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讲义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讲义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讲义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讲义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讲义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第3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形成体系把握要点1.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5个关键点(1)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2)两次大会:中共“一大”、国民党“一大”。(3)两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4)三大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5)三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2.有关国共十年对峙的3个关键点(1)一个核心: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2)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3)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的转移;最高决策的转移;革命中心的转移;中国时局的转移。课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回扣教材知识]一、五四运动(1919年)1.背景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外部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时间中心主力方式口号特点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到6月初北京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到6月28日上海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意义(1)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阶级条件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早期斗争实践(1)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条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共产国际的理论指导召开1922年7月,上海内容制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2)领导工人运动——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时间1922年1月到1923年3月过程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高峰意义扩大了党的影响;极大地推动和鼓舞了全国各地的工人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3)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方针——中共三大召开1923年,广州内容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意义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国民革命做了准备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1.开始——国共合作的实现(1)原因必要性从国内、国际形势来看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扶植各派军阀,又联合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看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从中国国民党方面来看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孙中山深感国民党改组的必要性可能性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国际的帮助,使国共合作成为可能(2)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①召开:1924年,广州。②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③影响: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2.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3月)条件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组织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军事条件成立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和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结果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和深入;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表现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汪精卫在武汉分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原因①客观:帝国主义干涉破坏,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反革命力量强大②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革命实践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意义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进补课程知识]一、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在政治上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组织上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在军事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部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三、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分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2.认识: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探究重难知识]一、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摘编自《中共党史资料选编》[问题]据上述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信息获取]材料一是论点型材料,重在找论点,明确论据。材料开头即点明了论点——五四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梁启超改变对“中华民族”的概念认知为论据。材料二为陈述型材料,重在抓关键词,获取信息。通过“俄国”“社会主义”“做工人运动”等关键词,可以获取的显性信息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隐性信息则是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史论形成]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过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精英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二、国民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材料一]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摘编自《第一次握手》[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解读]材料一说明国民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具体实践,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即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材料二说明国民革命呈现出与以往革命不同的新特点: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史论形成]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历史意义(1)特点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2)历史意义①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研高考—知命题趋向]从转换知识的角度命题1.(2017·海南高考)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解析:选C1927年正处在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影响但不能决定战争走向,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不能推断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认为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会导致其“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认为这是“一种危险”,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的误解敌视,反映出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故C项正确;材料中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表达了对工农运动重视,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故D项错误。2.(2015·山东高考)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解析:选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1926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干所述事件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为了帮助中国革命,苏联做出了题干所述举动,故选C项。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eq\a\vs4\al([题后启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主观上,一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二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错误。,2客观上,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3.(2017·浙江4月选考)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解析:选C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新三民主义是其旗帜,故选C项。4.(2016·海南高考)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解析:选A由“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可以看出广大民众自觉地接受了革命的要求,并四处传播,可见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故A项正确;“打倒土豪劣绅”是中共农村工作的口号,不是国民党的口号,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部分,仅一个口号无法表明其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由“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口号可以看出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题后启智]国民革命运动是一场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比辛亥革命有很多新发展,表现为:革命纲领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领导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发展为以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群众基础由不发动群众,依靠军阀、新军等,发展到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工农运动蓬勃发展革命武装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将革命推向新高潮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5.(2018·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选C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通过这些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生在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之后,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与欧美的社会制度没有关系,B项错误。“消除了”一词说法绝对,D项错误。6.(2013·山东高考)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选B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故材料中“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应该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在五四运动之前已经出现,不符合“新的方向”这一要求,而D项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新三民主义,亦不能体现“新的方向”,D项不正确。eq\a\vs4\al([题后启智])以上两题均从发展的角度考查了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再次点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增加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数量,并且让他们的革命能力得到提高,加速了知识分子向革命者转变的速度。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让中国的革命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A.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B.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解析:选A从“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来看,傅斯年更看重真正的社会运动这一点,社会运动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也需要提高人民的觉悟来改造社会,故选A项;题干重点不是强调评价五四运动的组织混乱,排除B项;题中“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未涉及政治力量,排除C项;题中未涉及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排除D项。2.