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沽一中2007届高三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_第1页
咸水沽一中2007届高三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_第2页
咸水沽一中2007届高三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_第3页
咸水沽一中2007届高三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_第4页
咸水沽一中2007届高三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水沽一中2007届高三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卷试卷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使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B、促使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C、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促使欧洲人思想的解放2、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欧洲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是()A、乌托邦思想B、重商主义思想C、启蒙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贡献是()A、

彻底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B、

完成了人类社会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C、

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D、

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4、工业革命的后果“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其准确含义是()A、

东方国家日益贫困,无力对抗西方B、

东方国家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C、

东方国家都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D、

东方国家都已丧失民族独立5、亚当·斯密主张以“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这实际上反映了()①重商主义的精神②反对重商主义的政策③工业资产阶级利益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②6、马克思评价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响了警钟。”其含义是指独立战争()A、冲击了欧洲统治秩序B、使欧洲殖民者感到恐惧C、给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推动作用D、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者7、“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视为天赋人权,并以法律形式写入《人权宣言》,最根本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C、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一措施最为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B、

表现了法国革命的彻底性C、

摧毁封建制度,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造成小农经济长期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菜9、说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同依据是()A、

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B、废除了奴隶主的特权B、

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旧生产关系C、

由资产阶级领导10、19世纪中期,美、俄、德等国家发生剧烈政治变动的相同历史条件是()A、

工业革命的推广和经济发展的推动B、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日益扩大C、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日益成熟D、

民族意识增强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11、马克思说:“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转化为资本的物资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下列史实中,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的圈地运动B、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C、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土地改革12、19世纪中期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主要社会思潮是()A、

理性主义、重商主义、自由主义B、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C、

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D、

人文主义、启蒙思想、自由主义13、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自身的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为()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B、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

新技术、新产品得到了推广D、

对外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4、1911年,在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俄国表示:“在如此接近俄国核心的巴尔干半岛上实现斯拉夫民族的崇高理想,只有在俄国与德国及奥匈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时候,才有可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俄国对德、奥战争的胜利是实现巴尔干解放的保证B、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俄国认为巴尔干对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C、

俄国借支持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来实现侵略巴尔干的目的D、

俄国与德、奥在争夺巴尔干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15、下列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伟大意义的叙述,不确切的()A、

指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B、

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C、

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D、

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跃进16、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后,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C、

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D、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7、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主要表现在()①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②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③美国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④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③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的地位B、

德国被排挤出了帝国主义阵营C、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统治秩序确定D、

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19、罗斯福新政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A、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英国经济史编》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妁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在英国发展迟缓。——《世界近代史》材料四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世界近代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上有何变化?简要说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四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这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还是黄金外汇储备等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意、西德、荷、比、卢)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材料二1970年出口贸易(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钢产量(亿吨)汽车产量(万辆)水泥产量(万吨)欧共体885270.348501.0920936.411120.3美国426117.097421.1931824.46405.61970年美国日本西德法国工业总产值37.89.4510.16.5100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15.55.214.65.3100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地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四共同体大部分原材料靠进口,而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进口原料的主要供应者。第三世界国家还向共同体供应棉花等农产品,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的重要贸易对象……进入70年代,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彼此协调立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使共同体与之签订了《洛美协定》。共同体同意在不要求“互惠”的情况下让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46个国家的工农业产品自由进入共同体国家,共同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帮助建立和扩大原料加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设施……从协定签订双方贸易到1977年已达300亿美元,双方进出口基本平衡。——以上材料均引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回答:(1)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出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改变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原因如何?对欧共体有什么作用?三、问答题:29、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会阻碍经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安西方大国的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英法两国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说明市场对两国经济的影响。(2)概括此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由此说明市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利用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30、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是以牺牲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为代价的。”以英国圈地运动、美国西进运动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史实评述这一观点。31、以美、日、中、印四国为例,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环太洋地区并存着的两种主要经济模式。这两种经济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经历了相互碰撞和互补后,结果如何?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B5、C6、C7、C8、D9、C10、A11、A12、B13、A14、A15、A16、B17、D18、C19、D20、D21、C22、D23、D24、D25、C二、材料解析题26、答:背景:本国经济发展,需要资金、市场;对外贸易竞争加剧的压力。内容:都努力发展本国手工工场;奖励外贸;限制进口;吸收外国货币,防止本国货币外流。矛盾:导致两国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两国两败俱伤都无法实现目标。后果:加剧它们对殖民地、海外市场和殖民霸权的争夺。27、(1)地处当时世界经济中心;国内政局稳定,民主、自由、科学的新思想自由发展,大量科技人才流向英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2)变化:由积极采用新技术到重视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原因:蒸汽时代的辉煌成就,助长了英国人的惰性,致使英国人思想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目光短浅,贪图眼前利益,没有发展的眼光。(3)优先引进和研究应用技术,再引进和研究基础科学,注意引进和储备科技人才。影响:确立了美国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科技的发展使美国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不断加强,大国地位更加牢固。(4)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振兴和繁荣,根本在科技;要维护国家的安定和团结,以利于科技的发展;在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时要与时俱进,有发展的眼光;要重视科技人才和转化科技发展。28、(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欧洲国家无力单独与美国抗衡。(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布局由战后美国经济独霸逐步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影响:西欧、日本政治上独立自主倾向加强;美国霸权地位动摇。(3)欧共体改善了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其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欧共体对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原料的需要。作用是:推动了欧共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了欧共体的国际经济地位。三、问答题29、(1)两国均因市场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英国因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新技术、新成果,制约经济快速发展。法国因大量小农经济、中小企业存在,造成国内市场狭小,阻碍经济发展。(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获得经济发展政治前提。同时积极利用工业革命成果,甲午战争在中国获得的资源和特权,在政府保护下迅速发展。但由于国内市场十分狭小,使其无法通过经济手段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而且更疯狂地推选侵略扩张政策,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愿望。(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在城市,通过改革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靠圈地起家的封建贵族成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