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普通用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普通用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普通用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普通用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凫水(fú)

怠慢(dài)

潺潺(chán)

销声匿迹(nì)

B.斟酒(zhēn)

橄榄(gǎn

nǎn)

酬谢(chóu)

屋舍俨然(yǎn)

C.农谚(yàn)

连翘(qiáo)

甘醇(chún)

豁然开朗(huò)

D.载途(zài)

炎热(yán)

簌簌(sù)

袒胸露乳(tǎ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辐射

震憾

照例

踱来踱去 B.撮土

神龛

思慕

米酒油馍

C.船篷

缭原

暖融融

大彻大悟 D.家眷

幽悄

茂腾腾

人情事故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D.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会在全世界引起热议,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将“就”改为“才”)

B.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

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

D.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实地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是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历史见证。(删去“实地”)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的。,,,,。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6.诗词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描写老人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4)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7.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①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ㅤㅤ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ㅤㅤ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ㅤㅤ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老天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雎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ㅤㅤ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ㅤㅤ⑤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的,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ㅤㅤ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ㅤㅤ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ㅤㅤ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沉浸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ㅤㅤ⑨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ㅤㅤ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ㅤㅤ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管理员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3)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经》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B.文章结尾的画线句子照应了开头,收束全文。

C.本文极力描写阅览室管理员表情严肃、说话语调冰冷,主要是还原生活的真实,让读者读起来更真切。

D.文题中的“花”,不单纯指自然界的花,也指美好的事物、温暖的情感。(5)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为什么以“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为题?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小石潭记(节选)ㅤ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ㅤㅤ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游白水书付过ㅤㅤ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东坡志林》,有改动)【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恐怕。③缒(zhuì)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崖:岸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jū):双手捧取。(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折处/辄为潭

D.山/八九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心乐之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______

③度数谷______

④顾影颓然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4)【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之后,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0.学校组织“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ㅤㅤ为了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同学们找到了以下材料。古体诗与近体诗区别一览表古体诗近体诗出现时间春秋之前唐朝每句字数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用韵要求全首诗可以用一个韵,也可换韵。诗中每一句都可用韵,也可不用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1)请根据以上表格,判断下面这首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并说明理由。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2)从下面【甲】【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猜猜诗里写的是什么节日,并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认为______

诗写的是______

理由:______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11.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ㅤㅤ请以“向往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ㅤㅤ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ACD.正确;

B.有误,“橄榄”的“榄”应读“lӑn”;

故选:B。

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

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掌握字音,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特别是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

2.【答案】B【解析】A.有误,“震憾”的“憾”应为“撼”;

B.正确;

C.有误,“缭原”的“缭”应为“燎”;

D.有误,“人情事故”的“事”应为“世”。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B【解析】ACD.正确;

B.有误,“犬子”意思是谦称自己的儿子,本句用于称呼别人家的儿子,使用不得体。

故选:B。

本题考查词语及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D【解析】ABC正确;

D有误,这句话没有语病。

故选:D。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5.【答案】D【解析】通读语段可知从两个方面来写首先是“有的人”与“而有的人”;便可断定②在前,⑤是沉沦的表现,为第二句;句意转折,③为第三句;①是“不甘于沉寂”的表现,是第四句;④是“奋起”的结果,为最后一句。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6.【答案】【小题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小题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小题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解析】(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注意“髫”的书写)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注意“涯”的书写)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注意“窈窕”“逑”的书写)

(4)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注意“缀”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7.【答案】【小题1】带“我”摘艾叶【小题2】荒年做艾饼【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然后将要填写的情节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在写奶奶教我磨面做饼后,第五段主要写奶奶给我压岁钱的事;第六段写奶奶荒年清明节做艾饼,然后第七段就写了奶奶得病时对爷爷的思念,最后第八段写奶奶临终不说玉佩去向。

(2)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用“流”这一动词来描写山茶的颜色,很明显是化静为动的写法,以此来突出春雨滋润下花色的鲜艳。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按题干中的要求先判断修辞,再分析效果。句子中的“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句式相同,形成排比,增加了语言气势,以此来突出老屋都是“泥”制的,但是这样依旧能引起我的回忆,让我眷恋,表现了我对老屋的情感深厚。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句子意思,明确句中的“你个外人”指的是谁。根据奶奶语言的后半句,可知这里的“外人”指的是爷爷。前句“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可以判断病中的奶奶是想起了与爷爷之间的往事,那“红晕”便是想起往事的“羞”态,由此可以判定,奶奶是深爱着爷爷的,说这话时无比的幸福,犹如见到初见爷爷时,脸上满是娇羞。