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这表明五四运动()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到“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得出: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C项正确。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解析:选B中共七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D项错误。4.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解析:选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5.(2019·潍坊一模)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解析:选D材料“我们参加民族运动”和“1925年”说明国共仍在合作,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则强调无产阶级自己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6.(2019·重庆调研)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A.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C.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D.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解析:选A材料中“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右”倾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这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吸取了右倾错误的教训,故C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课题(二)国共十年对峙[回扣教材知识]一、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召开:1927年8月7日,汉口。(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方向,是党的历史上一次转折性会议。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受挫后主动放弃攻打长沙,挺进井冈山,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工农武装割据”1.形成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在1928~1930年,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2.实践(1)根据地建设①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②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2)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3)武装斗争: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从1930年10月起,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三、红军长征1.长征原因(1)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3.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背景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党的领导;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会议召开提供了条件;当时中央红军与共产国际暂时失去联系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其为政治局常委。会后,毛泽东进入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军事行动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其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长征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2)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3)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4)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四、西安事变1.原因(1)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最主要矛盾。(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3)中共中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红军实行停战。2.经过: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影响: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进补课程知识]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宁汉合流”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不久,武汉国民政府并入南京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合流”继续北伐1928年1月,蒋介石领导继续北伐张作霖,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6月攻克北京东北易帜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至此北伐完成,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新军阀混战1929~1930年,各路国民党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最终蒋介石取得胜利二、“改订新约运动”1.概况: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美国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新约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中国收回部分关税及其他一些主权。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2.评价(1)“改订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部分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三、长征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2.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3.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西安事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探究重难知识]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订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信息“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说明毛泽东制订出的“新的革命策略”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理论。该理论之所以“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是因为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不同于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史论形成]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基本依据①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和它政策的正确性相互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历史意义①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②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二、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材料一]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摘编自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材料二]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国红军长征记》[解读]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举行了武装起义。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成熟,固守俄国的“城市中心论”革命道路,三大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也促使毛泽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材料二说明遵义会议重点解决了红军的军事路线问题,回避了政治路线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党的分裂,保证了全党的团结。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史论形成]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敌人),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胜利完成长征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研高考—知命题趋向]从延伸知识的长度命题1.(2014·福建高考)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选C长征期间,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为此调整了方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选C项。A项错误,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B项错误,遵义会议是为了解决党内问题,不是针对日本的,排除;D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不属于长征期间,排除。eq\a\vs4\al([题后启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间的民族矛盾,其变化趋势是由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中日民族矛盾为主。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激化;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并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方针、政策,其对国民党的政策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相继演变为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从转换知识的角度命题2.(2014·四川高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解析:选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1931年制定的,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A项错误;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宪法大纲》规定资本家没有“政治自由”的权利,说明其与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B项错误;该宪法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项错误;当时中国处在民主革命时期,说明该宪法与革命实际有脱节的地方,故C项正确。3.(2013·全国卷Ⅰ)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A、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据材料“只有……才”这一关联词可知六大指出的革命的侧重点在城市,故排除C项,选择B项。eq\a\vs4\al([题后启智])“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4.(2016·全国卷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0年,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大丰收,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主要是保卫根据地的安全,故排除B项。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面临敌强我弱的形势,根据地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巩固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D项所述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现象构不成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5.(2015·天津高考)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解析:选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实质应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角度考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项正确;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和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故C、D两项错误。eq\a\vs4\al([题后启智])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依据不同国情,适时制定、修改土地政策,使得中国农业久延不衰的现象——土地集中问题得以解决,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革命的胜利不仅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土地革命战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对当今的社会改革和三农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党指挥枪即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只是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2.早期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人大都意识到:“没有土地的果实,是不能发动群众的”,“普遍的贫农对于土地、财产的要求不消说是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这说明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A.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试图改变广大农民贫苦现状C.具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注重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解析:选A材料中“不能发动群众”“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都强调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是农民理解、接受、走向革命最直接的利益驱动,说明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农民贫苦现状的改变,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无法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D两项错误。