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项目背景2.1项目背景2.2项目建设必要性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2.4项目区基本情况2.5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概况第三章市场分析3.1产品市场分析3.2产品产销中存在的问题3.3产品发展策略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4.2项目实施区自然条件4.3水资源和灌溉条件4.4土地条件4.5环境保护条件4.6交通及通讯条件第五章项目方案设计5.1项目组成5.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5.3小杂粮种植基地项目方案设计5.4设备选型5.5建筑内容5.6项目实施进度第六章工程招投标6.1编制依据6.2招投标基本情况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7.1环境保护7.2安全生产第八章节能8.1能源消耗估算8.2主要节能措施第九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培训9.1企业组织9.2劳动定员9.3人员来源、要求及培训9.4项目运行管理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依据10.2投资估算10.3资金来源及筹措10.4项目资本金第十一章财务评价11.1财务评价依据11.2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11.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11.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1.6清偿能力分析11.7不确定性分析第十二章社会效益第十三章结论附表:附表1产品方案表附表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2-1新增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附表2-2新增设备投资明细表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1主要投入物消耗估算表附表5-2主要投入物与产出物价格依据表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7-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8-1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9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附表10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1资产负债表附图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附件:附件1营业执照附件2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3食品卫生许可证附件4土地使用证明文件附件5商标受理通知书附件6财务报表附件7武乡县三里湾合作社定单协议附件82008年度山西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附件9山西省十佳特色品牌产品附件10其它相关奖项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单位:项目名称2万亩绿色小杂粮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武乡县三里湾种养合作社项目负责人:暴永清1.2建设性质:新建1.3建设地点:该项目生产基地分布在监漳镇、故县乡、大有乡、上司乡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2006年8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②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著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③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④山西省计划委员会和山西省建设厅关于《山西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⑤和宏明主编地震出版社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⑥南方出版社黄善香主编的《中国种植养殖技术百科全书》;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张全志主编的《种子管理全书》;⑧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及有关调查资料。1.5生产规模该项目建设是在目前公司杂粮加工、养殖的基础上实施的。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方式建立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2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100%,先进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90%以上,小杂粮栽培基地土地进行修整改良,完全采用绿色栽培技术模式。1.6建设内容该项目需新增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实验室、基地设备存贮间等辅助设施2370平方米;办公用房150平方米;车库180平方米。该项目新增各类设备94台(套),其中生产设备40台(套),主要为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播种机、脱粒机、打谷机等农机设施;辅助设备19台(套)主要为消防设备和土壤检测设备;办公及生活设施10套;运输车辆6辆。1.7项目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额为1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42.86万元,建设期利息9.1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7.96万元。1.8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拟从以下三个渠道解决:一是申请银行贷款300万元,二是申请政府扶持资金800万元,三是企业自筹500万元。自筹资金将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盈利解决。1.9投资使用计划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42.86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169.39万元,设备购置费562.42万元,安装费39.23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培训费等其他费用379.75万元,预备费92.06万元;建设期利息9.1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7.96万元。1.10项目财务效益项目正常年份(第8年)销售收入1482.66万元,利润总额203.91万元,年提盈余公积金30.59万元,年未分配利润173.32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0.29%,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8%;财务净现值(Ic=8%)334.21万元,均大于零。投资回收期9.85年。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生产规模1.1谷子吨1400.0正常年份1.2玉米吨2160.0正常年份1.3荞麦吨318.0正常年份1.4燕麦吨200.0正常年份1.5花生吨300.0正常年份1.6绿豆吨200.0正常年份1.7黑豆吨100.0正常年份2总投资万元1600.0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242.862.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47.963定员总计人824全年生产天数天3605燃料消耗5.1水万吨3.05.2电万度5.05.3柴油吨33.05.4煤吨5.06总成本费用万元1278.767年销售收入万元1482.668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9利润总额万元203.9110投资利润率%8.4911投资利税率%12.7412借款偿还期年2.3413利息备付率8.40-32.2314偿债备付率1.14-3.3015财务内部收益率%10.29税后16财务净现值(Ic=8%)万元334.21税后17投资回收期年9.85税后18盈亏平衡点(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76.94
