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_第1页
自考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_第2页
自考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_第3页
自考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_第4页
自考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必过笔记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样本)笔记依据教材《金融理论与实务》周升业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第二节货币的职能第三节币值第四节人民币第五节国际货币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第一节信用及其职能第二节信用的基本形式第三节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第三章利息和利率第一节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利率的种类第三节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第四节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决定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二节商业银行第三节中央银行第四节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节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三节储蓄存款第四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五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第六章信托与租赁第一节信托的概念、种类及其职能第二节信托业务第三节租赁业务第七章保险第一节保险的概念和职能第二节保险的种类和原则第三节保险合同与保险市场第四节保险业务第五节保险业务管理第八章金融市场运行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功能与构成第二节金融市场的运行的微观基础第三节金融市场运行的实现考察第九章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第一节从事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的基本规则第二节股票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三节债券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四节投资基金市场第五节衍生金融工个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第十章对外金融关系第一节国际收支第二节外汇与汇率第三节利用外资第四节外汇管理第十一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货币的需求第二节货币的供给第三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涵和度量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五节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第六节通货紧缩的治理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单项选择题1.1.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A)A.实物货币一金属货币一银行券一信用货币B.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信用货币一银行券C.纸币一金属货币一信用货币一实物货币D.信用货币一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银行券1.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具有货币内在价值的是(C)A.商品货币B.纸币C.金属货币D.信用货币1.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由不足值的,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代替的是(C)A.价值符号B.信用符号C.货币符号D.商品符号1.4.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D)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B.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1.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A)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C.可以是现实的货币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6.在现代信用货币和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其所代表的价值表现为(A)A.货币购买力B.商品价格C.商品数量D.物价水平1.7.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A)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8.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D)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9.汇率是指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习惯上又被称之为货币的(B)A.内在价值B.对外价值C.通货膨胀D.物价上涨1.10.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汇价的基础是(D)A.汇率B.货币的对外价值C.政局状况D.货币的对内价值1.11.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确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A)A.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B.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C.两国的外汇管理政策D.两国的税收政策1.1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因此,它是一种(D)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1.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D)A.物价水平的波动B.利率水平的波动C.货币政策的调整D.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1.14.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所增加的货币发行,通常被称之为(B)A.信用发行B.财政发行C.经济发行D.国债发行1.15.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是(B)A.美元B.人民币C.港币D.欧元1.16.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应具备(A)A.广泛的可接受性B.广泛的流动性C.公认的安全性D.高度的稳定性2.1.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D)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信贷资本D.金融资本13.2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的年份是(D)A.1985年1月B.1985年4月C.1986年4月D.1996年4月多项选择题1.1.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BCE)A.电子货币B.金属货币C.商品货币D.代用货币E.信用货币1.2.货币最基本职能包括(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货币贮藏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3.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有(ABCE)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流通手段1.4.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ABCDE)A.财政支出B.银行发放贷款C.银行吸收存款D.工资的支付E.各种劳动报酬的支付1.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它属于信用货币类型,其具体形态有(AB)A.现金B.银行存款C.信用卡D.存款货币E.支票1.6.下列关于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A.人民币是一种货币符号B.人民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C.人民币是可以兑现的银行券D.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E、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1.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下列可能引起汇价波动的因素有(ABCDE)A.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B.货币政策的调整C.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D.利率水平的调整E.政局发生动荡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形成的“一国三币”是指(ACD)A.人民币B.台币C.港币D.澳门币E,欧元1.9.人民币货币发行包括(ADE)A.信用发行B.银行发行C.金融发行D.经济发行E.财政发行1.10.目前在国际结算、支付中使用最多的货币是(ABCD)A.美元B.德国马克C.日元D.欧元E.英镑1.11.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所具有的广泛接受性表现为(CDE)A.是由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B.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C.在国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D.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E.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1.12.按照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的构成种类有(ABCD)A.外国货币B.外币有价证券C.外币支付凭证D.其他外汇资金E.外币资产2.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信用具有的特征有(BC)A.价值单方面转移B.偿还性C.付息性D.支付手段E.无偿性2.2.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信用形式有(ABCDE)A.银行信用B,消费信用已商业信用D.民间信用E.国家信用13.19.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配合上可以构成的政策组合有(ABCDE)A.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B.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C.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D.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E.以上说法全都对计算题目录3.1、某投资者在银行办理了一笔50000元,期限为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存款利率为2%,到期后银行利息收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率为20%,用单利率方法计算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各是多少?3.2.