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进步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才能;培养学生分析^p推理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二、新授。1.教学例1。出例如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让学生检验,写答语。启发学生考虑: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答:(略)(2)启发学生考虑: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答:乙每小时行千米。学生独立考虑,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展比照。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2.教学例2。出例如2。(把复习题改为例2。)(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2)学生列方程解答。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答:(略)。(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三、稳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四、全课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五、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图解教材】利用光盘帮助学生理解求圆环的面积是利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面积。【课时目的】1、学会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2、培养学生灵敏、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教学重点】求圆环的面积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2425282922022π3π6π10π7π5π2、考虑:〔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知道圆的周长可以求它的面积吗?二、新课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c=125.6厘米s=πr2r:125.6÷(2×3.14)3.14×202=125.6÷6.28=3.14×400=20(厘米)=1256(平方厘米)答: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3、教学环形面积。〔1〕例2光盘的银色局部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R=6厘米r=2厘米求:s=?3.14×623.14×22=3.14×36=3.14×4=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πr2或S=π×〔R2-r2〕〔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评价方案】一、达标测评●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选择正确算式A、(18.84÷3.14÷2)2×3.14B、(18.84÷3.14)2×3.14C、18.842×3.14●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半径求面积S=πr2直径求面积S=π〔〕2周长求面积S=π〔〕2〔3〕环形面积:S=π〔R2-r2〕二、效度评价参评人数〔〕题号123答对人数正确率三、教学反思学生参与程度教学目的达成度经历积累问题分析^p改良措施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和练习十六教学目的:1、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各局部名称。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究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教学准备:扇形实物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有一根绳子长31.4m,小红、小东和小林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二、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出示第75页主题图,谈话〔1〕主题图上呈现的是什么?〔2〕这些物体的名称都含有扇字,那什么是扇形呢?〔3〕根据画面情境,你能说出一些扇形的物体吗?2、提醒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扇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扇形。3、板书课题:认识扇形三、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扇形的各局部名称。〔1〕介绍扇形的含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2〕介绍扇形各局部的名称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局部叫做弧。圆心角:像<AOB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3〕观察:在同一个圆中出现不同圆心角的扇形,你发现了什么?〔4〕结论: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2、认识特殊的扇形〔1〕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学生自主探究:半圆的圆心角是180〔2〕以1/4圆为弧的扇形呢?1/4圆:圆心角是90四、稳固应用,内化进步1、完成第76页第1题。根据扇形的含义,找一找物体中的扇形。2、完成第76页第2题。圆心角一定是两条半径组成的角。3、完成76页第3题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作图才能。4、完成76页第4题介绍扇环知识。扇环就是圆环的一局部,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迁移到这,求扇环的面积五、回忆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设计说明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圆,理解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根本方法的开场。鉴于本课时的教学属于计算公式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1.循序渐进,逐层展开。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那么,引导学生考虑、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才能。2.动手实验,打破关键。理解和认识圆周率是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关键。教学时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和认识圆周率,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计算、交流中发现和认识圆周率,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圆形硬纸板、圆规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圆的周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辆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师:明明和刚刚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踏板车,假如____只滚动一圈,哪个滚得远?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车轮越大,滚一圈就越远。2.引入:在课前,我们通过学情检测卡的内容,已经理解了车轮滚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展简单计算。2、对学生进展节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开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立,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平安和有方案,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二、新课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例如:小丽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确实1.8元,共.8元。〕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开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阅读P99页表格,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工程: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4、利息的计算。〔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按照以上的利率,假如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老师板书:1002.70%3=8.10〔元〕〔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老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确实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假如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4〕学生计算后答复,老师板书利息税金:8.1020%=1.62元税后利息:8.10-1.62=6.48元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5、练习。〔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教学总结:折扣、纳税、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详细应用,与人们的生活亲密相关。其中,折扣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学中,我没有剥夺孩子们想说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来说说他们对折扣的理解,并引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教学中我没有说清楚几折就是非常之几,因此个别孩子对于七五折这样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而纳税和利率,那么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详细实例的观察,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展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3、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测、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外表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以及外表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外表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才能及归纳的才能。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2〕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老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老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老师一起操作。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顶点:8个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老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2〔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模拟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2〕交流学习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比拟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2〕学生直接口答。〔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一样?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说各是多少?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教学反思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立体观念。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课前准备:剪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展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可以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可以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详细说说考虑的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展判断,在此根底上再动手操作进展验证。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考虑过程。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考虑题启发学生考虑: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大小有什么联络?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五、作业1.练习一第5、8、9题。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学反思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1〕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的:1.理解外表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出例如6:假如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考虑,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答复进展板书。