第二章项目背景2.1项目背景小杂粮产业是我国粮食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具有地理、气候、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杂粮生产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产量占世界的l/1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杂粮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杂粮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11个,其中谷子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山西由于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积温有效性高及南北狭长,造就了气候多样性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山西杂粮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山西杂粮品种资源占到全国小杂粮的70%,且品质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营养成分比周边省份高出2~3个百分点。武乡县种植业历史悠久,为一年一熟杂粮区。据1958年五峪村发现新石器时期遗物考证,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生活,开垦荒地,种植谷物,付之于饲养、采集、狩猎。到明代末叶,山岭河谷,树木丛生,黄土丘陵,谷稷皆地。时至民国初年,《山西通志》记载,“武乡仅恃一夫数亩,日三餐以为常,食品以高粱、粟.为大宗,麦次之;邑产尽可籍以自给,不假外求”。武乡境内丘陵起伏,加之武乡原来重视畜牧,农家肥料充裕,再加上历来多施农家肥的习惯,所以该县土地被化肥污染较少,土壤中化肥的残留量很低;另一方面,武乡县工业厂矿较少,而且多是采挖煤炭铁矿,因而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小;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武乡病虫害一般较少,农民极少用农药喷打治虫,所以武乡的农产品大多没有污染。县委政府为发展特色小杂粮产业,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武乡县小杂粮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生产、加工、经销等各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小杂粮产业发展缓慢,虽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开发。主要表现在:小杂粮种植面积大、分布广、区域性分布明显,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投入少、单产低、种植效益不高、科技含量很低;小杂粮类型多但面向市场的特色小杂粮少;市场发育滞后,营销手段呆板;“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机制差、与农户衔接不多、带动力不强;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粗糙,品位不够。该项目提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公司现有小杂粮加工、养殖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方式建立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2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100%,先进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90%以上。小杂粮栽培基地土地全部修整改良,全部采用绿色栽培技术模式,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有机的一体化生产产业链,带动当地小杂粮种植农户共同发展致富,使小杂粮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完善了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小杂粮以原粮交易的形式,促进了杂粮生产、加工的规模化、产业化,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新的途径。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农产品布局要求中央“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全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山西省特色农业结构调整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年~2007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及《山西省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等文件,对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2003年9月,山西省正式启动太行山、吕梁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项目,力图打造全省小杂粮产业的“航空母舰”,以模块化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全面带动杂粮种植。“两区”的武乡、沁县、广灵、左云、灵武、静乐、兴县等34个县(区)为杂粮优势产区,并明确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自然资源特点作为生产的基础,实行区域化化生产。因此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农产业布局要求。2.2.2项目实施有利于区域资源优势的发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项目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在“十一五”计划中,为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农业工作的一项主题课。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业化结构的升级换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整个经济活动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也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振兴山西经济的关键。调整农业结构必须以潜力产品作为切入点,把有发展潜力的产品由小到大,逐步推进,并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武乡县属典型的农业县,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积累了很多种植经验,精耕细作的农艺技术和农家肥的施用习惯为生产优质农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区90%以上是山地丘陵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工业薄弱,不受污染,生态环境基本保持良好的自然水平,水质、土壤、大气洁净度高,且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卓有成效,为项目区发展绿色小杂粮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备开发优质小杂粮乃至绿色食品所需要求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县小杂粮面积约28.2万亩,年产小杂粮在8209.5万公斤以上。该项目实施就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突出特色,进行区域化小杂粮基地建设和深加工开发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有效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项目区特色农业的发展。2.2.3项目建设有利于项目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项目区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当今的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紧密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该项目通过“公司+基地+服务体系+农户”的模式,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把农户的分散经营用经济的办法组织起来,从而实现了小生产向专业化大生产的跨越,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有利于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一方面,通过基地这一纽带,引导和扶持农户进行特色小杂粮生产,为形成优势特色产品提供优质原料。