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周测(十)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周测(十)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周测(十)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周测(十)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周测(十)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周测(十)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3.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B.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5.“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下图为最新出土的三星堆黄金面具,它能够直接反映的是A.国家结构 B.宗教祭祀 C.审美情趣 D.形制工艺6.周学熙的华新纱厂以“互助合作”的“华新精神”立厂,郭乐、郭泉的永安集团践行“同号相连,同舟共济”的“永安精神”。蔡声白的美亚织绸厂始终坚持“和衷共济”的“美亚精神”。这些近代企业塑造的精神A.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B.消除了企业间壁垒C.凸显强烈的国家意识 D.提高了企业的地位7.据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谐》记载:“蜀中多以麻为纸,有玉屑、屑骨之号.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纸。剡溪以藤为纸.”这反映出A.各地纸张颇具地域特色 B.格物观推动造纸业发展C.宋代造纸技术日臻完善 D.市场纸品竞争相当激烈8.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这些变化A.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9.《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历代都留下同题名篇,如表所示。该表可以说明A.朝代更迭改变文学创作风格 B.皇帝好恶影响文学评价标准C.文学作品体现作者价值取向\ D.诗歌体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10.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造出来,如“商务”“商战”“商业”“商办”“商局”“商部”“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体现C.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D.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11.1898年,一份英文报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12.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 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13.1917年,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写道:“今之大患,在于一种狭义的国家主义,以为我之国,须.陵驾他人之国,我之种,须陵驾他人之种。”“爱国是大好事,惟当知国家之上,更有一大目的在,更有一更大之团体在。”胡适意在A.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目的 B.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世界秩序C.宣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D.批判法西斯国家的种族优劣论1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等六项希望。这些希望产生的政治基础是A.新文化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的发生C.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 D.启蒙运动的影响15.如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作者篇名作者篇名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昆《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A.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B.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 D.知识分子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势能……使得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进入中国、改造传统变得异常艰难,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也要感谢这种传统势能的强大。……二是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早已成为世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虽然至近代已经成为弱势文化,但其中不乏合理性和生命力。按照文化传播学“弱势文化必然被张势文化所取代”的说法,假如没有抗争,中国必将抛弃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陷入“全盘西化”的泥淖;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势能中自觉的成分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而被不断地放大,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了从“自在”到“自觉”,从“自省”到“自悟”,从“盲目”到“理性”的心路历程,开始了对坚持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不懈探索。把西方文化(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实现文化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摘自《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据材料归纳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加以评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时期人物活动及主张春秋战国孔子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唐宋时期韩愈扛起儒学复兴的大旗。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穷天理。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2届高三历史周测十参考答案1.B2.D3.A4.B5.D6.A7.A8.A9.C10.D11.D12.A13.B14.B15.D16.态度:肯定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扬文化的民族性;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创新中国文化。评价:焕发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7.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②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逐渐冲击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唐朝已韩愈为代表的扛起儒学复兴大旗;宋代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重塑儒家伦理纲常。但是“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严重阻碍社会进步。③晚清,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②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逐渐冲击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唐朝已韩愈为代表的扛起儒学复兴大旗;宋代朱熹成为理学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