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道士_第1页
第二十一章道士_第2页
第二十一章道士_第3页
第二十一章道士_第4页
第二十一章道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章木偶动画片

----《崂山道士》赏析

影片简介

影片简介片名:《崂山道士》编剧:虞哲光凌纾导演:虞哲光造型:翁葆强背景:钱祖春摄影:黄俏表演指导:程之、刘异龙类型:木偶出品年份:1981年摄制单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片长:25分钟一、作品简介《崂山道士》取材于我国著名古典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故事讲的是一个不学无术、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去崂山学道,学了点穿墙术就打算以此行窃,最终受到了惩罚。告诉人们真才实学只有经过艰苦劳动才能获得,如果想不劳而获只能是以失败告终。全片充满了诙谐幽默,导演用稚拙的木偶把神话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崂山道士》取材木偶工艺制作,所有镜头都用两架摄影机同时逐格拍摄,布景也特别具有国画的意境美。所创造的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无论是人物形象设计,后期配乐,配音都能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严谨制片的态度,创作班底深厚的艺术功力。《崂山道士》堪成中国经典之作,被写入动画史册。二、故事梗概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叫王七的人,一直羡慕神仙的生活,以至于白日做梦来到了崂山拜师学艺。王七拜三清观道士为师,又不能忍受每天砍柴挑水的辛苦和山上枯燥乏味的生活,几天下来,他就想偷偷下山回家,在临行前求师父教授他穿墙的法术,王七学完法术后心满意足的下了山。王七回家后,不但在妻子面前大肆显示自己所学到的法术,而且忘记了师傅的教训,心存不良打算利用法术偷取别人家的东西,以为从此找到了生财之道,结果法术失效,还撞了一头包。梦醒之后的他吓了一身冷汗,遭到了妻子严厉的斥责,还真是鬼迷了心窍。(见图21-1)图21-1中国木偶动画片《崂山道士》剧照三、作品分析1、题材选取《崂山道士》取材于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体现了浪漫主义手法。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收有短篇小说497篇,寓意深刻,《崂山道士》等名篇流传甚广。2、情节内蕴情节的丰富性以情节的现实性为基础。我们可以从影片中去透视作品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影子,去领悟超越那个时代的深层的文化底蕴,以及作者通过作品想传递给我们的哲学式的思考。(见图21-2)图21-2王七和其妻子,选自中国木偶动画片《崂山道士》3、叙事结构《崂山道士》的结构特色是由其文学的原型所决定的。故事中无法直接表现广阔的生活场景和复杂的人物命运,其结构设计更着重于开掘情节的发展方向与表现功能。导演必须用有限的笔墨绘制出一幅简洁、凝练、精巧的生活图画,并籍此表现对生活本质的深入思考。这样的短篇结构,更多地融合了思想的开掘,情节的典型化等整体处理。所谓“以小见大”不仅是影片追求的审美理想,实际上,也是它唯一的选择。导演选取一个小人物的行为活动来展开故事,深入地透视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用一个小人物的心思来感受不劳而获终究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一传统主题。“开头无一定之律,有一定之妙”影片其妙,在于很快抓住观众的兴趣,《崂山道士》的开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叙事传统,以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为切入点,直接展开故事。4、人物分析这部片子很多戏曲元素,其中主人公王七鼻子上有一小块白,是典型的丑角。王七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爱读求仙修道之书,想要不劳而获的一介无名书生,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行为、表情和对白的设计突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影片中的人物有着独特的审美魅力。导演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和精彩的对白演绎,以及虚拟的故事情节,勾画出了一个荒诞、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5、美术风格(1)、背景风格在《崂山道士》背景中,导演运用国画的表现形式。这部影片尝试用中国山水画作背景,开创了立体木偶与平面山水画有机结合的先例,这种虚实对比的视觉效果,开创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视觉效果。(见图21-3)图21-3中国木偶动画片《崂山道士》背景风格(2)、造型风格《崂山道士》是以木偶表现人物的剧情影片。全片充满了诙谐幽默,其中最经典的一段是学习穿墙术和嫦娥伴舞赏月饮酒的情节,用稚拙的木偶把神话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制作木偶使用的材料,与影片的艺术风格关系密切。1982年,

中国试用陶瓷制木偶(瓷雕),创造了木偶片的新形式。木偶片是美术电影的一个片种,它是在借鉴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富于立体感。动画片中木偶一般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海绵、钢铁和银丝关节器制成,以脚钉定位。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也有用瓷质、金属材料制成的木偶。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依次分解成若干环节,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还原为活动的形象。在《崂山道士》影片中运用了木偶的制作手段,虽说木偶片在表情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影片中导演还是很好的把握了人物肢体动作。通过戏曲动作表演,对白唱段来塑造人物,肢体动作顺畅自然,夸张到位,人物活灵活现。既具有立体电影令人身临其境的特色,又具有木偶片幽默、轻松的风格,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6、精彩对白唱段但《崂山道士》中一连串运用考究的对白唱段却极其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王七的动态、神情和心境,渲染了特定的情景气氛、流露了叙事本身的感情基调,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崂山道士》中多段精彩唱段:影片开始一个整日好做白日梦的书生唱到“要学神仙驾鹤飞仙,点石成金,妙比可言,定要到崂山去学仙”这些精彩的唱段,塑造出了一个极符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见图21-4)图21-4书生唱段,选自中国木偶动画片《崂山道士》7、完美配音:配音是动画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影片的一次再创造,优秀的配音可以和剧情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完美的塑造人物,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由上海译制片厂的配音艺术家们演绎的动画作品,艺术的底蕴淳朴而厚重,更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导演也请来了著名的昆曲文丑艺术家刘异龙先生来为主人公做配音,一腔一调,形神兼备,入木三分,人物刻画非常到位,准确的塑造了一个颓废的、不学无术的、整日做白日梦的书生形象,令这部影片平添了许多滑稽、幽默的色彩。(见图21-5)图21-5书生唱段,选自中国木偶动画片《崂山道士》四、分析小结:80年代中国动画业处在历史的鼎盛时期,各种表现手段大行其道,巅峰时代的中国动画片充分挖掘了华夏古国雄厚的文化内涵,将各种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融会在影片之中,使其具有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与东方魅力。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崂山道士》,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与成功的演绎,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的繁荣。五、背景资料1、主要创作人员介绍导演虞哲光:(1906-1991)美术电影编导。1925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早年从事木偶艺术创作。建国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我国美术电影艺术中木偶片和折纸片的开拓者。1962年将著名布袋木偶的掌上表演拍成《掌中戏》,获1964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优秀奖。导演的木偶片有《东郭先生》、《胖嫂回娘家》、《三只蝴蝶》《打猎记》等。著有《木偶戏艺术》、《皮影戏艺术》等。编剧凌纾生于1941年。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木偶车间任美术设计,历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剧,一级编剧。1972年开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