另一方面,解决了分散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即以基地建设形式,组织带领广大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项目建成后,一方面通过基地建设为农户解决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以及测土化验、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服务,连接种植户、加工企业、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降低种植风险和成本,实现绿色种植、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合作社现有的小杂粮深加工生产线可解决大部分小杂粮种植户的小杂粮原料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小杂粮的附加值,为农户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项目建成后,通过基地的建设可直接带动小杂粮种植户1333余户,辐射带动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2.2.4该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有利于满足市场对特色产品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饮食起居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要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从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造成现代“三高症”等文明病的经验教训中醒悟,又重新注重谷物在膳食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越来越认识到粮食宜吃粗不宜吃精的科学道理,所以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强调食品回归自然的重要性,不论面粉、大米或谷物食品都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过精”、“过细”,而是非常重视粗细搭配、粗细混食的膳食结构,相继在市场上推出混合面粉、糙米全粉、留胚大米等富于营养的粗米面产品。特别是纤维素作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备受人们的青睐和推崇。国家食物和营养咨询委员会提出,在未来几年,城乡居民人均每日的主要营养素供给水平要达到:热量10533.6kJ和10993.4kJ,蛋白质74g和71g,脂肪81g和68g。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200kg粮食中,豆类应占2%,而荞麦、莜麦、糜子、糌粑等小杂粮应占20%,粗粮占35%。近年来,在粮食消费中,粗粮的消费有明显增加。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的粗粮越来越受欢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小杂粮作为医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能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在现代绿色保健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小杂粮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奶类代用品和添加剂;谷子主要碾制成小米和小米粉,被赞为保健食品,为妇幼老弱喜爱之食物;绿豆富含氨基酸、矿物元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广用途的食物原料,具有清凉解毒、止泻利尿、滋补强身的作用,绿豆是粮、菜、饲兼用,被誉为粮食中的“绿色珍珠”。燕麦以其独特的食疗效果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辅音。荞麦、莜麦蛋白质含量高,富有多种氨基酸且配比合理,其亚油酸、黄酮苷、酚类及特有的Mg、Fe、Zn、Se、Ca等营养素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防治地方病等调治效果,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原料。表2-1大宗粮豆与小杂粮营养素含量比较表KJ/100g粮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膳食纤维大宗粮豆小麦11.21.571.51471.362.1水稻7.70.676.81433.740.6玉米8.73.866.61400.36.4大豆32.818.330.51747.247.0平均值15.16.0561.351513.164.03小杂粮燕麦15.06.761.61534.065.3甜荞9.32.366.51354.326.5苦荞9.72.760.21270.725.8糜子1.362.767.61458.823.5绿豆21.60.855.61320.886.4小豆20.20.655.71291.627.7豌豆23.01.054.31329.246.0蚕豆1270.7210.9芸豆21.41.354.21312.528.3扁豆25.30.455.41362.686.5豇豆18.90.458.91316.76.9平均值18.421.8258.09322.366.71资料来源:《食物成分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编著武乡县地处高寒冷凉地区,山高水清,土壤、空气无污染,化肥用量极少,是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的优势区域。独特色单元小气候,形成了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小杂粮,以其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广泛用作奶类代用品和添加剂。不论是单独食用还是复合应用,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和安全性。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心和加入WTO后,绿色特色小杂粮市场前景广阔。2.2.5项目的实施是壮大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贸易规则与世界逐步接轨,我国及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需要在生产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之外,必须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品种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实现多品种经营,分散市场风险。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生存发展,必须在保持传统特色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里湾种养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养殖相结合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年加工转化小杂粮10万公斤,为当地市场提供细粮30万公斤,充分利用小杂粮加工副产品发展商品兔养殖,年出栏肉兔6万只,即实现小杂粮就地转化增值,又解决“买粮难、卖粮难”的问题。该项目实施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及产品品种,提高了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生存能力及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使企业进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通过该项目建设,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增长需求,最终实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多元产业化经营,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2.3.1小杂粮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价值较高小杂粮生产相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品种而言,面积小、品种繁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成本高、单位产量较低而不稳定、价值较高。特别是当前国际市场小杂粮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国际市场小杂粮供不应求,致使小杂粮身价一再攀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为我国小杂粮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统计,日本荞麦消费量为11.6万吨,而该国仅生产2万吨,缺口较大。目前荞麦出口价格不断攀升,由每吨260美元升至600美元。2.3.2小杂粮属于无公害绿色粮食,使用价值极高小杂粮生产是农民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生产的一种补充和调剂,农民对小杂粮产量不刻意追求,极少使用农药、化肥,是一种消费者公认的靠“天收”的无公害绿色粮食。