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虾病害防治技术3-1水产养殖技术专业
龙虾养殖基本情况小龙虾为外来物种,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引入我国后经几十年蔓延扩散,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广大淡水流域。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食,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的地区需求量大增,供不应求,极大刺激水产养殖户小龙虾的养殖积极性。在我县已形成水产养殖的一个产业。鱼台小龙虾2011年已申报为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鱼台县2019年被评为生态龙虾之乡,鱼台小龙虾成为鱼台县水产养殖一张名片,特别是四届龙虾节的成功举办,影响更加广泛,在我省乃至全国已有相当知名度。形成养殖、深加工到销售一条龙,外地客商来鱼台联系业务络绎不绝。我县面积虽大但平均产量低下,根据掌握的情况平均亩产不足150斤。原因多方面,有的池塘条件达不到要求,有的环境水质不符合龙虾养殖生长的需要,有的管理技术不过关,特别是近几年龙虾五月瘟病给养殖户造成大损失。虾病发生的原因
虾病发生的原因虾和所有的生物一样,必须和生活环境统一
。虾的生活环境就是水。虾要生活,一方面要求有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则一定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生活环境发生了不利于虾的变化或者虾体机能因其他原因引起变化而不能适应环境条件时,就会引起虾类发生疾病。因此,虾类患病是机体、病原体和外界因素三方作用的结果。前者是致病的内因,后二者是外因。一、引起虾类生病的环境因素:
对虾类疾病的发生有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1)水温的变化:虾类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急剧升降,虾体不易适应的话即易发生病理变化。虾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也有一定的要求,如虾苗下塘时要求池水温度相差不超过2°C,虾种不超过4'C,温差过大,就会引起虾苗大量死亡。(2)水质的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以及气候的变化。如池中有机质过多,微生物分解旺盛时,一方面需要吸收水中大量氧气,同时还会放出硫化氢、沼气、碳酸气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集聚一定数量后,水质便变成不良,不利于虾的生长,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虾类对池水酸碱度(pH值)虽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但以7--8.5为宜,养殖水体pH低于5.5或超过9.5,虾类对传染性虾病就特别敏感,同时表现出呼吸困难,饵料消化率低,生长缓慢。(3)溶氧的变化:水中溶氧含量的高低对虾类的生长和生存有直接影响,溶氧低于每升含1一毫克时,虾就会发生“浮头”现象,如果短时间内溶氧不增加,虾类就会因窒息而死亡。溶氧过多,又可能引起虾患气泡病(特别是苗种)。2、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是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之--。密度过高,会造成缺氧,使虾浮头,甚至泛池死亡,以至产生饵料不足,营养不良,抵抗力减弱,导致生长不良。
(2)饲养管理不当:饲料是虾类生活所必需,不论人工饵料或天然饵料,都应该保持一定数量的补给,否则虾类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消耗得不到补充。
(3)机械性损伤:在拉网捕虾、运输虾类时特别是苗种阶段操作不当,很容易擦伤虾体,容易感染水中细菌、水霉菌等。
3、生物因素:(病原体)
一般常见的虾病,多数是由各种生物传染、侵袭虾体而致病,这些使虾致病的生物为病原体。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动物等。二、影响虾类生病的内在因素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只有外界因素的作用,或仅有病原体的存在,并不能使虾生病,还要看机体本身对疾病的感受力(抗病力)如何,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虾病的诊断
诊断虾病是防治虾病的首要步骤。只有先确定虾患的是哪一种病,再进行治疗,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能否正确诊断虾病,是防治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诊断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虾体检查1、肉眼检查肉眼检查(简称目检)是检查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从虾体患病部位找出病原体。病原体可分为病毒、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三大类。检查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如蠕虫、甲壳动物、体型较大的原生动物、水霉等),用肉眼可识别出来。但有些病原体(如细菌、体型较小的寄生虫)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就需要根据其病状来鉴别。-般细菌性虾病,常表现为充血、发炎、脓肿、腐烂、甲壳溃疡等病状;而寄生虫性虾病,常表现出虾体表面附着泥锈等附着物。对虾体要进行检查的部位包括体表、鳃、内脏等三部分。(1)体表:按顺序从头胸部、鳃、甲壳、尾等仔细观察。在体表上的一些大型病原体很容易看到,有些病原体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可根据表现的症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一般病毒性、细菌性虾病常表现出病灶部分充血、发炎、脓肿、腐烂等症状,而寄生虫性虾病常常表现出病灶部位粘液过多、有点状或块状的附着物、溃烂等症状。(2)鳃:鳃部的检查,重点是鳃丝。首先注意鳃丝有没有腐烂或变色发黑现象,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肿大和腐烂等现象。如是细菌性的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粘液较多;鳃霉病,则鳃丝颜色比正常虾的鳃丝颜色较黑;(3)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把虾腹部一边的腹壁剪掉,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
,其次把各内脏的外表仔细观察,看是否正常,最后用剪刀从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剪断,
置于白盘中。
2、镜检有些虾病的病原体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虾发病后机体由原发性感染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造成了虾病病原体的复杂性,因此,仅凭肉眼检查,对虾病的正确诊断是不够的,为了找出病源,因此,除一些比较明显而情况又比较单纯,凭目检可以有把握地诊断外,一般来说都必须进行镜检。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在这基础上,进一步作全面检查,检查部位和顺序与目检相同。
二、现场检查
虾发病后,不仅在体表和体内表现出各种症状,在水体中也有各种异常表现,虾病发生的过程,有急性、慢性等类型。1、了解病虾在池中的各种现象急性型虾病来势凶猛,蔓延迅速,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如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慢性型的病虾则往往体色较黑,体质瘦弱,离群独游,活动缓慢,死亡率逐渐.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虾的体色和体质都变化不大,但虾在池中表现出不安的状态,一时上跳下窜,一时急剧狂游。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虾体外寄生虫(如鲺类)的侵袭引起,或者由于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如农药或有毒的工业废水)引起。2、了解饲养管理情况虾发病,常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在调查了解时,应对清塘方法、施肥、投饵量、品种、规格、密度等各种操作以及历年来发病的情况等,作详细的了解。3、了解水质的变化水的酸碱度和溶氧变化也是造成虾发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最好对发病虾池的池水进行酸碱度和溶氧量的测定。虾类的病害种类1、病毒病病毒是一类体积很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含有一-种类型核酸,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非组胞形态的微生物。一般须耍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至数万倍以上才能看到。病毒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很大,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因此至今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虾类病毒病主要有虾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虾痘疮病、淋巴囊肿病等。2、细菌病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有原核的单细胞生物(原核为仪有原始核,没有核膜和核仁)。细菌个体很小,通常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一般需要用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以上才能看到。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状及螺旋形,危害虾类的主要是杆菌,也有少量是球菌。虾类细菌病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竖鳞病、鲤白云病、淡水虾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烂尾病、溃烂病、爱德华氏病、虾类弧菌病、链球菌病等。3、真菌病真菌是具有细胞壁、真核的单细胞或多细胞体,不分化为根、茎、叶,不产生维管束,没有叶绿素。虾类真菌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等。4、原虫病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个体很小,一般须借显微镜才能看到,是单细胞真核动物,但在生理.上却和多细胞动物一样具有摄食、代谢、吸收、排泄、运动及生殖等全部功能。原生动物绝大部分营自由生活,其中有一部分则营寄生生活。危害较大的虾类原虫病主要有下列几种:卵涡鞭虫病、淀粉卵涡鞭虫病、隐鞭虫病、虾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