某甲在2001年5月17日在银行存人定期存款100000元人民币,存期为3个月,该储户实际取款日期为2001年9月30日,3月期存款的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5.1.如果某银行购买政府一年期国库券1000元,贴现率为8%,到期收回本息1000元,该银行利息受益多少元?5.2.如果银行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证券1000股,一个月后该行以每股4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请计算资本收益。11.1.如果原始存款为12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为6%时,计算:(1)派生存款倍数;(2)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计算题答案3.1.解:在单利率方法下名义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相同,即是2%。P1=50000×2%×(1-20%)+50000=50800(元)PO=50000(元)实际收益率=P1-P0/P050800-50000/50000=1.6%简答题目录1.1.简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1.3.简述对“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的理解。1.4.简述货币币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1.5.简述各种货币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1.6.简述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的特点。1.7.简述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8.简述外汇的定义及我国外汇的内容。2.1.简述信用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2.简述信用的基本职能。2.3.简述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其局限性。2.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含义。2.5.简述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2.6.简述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2.7.简述消费信用的含义及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意义。2.8.简述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2.9.简述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3.1.简述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3.2.简述单利与复利的异同。3.3.从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简述利率的划分类型及它们的区别。3.4.简述资金供求状况对利率总水平的影响。3.5.简述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及利率政策的制定与汇率政策制定的协调关系。3.6.简述决定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3.7。简述我国现阶段利率体系的构成内容。3.8.简述利率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4.1,简述金融体系的最基本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4.2.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4.3.简述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4.4.简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及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特殊地位的原因。4.5.简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组成部分。4.6,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经营特点。4.7.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4.8.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职能。5.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5.2.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5.3.简述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5.4.简述现代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因。5.5.简述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5.6.简述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应遵守的原则。5.7.简述贷款政策原则。5.8.简述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的原则。5.9.简述银行间的同业拆借。5.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5.11.简述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原因。5.12.简述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及其种类。5.13.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6.1.简述信托形式的条件。6.2.简述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6.3.简述信托财产的特征。6.4.简述动产信托的内容和特点。6.5.简述不动产信托的内容和意义。6.6,租赁业务对经济生活有何意义。6.7.简述融资性租赁的内涵及其特点。6.8.简述融资性租赁的几个功能。6.9.简述服务性租赁的内涵及其特点。7.1、简述保险的特征7.2.简述保险合同的一般性和特殊性。7.3.简述保险合同的主要构成要素。7.4.简述保险市场的构成要素。7.5.简述保险业务管理的主要环节。7.6.开展再保险的原因。8.1.简述金融市场的内涵及其功能。8.2.简述理性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8.3.简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内容。8.4.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简述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构成。8.5.简述金融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8.6.简述证券发行市场的主体构成。8.7.简述从金融工具的存储期限划分的金融市场。8.8.简述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8.9.简述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8.10.简述传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区别与联系。9.1.简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的具体内容。9.2.简述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9.3.简述信息持续披露制度的基本要求及其意义。9.4.简述《证券法》中规定的禁止行为。9.5.简述普通股的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6.简述优先股的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7.简述债券筹资的利与弊。9.8.简述按利息支付方式进行分类的债券的种类。9.9.简述投资基金的定义与特点。9.10.简述投资基金的收益和风险。9.11.简述开放式投资基金与封闭式投资基金的相同点与异同点。9.12.简述如何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10.1.简述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10.2.简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项目。10.3.简述外汇包含的基本内容。10.4.简述外币与外汇的联系与区别。10.5.简述汇率的几种表示法。10.6.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10.7.简述利用外汇的主要形式。10.8.简述外汇管理的重要方式。10.9.简述外债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坚持的原则。11.1.简述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11.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1.3.简述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的联系和区别。11.4.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以及目前我国的现状。11.5,简述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11.6.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作用的联系与区别。11.7.简述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11.8.简述制约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11.9.简述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11.10.简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11.11.简述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12.1.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各自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12.2.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12.3.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4.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5.简述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6.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12.7.简述通货紧缩的成因。12.8.简述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与途径。13.1、简述货币政策的内容。13.2.简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3.3.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13.4.简述货币政策的传统机制理论思路。13.5.简述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运用。13.6.简述再贴现政策及其运用。13.7.简述财政与金融的联系。13.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运用。简答题答案1.1.简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答: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产生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物物直接交换和通过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货币就是交换的媒介,它解决了物物交换中的矛盾.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税,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论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的历史过程。