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认知_第1页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认知_第2页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认知_第3页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认知_第4页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认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认知一、燃烧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氧化反应,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和生成新物质。2、燃烧的条件(1)有可燃物质的存在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可燃固体:木材、煤、纸张、棉花;。可燃液体:石油、酒精、甲醇。可燃气体:甲烷、氢气、一氧化碳。(2)有助燃物质的存在

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协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如:氧气、氯气、氟等氧化剂。(3)有点火源的存在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均可称之为点火源。常见点火源有碰撞、摩擦、明火、高温表面、电火花、光、射线、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

注意: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必要非充分条件。上述“三要素”同时存在,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量上的要求,如可燃物是否达到一定浓度、助燃物数量足不足、点火源没有足够的温度。当物质已经燃烧起来了,当“三要素”的量发生改变时,也会使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这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3、燃烧过程1)可燃性气体的燃烧☆气体在燃烧时所需要的热量仅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以将其加热到燃点。燃烧速度快。①混合燃烧

可燃性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而后进行的燃烧即为混合燃烧;②扩散燃烧

若可燃性气体与周围空气一边混合一边燃烧,则称为扩散燃烧。

2)液体的燃烧☆液体在点火源作用下,通常先被蒸发成气态,而后蒸气氧化分解,开始燃烧。①蒸发燃烧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叫蒸发燃烧。②分解燃烧难挥发可燃液体的燃烧是受热后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进行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3)固体燃烧①气相燃烧有些固体受热熔化为液体,然后蒸发、燃烧,如硫、磷、石蜡等;有些组成复杂的固体,如沥青、木柴等,后热先分解为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蒸发着火燃烧。称为气相燃烧。②固相燃烧固体在蒸发、分解过程中会留下一些不分解、不挥发的固体,燃烧可在气-固相界面进行,称为固相燃烧。3.燃烧的分类按燃烧的起因和剧烈程度分类①闪燃可燃液体表面都存在一定蒸气,这些蒸气与空气混合后,一旦遇到点火源就会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称为闪燃。液体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在闪点时,液体的蒸发速度还不足以维持燃烧,所以一闪便灭。闪燃时将要起火的先兆。

按燃烧的起因和剧烈程度分类②着火有足够的的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在遇到明火而引起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着火点也叫燃点或火焰点。可燃物质被加热到超过闪点温度时,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与火源接触即着火,并能持续燃烧五秒钟以上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一般说来,燃点比闪点高出5-20℃。但闪点在100℃以下,二者往往相同,100℃以上时,两者相差30℃。

按燃烧的起因和剧烈程度分类③自然自然是可燃物质自行燃烧的想象。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直接作用下,常温下自行发热,或由于物质内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热量积聚起来,使其达到自然温度而自行燃烧。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然点。自然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二、爆炸的基础知识爆炸是指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使周围的物质受到强烈地冲击,同时伴随有声音或光效应的想象。

1、爆炸的分类1)按爆炸能量来源分a.物理爆炸指由物理因素(如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象。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如汽车爆胎、压力锅炉超亚爆炸等。b.化学性爆炸指使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而引起的爆炸现象。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2)按爆炸的速度分类①轻爆

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十厘米至数米的过程②爆炸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十米至数百米的过程③爆轰爆炸传播速度为每秒一千米至数千米的过程2、爆炸极限1.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称为爆炸极限。在空气中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范围。混合物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都不会发生爆炸。三、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一高、二大、三密集,四多、五毒、六立体”。