〔4〕比拟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假如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展考虑。3.提醒外表积的含义我们刚刚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三、应用拓展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详细说明考虑的过程。2.做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络?五、作业练习二第3、4题。教学反思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2〕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才能。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详细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详细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指名答复。提问:长方体的外表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出例如5:指名读题。启发考虑: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集体交流订正。2.出示练一练读题后启发学生考虑: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稳固练习1.练习二第5题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2.完成练习二第6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考虑: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3.完成练习二第8题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考虑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4.完成练习二第9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假如要给教室进展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展解答。学生列式,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5、7题考虑题先独立考虑然后同桌交流。教学反思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内容:P10-11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拟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开展观察、操作和想象才能,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课前准备:直尺,木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6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老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假如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小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学生交流。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3.提醒体积的含义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学生独立考虑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通过刚刚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老师在学生交流的根底上提醒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二、教学例7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老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2.完成“试一试”。同桌交流,指名答复。三、稳固进步1.完成“练一练”第1、2题.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沉着积的含义上进展解释。2.完成练习三第1-4题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内容:P12-13例8和“练一练”,练习三第5-10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2.让学生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考虑、探究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课前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各一个,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个,学生每人准备6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指名说说,全班交流。二、探究新知〔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指名答复。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学生猜测。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拟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突出:可以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展比拟。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认识立方米.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测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老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直观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三第6题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完成练习三第7题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4.成练习三第8、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完成练习三第10题。学生观察,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这些木块摆放的情况,瑞得出体积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三第5题和考虑题教学反思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内容:P16-17例9、例10,“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的:1.在数学活动中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30个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可分割的长方体模型,问:你能告诉大家它的体积是多少?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分割演示后设疑,并提醒课题。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1.出例如9,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2.让学生观察并交流。〔1〕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3〕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在小组里根据拼搭的长方体的数据填表。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正方体的个数体积/立方厘米长方体1长方体2长方体3长方体4根据表格,引导分析^p,发现规律。拼搭出的长方体的体积跟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4.引导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三、再次探究,验证猜测。1.出例如10,让学生摆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并提问: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2.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正方体。3.课件演示。4.假如让你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说出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吗?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1.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交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板书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2.启发引导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并阅读26的说明。五、应用拓展,稳固练习1.做“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做“练一练”第1题。先观察,后独立计算。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3.做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后由学生逐一评讲。六、课堂作业练习四第2、3题。教学反思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内容:P18例1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4-8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p比拟的根底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学习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5米、宽4米、高4米〔2〕棱长5厘米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1.出例如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对照公式,问:这里的长×宽和棱长×棱长分别求的是什么?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2.小组讨论;假如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假如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老师板书完好。并用字母公式表示。3.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三、稳固进步1.做练习四第5题学生分析^p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2.做练习四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3.做练习四第7题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练习四第4、8题。教学反思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内容:P19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变换。2.让学生用比照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展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测1.教学例12〔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三、稳固深化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出示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出示练习四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出示练习四第13题。学生读题,考虑: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14题教学反思第10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教学内容:P21-22练习四第15-19题。教学目的:1.在学生掌握体积及容积单位的根底上,进一步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变换。2.进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变换。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1.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我们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课堂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15题。让学生先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和外表积。集体评讲。2.做练习四的第16、17题。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分析^p后逐题解答。3.做练习四的第18题求第1个问题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再分析^p的根底上逐题解答。三、本节课总结四、课堂作业做练习四的第19题。五、指导解答考虑题。读题后讨论:“外表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是哪局部的面积?这局部面积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尝试解答。六、阅读“你知道吗”内容。教学反思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P23“回忆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纯熟进展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进步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展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构造。教学难点: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展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构造。