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长期固定在金银身上以后,金银就从商品群里分离出来,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用货币来表示商品价值的形态,马克思称之为货币价值形态。货币也就由此产生了。随着货币的出现,商品交换就表现为先与货币商品交换,再用货币去购买所需的其他商品。在这里,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并把商品交换分裂为两个阶段:卖(商品一货币)与买(货币一商品)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必须统一的过程,即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过程。由此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答: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体体现在其诸职能中。一般认为,货币具备四个职能。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1)价值尺度:即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可以是现念形态。(2)流通手段:即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的该职能也可表述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储藏手段(货币贮藏):即当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执行的职能。(4)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货币的该职能最初是由商品赊销时所引起;后来该职能作用领域扩展到商品流通流域之外。13.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运用。答: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进行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一种方式。如果中央银行买进证券,相应就向市场注入了货币供应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证券的需求,提高证券价格,鼓励投资;另一方面,增加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来源,促进扩大贷款,这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如果中央银行向市场卖出证券,其作用则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优点:(1)主动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可以买进或卖出,可以买多或买少;(2)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证券,直接左右市场货币供应量。(3)中央银行一般都是通过证券经纪人来买卖证券的,其政策意图不易被察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社会震荡。正因为如此,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不少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最为灵活、最为有效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论述题目录1.1.论述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内在联系与区别。2.1.论述金融证券化趋势的积极意义。3.1.从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出发论述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3.2.论述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前景。3.3.论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金融服务的积极促进作用。4.1.论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职能发挥。4.2.论述各国中央银行基本职能的发挥。5.1.论述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5.2.论述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的意义及信用分析的内容。6.1.论述租赁的性质和特征。7.1.论述保险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意义。8.1.论述金融市场深人发展的意义。8.2.论述稳定发展流通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9.1.论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积极意义。9.2.论述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9.3.论述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三种方案的特点。10.1.论述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状况。10.2.论述我国外汇管理演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1.1、论述商业派生存款的基本原则及其制约因素。11.2.论述货币供求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内在联系。12.1.论述通货膨胀对生产、分配、消费领域的影响。12.2.论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选择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13.1.论述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论述题答案1.1.论述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答:货币对内价值通常是指货币购买力,即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购买商品、劳务的能力;货币对外价值通常是指汇率,即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汇率一两国货币折算比率的确定,从理论上说,其基础应是两国货币币值之比。两国货币之所以能相互比较、相互折算,就在于它们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各国货币共同的价值基础就是其各自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本依据,市场的实际汇价总是围绕这个比率(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仍是确定汇率(即对外价值)的重要依据,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由于各国没有规定货币含金量,或者形式上规定有含金量,但实际不起作用,这样就不能直接依据其含金量来测定其所代表的价值。在这种条件下,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只能视其在市场的购买力而定,而货币购买力又反映在物价上。货币购买力是物价的倒数,物价水平越高,单位货币的币值相对越低。正因为如此,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下,不再能根据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来测定汇率,而只能是通过比较两国货币购买力,或者说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来间接测定汇价。这就是为什么一国如果长期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那么迟早要导致该国货币汇价下跌的原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国货币的汇价与国内物价有内在联系,或者说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率的基础。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率变动的直接因素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在一国货币对内价值(对内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也能引起汇率的变动,从而出现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背离。此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有一国的利率变动状况、外汇管理政策、货币政策乃至政局稳定状况等。当然,其中一些因素又导致国际收支急剧变化,从而影响汇率波动。综上所述,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汇率)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汇率与物价的变化有关系,但并非亦步亦趋。从更深一层次看,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率的基础,若两者产生背离,则这种背离迟早要进行调整,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要求。13.1.论述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答: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当时规定了较高的存款准备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其后普遍降低并转向不分存款类别,实行统一的存款准备率。目前,统一定为6%。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曾数次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率,以调控信用总量和货币供应量。(2)贷款规模。这是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控制全部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适当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据以调节和控制。在编制信贷计划时,首先根据经济的合理增长,测算存款和货币发行正常增长数额,然后据以确定贷款增长规模,从而保证贷款规模与经济正常增长相适应。然后将计划确定的贷款规模分解下达给各国有商业银行。再由各商业银行总行分解下达给下层经营机构。各基层银行机构在下达的贷款规模范围内,对企业发放贷款,非经批准,不得突破贷款规模。这一工具在过去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98年取消这一控制手段,国家信贷计划指标只作为指导性计划。(3)再贷款手段。这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调节的一种工具。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扩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就是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扩大了其派生存款的能力,能更多提供货币供应量;反之,则起到收缩货币供给量的作用。(4)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比如:1996年4月中央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这标志着向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迈出重要一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融资券,参与同业拆借市场融资;积极推行商业信用票据化,拓展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扩大再贴现业务比重,逐步取代目前的再贷款。逐步放开利率,向利率市场化迈进。当前从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人手,以影响其他种利率;同时,授予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近两年还数次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来引导和影响居民和企业行为。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更多地通过市场吞吐资金,以调节信用总量和货币总量,其影响不仅限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而且及于整个金融市场。