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套专题汇报_第1页
外套专题汇报_第2页
外套专题汇报_第3页
外套专题汇报_第4页
外套专题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套专题汇报

东南沿海地区立足价值链中高端,大力提高协同制造、精益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发展国际水平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品牌中心,建设纺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纺织产业发展助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以资源条件为基础,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服务配套和综合投资环境,继续引导纺织龙头企业扩大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力度,鼓励回乡创业扩大纺织制造业规模;扩大农村富余劳动人口本地就业规模,提升劳动技能,带动乡村振兴。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短板技术攻关,高性能纤维特定品种、高功能性复合材料和纺织制成品、纺织装备基础件短板等逐步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保障原料供应安全,针对化纤原料高度依赖石油化工的现状,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化纤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有煤炭资源的中西部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制化纤原料及化纤生产项目。加强产业安全风险预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性。优化国内布局提升发展协调性(一)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洲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不同区域分别落实行业发展重点。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和都市时尚产业,积累科技创新和时尚创意人才。先进制造业成熟地区,引导形成单项冠军、领航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领先企业的集聚。依托区域范围内核心区带动外围、下游带动上中游的联动关系,形成纺织产业跨区域联动发展效应。(二)进一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东南沿海地区立足价值链中高端,大力提高协同制造、精益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发展国际水平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品牌中心,建设纺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纺织产业发展助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以资源条件为基础,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服务配套和综合投资环境,继续引导纺织龙头企业扩大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力度,鼓励回乡创业扩大纺织制造业规模;扩大农村富余劳动人口本地就业规模,提升劳动技能,带动乡村振兴。(三)推进高水平产业集聚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推动建设一批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具有世界领先的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单一品种具有世界领先产业规模,产品制造和流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成熟产业集群地区发挥产地型专业市场和产业链配套优势,进一步突出先进、绿色制造优势,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和智慧型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特色产业小镇,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新兴产业集群地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与成熟地区紧密协同发展,建设现代纺织产业制造基地,并积极融入全球纺织产业供应链。发挥龙头企业跨区域布局的作用,通过跨区域兼并重组,建立总部+基地的方式,实施一批跨区域产业合作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带动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体系。(四)公共服务体系升级发展以产业集群空间分布为基础,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会展商贸、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优化产业集群各主体发展环境,集群管理机构、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形成协作共同提升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能力,助力集群中小企业整体提升发展。服装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一)服装行业周期性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和日常消费品,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整体上具有一定消费刚性,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细分市场与品牌定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周期中,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升带动其服装消费需求增长及消费升级,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衰退的周期中,服装消费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其中,品牌定位较高的男装产品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大众品牌的男装产品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而且时尚度较高的男装相对基本款式的男装而言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二)服装行业区域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间的气候环境、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服装偏好,使得服装行业呈现一定的地域性。从地理位置的区域性来看,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温度较高,对羽绒服等主打保暖功能的服装需求相对较小,春秋款的服装需求相对较大。