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络?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有哪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解决有关外表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体积公式和她有什么联络?学生逐题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适时板书。二、练习与应用1.做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先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并说说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估计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自己的判断。分别计算它们的外表积。2.做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读题,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两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这能说明什么?增加的实际上是什么体积?3.做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让学生先说说名数互化的方法,再观察每题是把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4.做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接头忽略不计〕。假如做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呢?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评讲。5.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假如改做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高应该是多少?学生自己解答,求高时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6.小结三、课堂练习1.0.2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820立方分米=〔〕立方米3200立方厘米=〔〕毫升=〔〕升5.14升=〔〕毫升=〔〕立方厘米2.用72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框架的棱长是多少?所有的面贴上纸,要贴多大的面积?所占的空间是多大?四、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第4-6题。教学反思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P24-25“练习与应用”第7-10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求外表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2.进步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练习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来说说它们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时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这几道题中哪些知识的应用?1.做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1〕学生读题,讨论: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什么?〔2〕学生答复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2.做练习与应用的第8题〔1〕学生读题,获取题中信息。〔2〕说说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指名学生答复,集体评价。3.补充练习〔1〕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硬纸盒,棱长4.5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它的容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做这个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假如每升油2.5元,这桶汽油价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计〕〔3〕把一个棱长60厘米的正方体钢材,锻造成横截面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长方体钢材长多少米?以上各题,学生读题后各自练习,集体评讲。4.完成考虑题先让学生考虑: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三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二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然后再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去数一数,算一算。二、课堂练习小结三、课堂作业做练习与应用的第9、10题教学反思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3〕教学内容:P25“探究与理论”第11-13题。教学目的: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学重点: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引导学生考虑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考虑过程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出示学生在课前搜集的相关数据,进展计算和交流。三、评价与反思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工程,然后回忆学习每局部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四、作业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考虑题。教学反思第14课时:外表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内容:P26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数学规律的数学经历。2.进一步培养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开展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课前准备:27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课前,我们通过魔方认识了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关情况,谁能说说在魔方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别处在魔方的什么位置?能不能通过旋转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局部移到两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看来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确定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跟外表涂色有关的正方体的计数问题。板书:分类计数。课件出示问题:把一个外表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二、探究正方体中外表涂色的小正方体(一)棱长为4的正方体提问: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体才会是三面涂色的?(课件显示)闭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什么位置。提问: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课件显示)这个数据可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提问: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课件显示)这个数据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追问: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处在什么位置?它的个数该如何计算?引导:将大正方体剥去“表皮”,剩下的是什么样子?指出: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中间。两种算法:64—8—24—24=8(个),2×2X2=8(个)。操作教具,验证学生的发现:(1)将处在顶层的4个顶点上的4个小正方体从教具中取下,让学生见证“三面涂色”。(2)将处在非底层的8条棱上的16个小正方体取下,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见证“两面涂色”。同时追问:还有的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哪里?(3)取出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厅体,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见证“一面涂色”。(4)呈现“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棱长为2的正方体)。(5)将最底层的小正方体按类归位,验证计数的结果及计算方法。要求:将正方体的棱长各种正方体的个数及计算方法填在活动记录表。引导:计算所需的数据与原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二)棱长为3的正方体学生自主完成,将探究结果填在活动记录表。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三)棱长分别为5、6的正方体学生自主完成,将探究结果填在活动记录表,并在小组内交流。投影呈现学生的活动记录结果,通过课件呈现实物加以验证。引导学生初步发现正方体外表涂色问题的一般规律。(四)棱长为a的正方体提问:假如棱长为n,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分别怎样表示?(五)延伸考虑课件出示问题:将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外表涂色后,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木块各有几个?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那么。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以下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二、新课。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列式,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指名答复:半瓶用表示;式子为:。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答复,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的。2、引导学生小结。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拟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练习:课本的做一做1、2题。说一说以下算式的意义。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出例如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问:假如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引导得出: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出例如3的第二个问题。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板书:公顷〕〔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老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例:〔3〕做一做。三、稳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3、4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p、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开展学生思维才能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认识我吗?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到达真正认识!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那么引出圆〔宣布上课!〕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如今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致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理解它吗?首先,老师想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理解学生已有知识根底,确定教学起点〕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根底上自主建构〔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1.圆规画圆浸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2.描轮廓画圆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浸透直径定义及特点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①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②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浸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浸透圆心作用;③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浸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④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详细情况有所选择!〔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2.汇报交流①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②汇报对半径的认识③汇报对直径的认识3.