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的职能是(A)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2.信用最基本的职能是(A)A.动员和再分配资金B.企业初次分配C.财政再分配D.支付中介3.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且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是(B)‘A.商业信用B.消费信用C.民间信用D.银行信用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用来表现所有产品的媒介物品是(C)A.等价物B.特殊等价物C.一般等价物D.货币2.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D)A.对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B.对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C.对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D.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3.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是(C)A,浮动利率B.实际利率C.官定利率D.优惠利率4.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C)A.信誉为本B.让渡性C.偿还性D.信誉高5.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地位最为特殊的是(C)A.外国独资银行B.城市商业银行C.国有商业银行D.股份制商业银行模拟试卷(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坎在题后的括号内。1.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的是(C)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2.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B)A.收益性B.偿还性C.安全性D.流动性3.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D)A.商品批发B.商品零售C.商品代销D.商品赊销4.由非官方的行业自律组织规定并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利率是(C)A.市场利率B.优惠利率C.公定利率,D.基准利率5.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机构是(B)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投资银行D.政策性银行6.我国1994年金融机构改革贯彻的原则是(D)A.混业经营、混业管理B.分业经营、混业管理C.混业经营、分业管理D.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中间部分略)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时,执行(D)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9.汇率是指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习惯上又被称之为货币的(B)A.内在价值B.对外价值C.通货膨胀D.物价上涨1.10.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汇价的基础是(D)A.汇率B.货币的对外价值C.政局状况D.货币的对内价值1.11.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确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A)A.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B.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C.两国的外汇管理政策D.两国的税收政策1.1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因此,它是一种(D)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1.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D)A.物价水平的波动B.利率水平的波动C.货币政策的调整D.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1.14.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所增加的货币发行,通常被称之为(B)A.信用发行B.财政发行C.经济发行D.国债发行1.15.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是(B)A.美元B.人民币C.港币D.欧元1.16.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应具备(A)A.广泛的可接受性B.广泛的流动性C.公认的安全性D.高度的稳定性2.1.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D)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信贷资本D.金融资本13.2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的年份是(D)A.1985年1月B.1985年4月C.1986年4月D.1996年4月多项选择题1.1.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BCE)A.电子货币B.金属货币C.商品货币D.代用货币E.信用货币1.2.货币最基本职能包括(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货币贮藏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3.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有(ABCE)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流通手段1.4.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ABCDE)A.财政支出B.银行发放贷款C.银行吸收存款D.工资的支付E.各种劳动报酬的支付1.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它属于信用货币类型,其具体形态有(AB)A.现金B.银行存款C.信用卡D.存款货币E.支票1.6.下列关于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A.人民币是一种货币符号B.人民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C.人民币是可以兑现的银行券D.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E、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1.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下列可能引起汇价波动的因素有(ABCDE)A.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B.货币政策的调整C.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D.利率水平的调整E.政局发生动荡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形成的“一国三币”是指(ACD)A.人民币B.台币C.港币D.澳门币E,欧元1.9.人民币货币发行包括(ADE)A.信用发行B.银行发行C.金融发行D.经济发行E.财政发行1.10.目前在国际结算、支付中使用最多的货币是(ABCD)A.美元B.德国马克C.日元D.欧元E.英镑1.11.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所具有的广泛接受性表现为(CDE)A.是由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B.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C.在国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D.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E.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1.12.按照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的构成种类有(ABCD)A.外国货币B.外币有价证券C.外币支付凭证D.其他外汇资金E.外币资产2.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信用具有的特征有(BC)A.价值单方面转移B.偿还性C.付息性D.支付手段E.无偿性2.2.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信用形式有(ABCDE)A.银行信用B,消费信用已商业信用D.民间信用E.国家信用13.19.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配合上可以构成的政策组合有(ABCDE)A.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B.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C.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D.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E.以上说法全都对计算题目录3.1、某投资者在银行办理了一笔50000元,期限为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存款利率为2%,到期后银行利息收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率为20%,用单利率方法计算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各是多少?3.2.某甲在2001年5月17日在银行存人定期存款100000元人民币,存期为3个月,该储户实际取款日期为2001年9月30日,3月期存款的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5.1.如果某银行购买政府一年期国库券1000元,贴现率为8%,到期收回本息1000元,该银行利息受益多少元?5.2.如果银行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证券1000股,一个月后该行以每股4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请计算资本收益。11.1.如果原始存款为12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为6%时,计算:(1)派生存款倍数;(2)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计算题答案3.1.解:在单利率方法下名义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相同,即是2%。P1=50000×2%×(1-20%)+50000=50800(元)PO=50000(元)实际收益率=P1-P0/P050800-50000/50000=1.6%简答题目录1.1.简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1.3.简述对“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的理解。1.4.简述货币币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1.5.简述各种货币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1.6.简述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的特点。1.7.简述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8.简述外汇的定义及我国外汇的内容。2.1.简述信用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2.简述信用的基本职能。2.3.简述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其局限性。2.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含义。2.5.简述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2.6.简述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2.7.