3.(2019·吉林模拟)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材料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解析:选D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材料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4.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长征缓和了国共之间的矛盾,并未涉及长征对于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故A项错误;长征胜利促使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不是矛盾的消除,且国共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此分歧和矛盾不会得到彻底的消除,故B项错误;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力量集中在江西,与南京国民政府距离近,随着长征的结束,中国共产党力量转移到陕北,且随着1935年“华北事变”的爆发,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有利于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C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比国民党弱,故D项错误。5.据表中信息可知()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有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本23本23本19本8本13本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解析:选D由材料“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等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数量远远超出国民党历史、三民主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加练42题——强论证能力[材料]笔者提出重新认识和评价北洋政府,并不是说要去怀念那个时代。那毕竟是一个军阀混战、社会动乱、国家贫弱的时代,而今天需要的是和平、安定、富裕和民主、强盛。之所以指出北洋政府的某些“优点”和“贡献”,不是要“追寻”它,也不是要歌颂它,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在历史上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北洋政府是武夫当政,但在保障人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方面,还是可以给后人以借鉴和启示的。——李殿元《论北洋政府的“硬”和“软”——应该重新认识和评价北洋政府》[问题]解读材料,就“如何评价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述。[点拨]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评价,主流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民众生活困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而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在对北洋军阀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有史家学者则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不应抹杀北洋军阀的某些历史贡献,对其统治应给予客观评价。[参考答案]论题(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的黑暗时期。阐述:①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攫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逐步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各派军阀割据和互相火并的动荡局面,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②从袁世凯到段祺瑞的历届北洋政府,都受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为了借到外债,他们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权益,都作为借款的抵押品。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向北洋政府提供大量政治性贷款,操纵中国的内政和外交。③北洋军阀加剧了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北洋政府先后颁布《暂行新刑律》、《治安警察条例》、《出版法》等法令,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基本的自由权利。④中央和地方的军阀都竭力扩充军队,为了支付巨额的军费和行政费用,北洋政府和各地军阀、各级政府任意加征各种苛捐杂税,并滥发公债,滥发纸币,对人民进行变相掠夺,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无穷的灾难。论题(二):北洋军阀的统治在某些方面对社会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阐述:①政治上: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是一种不完整的封建统治,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的性质。北洋政府打着“民国”招牌,披着法统外衣,再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由“家国”转为“民国”,政治生态的大换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尽管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希望的“真正民国”,但较之清朝封建专制已是历史的进步。可以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共和政体逐步稳定,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一定的发展。②经济上:北洋政府对经济的发展施加了积极的影响。北洋政府在经济上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颁布和推行的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大发展。③外交上:北洋政府曾经争得了部分主权,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如:坚决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使英国分割中国神圣领土西藏的阴谋活动失去了法律依据;一战期间,废除了德国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维护国家主权,最后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华盛顿会议上迫使日本撤出山东、英国归还威海卫等。④思想上:北洋军阀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各种结社与言论自由的限制,有利于中国的思想近代化。[综合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A.维护政局稳定 B.进行革命动员C.建立统一战线 D.培育国家认同解析:选D维护政局稳定是北洋政府统治者的目的,而材料强调的是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没有进行革命斗争,故B项错误;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故C项错误;由材料“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可知,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思想得到发展,故D项正确。2.表格内容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史实是()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解析:选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项错误;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在运动中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故C项错误;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项错误。3.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析:选C题干中的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而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故选C项。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4.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国共产党()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 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解析:选A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中共一大的纲领为“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一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纲领,而非强调坚持共产主义原则和革命道路问题,故C、D两项错误。5.(2019·佛山一模)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解析:选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不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材料“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性,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不合题意,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不合题意,排除。6.《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促成了()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解析:选C中共二大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性质,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从中共二大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要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其结果是推动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与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不符,故D项错误。7.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改组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共产国际帮助解析:选B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为1924年,结合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一大而非黄埔军校,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8.“1926年9月,被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D.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解析:选B根据“1926年9月,被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可知这是北伐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A项的史实发生在1915~1916年护国战争,排除。C项的史实发生在1933~1934年,排除。1926年日本尚未发动侵华战争,排除D项。9.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A.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B.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C.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D.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解析:选D材料“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说明决议案主张走城市中心论的道路,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知城市工人力量薄弱,敌人力量强大,故A项错误;材料“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体现的是“左”倾思想,故B项错误;据所学,八七会议的总方针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和土地革命,而不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故C项错误;据材料“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可知,城市中心论会给革命力量带来损失,故D项正确。10.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毛泽东的这种“大胆尝试”()A.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D.探索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解析:选D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是南昌起义,跟毛泽东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也是遵义会议,故C项错误;毛泽东在实践中大胆尝试革命道路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故D项正确。11.(2019·珠海模拟)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农民“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还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权”。这表明当时()A.军事的失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B.土地革命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C.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D.土地革命受到“左”倾错误严重误导解析:选C1927年后国共开始了十年对峙,土地政策的调整目的是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故A项错误;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土地政策的变化属于政策的自我调整与完善,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国内国共对峙的形势相符,故D项错误。12.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中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以上叙述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期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解析:选B从材料中“《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南昌起义,与材料时间不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