北方气候干燥,温度较低,对长款羽绒服的需求旺盛;同时,北方地区一年之中气候差异较大,对服装产品的需求较为多样化。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来看,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及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收入相对较高,购买力较强,对品牌、质量、服务和时尚趋势较为敏感,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越来越关注服装的版型设计、色彩运用与整体时尚度,对功能性的要求相对较弱,也更愿意为出色的品牌设计支付较高的品牌溢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三、四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消费者收入相对较低,购买力较弱,对品牌、质量和时尚敏感度较低,受经济能力限制为服装设计支付溢价的意愿较弱。但总体而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追求服装设计的诉求愈发强烈,使中高端服装市场的发展受益。(三)服装行业季节性男装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第一、四季度(秋冬季)是男装行业的销售旺季,第二、三季度(春夏季)为男装行业的销售淡季。主要是由于秋冬产品使用面料与春夏产品存在差异,单价要高于春夏产品,企业秋冬款产品的销售额普遍高于春夏款;同时,第一、四季度节假日较多,如国庆、元旦和春节等,节日性消费的集中释放通常也会带来较明显的销售旺季。此外,南方地区一年之中四季差异较小,而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故北方地区男装销售受季节性影响更大。服装行业竞争格局商务休闲男装市场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竞争格局。高端商务休闲男装几乎被国外一线知名男装品牌所垄断;中高端商务休闲男装市场中,国内自主品牌结合本土化优势建立了忠实的消费群体,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经近几年的洗牌后,头部品牌在款式风格、服务水平、品牌文化形成独有的风格和差异化优势;中端商务休闲男装市场中,渠道较为下沉,销售网点容易复制和快速扩张,竞争较为激烈;低端商务休闲男装品牌主要针对中低收入者,价格竞争激烈。(一)高端商务休闲男装竞争情况高端商务休闲男装几乎被国外一线知名男装品牌所垄断,如ZEGNA(杰尼亚)、ARMANI(阿玛尼)、HUGOBOSS(雨果博斯)等品牌,该等品牌主要针对精英阶层,具备较高的客户忠诚度。高端男装较为注重品牌历史沉淀和文化属性,国际知名男装在该方面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凭借其强大的品味效应,较为成熟的工艺体系及研发体系,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壮大。高端商务休闲男装的主要销售渠道在一线城市高级购物中心、高级百货中心、机场、星际酒店。(二)中高端商务休闲男装竞争情况中高端商务休闲男装主要由中国自主男装品牌和部分国外二、三线品牌组成,主要品牌有DIKENI(迪柯尼)、CARSYDA(珈仕达)、VICUTU(威可多)、EVE(依文)、SATCHI(沙驰)、LAMPO(蓝豹)、SAINTANGELO(报喜鸟)、MENHARDUM(蔓哈顿)、BIEMLFDLKK(比音勒芬)、LUKADILONG(路卡迪龙),以高端形象、优秀品质为精英阶层及消费升级的中产阶级提供男装系列化产品,强调面料品质、产品细节把控、服务水平和品牌文化,品牌黏性较高,渠道以线下中高档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为主。其中,中国自主男装品牌通过对顾客体型特征、消费偏好、地域差异等本土优势的了解和国际男装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本土品牌竞争优势明显。近年来市场洗牌,部分差异化竞争优势较弱的品牌被淘汰,在款式风格、服务水平、品牌文化形成独有的风格和差异化优势的头部品牌脱颖而出。中高端商务休闲男装定位于精英群体和消费升级的中产阶级,销售渠道相较高端男装下沉于二、三线城市。一、二、三线城市的中端及高端购物中心、中端及高端百货商场、商务人士客流量大的机场、高端星际酒店是中高端男装品牌的主要销售渠道。其中,中高端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是中高端品牌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其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物和比较选购的需要;机场和星级酒店是国内高级男装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进入市场的重要渠道,机场和星级酒店客流量充足,且往来旅客主要是消费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及商务人士,在该类渠道开设的男装品牌商店起点高,汇聚的男装品牌也以知名品牌为主,更加容易在高收入人群中树立其定位中高端、国际化的良好品牌形象。(三)中端商务休闲男装竞争情况中端商务休闲男装市场中,主要品牌有HLA(海澜之家)、JOEONE(九牧王)、LILANZ(利郎)、K-BOXING(劲霸)、SEVEN(柒牌)、SEPTWOLVES(七匹狼),其中九牧王、利郎、劲霸、七匹狼为闽派,闽派男装在中端男装商务休闲市场中具有较高地位。中端男装品牌瞄准中产阶级,通过大、中、小城市的中端购物商城、中端百货中心、街边店、网络旗舰店等进行销售,该类渠道容易进行销售渠道网点复制,易于进行网点数量的快速扩张,有利于迅速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中端男装市场以本土男装品牌为主,这些品牌设计研发实力相近,产品相似度高,品牌形象差异化程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四)低端商务休闲男装竞争情况低端品牌缺乏一定品牌形象,主要针对中低收入者,主打性价比,以服装基本功能为主要卖点。在该领域,各大企业基本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竞争较为激烈,存在样式以及设计模式模仿的现象。男装行业发展情况(一)我国男装发展概况从服装行业上中下游价值链划分的角度看,我国男装企业和品牌已取得长足发展,中国男装的品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次变迁,即OEM生产阶段、制造商品牌阶段、商业品牌阶段、零售商品牌阶段。OEM生产阶段是我国男装品牌发展的启蒙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样加工贸易兴起,OEM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最初主要采取的经营模式。OEM的本质是通过大规模的加工贸易来获取稳定收入。此时,国内男装行业尚无品牌和时尚的意识。中国第一批男装品牌是由OEM代工模式发展而来,其品牌的诞生建立在制造业的基础之上,故称为制造商品牌。其前身是服装制造厂商,在与国际化服装品牌的合作过程中,通过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加工品质、生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相对的产业优势,逐渐成为了优秀的服装加工企业。制造商品牌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男装品牌大部分通过弱化生产环节,以抓住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设计和销售环节的方式取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男装的发展进入了商业品牌阶段。