简述消费信用的含义及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意义。2.8.简述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2.9.简述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3.1.简述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3.2.简述单利与复利的异同。3.3.从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简述利率的划分类型及它们的区别。3.4.简述资金供求状况对利率总水平的影响。3.5.简述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及利率政策的制定与汇率政策制定的协调关系。3.6.简述决定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3.7。简述我国现阶段利率体系的构成内容。3.8.简述利率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4.1,简述金融体系的最基本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4.2.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4.3.简述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4.4.简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及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特殊地位的原因。4.5.简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组成部分。4.6,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经营特点。4.7.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4.8.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职能。5.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5.2.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5.3.简述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5.4.简述现代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因。5.5.简述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5.6.简述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应遵守的原则。5.7.简述贷款政策原则。5.8.简述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的原则。5.9.简述银行间的同业拆借。5.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5.11.简述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原因。5.12.简述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及其种类。5.13.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6.1.简述信托形式的条件。6.2.简述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6.3.简述信托财产的特征。6.4.简述动产信托的内容和特点。6.5.简述不动产信托的内容和意义。6.6,租赁业务对经济生活有何意义。6.7.简述融资性租赁的内涵及其特点。6.8.简述融资性租赁的几个功能。6.9.简述服务性租赁的内涵及其特点。7.1、简述保险的特征7.2.简述保险合同的一般性和特殊性。7.3.简述保险合同的主要构成要素。7.4.简述保险市场的构成要素。7.5.简述保险业务管理的主要环节。7.6.开展再保险的原因。8.1.简述金融市场的内涵及其功能。8.2.简述理性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8.3.简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内容。8.4.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简述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构成。8.5.简述金融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8.6.简述证券发行市场的主体构成。8.7.简述从金融工具的存储期限划分的金融市场。8.8.简述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8.9.简述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8.10.简述传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区别与联系。9.1.简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的具体内容。9.2.简述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9.3.简述信息持续披露制度的基本要求及其意义。9.4.简述《证券法》中规定的禁止行为。9.5.简述普通股的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6.简述优先股的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7.简述债券筹资的利与弊。9.8.简述按利息支付方式进行分类的债券的种类。9.9.简述投资基金的定义与特点。9.10.简述投资基金的收益和风险。9.11.简述开放式投资基金与封闭式投资基金的相同点与异同点。9.12.简述如何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10.1.简述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10.2.简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项目。10.3.简述外汇包含的基本内容。10.4.简述外币与外汇的联系与区别。10.5.简述汇率的几种表示法。10.6.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10.7.简述利用外汇的主要形式。10.8.简述外汇管理的重要方式。10.9.简述外债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坚持的原则。11.1.简述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11.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1.3.简述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的联系和区别。11.4.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以及目前我国的现状。11.5,简述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11.6.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作用的联系与区别。11.7.简述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11.8.简述制约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11.9.简述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11.10.简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11.11.简述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12.1.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各自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12.2.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12.3.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4.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5.简述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6.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12.7.简述通货紧缩的成因。12.8.简述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与途径。13.1、简述货币政策的内容。13.2.简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3.3.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13.4.简述货币政策的传统机制理论思路。13.5.简述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运用。13.6.简述再贴现政策及其运用。13.7.简述财政与金融的联系。13.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运用。简答题答案1.1.简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答: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产生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物物直接交换和通过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货币就是交换的媒介,它解决了物物交换中的矛盾.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税,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论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的历史过程。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长期固定在金银身上以后,金银就从商品群里分离出来,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用货币来表示商品价值的形态,马克思称之为货币价值形态。货币也就由此产生了。随着货币的出现,商品交换就表现为先与货币商品交换,再用货币去购买所需的其他商品。在这里,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并把商品交换分裂为两个阶段:卖(商品一货币)与买(货币一商品)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必须统一的过程,即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过程。由此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答: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体体现在其诸职能中。一般认为,货币具备四个职能。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1)价值尺度:即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可以是现念形态。(2)流通手段:即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的该职能也可表述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储藏手段(货币贮藏):即当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执行的职能。(4)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货币的该职能最初是由商品赊销时所引起;后来该职能作用领域扩展到商品流通流域之外。13.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运用。答: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进行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一种方式。