小杂粮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重要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农业营养及卫生组织认为荞麦在21世纪将成为一种主要的作物;燕麦以其独特的食疗效果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红豆有补血作用;甘薯有健胃通气防癌抗癌等功效。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国人食用的粮食中,豆类组合占2%,粗粮占20%,而荞麦、燕麦、糜子等小杂粮应占粗粮的35%。2.3.3小杂粮具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价值,倍受青睐小杂粮由于无污染,是被我国及世界食品界公认的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的天然绿色食品,倍受食品界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前,不仅在我国还是世界,小杂粮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在国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化小杂粮的需求日益增长,小杂粮的粮药兼用功能正迎合广大消费者“杂粮热”的健康时尚。促使小杂粮一时身价百倍。在国际,当前发达国家对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小杂粮消费量日益增长。以甜玉米为例,全世界甜玉米种植总面积为1500万亩,主要生产地为美国、加拿大、中国和日本,而消费国主要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美国甜王米播种面积为33.3万余公顷,均居全球首位。即便如此,美国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甜玉米及其加工品。2.3.4小杂粮品种繁多,易于加工转化及包装增值小杂粮不仅在世界上,而且在我国品种也十分繁多,品质比较优良。同时,还易于加工转化,特别是深加工。同时经过包装后,身价倍增,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2.3.5小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不可替代作用我国小杂粮不但种类多,而且市场占有的份额大。栽培面积较大的小杂粮有荞麦、燕麦、大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和蚕豆等,其中荞麦、糜子的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蚕豆占世界总产量的l/2,绿豆、小豆占世界总产量的1/3,是燕麦、豇豆、扁豆的主产国。同时,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它既可作为填闲补种作物,又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地,新垦荒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与大宗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实行间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产量结构;是灾年不可替代的救灾作物;种植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是不可缺少的作物;小杂豆又是耕作制度不可缺少的好茬口。因此,发展小杂粮生产,是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2.4项目区基本情况2.4.1自然地理状况武乡县位于太行山区东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东经112°26′至113°22′。北纬36°39′至37°08′。东邻黎城、左权;西界祁县、平遥;北与榆社毗邻,南与襄垣接壤,西南与沁县交界。平面图上,疆界总长287公里。县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最短距离10公里。全县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武乡县交通便利。太焦铁路、208国道、太长公路纵贯南北。武墨铁路、沁涉公路、权马公路横贯东西。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长457公里,包括国道1条(208国道武乡段)24公里,省道2条(南沁公路武乡段67.271公里,太长公路武乡段30公里)97.271公里,县道8条(权马线、故石线、上韩线、西东线,蟠砖线,石西线、榆洪线、北王线)114公里,注册乡道19条219公里。截至2002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8公里,其中油路(水泥)路419.6公里,砂砾路和土路308.4公里。全县14个乡镇、1个开发区,全部通了油路,372个村通了公路,187个村通了油路,全部通了机动车。武乡县地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太行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蜿蜒。太岳山脉从西北向西南逐渐延伸。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县境东部地区大部在海拔14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米。西部地区海拔在1300米左右,最高峰紫金山达海拔1809米。北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山岭多在1000-1300米之间。中部地势比较平缓。最低处监漳滩至西川一带海拔800米。全县属黄土丘陵地带,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全县可分为石质山区,黄土丘陵区和较平川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域。武乡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季风强盛。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各地因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最热的监漳滩,年平均气温约在10℃左右,最冷的花儿垴,年均气温只有3℃上下。境内年平均无霜期在150天左右,最长的城关地区,无霜期在170天上下,东西两侧山区,无霜期一般在140天,境内各地的地形、地势差异较大,年降雨量分布亦明显不均,西部地区降水偏多,东部偏少。分南、故城、涌泉一带年降雨量在580—600mm,洪水、窑湾、韩北一带降雨量在540—580mm。2.4.2农业生产状况⑴在矿产资源中,煤储量最大,煤田面积128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28.6亿吨。1987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硅藻土储量1亿多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10。⑵优势产品:高松牌高标号水泥、硅铁、电石、碳酸钾、氯化铵、汽车尾气净化器、优质焦炭、煤炭、镁合金、优质小米及系列产品、苦荞系列产品等(其中碳酸钾、氯化铵、硅铁、“天禾顺”小米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该县种植的晋谷21号优质谷子加工的“天禾顺”小米从1993年以来相继获得省、市和全国、世界农业博览会金奖及国家绿色产品证书,产品已遍布神州,远销国外,县大有果树场生产的“红星”、“金冠”苹果分别获得山西省第二届优质水果展销会金奖和银奖,目前正在进行绿色产品认证。该县培植的“北源山”牌香菇2000年获国家绿色产品证书。⑶农业特色产品:全县名米、生态养殖、小杂粮、优质干水果种植及科技示范“五大绿色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金粟海小米有限公司、太行名米开发有限公司、石盘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牛黄培植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始发挥效益。小米、苹果、牛黄、香菇、三黄鸡、八珍粉、涅水牌小杂粮等农副土特产品在省、市和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其中用本县种植的晋谷21号优质谷子加工制作的“天禾顺”小米,1993年以来,相继获得省、市和全国、世界农业博览会金奖及国家绿色产品证书,产品已遍布神州,远销国外。县大有果树场生产的“红星”“金冠”苹果分别获得山西省第三届优质水果展销会金奖和银奖,目前正在进行绿色产品认证。该县培植的“北源山”牌香菇2000年获国家绿色产品证书。以绿色为主的特色农业在武乡老区方兴未艾,已逐步形成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为主的一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新型的“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⑷支柱企业及特色产品:武乡的工业和乡镇企业正在由“五小”当家的能源原材料重型结构向技术型多元化模式转变,一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正在形成规模。