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产生与发展(GM10)_第1页
PLC的产生与发展(GM10)_第2页
PLC的产生与发展(GM10)_第3页
PLC的产生与发展(GM10)_第4页
PLC的产生与发展(GM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LC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内容一、PLC的产生二、PLC的发展概况三、PLC的发展趋势PLC的产生源于汽车制造业。20世纪60年代后期,汽车型号更新速度加快。原先使用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用户快速改变控制方式的要求,无法适应汽车换代周期迅速缩短的需要。一、PLC的产生20世纪40到60年代,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并得到迅猛发展。小型计算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但因为计算机原理复杂,又需专门的程序设计语言,致使一般电气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和使用。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设想将继电器控制与计算机控制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要求制造商为其装配线提供一种新型的通用程序控制器,并提出10项招标指标:(GM10条)一、PLC的产生1)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2)维护方便,最好是插件式;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5)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6)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竞争;一、PLC的产生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美国电网电压为110V);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9)在扩展时,原系统只需作很小变更;10)用户程序至少能扩展到4K以上。

这就是著名的GM10条,其主要内容是:用计算机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用程序代替硬接线,输入输出电平可与外部负载直接连接,结构易于扩展。一、PLC的产生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按招标要求完成了研制工作,并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生产线上试用成功,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早期的PLC主要只是执行原先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功能,故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但其新颖的构思,在控制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这项新技术立即得到迅速推广,美国、西欧、日本相继开始引进和研制,我国从1974开始仿制美国的第二代PLC,1977年研制出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PLC。一、PLC的产生从第一台PLC诞生至今,PLC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第一台PLC问世到1970年代中期,第一代PLC以取代继电器为主,主要功能集中在逻辑运算和计时、计数等功能,CPU由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构成,已基本形成了工厂的编程标准。1970年代中期到末期,第二代PLC的控制功能扩展到数据的传送、比较、运算和模拟量的运算等功能,应用领域得到扩展。二、PLC的发展概况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中期,第三代PLC的应用范围继续扩大,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特别在通信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分布式通信网络。但是由于各制造商自成体系,各系统的通信规范互不一致,系统间的互联较为困难。从1980年代至今,是PLC高速发展的阶段,主要表现为通信系统的开放和标准化,由PLC构成的PLC网络得到飞速发展。同时由于大量含有微处理器的智能模块的出现,致使这一代PLC具有逻辑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联网通信等诸多功能,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多功能控制器,此外,PLC开始采用标准化软件系统,增加高级语言编程,并完成了编程语言的标准化工作。二、PLC的发展概况中国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PLC产品来自国外公司。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中国市场上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国外PLC品牌有:德国西门子(典型代表产品有S7-200,S7-300,S7-400)、日本欧姆龙(典型产品有CP、CJ、CS等系列)、三菱(典型产品有FX、A、Q等系列产品)、松下、美国ABB、法国施耐德电气、韩国LG等等。二、PLC的发展概况国内比较知名的PLC品牌主要有:信捷、深圳奥越信、和利时、德维深、淅大中控、淅大中自、合信、台达(台)、兰州全志、科威、科赛恩、盟立(台)、士林(台)、永宏(台)、智国(台)、台安(台)、正航、厦门海为、智达、丰炜(台)、亿维、伟创、南大傲拓等。二、PLC的发展概况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推广、应用,PLC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已十分重要。为了占领市场,赢得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各大公司都在原有PLC产品的基础上,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