如果中央银行买进证券,相应就向市场注入了货币供应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证券的需求,提高证券价格,鼓励投资;另一方面,增加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来源,促进扩大贷款,这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如果中央银行向市场卖出证券,其作用则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优点:(1)主动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可以买进或卖出,可以买多或买少;(2)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证券,直接左右市场货币供应量。(3)中央银行一般都是通过证券经纪人来买卖证券的,其政策意图不易被察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社会震荡。正因为如此,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不少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最为灵活、最为有效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论述题目录1.1.论述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内在联系与区别。2.1.论述金融证券化趋势的积极意义。3.1.从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出发论述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3.2.论述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前景。3.3.论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金融服务的积极促进作用。4.1.论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职能发挥。4.2.论述各国中央银行基本职能的发挥。5.1.论述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5.2.论述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的意义及信用分析的内容。6.1.论述租赁的性质和特征。7.1.论述保险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意义。8.1.论述金融市场深人发展的意义。8.2.论述稳定发展流通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9.1.论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积极意义。9.2.论述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9.3.论述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三种方案的特点。10.1.论述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状况。10.2.论述我国外汇管理演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1.1、论述商业派生存款的基本原则及其制约因素。11.2.论述货币供求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内在联系。12.1.论述通货膨胀对生产、分配、消费领域的影响。12.2.论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选择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13.1.论述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论述题答案1.1.论述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答:货币对内价值通常是指货币购买力,即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购买商品、劳务的能力;货币对外价值通常是指汇率,即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汇率一两国货币折算比率的确定,从理论上说,其基础应是两国货币币值之比。两国货币之所以能相互比较、相互折算,就在于它们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各国货币共同的价值基础就是其各自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本依据,市场的实际汇价总是围绕这个比率(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仍是确定汇率(即对外价值)的重要依据,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由于各国没有规定货币含金量,或者形式上规定有含金量,但实际不起作用,这样就不能直接依据其含金量来测定其所代表的价值。在这种条件下,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只能视其在市场的购买力而定,而货币购买力又反映在物价上。货币购买力是物价的倒数,物价水平越高,单位货币的币值相对越低。正因为如此,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下,不再能根据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来测定汇率,而只能是通过比较两国货币购买力,或者说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来间接测定汇价。这就是为什么一国如果长期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那么迟早要导致该国货币汇价下跌的原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国货币的汇价与国内物价有内在联系,或者说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率的基础。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率变动的直接因素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在一国货币对内价值(对内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也能引起汇率的变动,从而出现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背离。此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有一国的利率变动状况、外汇管理政策、货币政策乃至政局稳定状况等。当然,其中一些因素又导致国际收支急剧变化,从而影响汇率波动。综上所述,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汇率)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汇率与物价的变化有关系,但并非亦步亦趋。从更深一层次看,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率的基础,若两者产生背离,则这种背离迟早要进行调整,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要求。13.1.论述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答: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当时规定了较高的存款准备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其后普遍降低并转向不分存款类别,实行统一的存款准备率。目前,统一定为6%。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曾数次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率,以调控信用总量和货币供应量。(2)贷款规模。这是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控制全部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适当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据以调节和控制。在编制信贷计划时,首先根据经济的合理增长,测算存款和货币发行正常增长数额,然后据以确定贷款增长规模,从而保证贷款规模与经济正常增长相适应。然后将计划确定的贷款规模分解下达给各国有商业银行。再由各商业银行总行分解下达给下层经营机构。各基层银行机构在下达的贷款规模范围内,对企业发放贷款,非经批准,不得突破贷款规模。这一工具在过去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98年取消这一控制手段,国家信贷计划指标只作为指导性计划。(3)再贷款手段。这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调节的一种工具。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扩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就是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扩大了其派生存款的能力,能更多提供货币供应量;反之,则起到收缩货币供给量的作用。(4)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比如:1996年4月中央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这标志着向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迈出重要一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融资券,参与同业拆借市场融资;积极推行商业信用票据化,拓展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扩大再贴现业务比重,逐步取代目前的再贷款。逐步放开利率,向利率市场化迈进。当前从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人手,以影响其他种利率;同时,授予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近两年还数次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来引导和影响居民和企业行为。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更多地通过市场吞吐资金,以调节信用总量和货币总量,其影响不仅限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而且及于整个金融市场。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的职能是(A)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2.信用最基本的职能是(A)A.动员和再分配资金B.企业初次分配C.财政再分配D.支付中介3.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且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是(B)‘A.商业信用B.消费信用C.民间信用D.银行信用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用来表现所有产品的媒介物品是(C)A.等价物B.特殊等价物C.一般等价物D.货币2.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D)A.对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B.对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C.对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的需求D.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3.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利率是(C)A,浮动利率B.实际利率C.官定利率D.优惠利率4.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是(C)A.信誉为本B.让渡性C.偿还性D.信誉高5.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地位最为特殊的是(C)A.外国独资银行B.城市商业银行C.国有商业银行D.股份制商业银行模拟试卷(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坎在题后的括号内。1.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的是(C)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2.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B)A.收益性B.偿还性C.安全性D.流动性3.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D)A.商品批发B.商品零售C.商品代销D.商品赊销4.