以墨镫、洪水、蟠龙等乡镇为主的多层次、多种类、集团化、规模化的新型生态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工业富县”战略实施有力,成效明显。优势产业主要有能源、化工、建材、环保、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链。优势企业主要有鑫兴电力公司、兴武化工公司、马堡煤矿、高松水泥有限公司、煤焦化有限公司、柳沟钢铁有限公司、东庄煤矿、八一电石厂、祥辉焦化有限公司等。优势产品主要有高标号水泥、硅铁、电石、碳酸钾、氯化铵、汽车尾气净化器、优质焦炭、煤炭、镁合金、优质小米及系列产品、苦荞系列产品等。其中碳酸钾、氯化铵、硅铁、“天禾顺”小米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2000年,全县市考核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亿元,上缴税金1060万元;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5000万元,上缴税金820万元。2.4.3社会经济状况⑴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一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63亿元.增长77.8%,占全年计划的36.6%,超计划、超进度完成了任务,其中:地税收入完成1.1亿元、国税收入完成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2.5%和6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0.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完成全年目标的37.4%;二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效益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持续攀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8亿元,增长57.5%,实现利税8318万元,增长63.2%,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9个百分点;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首季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37元,增长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035元。今年以来,煤、焦、镁等工业产品销售市场持续走俏,价格持续上涨,工业生产依托两个园区,推进工业经济循环化,在以煤、电为支撑的经济平台上持续稳健增长。一季度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可比价)。分产品看:煤炭生产94万吨,增长45%,发电量18.9亿度,增长9.4%,焦炭6.9万吨,增长176%,金属镁0.38万吨,增长26.6%,水泥0.65万吨,下降40.9%。2008年1季度,全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取得了初步成效,扭转了我县连续两年能耗大幅增长的局面,单位能耗开始下降。截止3月底,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37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降低2.43吨标准煤。重点能耗企业有:和信发电有限公司、祥辉华远有限公司、泰昌焦化有限公司、高松水泥有限公司、三个金属镁厂,与去年同期相比单位能耗有所下降,但与国家、省、市相比单位能耗基数还很高,所以我县节能降耗形势严峻,任务还很艰巨。⑵社会各项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有效,去年被省政府授予“红旗县”称号,夺得了省政府农建最高奖——禹王杯。引水解困方面,扩建新建六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累计解决9个乡镇,513个自然村,10.8万人,2.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新建了两个11万变电站,县城三期供水工程将于近期完工,红色旅游路建设已经开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二期工程,武墨铁路续建工程都已完成。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了校校无危房,全县共有各类学校606座,其中小学585座,中学30座,在校生33104人,在任教师26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新建扩建学校110所。2.4.4有机农业基本情况武乡县中西部区域被县委县政府划定为绿色生态建设示范区,当地农民世代以农耕为业,老百姓勤劳纯朴,尤其是近10年来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农林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小麦、玉米、绿豆、小米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该地区远离工业污染、水源清洁、病虫害少,当地农民还一直沿用好多传统的耕作方法,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理想场所。目前小麦种植面积2390公顷,玉米13020公顷,豆类1640公顷,谷子5000公顷。2.5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概况武乡县三里湾种养合作社位于革命老区监漳村,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金50万元,厂区占地26亩,入股成员186人,固定资产600万元,占地面积26亩,下设种植基地1240亩。是集农业科技开发、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种植农副土特产品,肉兔养殖,传统工艺加工,统一市场销售。形成了种、养、加工、销售一体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产小杂粮10万公斤,传统手工挂面2万公斤,优质花生3万公斤,农家石磨小麦面粉30万公斤,年出栏肉兔6万只。现有人员55人,其中中级职称14人,高级职称4人,专业技术人员4人,占到职工总数的40%。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2006年5月,在国家商标管理机构注册了“翻得高”牌商标,形成自己的品牌。该社自成立以来,坚持民主办社的原则,大力开发主导产品,建立销售网络,形成“政策推动,产业带动,农户联动,市场牵动,效益驱动”的经营机制,实现了生产大幅增长,效益逐步提高,农民不断富裕的目标。该合作社以北京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花生研究所、长治市云海外贸肉食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常年聘请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养殖专家、种植专家为顾问。吸收有资历的农学、畜牧养殖人员为技术骨干,组成科研核心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应用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工艺流程作业,技术力量雄厚。目前该合作社已向山西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提出绿色食品认证申请,并由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出具了《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该报告认为环境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并先后被评为监漳镇“红旗合作社”、武乡县“模范合作社”“行业标兵”、长治市“优秀合作社”“示范合作社”“示范社”、2008年度“山西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度“山西省十佳特色品牌产品”。该社已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截止2008年10月,总资产671.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19.5万元,流动资产251.8万元;负债235万元,其中长期借款100万元,资产负债率35%;该社主营业务收入354.1万元,利润总额283.3万元,净利润150.1万元。