(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上一题的分析,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前文暗示玉佩去向的句子是:“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奶奶以她最珍爱的物品换来粮食,并一字不向家人说,表现她爱的深沉,对家人的爱之深。

答案:

(1)①带“我”摘艾叶②荒年做艾饼

(2)①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

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

(3)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4)“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本文以“艾叶”为线索,回忆了奶奶带着我采摘艾叶,教我磨面作艾饼,给我压岁钱,并在病中思念爷爷,一直到临终也不说出玉佩去向等事,表达了对奶奶的思念与赞美之情。

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①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8.【答案】【小题1】C【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本题可以从和管理员的接触看出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从提醒慢点可以看出他关心别人;不留姓名寄出书籍更能体现出他是一个心灵美好的人。

(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结合“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雎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分析,运用联想的手法,把《诗经》的内容和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读《诗经》时的美妙。

(3)本题考查词语分析。“光华灼灼”写出城里同学富有,衣着光鲜,神采飞扬,与自己的“渺小”“丑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的自卑心理。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本文极力描写阅览室管理员的表情严肃、说话语调冰冷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了衬托图书管理员的美好心情。

故选:C。

(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文章记叙了阅读书籍带给“我”的丰盈与愉悦;图书管理员对“我”的关照和提醒;赠书人悄悄地给“我”帮助。“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花都好好地开”是文章的线索,有形象提示主题的作用;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

(1)从“个高,肤黑,表情严肃”“冷冷的语调”等可以看出他严肃、不苟言笑;从语言描写“慢点走,楼梯口黑”可以看出他关心别人。

(2)运用想象的手法,把《诗经》的内容和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起来,写出自己读《诗经》时的美妙感受。

(3)“光华灼灼”的同学与自己“渺小”“丑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卑的心理。

(4)C

(5)线索,贯穿全文;交代文章主要内容,表现了“我”的美好愿望,揭示文章主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来自贫困的乡下,喜欢在阅览室里看书,但又无钱购买,于是就想到了抄书。毕业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本书,“我”一直不知道这本书是谁给的,但却一直把它珍藏着。全文表现了因为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

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9.【答案】【小题1】A【小题2】以……为乐。,凄清。,越过。,回头看。【小题3】略【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A.有误,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应断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我)心里感到高兴。乐:以……为乐。

②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③句意: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度:越过。

④句意:回头看自己的影子。顾:回头看。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句意: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②重点词:数,几;迹,足迹。句意: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是所谓佛的痕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区分两篇文言文主旨的差异。《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游小石潭的原因本来是为了排遣贬谪的烦恼。最初的“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是因为看到美景伤心抑郁的心情暂时缓解了。但看到小石潭记清幽的环境之后,忧伤的心情又弥漫而来。《游白水书付过》是写苏轼与儿子游览佛迹院的事情,作者和孩子泡温泉、赏瀑布、观火烧云直至深夜,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答案:

(1)A

(2)①以……为乐

②凄清

③越过

④回头看。

(3)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②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是所谓佛的痕迹。

(4)【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一百丈。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的痕迹(脚印)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0.【答案】【小题1】略【小题2】甲,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放鞭炮除旧迎新是春节爆的习俗【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知识的运用。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可知“近体诗”出现在唐朝,并用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子衿》出自《诗经》,《诗经》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而且《子衿》又是四言诗,押“in”“i“韵,所以为古体诗。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节日,然后结合节日特有的习俗分析理由。【甲】结合“新桃换旧符”分析,这是换春联,是春节。【乙】结合“登高”“插茱萸”分析,这些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答案:

(1)古体诗;理由:①《诗经》是唐代以前的作品。②是四言,近体诗没有四言的。③用韵较随意,中途换韵,并没有双数句都押

(2)[甲]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放鞭炮除旧迎新是春节爆的习俗。(或分析“新桃换旧符’指的是换春联)

[乙]重阳节:“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抒情主人公思念其心上人,相约在城楼见面,但久等不至,望眼欲穿。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抒情主人公相思的心理活动,是一首优美的情歌,是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