由非官方的行业自律组织规定并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利率是(C)A.市场利率B.优惠利率C.公定利率,D.基准利率5.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机构是(B)A.中央银行B.商业银行C.投资银行D.政策性银行6.我国1994年金融机构改革贯彻的原则是(D)A.混业经营、混业管理B.分业经营、混业管理C.混业经营、分业管理D.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中间部分略)完整版请——QQ:1273114568索取时,执行(D)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9.汇率是指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习惯上又被称之为货币的(B)A.内在价值B.对外价值C.通货膨胀D.物价上涨1.10.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汇价的基础是(D)A.汇率B.货币的对外价值C.政局状况D.货币的对内价值1.11.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确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A)A.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B.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C.两国的外汇管理政策D.两国的税收政策1.1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因此,它是一种(D)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1.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D)A.物价水平的波动B.利率水平的波动C.货币政策的调整D.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1.14.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所增加的货币发行,通常被称之为(B)A.信用发行B.财政发行C.经济发行D.国债发行1.15.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是(B)A.美元B.人民币C.港币D.欧元1.16.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应具备(A)A.广泛的可接受性B.广泛的流动性C.公认的安全性D.高度的稳定性2.1.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D)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信贷资本D.金融资本13.2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的年份是(D)A.1985年1月B.1985年4月C.1986年4月D.1996年4月多项选择题1.1.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BCE)A.电子货币B.金属货币C.商品货币D.代用货币E.信用货币1.2.货币最基本职能包括(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货币贮藏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3.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有(ABCE)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流通手段1.4.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ABCDE)A.财政支出B.银行发放贷款C.银行吸收存款D.工资的支付E.各种劳动报酬的支付1.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它属于信用货币类型,其具体形态有(AB)A.现金B.银行存款C.信用卡D.存款货币E.支票1.6.下列关于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A.人民币是一种货币符号B.人民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C.人民币是可以兑现的银行券D.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E、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1.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下列可能引起汇价波动的因素有(ABCDE)A.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B.货币政策的调整C.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D.利率水平的调整E.政局发生动荡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形成的“一国三币”是指(ACD)A.人民币B.台币C.港币D.澳门币E,欧元1.9.人民币货币发行包括(ADE)A.信用发行B.银行发行C.金融发行D.经济发行E.财政发行1.10.目前在国际结算、支付中使用最多的货币是(ABCD)A.美元B.德国马克C.日元D.欧元E.英镑1.11.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所具有的广泛接受性表现为(CDE)A.是由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B.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C.在国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D.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E.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1.12.按照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的构成种类有(ABCD)A.外国货币B.外币有价证券C.外币支付凭证D.其他外汇资金E.外币资产2.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信用具有的特征有(BC)A.价值单方面转移B.偿还性C.付息性D.支付手段E.无偿性2.2.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信用形式有(ABCDE)A.银行信用B,消费信用已商业信用D.民间信用E.国家信用13.19.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配合上可以构成的政策组合有(ABCDE)A.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B.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C.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D.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E.以上说法全都对计算题目录3.1、某投资者在银行办理了一笔50000元,期限为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存款利率为2%,到期后银行利息收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率为20%,用单利率方法计算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各是多少?3.2.某甲在2001年5月17日在银行存人定期存款100000元人民币,存期为3个月,该储户实际取款日期为2001年9月30日,3月期存款的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5.1.如果某银行购买政府一年期国库券1000元,贴现率为8%,到期收回本息1000元,该银行利息受益多少元?5.2.如果银行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证券1000股,一个月后该行以每股4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请计算资本收益。11.1.如果原始存款为12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为6%时,计算:(1)派生存款倍数;(2)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计算题答案3.1.解:在单利率方法下名义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相同,即是2%。P1=50000×2%×(1-20%)+50000=50800(元)PO=50000(元)实际收益率=P1-P0/P050800-50000/50000=1.6%简答题目录1.1.简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1.3.简述对“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的理解。1.4.简述货币币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1.5.简述各种货币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1.6.简述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的特点。1.7.简述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8.简述外汇的定义及我国外汇的内容。2.1.简述信用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2.简述信用的基本职能。2.3.简述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其局限性。2.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含义。2.5.简述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2.6.简述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2.7.简述消费信用的含义及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意义。2.8.简述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2.9.简述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3.1.简述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3.2.简述单利与复利的异同。3.3.从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简述利率的划分类型及它们的区别。3.4.简述资金供求状况对利率总水平的影响。3.5.简述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及利率政策的制定与汇率政策制定的协调关系。3.6.简述决定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3.7。简述我国现阶段利率体系的构成内容。3.8.简述利率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4.1,简述金融体系的最基本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4.2.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4.3.简述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4.4.简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及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特殊地位的原因。4.5.简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组成部分。4.6,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经营特点。4.7.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4.8.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职能。5.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5.2.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5.3.简述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5.4.简述现代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因。5.5.