小结: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介绍圆的数学符号:⊙三.稳固应用、拓展孕伏.根本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机动处理〕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学内容:课本P19页和练习五。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2、浸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络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表达。教学过程:二、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三、自学新课:自学书本P19。并考虑以下问题:1〕什么叫倒数?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四、讨论辨析:1、什么叫倒数?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1〕两个数。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五、练习1、判断以下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和和和和2、同座同学互相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1〕5的倒数是多少?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4、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5、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五、考虑:0.2的倒数是多少?六、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七、作业:练习五3—8。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创新意识和合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和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教学设想: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p、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p。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根底,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根底的根底。这里,老师能擅长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老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到达了资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讨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道路跑,米老鼠沿着圆形道路跑。2、迁移类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答复以下问题。〔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3、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梳理挑选形成学习目的: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途?[设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形成学习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气氛,指明了探究方向,防止盲目性。]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互相边指边说。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设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再动口说一说培养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对圆周长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后,体验及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空间观念。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出示正方形师:看屏幕,认识吗?师:这是一个〔正方形〕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生上台指。师完好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出示圆师:继续看,这是。。生:圆师:圆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生上台指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从一点开场,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完毕。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二、感知化曲为直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给图形标号。〕师:给你一把直尺,〔渐渐的拿出来〕。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师:想想,用手势1或者2告诉老师……怎么想的?……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这可是要想方法的哦!敢不敢挑战?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1〕荧光圈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怎样量它的周长?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把接头局部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这个方法很不错哦!〔2〕飞镖盘师:继续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怎么办呢?生:用线绕。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局部去掉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教学目的:1、借助详细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绘数据。2、经历数学的搜集、整理、表达、描绘和分析^p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拟、描绘数据中的作用,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绘和解释的影响。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开展统计观念。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数学的搜集、整理、表达、描绘和分析^p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拟、描绘数据中的作用,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绘和解释的影响。教学难点:经历数学的搜集、整理、表达、描绘和分析^p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拟、描绘数据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早了呢?”)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1、独立考虑。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早了呢?(引导学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早了就要进展比拟)要比拟就需要调查大量的数据,为了记录数据我们就要制作调查表,想一想,怎样设计调查表?2、班内交流。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早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展了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1、尝试比拟,提出问题。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早了?(引导学生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拟)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拟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尝试比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比拟的过程中,体会调查表中饿数据太乱,不便于直接比拟,从而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2、独立考虑,探究方法。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早了呢?(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拟、分析^p,作出判断)谈话:刚刚我们是用统计表进展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拟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场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早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比拟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4、比拟解释,优化方法。谈话:刚刚大家用两种方法进展了整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更便于比拟?为什么?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学生制图的情况,补充完好,完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考虑,探究方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比拟评价,优化方法。有利于学生经历整理数据、描绘数据和分析^p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自主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方法。]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稳固看图的方法,进步学生分析^p数据的才能。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会吗?知道小学生运动会有哪些工程吗?(引导学生理解小学生运动会一般有:短跑、跳高、跳远、铅球和中长跑等工程)假如老师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赛中哪些工程占优势,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2)班内交流。2、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上练习题组织统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理论中稳固调查表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进步统计才能,开展统计观念。]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教学反思:整节课下来,感觉思路还是比拟明晰的,但似乎没有足够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亲密练习,应该在练习中再参加一些统计在生活中表达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络,开拓学生思路与思维,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统计的作用以及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教学目的: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展计算。2、在探究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考虑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假如做背心,可以做3件;假如做裤子,可以做2条。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展板书〕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独立考虑、自主探究。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生1:9/103=师:为什么用除法?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师:谁还能再说一遍?生重复。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生交流。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北京一五六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第六中学校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西柳州市融水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九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楚雄州物理高三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2025届物理高三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黔东南州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广西柳州市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 气管切开术及环甲膜穿刺术演示文稿
-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登记表上网
- DB32T 4301-2022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修订)
- 烟叶分级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三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图册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中国专家共识
- 结节病课件完整版
- 用电安全专项检查表
-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建议
- 人教PEP版六年级上册英语 Unit5 PartA let第一课时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