第三章市场分析3.1产品市场分析3.1.1小杂粮出口现状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单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全国出口粮食590.62万吨,其中杂粮杂豆出口128.3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21.74%;2006年粮食出口总额13.04亿美元,其中杂粮杂豆出口总额3.8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9.22%。2006年我国粮食出口价格普遍比前前几年提高,其中小杂粮增幅较大的有芸豆(370)、绿豆(468)、小豆(769)、谷子(220)等产品。芸豆、绿豆、荞麦、高粱、小豆、扁豆、蚕豆、谷子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小杂粮,2000年以来出口量呈上升趋势。小杂粮出口不仅扩大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同时给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⑴芸豆近年出口量在40~63万吨之间,呈增长趋势,其中2006年出口50.06万吨,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8.47%,居玉米、大米、小麦之后,为第4位,出口额1.8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4.22%,居第4位。产品主要出口亚洲的印度、日本、土耳其、南非、巴基斯坦、也门、欧洲的意大利、保加利亚、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非洲的南非、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及和美洲的古巴、美国等国。中国出口的大白芸豆,大紫花芸豆主要来自云南丽江、大理及四川等省;中、小红芸豆、白芸豆、黑芸豆、奶花芸豆多来自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区。⑵小豆近年出口量在6.2~9.2万吨之间,出口数量基本稳定,其中2006年出口6.9万吨,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1.17%,居第8位,出口额0.53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4.08%,居第6位。我国小豆市场在亚洲,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及香港,其中每年出口日本约2~3万吨,如遇日本小豆减产,出口量随之增加。另外,日本在我国建有红小豆馅加工厂,每年约有4~5万吨红小豆馅返销日本。欧洲、美洲、非洲也有一些,但数量很少。中国出口的红小豆主要来自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等省区,主要名优产品有天津红、宝清红、陕西红、唐山红、东北大红袍等。⑶荞麦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出口10~18万吨之间,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年13.75万吨,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33%,居第7位,出口额0.2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88%,居第7位。我国荞麦主要出口亚洲和欧洲,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其中每年出口日本8万吨左右,约占中国荞麦出口总量的70~80%,占日本荞麦进口量的80%左右。中国出口的荞麦主要来自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山西等省。⑷蚕豆近年出口蚕豆在2~3万吨之间,其中2006年出口2.58万吨,主要出口日本、印度尼西亚、也门、泰国、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与二十世纪80年代相比,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出口最多达40多万吨)。中国出口的蚕豆主要来自青海、河北、甘肃、云南等省。表3-l世界小杂豆生产情况作物生产国中国地位绿豆中、印、泰、巴基斯坦、缅、印尼占30%以上小豆中、日、朝、韩、泰、印占30%以上豌豆法、澳、印、中:占9%蚕豆个、埃、埃塞俄比亚、摩、意、巴占50%豇豆非洲各国、印、巴西主产国芸豆印、巴西、墨、中占5%小扁豆印、土、孟、叙、加、尼、巴基斯坦、墨主产国⑸绿豆近年出口量在15~22万吨之间,最高年份可达28.9万吨,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年出口13.85万吨,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38%,居第6位,出口额0.6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4.92%,居第5位。我国绿豆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和香港,欧洲的荷兰、英国、法国,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其中每年出口日本4.5万吨左右,占日本绿豆进口量的80%。在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陕西榆林绿豆、吉林白城绿豆、河北张家口绿豆。日本一般很少进口夏绿豆,主要以无硬实粒,芽菜品质好的春播绿豆为主。⑹扁豆我国扁豆出口数量在2~3万吨之间,其中2006年出口3.74万吨,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比利时、法国、埃及、南非等国。出口扁豆主要来自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⑺谷子我国近年谷子出口量2~3万吨,其中2006年出口3.03万吨,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及台湾,其次是欧洲的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另外谷子的另一用途是做鸟饲料,因为谷子籽粒有黄、红、黑等颜色,鸟类喜欢食用。出口谷子主要来自山西、河北、辽宁等省区。⑻高粱高粱出口数量一直在2~3万吨之间,2005~2006年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分别达10.95万吨、14.83万吨,其中2006年出口数量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5%,居第5位,出口额0.21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61%,居第8位。我国高粱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越南、菲律宾及台湾。其中台湾数量最多,每年在1.2~3.4万吨之间。出口的高粱主要来自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3.1.2中国小杂粮出口优势⑴品质优势小杂粮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既是传统口粮,又是现代保健珍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小杂粮作为医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能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在现代绿色保健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小杂粮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奶类代用品和添加剂;绿豆是粮、菜、饲兼用,被誉为粮食中的“绿色珍珠”;荞麦富含生物类黄酮、酚类及钙、镁、铜、铁、锌、硒、和丰富的维生素等特殊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防病治病等效果,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燕麦以其独特的食疗效果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此外,小杂粮多种植于无污染源、工业极不发达大区,生产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其产品是自然态的、绿色的、是颇受人们青睐的天然食品资源。⑵质量优势我国出口的杂豆类产品都是手选产品,质量上乘,非常受客户欢迎;其他产品也是经过加工、整理、分级,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⑶价格优势我国小宗粮豆产品在国家市场上的价格普遍较低,近几年价格呈普遍下降趋势,这也是我国最近几年小杂粮出口数量逐年增加,市场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3.1.3山西省小杂粮发展山西省粮食种植结构中,除小麦和玉米外,小杂粮占有相当比例。中国号称“世界小杂粮王国”,而山西小杂粮种类繁多,常年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约占全国的10%,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4%,总产量25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5%,其中,谷子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荞麦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燕麦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马铃薯总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山西省小米、燕麦、苦荞、绿豆等品种多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红芸豆、红小豆等品种更是山西省出口创汇的主要粮食品种;汾州香小米、沁州黄小米、黑小米等传统小杂粮优质品种多次参加国内各博览会,获得较高声誉。