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速溶聚合物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海水速溶聚合物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海水速溶聚合物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海水速溶聚合物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海水速溶聚合物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水速溶聚合物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动态更新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安全、节能、减排、低碳等改造,推进智能制造。引导烯烃原料轻质化、优化芳烃原料结构,提高碳五、碳九等副产资源利用水平。加快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煤制油气向特种燃料、高端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煤制乙二醇着重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树牢底线思维,强化社会责任关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促进要素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相关行业间耦合发展。推进示范引领,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发布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标准。针对行业特点,建设并遴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杆。组建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化工工艺数字化模拟仿真、大型机组远程诊断运维等服务能力。基于智能制造,推广多品种、小批量的化工产品柔性生产模式,更好适应定制化差异化需求。实施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商用密码应用,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全球聚丙烯酰胺的市场全球各个国家的产业分布不同,对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分布也不尽相同。主要的聚丙烯酰胺消费国为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其中美国和中国主要以石油开采、水处理和造纸为主,欧洲和日本,主要以水处理和造纸为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和销售聚丙烯酰胺最多的国家;中国现在生产和销售的聚丙烯酰胺是美国的2倍,是日本生产和销售量的4倍;2020年度,全球聚丙烯酰胺的总产量中约44%用于石油开采,33%用于水处理,16%用于造纸工业。根据《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统计,2020年,全球聚丙烯酰胺市场规模为39.22亿美元,预计2026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88.72亿美元;由于造纸和油气开采需求的增加,预计聚丙烯酰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2020年至2026年期间达到14.57%。全球聚丙烯酰胺需求量主要分布在石油开采、水处理、造纸、矿山及其他需求,其中石油开采及水处理占比最大,两者占全球聚丙烯酰胺需求量的70%以上。进入聚丙烯酰胺的主要壁垒(一)聚丙烯酰胺技术及研发壁垒聚丙烯酰胺行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产品向多品种、高性能、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不同应用领域对聚丙烯酰胺产品的使用性能(如絮凝性、增稠性、剪切性、降助性和分散性等)需求存在不一致。不同性能的聚丙烯酰胺产品意味着原辅材料配方、加工工艺的多样化,而技术研发能力是决定配方性能和工艺水平的关键因素。其次,聚丙烯酰胺是复配性产品,例如需要根据油田的具体油藏特征、开采程度,或者是待处理污水的不同成分构成对聚丙烯酰胺产品的配方、离子度等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技术开发的投入相对较高。为适应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以及因下游行业发展而不断拓宽的应用领域,聚丙烯酰胺生产企业需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本行业对企业技术储备、研发人员专业素养、行业经验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二)聚丙烯酰胺资金壁垒国家对化工企业安全环保非常重视,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环保安全、研发、设备等相关成本投入逐渐加大,一些不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而大型企业因规模化生产对上游供应商的采购议价能力较强,生产聚丙烯酰胺的主要原材料为丙烯腈,供应商为石油炼化企业,大型的聚丙烯酰胺制造企业因原材料采购量大,易与石油炼化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原材料供应。新进入企业则由于销售规模较小,难以在原材料采购渠道上和先入企业竞争。同时,我国化工行业不断加快整合,行业内企业经营规模不断增加,资金、生产规模效应更为明显,因此,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及竞争优势。(三)聚丙烯酰胺客户准入壁垒由于聚丙烯酰胺产品的质量性能直接影响到下游市场应用领域的拓展,聚丙烯酰胺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是石油开采、水处理、造纸制浆等客户,以上客户对供应商的认证较为严格,尤其是石油开采企业对于聚丙烯酰胺供应商的认证需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考察验证过程。通常情况下,行业知名石油开采企业对石油开采助剂供应商的认证包括资质审核、现场评审、样品测试、试生产、大规模生产等过程,认证周期较长。在认证过程中,优质大客户除了对相关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有较高的要求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研发能力、响应速度、及时交货率、企业管理水平、内控体系等方面进行多方面评价。一旦通过优质大客户的认证成为其合格或者优质供应商后,上下游的合作一般较为稳定。由于供应商转换成本较高,优质大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本行业存在实质性的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四)聚丙烯酰胺人才壁垒相对于行业的快速发展,业内高素质人才相对匮乏,在全球化竞争过程中,具备国际视野与经验的高水平研发、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聚丙烯酰胺配方的研发、加工工艺设计等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研发人员持续对现有产品体系进行创新性改进和新配方研发,研发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学习和实践积累才能具备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作为专用精细化工产品,三次采油及压裂开采助剂品种类众多且定制化特点突出,需要根据不同油田的具体油藏特征、开采程度,提供相适应的聚丙烯酰胺产品。以上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产品及应用技术直接影响到产品效果及油田采收率,故产品使用需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客户需求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因此供应商通常需要配置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及时为客户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障产品高效使用。(五)聚丙烯酰胺安全环保壁垒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通常都会涉及危险化学品。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据要求建设安全生产设施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化工企业的建设项目,需要经过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评审、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等环节,确保安全设施投入符合标准后才能够投入生产。精细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设备、资质、后续维护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壁垒。精细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污染,对环保的要求相对较高,并受环保部门监管。在投资、建设项目过程中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政策,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预先进行合理的三废处理安排,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环保设施进行相应的投资,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企业正式生产时须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必须安全处置。基于国内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新进入者将面临较高的安全环保壁垒。完善创新机制,形成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重点实验室、重点领域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化整合行业相关研发平台,创建高端聚烯烃、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领域创新中心,强化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试验检测等平台作用,推进催化材料、过程强化、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及加工应用技术与装备等共性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上下游合作机制等协同创新组织,支持地方合理布局建设区域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夯实安全发展基础(一)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实施责任关怀,支持企业、园区提高精细化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灭火救援力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推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实施。鼓励企业采用微反应、气体泄漏在线微量快速检测等先进适用技术,消除危险源或降低危险源等级,推进高危工艺安全化改造和替代。(二)增强原料资源保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拓展石化原料供给渠道,构建国内基础稳固、国际多元稳定的供给体系,适度增加轻质低碳富氢原料进口。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国际钾盐等资源开发合作。加强国内钾资源勘探,积极推进中低品位磷矿高效采选技术、非水溶性钾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多措并举推进磷石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稳妥推进磷化工以渣定产。加强化肥生产要素保障,提高生产集中度和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确保化肥稳定供应。保护性开采萤石资源,鼓励开发利用伴生氟资源。主要目标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一)创新发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突破2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和40项以上关键新产品。(二)产业结构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75%以上。(三)产业布局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形成70个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到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四)数字化转型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95%以上,建成3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五)绿色安全大宗产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十三五降低10%以上,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协同创新应用,打造特色平台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不断增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数据,畅联生产运行信息数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3-5家面向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中小化工企业借助平台加快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数字化改造。围绕化肥、轮胎等关乎民生安全的大宗产品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监测、精益化服务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