1、生产工艺控制高参数现代石油化工生产,许多工艺过程都采用了高温、高压、高真空、高空速、深冷等工艺控制高参数;使生产操作更为严格、困难,同时也增大了火灾危险性。高压聚乙烯工艺的压力控制超270MPa。2、装置规模大型化当前,石油化工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型化,因而,对工艺设备的处理能力、材质和工艺参数要求更高,给设备制造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增大了潜在的火灾危险性。西部管道工程兰州原油末站将建设2座15万方原油罐,这两座原油储罐是中国石油目前容积最大的储罐。3、生产装置高度密集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化工生产装置都是集中布置的,密度大,间距小,设备、管道交错排列,纵横串通。生产装置高度密集,在火灾条件下,因热对流、辐射、传导的作用,易发生链锁式爆炸燃烧,扩大燃烧面积。4、生产综合化,产品多样化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各种油品、液化石油气等燃料和乙烯、丙烯、苯、对二甲苯、氢等多种石油化工原料,并加工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环氧乙烷、乙二醇、硝酸、环己烷、醇酮、乙二酸、已二胺、已二氰、尼龙等中间体,中间体又进一步加工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树脂、锦纶长丝、涤纶短纤维等化工产品。5、大多数石化产品大都是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石化企业生产燃料和化工产品,热值高、燃烧速度快,有爆炸危险,而且大部分物质充满毒性,有的设置剧毒。6、装置与管道纵横交错,立体交叉装置区内的各设备之间,装置区之间的介质输送都是通过管道来完成的;大型石化企业的生产区内管线立体架设,纵横交错,管线大都采取温控等安全措施,一旦不易发生火灾,火灾立体燃烧。四、石油化工火灾爆炸的特点1、爆炸危险性大

爆炸是石化火灾的一个显著特点。从许多火灾案例中不难看出,石化装置发生火灾后,既有物理爆炸,也有化学爆炸;有先爆炸后燃烧,也有先燃烧后爆炸。无论哪种爆炸都会使建筑结构倒塌,人员伤亡,管线设备移位破裂,物料喷洒流淌,使火场情况更为复杂,给扑救火灾带来很大的困难。吉林石化“11.13”火灾,先后发生15次爆炸。2、燃烧面积大

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气体具有较好的扩散性。当其从设备内泄放时,便会四处流淌扩散。特别是容量较大的设备,当遭受严重破坏时,其内流体便会急速涌泄而出。造成大面积火灾。此外,爆炸性物料和反应设备爆炸时的飞火,也能造成大面积火灾。如不及时控制,则极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和燃烧中的设备爆炸事故。3、易形成立体火灾由于生产装置内存有易流淌扩散的易燃易爆介质,且生产设备高大密集呈立体布置,框架结构孔洞较多。所以,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4、燃烧速度快

石化装置发生火灾后,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其原因,一是装置发生爆炸,在可能的范围内形成高温燃烧区,火势迅速向各个方向蔓延波及,甚至再次引起爆炸,进一步形成更大面积的燃烧。二是石化物料热值大,燃烧后产生的热辐射,迅速加热周围毗连的容器设备,致使相邻容器管道内的物料迅速增压、挥发或分解,为火势扩大创造了条件。三是物料的流淌扩散性,特别是可燃气体的扩散,增加了火势瞬间扩大的危险性。所以,石化火灾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波及相当大的燃烧范围,发热量大,燃烧速度快。5、灭火作战难度大,需要的消防力量多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与爆炸的特点决定了其火灾扑救难度和消防力量的消耗。石化火灾如果在初期得不到控制,则多以大火场的形式出现。因此,只有调集较多的灭火力量,才有可能控制发展迅猛的火势。

火灾现场毒性物质的扩散和腐蚀性物质的喷溅流淌,严重影响着灭火战斗行动,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降低了灭火的时效性。不同类型的石化火灾,应选用不同的灭火剂,采取不同的灭火战术方法。因此,石化装置的火灾扑救具有相当的难度。吉林石化“11.13”火灾,吉林市消防支队迅速调集11个公安消防中队,吉化消防支队5个大队,共87台消防车,467名指战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吉林省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迅速出动17名官兵并调动长春市消防支队3个中队,9台消防车,43名指战员增援。6、火灾损失大,易造成重大污染

工业企业火灾或爆炸所造成的损失都较公共或民用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