与潜力巨大的市场相比,山西省小杂粮生产现状并不理想。目前,加工企业多停留在中低档水平生产,缺乏高附加值、有科技含量的新品,据了解,全省杂粮加工量仅为2%。据介绍,国外就有从红小豆中提取色素,生产纯天然口红的成功例子,以此提升杂粮产品的附加值,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急需加强这方面的开发。同时,山西省小杂粮的品种多为农家自有品种,长期自己留种,相互串换,导致品种退化流杂,失去特性,而且农民商品经济意识比较淡,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层面。3.2产品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发展小杂粮战略,挖掘小杂粮优势,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从调查的情况看,山西省小杂粮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差,小杂粮生产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点多面广,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十分普遍。加之小杂粮的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区域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小杂粮中优质品种、高科技含量品种、名牌产品比较匮乏,传统名牌产品也存在加工能力、开发力度、宣传的手段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小杂粮的发展后劲;三是龙头企业在数量上、规模上都十分有限,形不成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格局,因此形成原粮销售比例较大,深加工、精加工不足、附加值较低;四是机制不健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能很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对退出保护价范围的粮食品种,农业发展银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发放贷款,只有在粮食购销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或销售意向的前提下,农业发展银行才发放贷款,这样一来,从客观上限制了企业根据市场行情信息,把握购销机遇的能力,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难以发挥主渠道作用,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3.3产品发展策略⑴更新观念,树立小杂粮战略思想。山西省小杂粮在生产上有相当潜力,有广阔的销售市场。首先当地政府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重视小杂粮的地位,制定有利于小杂粮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尽快实现适度发展,规模生产;其次,引导农民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逐步改变“种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种什么”的传统观念,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杂粮品种的种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种植结构,生产优质、高品位杂粮。同时,要通过市场调控,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使小杂粮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⑵完善政策,加快制定小杂粮发展的有关配套措施。山西省小杂粮市场目前正处在发展和培育阶段,如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使其发展壮大,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市场是研究的重点。尤其是要重视制定能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有关政策,改变目前“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模式,从机制上激活粮食购销企业,让企业获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企业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能力,为实施特色农业工程、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⑶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经济。发展小杂粮战略急需组建和发展一批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管理科学、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山西省粮食局在小杂粮主产县(区),成立小杂粮购销分公司,积极争取人才、资金、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对现有优势企业进行扶持,力争在规模经营的带动下,使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向优质、高效的目标发展。⑷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农民还很难对市场变化作出超前判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扎扎实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进入市场架起“金桥”;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基地农业”的有效形式,尽快推进小杂粮种植结构的调整,逐步引导小杂粮生产向优质、高效、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⑸开发名优品种,增加科技含量。着眼于小杂粮的长远发展,应在小杂粮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上下功夫;以营养、保健、易制作、无污染为特色,以质求存,搞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小杂粮的科技附加值,增强小杂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起山西小杂粮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项目拟于武乡县中南部为主要生产基地,包括上司乡、大有乡、故县乡和监漳镇。这是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气候温和,特别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具体分布如下:上司乡8000亩,谷子种植7000亩,玉米种植2000亩大有乡4000亩,燕麦种植2000亩,荞麦种植2000亩故县乡3000亩,绿豆种植2000亩,黑豆种植1000亩监漳镇5000亩,玉米种植3000亩,花生种植1000亩4.2项目实施区自然条件4.2.1气候条件武乡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十年九春旱。年平均气温3℃至10℃,一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3℃至-16℃,极端最低气温达-26℃;七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26℃至28℃。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旱年不足300毫米。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差异大,因而年降水量分布明显不均,西部故城地区580毫米至600毫米;中部城关地区为540毫米至580毫米;东部洪水地区为500毫米至540毫米。降雨量的年内分配差别也较大,春季平均60至90毫米,夏季平均280至360毫米,秋季平均120至160毫米,冬季平均16至26毫米。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七月,一般在139到160毫米,最大230毫米。4.2.2土壤条件境内以丘陵、山坡地为主,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耕地性红褐土,铁、钾、铜、硒等元素含量丰富,为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土壤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处于轻微干旱状态。适宜于小杂粮种植。4.3水资源和灌溉条件武乡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北源、涅河、马牧河、昌源河、云簇河、洪水河,按其流域归属分为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归汾河、南亭河两大水系,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7%。