世,难驶顺水兜水

平风平浪天,浪生岩礁沿;发出啃啃响,天气就要变

涨潮(时)潮勿涨,渔船莫出洋

浑水泛泡,趁早抛锚

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东风带雨勿拢洋,挫转西风叫爹娘

带子雾露猛东风,呒郎向盘轧勿准

船怕横浪

东北风,浪太公

东风来,浪窜顶;西风来,潮转正

东风浪淘底,西风浪刨面

西风不过午,过午就是虎

海浪涌进岙,台风就要到

海上起蛮涌(长浪),必有大风到

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小潮像大潮,台风随着到

起九要打暴,九头必有暴

两夹潮,网翻肚,风暴夹屁股

霜落南风一朝暴,南风出西潮,一定要打暴一日南风一日暴,三日南风呒没暴

北洋潮急,南洋礁多

旋涡勿散,必有暗礁

浪叫有礁,鸟叫山到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渔业的禁忌习俗较多,涉及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船上的人家忌讳说“fān”"dǒu""gài"等词,即使不得不说也要使用隐语在行动上,他们忌讳打翻东西,掉落筷子,他们忌讳晒在沙滩上的渔网被人跨过等。

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目前五十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渔业祭祀习俗以山东半岛为例,山东沿海渔民所信仰的神灵系统比较芜杂,像内陆农民所信奉的土地、灶王、财神(关公、赵公明、比干)、天地、火神、山神、狐仙(胡三太爷)等在渔民中也受到普遍崇信。在渔民的神灵信仰中,作为海神信奉的主要有龙王、天后(海神娘娘)、民间仙姑、以及海生动物鲸鱼、海鳖等。对于海神的信仰与崇拜,贯穿于山东沿海渔民生产、生活的整个过程当中,因此,山东沿海渔民十分重视有关海神的祭祀活动,并且形成了固定的祭祀仪式。山东沿海渔民有关海神的祭祀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春季祭海,二是各种庙会和节日中的祭祀,三是渔业生产中的祭祀。

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六十八页\编于十五点渔业生产中的祭祀活动

春季祭海仪式实际上就是一年渔业生产的开工仪式,除此以外,在其他的渔业生产活动中,也有一些有关海神祭祀的内容。

过去,稍大一点的船上都专设神龛,供奉海神娘娘,有的海上运输的帆船还有专管上香的香童。日照一带渔民,每当渔船遇到风浪,放桅抛锚后,船老大要率领全船人员祭拜海神娘娘。祭时,船老大站在船面上,口含清水朝东南漱一次,再进仓为海神娘娘上香敬酒,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风平浪静。平安返航时,有的人家在龙王庙唱大戏,以筹谢神灵。据老渔民讲,在渔船遇到风浪时,海神娘娘送来的灯,以挂在不同桅杆的不同方位昭示此行的安危凶险,给人们以鼓舞和启示。

在捕捞或航运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鲸鱼群,即"龙兵过"时,所有船只必须避让,焚香烧纸,敲锣打鼓(专营海运的大帆船都带有响器),并向海里倾倒大米、馒头,为龙兵们添粮草。等到鲸鱼过后,渔货船才能够恢复作业或航行。

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