商业品牌企业资金实力、设计研发能力、品牌包装能力等具有明显优势,生产环节弱化,下游的销售网络、渠道建设能力强。此时的服装品牌已经在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来迎合消费者。21世纪至今,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中国服装制造业也进入新的转型期,目前,中国的制造商品牌和商业品牌都已进入重要转型期,正悄然向零售商品牌迈进。所谓零售品牌商,指的是一种从服装的设计制造开始到销售终端完全由企业统一执行,在价值链上高度垂直统一的经营模式。新时期下,消费群体需求多样,强烈主张彰显个性和价值观,同时市场的时尚变化也比较迅速,因此男装企业向零售商品牌迈进也便显得日益迫切。通过这种新的经营模式,男装企业将深度掌握、整合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加强对于销售终端的把控,凭借着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快速的市场响应力来打造专属的竞争优势。(二)我国男装产业发展现况1、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时尚休闲和休闲商务男装品牌颇具成长空间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产阶级崛起,中国正迎来消费升级的大转型,中国男士变得更为注重风格与时尚,更加愿意对自己的外表进行投资。根据Euromonitor统计的数据,2010-2022年,我国男装行业市场规模由3,369亿元增加至5,3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8%。2020年上半年外部因素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居民居家隔离、外出活动减少,对男装行业造成了短期的冲击,2020年中国男装行业市场规模大幅下降至5,108亿元,同比下降12%。相对于服装类其他子行业,由于男性消费者服装消费频次较低,男装行业终端客流对实际销售影响关联度要弱于大众休闲服饰,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更低。自2022年底外部因素影响减弱,根据Euromonitor预测,2025年中国男装市场规模将达到6,189亿元,从中长期来看,外部因素对行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因素将逐步消除。基于当前消费群体年轻化及需求差异化愈加强烈的现状,规模化、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随着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Z世代青年群体的消费力逐渐增强,男性服装消费将不再单单满足于基础款的选择,向着更加注重年轻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时尚休闲和休闲商务男装市场有望持续较快成长。而鉴于男性相较于女性更注重消费决策高效性,品牌知名度更高的企业受益更明显。2、男装产业发展区域化特征明显,呈现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中国男装行业由加工业为起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服装工业体系,在生产、管理、营销、品牌树立等各个环节上都日趋合理和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男装产业链。从产业分布来看,我国男装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以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派男装产业集群,以江苏常熟为代表的苏派男装产业集群,以闽东南的石狮、晋江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及借助港、澳等地区优势而独立成长的粤南珠三角粤派男装产业集群。同时,青岛、武汉、大连、成都等地市也有少量的大牌或成长性品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通过不同的外部资源、行业资源和其他产业资源,产业集群各方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产品体系。其中,浙派男装具有明显的中西融合特点,产品风格时尚、端庄稳重,主要以商务正装为主,近些年逐步向商务、白领休闲方向发展,代表品牌有雅戈尔、报喜鸟、罗蒙等;京派男装讲究洒脱稳重,主要产品以商务休闲装为主,代表品牌有威可多、依文、GORNIA等;苏派男装风格相对柔雅,做工精致,主要产品以丝绸服饰、羽绒服、职业装为代表,代表品牌有红豆、波司登、海澜之家等。闽派男装以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为依托,呈现出显著的阳刚特色,目前以男式休闲服装为主,代表名牌有劲霸、七匹狼、爱登堡、富贵鸟、九牧王等;粤派男装受港台时尚服饰的影响,融新潮与实用为一体,侧重个性男装、商务休闲装,代表品牌有迪柯尼、珈仕达、卡尔丹顿、富坤、金利来、卡宾等。3、男装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自2013年服装行业由粗放式增长进入调整期以来,品牌男装企业纷纷基于最为重要的产品、渠道、品牌力三大模块进行调整,以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品牌竞争力,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产业链的整合、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在推动着男装行业向高集中度的方向发展。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从2013年开始我国男装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便逐步提升,截至2022年,我国男装行业前五大品牌的企业市场份额(CR5)上升了7个百分点,进一步突破到了15.0%,而前十大品牌的企业市场份额(CR10)更是提升了9个百分点,攀升到了22.7%,整体来看,行业整合力度逐步加大。虽然近年来我国男装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男装行业集中度仍相对较低。根据Euromonitor统计的数据,2022年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男装市场前五大品牌的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15.0%、17.5%、23.3%和33.9%,我国与以上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我国男装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优质品牌服饰,由此优质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得以进一步加强。在服装行业整体复苏的大环境下,随着男装行业越来越注重精细化运营,注重产品质量和设计能力,转型后的优质男装企业内生良性增长和外延扩张恢复并存,优势男装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优势持续强化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稳步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70%以上。202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9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从2016年的36.6%提升到2019年的39.2%。