简述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5.6.简述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应遵守的原则。5.7.简述贷款政策原则。5.8.简述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的原则。5.9.简述银行间的同业拆借。5.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5.11.简述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原因。5.12.简述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及其种类。5.13.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6.1.简述信托形式的条件。6.2.简述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6.3.简述信托财产的特征。6.4.简述动产信托的内容和特点。6.5.简述不动产信托的内容和意义。6.6,租赁业务对经济生活有何意义。6.7.简述融资性租赁的内涵及其特点。6.8.简述融资性租赁的几个功能。6.9.简述服务性租赁的内涵及其特点。7.1、简述保险的特征7.2.简述保险合同的一般性和特殊性。7.3.简述保险合同的主要构成要素。7.4.简述保险市场的构成要素。7.5.简述保险业务管理的主要环节。7.6.开展再保险的原因。8.1.简述金融市场的内涵及其功能。8.2.简述理性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8.3.简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内容。8.4.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简述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构成。8.5.简述金融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8.6.简述证券发行市场的主体构成。8.7.简述从金融工具的存储期限划分的金融市场。8.8.简述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8.9.简述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8.10.简述传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区别与联系。9.1.简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的具体内容。9.2.简述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9.3.简述信息持续披露制度的基本要求及其意义。9.4.简述《证券法》中规定的禁止行为。9.5.简述普通股的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6.简述优先股的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7.简述债券筹资的利与弊。9.8.简述按利息支付方式进行分类的债券的种类。9.9.简述投资基金的定义与特点。9.10.简述投资基金的收益和风险。9.11.简述开放式投资基金与封闭式投资基金的相同点与异同点。9.12.简述如何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10.1.简述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10.2.简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项目。10.3.简述外汇包含的基本内容。10.4.简述外币与外汇的联系与区别。10.5.简述汇率的几种表示法。10.6.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区别。10.7.简述利用外汇的主要形式。10.8.简述外汇管理的重要方式。10.9.简述外债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坚持的原则。11.1.简述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11.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1.3.简述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的联系和区别。11.4.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以及目前我国的现状。11.5,简述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11.6.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作用的联系与区别。11.7.简述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11.8.简述制约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11.9.简述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11.10.简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11.11.简述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12.1.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各自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12.2.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12.3.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4.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5.简述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2.6.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12.7.简述通货紧缩的成因。12.8.简述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与途径。13.1、简述货币政策的内容。13.2.简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3.3.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13.4.简述货币政策的传统机制理论思路。13.5.简述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运用。13.6.简述再贴现政策及其运用。13.7.简述财政与金融的联系。13.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运用。简答题答案1.1.简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答: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产生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物物直接交换和通过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货币就是交换的媒介,它解决了物物交换中的矛盾.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税,通过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论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的历史过程。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长期固定在金银身上以后,金银就从商品群里分离出来,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用货币来表示商品价值的形态,马克思称之为货币价值形态。货币也就由此产生了。随着货币的出现,商品交换就表现为先与货币商品交换,再用货币去购买所需的其他商品。在这里,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并把商品交换分裂为两个阶段:卖(商品一货币)与买(货币一商品)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必须统一的过程,即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过程。由此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答: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体体现在其诸职能中。一般认为,货币具备四个职能。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1)价值尺度:即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可以是现念形态。(2)流通手段:即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的该职能也可表述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储藏手段(货币贮藏):即当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执行的职能。(4)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货币的该职能最初是由商品赊销时所引起;后来该职能作用领域扩展到商品流通流域之外。13.8.简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其运用。答: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进行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一种方式。如果中央银行买进证券,相应就向市场注入了货币供应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证券的需求,提高证券价格,鼓励投资;另一方面,增加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来源,促进扩大贷款,这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如果中央银行向市场卖出证券,其作用则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优点:(1)主动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可以买进或卖出,可以买多或买少;(2)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证券,直接左右市场货币供应量。(3)中央银行一般都是通过证券经纪人来买卖证券的,其政策意图不易被察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减轻社会震荡。正因为如此,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不少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最为灵活、最为有效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论述题目录1.1.论述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内在联系与区别。2.1.论述金融证券化趋势的积极意义。3.1.从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出发论述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3.2.论述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前景。3.3.论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金融服务的积极促进作用。4.1.论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职能发挥。4.2.论述各国中央银行基本职能的发挥。5.1.论述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5.2.论述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的意义及信用分析的内容。6.1.论述租赁的性质和特征。7.1.论述保险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意义。8.1.论述金融市场深人发展的意义。8.2.论述稳定发展流通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9.1.论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积极意义。9.2.论述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