武乡县城水源地位于马牧河汇入涅河的交汇处,面积约0.5km2,从构造上分析,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武乡-阳城凹褶带北端,发育有三条隐伏断裂,由于断裂破碎带的连通作用,有利于地下水汇集,所以在断裂带附近,富水性极强。4.4土地条件小杂粮生产基地所在乡,耕地总面积均在7~10万亩之间,土地面积有充分的保障;项目实施单位与农户之间通过订单履行双方的权力、义务和职责,享受各自应得的利益,不会改变农户的土地使用权;选择土壤条件好、地力肥沃、灌溉条件具备、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块做种子生产田,可以保证项目指标的完成。4.5环境保护条件根据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报告》,项目建设地土壤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等级为1级;加工水环境指导各项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该址环境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4.6交通及通讯条件武乡县交通便利。太焦铁路、208国道、太长公路纵贯南北。武墨铁路、沁涉公路、权马公路横贯东西。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长457公里,包括国道1条(208国道武乡段)24公里,省道2条(南沁公路武乡段67.271公里,太长公路武乡段30公里)97.271公里,县道8条(权马线、故石线、上韩线、西东线,蟠砖线,石西线、榆洪线、北王线)114公里,注册乡道19条219公里。截至2002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8公里,其中油路(水泥)路419.6公里,砂砾路和土路308.4公里。全县14个乡镇、1个开发区,全部通了油路,372个村通了公路,187个村通了油路,全部通了机动车。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设施齐备,通讯网络四通八达,已不存在通讯方面的障碍。
第五章项目方案设计5.1项目组成凡由该项目组成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范围。详见表5-1。表5-1项目组成表序号工程类别子项名称规模备注1主要生产工程1.1小杂粮生产基地2万亩1.2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1.3良种补助2万亩1.4规范化技术培训种植技术培训2辅助生产工程2.1农机具2.2汽车3共用工程4服务性工程4.1办公室4.2其他公用设施5.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建设是在目前公司杂粮加工、养殖的基础上实施的。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方式建立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2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100%,先进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90%以上,小杂粮栽培基地土地进行修整改良,完全采用绿色栽培技术模式。产品方案见表5-2。表5-2产品方案见表序号产品品种单位产量第1年第2年第3-15年生产负荷100%100%1谷子吨1400.01400.02玉米吨2160.02160.03荞麦吨318.0318.04燕麦吨200.0200.05花生吨300.0300.06绿豆吨200.0200.07黑豆吨100.0100.0合计4678.04678.05.3小杂粮种植基地项目方案设计5.3.1测土配方施肥对20000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共采集土样90个,对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PH值进行测试,根据测量结果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土壤采样要有代表性土样的采集是整个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首要环节,如果选点不准,没有代表性,化验精度再高,对测土配方施肥也没有指导意义。采样前要根据土壤类型、作物栽培情况、肥力和产量水平确定施肥元,并在土壤利用现状图上标明,以100~200亩为一个取样单元。采样时根据图上标明的位置到实地查找,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采样点。根据地块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的均匀程度,按照随机、等量的原则,采用对角线采样法、棋盘式采样法、S形采样法等,采集15~20个分样点,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淘汰,取混合土样。分样点要均匀分布,分样点越集中,代表性就越差。采样时要注意不能在地头、田埂、路沟边、粪堆旁、碱斑地取土,采样深度要一致。采土前必须将工具清理干净,并将取样点表面的植物残体或其他杂物全部去掉。必须用不锈钢取土钻垂直入土,用木铲剔土,不能用其他金属器皿取土或者用金属器皿剔土,以免影响微景元素的准确性。⑵土样处理要细致,化验数据要准确采集后的土样要及时均匀摊开,捍碎风干后用水棍或塑料棍碾,剔除植物根须、石块等杂物。土样不能日晒,必须自然风干,以防止养分挥发损失。在风干过程中要防止酸碱及灰尘的落入,以免影响养分的准确度。土样磨碎后要逐次全部通过2mm孔径筛,未过筛的土粒必须重新碾压过筛,直至全部样品通过2mm孔径筛为止。过筛后的土样要充分混合均匀,放入样品袋中。袋内外放置标签,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制备好的样品要妥善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酸碱等气体的污染。化验人员要认真负责,完善土壤检测中心管理制度,提高土壤化验水平,确保化验数据的准确性。⑶严格挑选试验地,精细安排试验配方肥的参数依据全部来自田问肥效试验,田间试验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肥料配方。试验户要挑选农业生产积极性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热爱科学,能够按照试验方案操作,对试验的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要做到完全一致。试验田肥力水平、作物长势、水利条件要一致,小区能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尽量减少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把试验误差降到最低程度。试验要适时收获,确保完全成熟,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单计产,不能将几个重复相同的处理小区混在一起,而大去重复的意义。收获和计产必须做到不发生错误,正确反映试验结果。⑷科学指导,确保配方肥料用到田配方肥要根据作物产量、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生长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配比。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施配方肥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印发技术明白纸、施肥建议卡,让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加强技术指导,多措并举,层层培训,确保落实到户,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5.3.2谷子主要栽培技术⑴品种选择和异地换种①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选用良种是栽培的一项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目选用谷子的主要品种为晋谷21号和沁州黄两个品种。②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学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拆解三丽鸥探讨IP零售变现价值
- 主题乐园餐厅装饰合同模板
- 小学202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 体育馆砂石配送合同样本
- 亲子乐园景观设计合同模板
- 医疗器械药品同步运输协议
- 个性家居装修合同模板
- 仓储物流装修合同
- 亲子活动中心居间协议
-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 风筝的设计 (说课稿)-五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
- 肢体残疾康复
-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一年级新生常规训练课件
- 精益生产评价细则
-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2023年4月真题试卷及答案
- 慕课课程课件
- 常见头位难产的诊治-课件
- 2023年威海市商业银行普惠客户经理招聘考试题库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