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中图6_第1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中图6_第2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中图6_第3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中图6_第4页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中图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一、选择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的几个过程),回答1~2题。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① B.②C.③ D.④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上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C2.D第1题,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对环境的作用,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④则表示人类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中。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是从环境获取物质、能量的一种过失行为。第2题,“赤潮”是由于工业生产及生活废水排放到封闭的水域引起的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106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等地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次B.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次C.气候、植被因素为主,地貌、土壤因素为次D.地貌、土壤因素为主,气候、植被因素为次4.下列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是()①生产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②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③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会危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④由于植被的破坏及水土流失,该地区的土壤变成了红壤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3。B4.C第3题,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以自然因素为主,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以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基础。第4题,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不但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还危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4℃~0.8℃,当今全球气候仍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5~6题.5.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近百年的气温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C.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仍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D.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将继续变暖6.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①②解析:5.C6.B第5题,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地质时期有三次大冰期,因此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不一定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第6题,全球变暖导致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电力需求增加。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7.环境问题的后果、环境问题和主要污染物的连线正确的是()A.南美南部动物视力障碍—-臭氧空洞-—氟氯烃B.挪威沿海渔业减产—-温室效应——二氧化硫C.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酸雨——二氧化碳D.旅行鸽灭绝——突发性污染事件——氯气泄漏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掌握,臭氧空洞使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强烈紫外线可灼伤动物眼睛直至失明,其主要污染物是氟氯烃.挪威渔业受酸雨影响而减产,其污染物以SO2和NO2为主。图瓦卢搬迁是因为温室效应。旅行鸽灭绝是人类大量捕杀造成的,不属于环境污染。二、综合题8.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形成①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2)说出②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3)③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解析: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定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②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③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等.(3)酸雨.9.(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解析:第(1)题,B城市附近有大面积耕地分布,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开垦会影响水质,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水源产生污染。A湖区如果有渔业养殖,也会影响到下游B城市的水源.第(2)题,C处为山地,开辟采石场,首先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引起水土流失加剧。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