2020年,全国纺织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2万亿元,占全国工业4.3%,利润总额2065亿元,占全国工业3.2%。服装行业面临机遇与风险中国服装行业面临未来高端化、品牌化的注重提质的发展机遇。2021年10月,中国服装协会公布《中国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品牌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服装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牌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重点培育3-5个具有全球时尚话语权的国际品牌,培育千亿级以上品牌价值产业集群。2022年1月,《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我国服装行业将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科技时尚绿色为主题,加快推进品牌化、数字化、时尚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增强企业新时期竞争力,形成科技、时尚、可持续融合发展的产业新生态,高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国货品牌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在民族自信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消费习惯不断改变,中国品牌进入了品牌培育和塑造的黄金时期。根据《麦肯锡2022中国时尚产业白皮书》,超过85%的国货消费者过去一年国货消费占比有所增长,消费者购买国潮服装前三大考虑因素是支持国货、中国风元素、产品质量。根据《麦肯锡2022中国时尚产业白皮书》和Euromonitor的数据,国产品牌在中国服装行业20强中的销售额稳步提升,随着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信心和偏爱不断提升,叠加供给和消费的双升级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国际品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在中高端市场,国货品牌有了更多弯道超车的可能,优秀的国货品牌将迎来发展良机。同时,中国服装行业仍面临不少制约,国内服装品牌的开发设计实力和高端人才存在一定制约,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存在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风险;产业链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品牌管理各环节的数字化构建存在一定制约。国内男装品牌不断提升渠道规模和品牌运营管理能力,业内竞争不断升级,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万元产值取水量累计下降11.9%,其中,印染行业单位产品水耗下降17%,水重复利用率从30%提高到40%。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我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以来共有251种绿色设计产品、91家绿色工厂、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被工信部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名单,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正在加速融入纺织产业链体系。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维度和内涵不断拓展,已经开始覆盖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工厂。整体来看,至2020年末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纺织行业基本实现《2020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相关目标,我国纺织工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建立起全世界最为完备的现代纺织制造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制造业进入强国阵列的第一梯队。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品牌建设形成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和区域品牌的三级体系,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人才建设积极支撑行业创新和进步。十三五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如纺织原料供给安全仍有一定风险,行业内仍存在部分关键技术短板有待突破,消费市场培育力度不够,中高端产品的市场有效供给能力仍待增强,行业内文化资源的应用及推广能力不足,品牌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十四五发展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面临着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考验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发展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发展机遇也依然存在。(一)国际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百年变局之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促使国际经贸合作格局发生改变。在经济全球化重构、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加强对高端技术装备的控制力,全球生产制造体系围绕大型自由贸易区加重布局,各国间纺织贸易、投资领域竞合关系更趋复杂。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前景均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但世界纤维消费总需求在经济发展、多领域应用等因素拉动下仍有增长空间。纺织行业作为国际化发展的先行产业,将在国际产业格局调整与贸易竞争中面临复杂考验,但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将为纺织行业优化供应链布局赢得主动作为空间;贸易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等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也将为纺织行业开辟多元国际市场提供支持。(二)畅通国内大循环构筑产业发展战略基点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释放,将推动内需市场稳步扩容升级,成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形成基本功能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